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毛概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向布达佩斯行进的苏联坦克
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 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 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 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 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 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 张。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 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 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 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 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 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 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 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 场历史性悲剧。
政治上
苏联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
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 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 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 实,社会主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实行领导终身任职,基本 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 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 民主生活。
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 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 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道路?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 在的问题,打破了对苏联的迷信。
苏联的探索
1、列宁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实行高度计划和集中
农产品方面 ①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发布法令,实行余粮收集制,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工会派 出征粮队收集农产品时,付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少量工业品。由于通货膨胀,农民交 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 工业方面 ②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但到内战末 期仍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在私人手里。 商品方面 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劳动方面 ④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条件下被迫采取的。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 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 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
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 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 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揭 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反扩大 化错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 生强烈的震动,也给中国带来了深 远的影响。
经济上: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权 对外关系上:严重
的计划经济体制
的行政体制
的官僚主义
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 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 为运作方式。
总之,这是一个有鲜明特点的经济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 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 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 农民和限制居民改善生活的段,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的目的。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 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 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 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 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 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 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 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 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 ,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 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 发生武装冲突。
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时代: 形成了在公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苏联
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成为 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了样板。
战时共产主义
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内战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 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 一些临时性政策。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 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 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新经济政策
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 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 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占优势的苏 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直接目的 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主要内容 农业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 模式
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 国内和党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毛 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 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 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 情。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 想。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 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 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
苏联模式的视频
对外关系上
苏联模式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 义即封建农奴主式的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
它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画 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则严惩不贷,从舆论声讨、 经济制裁直到外交孤立,甚至实行军事干预或占领,无所不用其 极。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