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11-01-25T10:42:59.453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陈慧
[导读] 总之,不管是哪个层次,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及时给予激励,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海门市临江中心小学陈慧
小学作文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小学生写作文的动机大多是为了得到表扬和获得较高的等第,因此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对于好的作文可以得“优”,经修改后,作文可以得优星,甚至可以是优两星,优三星等。所以教师不要吝啬作文的等第,可以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善想善说。
一、确立适宜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一,不以教师的好恶评价学生作文。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个人好恶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尺度。这种教育理念的好处就是学生不会受教师好恶的影响,他们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他们总是把对新意的追求放在首位,既不会无话可说,也不会鹦鹉学舌。对我们教师来说,首先要多肯定学生,尊重他们的创造,多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有的老师老是抓住遣词造句、构思立意不放,那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评价方法,必定会大大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其实在我看来,什么遣词造句、构思立意,在学生爱写、多写之后都可以自然得到解决。一个人只要会说话,照理是不用怕他不会“写话”的。
第二,作文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对于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可以得优秀等第。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让其先能够正确地组织句子、语段,能让老师或其他同学看懂或明白即可,然后逐渐地引导他向篇章发展,进而要求用词准确、生动,在此过程中时刻做到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引导。如我们班的朱镜谚,五年级刚开学连个句子都不会写。经过一年的学习,如今都已经会写一段完整的话了。“从前有一个我,很可爱,也从来不哭,但现在的我不同了。同学们有谁说我不好,我就说谁,尤其是外地潘佳兴非常狠,我就来个鸡犬不宁吧!将计就计吧!让你们瞧一瞧我的厉害。哈!哈!哈!别小看我,我可不想跟你吵,是你跟我吵,然后我才跟你吵,然后闹出了天翻地覆才行呢!”(摘自朱镜谚作文《我的同学》)我在批改这篇作文中,我打了一个优秀等第,并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语。她特别高兴,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多鼓励,一方面消除了他们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又为他们树立了信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从文采方面来提高要求。总之,不管是哪个层次,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及时给予激励,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一,学生自评。学生习作不单是要会写,还要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评价。因此,我平时也会将孩子的小练笔留给学生自评,写上评语。学生由一个创作者转换为一个阅读者,角色转变,看待作文的眼光也会不一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或说出一些优点也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方面
第二,同学互评。学生写完自己的作文,常常不太会仔细看,仔细修改,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总喜欢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喜欢挑剔同学的毛病。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修改,有了评价的互动,他们的作文水平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第三,家长评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习作,可以架起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的桥梁,激发孩子写作的兴趣。家长了解孩子,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第四,教师评价。这是一种最常用的作文评价方式。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多注意发现习作中的优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他的作文也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下一次写好作文打下基础,变“厌写”为“乐写”。
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优秀作文经常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校红领巾广播宣读,让有进步的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文等,这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惟有这样,学生在作文上的心理需求才会得到满足,他们的作文兴趣才会被激发,作文的积极性才会增强,作文能力才会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成功。
三、书写有效的作文评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评语应伴有感情。批改中要尊重学生的劳动,爱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评语可以夸张,可以幽默,可以“商量”,可以“抒情”,可以“颇有同感”,但就是不能冷冰冰地来一句“语句还算通顺,但是立意欠佳”。例如:批改中用商量和亲切的语气提问题。如:“这段话是不是可以这样改?” “如果再……那就更好了。“xx词用的不确切,换上xx,你看是否好一些呢?”等。老师在写评语时,其实更是在与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
2.评语应具有激励功能。学生作文中的每一进步、每一优点都应得到鼓励。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用了一个比喻句,很形象”、“你用拟人手法,将xx写活了”等批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写作自信心。
3.评语应具有指导性。评语中要点拨出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及澄清模糊性认识,让学生懂得哪些是好的,哪些地方该改正,从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不挖苦,不刺激,也不迁就,实事求是地指出来。例如:“这句话与主题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这句话不通顺,想一想该怎样写更好呢?” ……教师切不可用一些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批语,如“写得一塌糊涂”、“文章太罗嗦了,需要大改特改”、“你怎么了,竟然把作文写偏题了”等,使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还有可能从此对写作感到厌恶,甚至对上作文课的老师也敬而远之。教师尽可能地向学生指明修改线索,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修改,为什么这样改。例如,有个学生写《油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油菜的全身全都是宝”很显然,学生重复使用了“全”,我把后面一个“全”字删去,并加上这样的眉批:“你这里连续用了两
个‘全’,意思重复,应删去一处。老师帮你修改好了,你自己读一读,是不是比一开始的通顺呢?”上述批改使学生受到很大的启发,取得了理想的批改效果。从实际出发,对学生作文画龙点睛的批改,有时可使学生眼前一晃,得到豁然开朗的程度,从而最大限度的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老师的反馈要及时。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是一次创作,他们交上作文,就像寄出一封信,充满期待。作为他们最重要的读者,老师的及时反馈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学习,必定会获得一定的效果。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可以强化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作文及时批改比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