1、童谣--胡晓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届高三第1次优秀作文

一、审题

作文类型——材料+命题

1、审材料:由材料“旋律在回荡”、“哼唱声中”“嬉戏声中”可以确定“童谣”应为实指,而不是比喻意。

2、审命题:这是一个概念性命题,应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含义,童谣即在儿童中流行的歌谣。它是记叙的主体内容,应是重心所在。

3、审要求:①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②记叙文,文体特征要鲜明。

二、立意

由于受到命题的限制,本文的立意角度相对比较少,因为它描写的主体对象是儿童,主体内容是童谣,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亲情友情 2、童真童趣

三、选材

1、切合题意。所选事件一定要与童谣有密切关系。

2、事件特点——片断式。可以是一个童谣几个片断,也可以是几个童谣几个片断。

四、构思

1、总体结构——倒叙

①设计好进入倒叙的情景;②要有鲜明的进入倒叙部分的提示过渡或衔接的语句;③要注意结尾段与首段的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

2、主体部分——并列式

由于题目的特征决定本文的事件适合采用片断式叙事方式,它可以是不同场景中出现不同童谣,也可以是不同场景中出现同一童谣,因此,主体部分可采用并列结构。

如:亲情中的童谣:①分别写妈妈、奶奶、外婆的童谣;②奶奶哄我睡觉、月光下、放学途中的童谣。

童真童趣的童谣:可分别写家属小院、操场、教室的童谣。

亲情与童真童趣中的童谣:可采用两点一面的方式,奶奶的童谣+小朋友的童谣+“面”。

五、注意要点

1、童谣要具体化;

2、童谣要场景化;

3、主题要鲜明化;

以上分析仅仅是个人的一点想法,旨在抛砖引玉,打开同学们的思路,使同学们的作文意识更加明确,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童谣

再回小学,那记忆中的水泥道还是那么干净,路旁的塔松,却透出了一种灰绿,树阴下积了厚厚的松针,看前那被磨得光亮的树皮,我不禁想到那段吟着童谣的日子。

“刘三姐,唱山歌……”童谣声已响起。“快点,不然他们人就要齐了,就不会要我们了。”一下课,伙伴便拉住我,冲向塔松旁的水泥道。几个人已经站在那了,在我们奔过去时,他们已分开了队伍,两人拿着橡皮筋套在脚踝上,各自退后一段距离,使橡皮筋绷紧,一人站在旁边,伸出一只脚,抬起一根橡皮筋,踩在另一根上。这时,我们已赶到了,说了几句话,知道加入不了,我们便爬上一旁的塔松,坐在那结实的树枝上,看着他们。

那个做好准备的人马上唱了起来:“刘三姐,唱山歌……”然后顺着调子跳了起来,只是她用右脚踩住橡皮筋,一踩一放连续几次后,又旋转身子跳到橡皮筋另一边,像一只鸿雁,轻盈地落下。在落地前,她的右脚一弯,带动之前的橡皮筋,使得在落地一刻,恰好踩到那根橡皮筋,那灵动的身影让我沉迷,正在这时,铃声响了,她们也收了东西,我们快速溜下西塔松。进教室时,我脑中还响着那节奏分明的童谣与那优美的动作。

我向前走了几步,拨开树下厚厚的松针,发现了一枚黄豆大的石子,那是当年玩藏物游戏的好材料,望着石子,眼前浮现出几个小孩的身影。

“你们快点,我要唱完了。”一个小孩说完。又接着唱起了一首童谣,那便是规则,一方藏,一方找,时间是一首童谣的耗时。到我们了,我想了一首较长的唱了起来:“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发觉太快了,便朝已方人叫了一声,但对方接着唱起来了:“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台。”话音刚

落便冲了过来,我们也藏好了石上,便爬上塔松,攀着树枝看着他们找,他们先将松针尽数拨开,找着地面上的痕迹,我们在塔松上窜行,哼着书上的童谣,见他们认输,便沿树干一路滑上,在土中拔出一粒小石子,然后高兴地叫着。

放在石子,我转身起开,小学已多年不招生了,那动人童谣不会再响起了吧!正怅然行着,几个小孩带着橡皮筋,像风一样,嘻笑着冲来,行到塔松旁分成了两组,一组跳着皮筋,一组攀着塔松,藏起了石子,还在往上面盖松针,见到着,我笑了,后来那松针是他们盖上去的呢!两边童谣响起,我的心情也舒畅了,原来童谣是永生的。

塔松仍然立着,那抹灰绿在日光下变成了深绿,童谣声起,展示着永恒的生命。

童谣

打开记忆的大门,一串串歌声从远方飘来,那歌声,带着几分未脱的稚气,带着几分怡人的温馨,一次次拨动着我的心弦。它染红了西边的云彩,叫来天边的月亮,也唤醒了我的记忆,仔细一听,那是童谣。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天真的稚嫩的声音回荡在夏天的夜里,庭院里总是热闹得很,家家户户都搬出了躺椅、凉床在外乘凉。而小孩子自是闲不住的,总喜欢玩鬼抓人的故事,奔跑、追逐、嬉闹,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小红追着小明跑,小明一个侧身,准备躲过,不料还是被抓住,小红正是得意之中,被小明反手一抓。“你耍赖!”清亮的童声伴着夜晚的星星划过。“我就耍赖。”他转头做一个鬼脸。跑累了,我们就站在树下唱歌,歌声清亮亮地,风儿听了,给我们一片柔柔的情;月儿听了,给我们一片湿湿的吻;花儿听了,给我们一张微笑的脸。歌声划过,快乐溢满我们的心田。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温柔的声音萦绕在耳畔,带着母亲无限的关爱,那时总喜欢躺在母亲怀里看星星,指着月亮问嫦娥为何不下来,母亲笑盈盈地拿回我指着月亮的手,神秘地说:“不能指月亮,否则月亮会割耳朵的。”我一听,急了,忙狡辩:“晚上睡着关上门,月亮就不会来了。”母亲笑得越发灿烂,打趣地说:“可以从门缝进去啊!”我看着月亮,捂着自己的耳朵,心里满是害怕。母亲笑着说:“骗你的,月亮怎么会下来。”我仍是害怕,不敢再指月亮,母亲便唱起歌哄我,温柔的歌带着温柔的情,贯穿了整个童年。

“睡吧,宝贝,我亲爱的宝贝。”这是外婆在我的小学音乐课本上学来的歌,在有星星的晚上,摇着蒲扇,哄我入睡,而我总不安静,时而挠外婆的痒痒,时而夺过外婆的蒲扇使劲摇。外婆笑,我也笑,笑声溶在这如水般温柔的夜里,幻化成一缕关爱的月光,静静地铺撤在我的身上。睡意渐起,我闭上眼睛,外婆轻轻地为我摇着蒲扇,静静地看着我,嘴里哼唱着一曲曲童谣。我只觉得,一片浓浓的爱从外婆那儿传递到我的心里,甜甜地入眠。

那天真的童谣,那温柔的童谣,在记忆里久久不肯散去,是因为,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发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还会有一份纯纯的情,浓浓的爱,一直在陪伴着我们吧。

童谣

一阵阵春风唤醒了春雨,滴滴嗒嗒的雨声吵起了迎春,打痛了山茶,便和着这勃勃的生气一同拔起苗来,一如我们村中朝气蓬勃的孩子们。重返故地的我看着他们满世界追赶,听着荡在风中的首首童谣,回忆不禁再次浸出记忆的海,散发出润泽的光……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永远摇着你……”,那时,童谣是夜里泛在灯光下的点点爱意。我好像生来就是个夜猫子,白天“呼啦呼啦”的,晚上却总是生龙活虎。这总是苦了我亲爱的妈妈。“来,把被子盖好。”“不,就不盖,我要听故事,我要听你唱歌。”妈妈总是又好气又好笑地点点我的脑袋,于是温婉的歌声便和着窗外的风缓缓地流淌,像傍晚迎面的习习凉风,又如清晨扑鼻的缕缕幽香,叫调皮的我也沉静下来,模糊中只看到妈妈轻抚着我的头,细细地为我掖好被角……

“想学习,要趁早,学习林中百灵鸟……”那时,童谣是明朗的教室中回荡在空气里老师的希冀。“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百灵有虫子吃而小杜鹃却只能饿肚子么?”老师半踱着步子,手中还捏着断了一截的粉笔,微笑着问我们。“我——”“我来……”,稚嫩的声音像小竹笋般冒了出来,“因为小百灵起早呀!”老师的眼角盛开出一朵灿烂的雏菊,冲我点了点头,夹杂了丝丝花白的发丝微颤着,一如他脸上的欢喜与希冀,“嗯,说得很好,所以让我们更大声跟我念“想学习,要趁早……”

“董存瑞,十八岁,参加革命游击队……”那时,童谣是翻滚在皮筋上和伙伴一起天真无虑的快乐。小学的校园里,下课总能看见我们跳皮筋的活泼身影。我可是“皮筋高手”,先用脚尖轻轻地勾起一根筋,眼看着另一根要被碰到的时候双手紧握,两脚同时发力猛地一跃,一根皮筋便轻易地“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接下来便是翻筋、踩线、踏花。当然,那首童谣是始终不能断了的,它至始至终串着我们的笑声,截着我们的快乐,飘飘乎荡向远方……

收起记忆的长线,童谣仍旧飘荡在那些孩子们的身边,我看着他们如初日般明媚的笑脸,我也笑了,童谣中,爱是谱,希望是词,快乐则是曲,滋润着我的心田,它将曾伴我一路走来,也终将伴我一路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