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解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间质: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周围、血管周 围,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
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组织、气道
正常时,肺间质不能显示,当间质间隙内有病理 组织积聚时(液体、肿瘤、纤维),方可显示其 异常影像
气管、支气管
气管起自环状软骨下缘,11~13cm/1.5~2cm

为中线结构,在主动脉弓水平常稍偏向右侧,不应该 误认为移位 在正常后前位像上,气管两侧壁走行平行;但在气管 分叉处上方,气管左侧壁处常可见到由主动脉引起的 平滑压迹
水平裂
大致呈水平走行,与第4前
肋大致同水平,前部常低于 后部,外侧部常低于内侧部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上叶
右 肺 中叶
下叶
尖段S1 后段S2 前段S3 内侧段S4 外侧段S5 背段S6 内基底段S7 前基底段S8 外基底段S9 后基底段S10
上叶 左 肺
下叶
尖段S1 尖后段S1+2 后段S2 前段S3 上舌段S4 下舌段S5 背段S6 内基底段S7 内前基底段S7+8 前基底段S8 外基底段S9 后基底段S10
肺门
右肺门分上、下两部
上部:上肺V及段间肺V近
肺门
段、上肺A及肺段A起始部、 上叶B及肺段B起始部构成, 其最外缘由上叶后V或上肺 V后下干构成 下部:下肺A及肺段A起始 部构成,其内侧为含气的 中间B,正常成人≤15mm 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角, 相交点称肺门点
左肺门分上、下两部
钙化时可显示
一般第1肋软骨首先发生,然后自下而上 男性:首先发生在上、下缘
女性:首先发生在中心区
骨性胸廓
男性的边缘钙化
女性的中心钙化
骨性胸廓
肋骨变异


叉状肋(bifurcation rib):最常见,肋骨前端呈叉状, 大小近似或不等 颈肋(cervical rib):第7颈 椎发出的短小而较直的小肋 骨,见于单侧或两侧 肋骨融合(fusion of rib): 相邻两条肋骨呈骨性融合, 局部肋间隙消失,多见于 右侧第5、6肋骨后段
小圆点状(泪滴状)的奇静脉为终止点 奇裂在胸片上的 发生率为0.5%
副裂
上副裂
将下叶背段与各基底段隔开 右侧多见,平片和CT很少能辨认
副裂
下副裂
将下叶内基底段与下叶其它部分隔开 右侧多见
平片很少能辨认
胸部X线应用解剖
纵隔
纵隔
位置
胸骨后、胸椎前、两肺间 上为胸廓入口,下为横膈
B10 B1+2
B7+8 Bi
后基底段支气管 左叶尖后段支气管
左下叶内前基底段支气 管 右肺中间支气管
S10
后基底段posterior basal segment S1+2尖后段 apicoposterior segment
S7+8
内前基底段medioanterior basal segment
气管、支气管
可将任何一部分肺组织与其邻近肺组织部分或
完全分开 这些副裂在发育程度上变异很大,从不到1cm 深度的表面裂隙,到一直延伸至肺门的完整裂 最常见的副裂
奇裂、下副裂和上副裂
副裂
奇叶副裂
肺发育过程中,奇静脉被包入发育中的右肺芽 奇叶副裂内侧肺组织即为奇叶
副裂
奇叶副裂
由奇静脉两侧的四层胸膜形成 自肺尖部向奇静脉方向走行的弧线状阴影,以
肺门
肺门-正位片 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 肋间,左侧比右侧高 1~2cm 两侧肺门大小、密度 大致相等,有人测量 两侧肺门外缘至中心 线的距离,一侧肺门 大小为3.5~7cm,一般 为5.5cm,一般位于 2~4前肋之间水平。 肺淋巴结:气管旁淋 巴结、隆突下淋巴结、 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支气管肺淋巴结。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尖段 apical segment 前段 anterior segment 后段 superior segment 上舌段superior lingual segment/外 侧段lateral segment 下舌段inferior lingual segment/内 侧段medial segment 上段superior segment 内基底段medial basal segment 前基底段anterior basal segment 外基侧底段lateral basal segment
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为肺 动脉及其分支 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延伸,逐渐变细 正常立位由于重力作用,下部血流量较上部大, 下肺野纹理较上肺野粗;卧位则上、下肺野相 差不多 观察多少、粗细、分布及有无扭曲、变形和移 位(正常粗细和多少无明确标准)
肺纹理
胸部X线应用解剖
胸膜
胸膜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右肺上叶
尖段 后段 前段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右肺中叶
外侧段 内侧段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右肺下叶
背段
肺叶
右肺:上、中、下三叶
(斜裂和水平裂) 左肺:上、下两叶 (斜裂) X线平片上,除非叶间胸膜 显影借以分辨肺叶外,并不 能显示各肺叶界限,但结合 正侧位胸片可推断各叶大致 位置以确定病变所在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斜裂
起自第5胸椎水平,倾斜向
前下,大致与第6肋骨平行, 止于前胸膜沟(前肋膈窦) 后方数厘米的膈肌处
肋骨 胸椎
肩胛骨
锁骨 胸骨
骨性胸廓
肋骨
后肋近似水平走行,密度较高(圆形) 前肋斜向前内下走行,密度较低(扁平) 第6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肋骨后端的高度
骨性胸廓
肋骨
肋骨上下缘皮质线连续,但中下部肋骨后段因
下缘较厚且有肋下沟存在而皮质线不清
骨性胸廓
肋骨
壁层衬于胸壁内面,脏层包绕肺表面,两者 密切接触,其间为一潜在腔隙(胸膜腔) 胸膜在X线平片上的显示
菲薄,厚度约0.2mm,不易显示 胸膜反折处 走行方向与X线平行
薄层状或线状致密影
伴随阴影
肺尖区肋骨下缘,表现为与肋骨下缘平行的线
形阴影,以第2肋最常见
胸膜
伴随阴影
叶间裂
骨性胸廓
肋骨变异-叉状肋
骨性胸廓
肋骨变异-叉状肋和肋骨融合
骨性胸廓
肋骨变异-颈肋
骨性胸廓
胸椎
1~4胸椎清楚可见,其余隐约可见(心影后)
骨性胸廓
胸椎
正位片,横突可突出于纵隔之外,与肺门重叠
处易误认为肿大淋巴结
骨性胸廓
胸骨
由柄、体和剑突组成 正位片,大部分与纵隔重叠,仅两侧外上角突
左、右主支气管:第5~6胸椎平面 隆突

气管分叉部下壁,60~85度 吸气时略大(<90度)
右侧:20~30度 左侧:30~45度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尖段支气管 后段支气管 前段支气管 中叶外侧段支气管 /上 舌段支气管 中叶内侧段支气管 /下 舌段支气管 下叶上段支气管 内基底段支气管 前基底段支气管 外基底段支气管
胸部影像解剖
X线应用解剖
胸部X线应用解剖


肺实质、肺间质 气管、支气管 肺野 肺门 肺纹理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 叶、腺泡
胸膜 纵隔(心脏、大血管) 胸壁

骨性胸廓 胸壁软组织

胸部X线应用解剖

肺实质和肺间质
肺组织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 (以肺泡为主)
纵隔
分区-侧位片三分法

气管、主动脉、心脏前缘连线 (前/中) 食管前壁、心脏后缘连线(中/ 后) 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 下缘连线(上/下) 气管、主动脉、心脏前缘连 线(前/中) 食管前壁、心脏后缘连线(中/ 后)
分区-侧位片四分法

胸部X线应用解剖
胸壁
骨性胸廓
骨性胸廓的组成
脉和淋巴管穿行 呈多角形,大小不一,边长约1~2.5cm 中心为小叶细支气管和小叶动脉 包括小叶细支气管发出 的3~5支终末细支气管所 属肺组织(腺泡/4~7mm) 正常情况下,上述结构 均不能显示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单个肺小叶实变表现为直径1~2cm的片状阴影 单个腺泡实变表现为
侧位片,后肋与胸椎重叠 侧肋及前肋向前下斜行
大肋征(the big
rib sign) 在侧位像上,距离胶片远 的肋骨比离胶片近的肋骨 放大更明显;即在左侧位 像,右肋显示比左肋更大
骨性胸廓
肋软骨
1~10肋骨前端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肋软骨一般不显示,年龄增大后(20岁)出现
类圆形结节状致密影, 称为腺泡结节样病变, 是X线平片上能识别 的最小肺实质单位, 因而可视为肺实质的 基本解剖单位
肺门
肺门
解剖学定义:由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管、
神经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构成
影像学定义:由肺动脉、
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 行支气管及肺静脉阴影构 成(正常淋巴结、神经及 结缔组织不显影)
骨性胸廓
肩胛骨
正位片,双臂内旋不足
其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 叠,勿误为胸膜肥厚
骨性胸廓
肩胛骨
青春期,肩胛下角可出现二次
骨化中心,勿误为骨折 (一般在20岁左右融合)
胸壁软组织
胸壁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胸大肌
Baidu Nhomakorabea
内容
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
淋巴组织、神经、脂肪等
在X线平片上,除气管和支气管可分辨外, 其余结构均因缺乏对比而只能观察其与肺 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
纵隔
纵隔分区对判断纵隔病变来源和性质上有 重要意义 常用纵隔分区方法多种
三分法
四分法 六分法 九分法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内右 、肺 前下 、 外叶 、 后 基 底 段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尖左 后肺 段上 、 前叶 段 、 上 、 下 舌 段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背左 段肺 、下 内 前叶 、 外 、 后 基 底 段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次级肺小叶
具有纤维间隔的最小肺组织,小叶间隔内有静
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叶、段、亚段、小支气 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 泡囊 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 气管仅有空气传输作用 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 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 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 输和交换作用
气管、支气管
气管、主和叶支气管在X线平片上可显示
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
肺门
肺野
肺野
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肺野透明度与摄片时的吸气幅度有关
肺野的划分(描述病变位置)
内、中、外三带
纵行三等分
上、中、下三野
第2、4肋骨前端下缘 的水平线
肺野示意图
肺上区又可由锁骨影分为上方的肺尖区和下方的锁骨下区。
肺纹理
肺纹理
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由
出于纵隔轮廓外 侧位片和斜位片可显示胸骨全貌
斜位片,胸骨柄呈六角形
胸骨体两侧缘呈波浪状
骨性胸廓
锁骨
内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
两胸锁关节距离中线的位置应相等
外端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
骨性胸廓
锁骨
菱形窝:距胸骨关节
面2~3cm处的锁骨内 端下缘偶见半月形凹 陷,为菱形韧带附着 处(呈辐射状向下将 锁骨与第1肋相连), 有时边缘不规则,亦 可不对称,勿误为骨 质破坏(<10%)
斜裂
正位片,一般不能显示 侧位片,自第4、5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的线状
阴影,在前肋膈角后数厘米处与膈肌相交
水平裂
正位片,70%正常人可见,从腋部第6肋骨水平
向内止于肺门外1cm处 侧位片,自斜裂中点,向前水平走行达前胸壁
斜裂和水平裂位置变化可判断肺体积变化
叶间裂
副裂
副裂
上部:左肺A弓、左上叶
肺门
肺A及肺段A起始部、左 上叶B及肺段B起始部及 上肺V分支构成 下部:下肺A及肺段A起 始部构成,由于心影遮 盖不能显示其全貌 左肺A弓与引流左上叶尖 段V相交处称为左肺门点
肺门
肺门-侧位片
两肺门大部分重叠,
右肺门略偏前,表 现似拖长尾巴的 “逗号”
前缘:上肺V干 后上缘:左肺A弓 尾巴:两下肺A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