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绦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0w
成虫
终宿主:人
72
三、致病
1. 牛带绦虫感染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时有 腹部不适,饥痛、消化不良、腹泻及体 重减轻等症状
2. 有孕节从肛门逸出(77.8%)和肛门瘙痒 的症状
3. 偶尔会引起阑尾炎、肠腔阻塞等并发症
73
四、诊断
1. 询问病史对发现牛带绦虫病很有意义 2. 粪检可找到虫卵或孕节 3. 用肛门拭子法查虫卵效果较好
74
第一、二期杆状蚴
口孔
4
丝状蚴
( 感染 期蚴 )
鞘膜
5
3. 虫卵
大小:56~76x36~ 40um
形状:椭圆形 颜色:无色透明 内含物:2~4个卵细胞 其它:壳薄,卵内空隙
明显
6
钩虫卵
四细胞期卵 多细胞期卵
含蚴卵
7
4、生活史
两种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生活史的过程包括:在土壤的 发育和在人体的移行、发育。 只需要一个宿主(人)
8
在人体内 在土壤内
9
(一)虫卵及幼虫在土壤的 发育
条件 温暖(25oC~30oC)、 潮湿(60%~80%)、 荫蔽、氧足的疏松泥土
发育快 1 周左右
虫卵
24h 第一期 48h 杆状蚴 蜕皮
第二期 杆状蚴
5~6d 蜕皮
丝状蚴
感染期
蚴
10
(二)幼虫进入人体及在人体的发育移行
1.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 感染期:丝状蚴(主动入侵)
不同职业钩虫感染率(%)
菜农
农民 半工半农 学生 渔民
30.963
19.827 14.360 9.790 7.806
教师
商人 儿童 工人 干部
7.568
6.490 5.422 4.327 3.654
29
(三)流 行 因 素
1.自然因素 ⑴ 温度 最适25~30℃
> 50℃ 37℃ 27℃
< 10℃
农村 > 城市
27
(二)流行环节
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 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
1. 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带虫者
2. 传播途径
⑴ 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
⑵ 种植作物(光手赤脚劳动)
卫生条件差的矿井
⑶ 接触疫土
28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年龄、性别、职业)
年龄 性别
职业
青壮年(15~40岁)感染率最高 一般:男性稍高于女性 江浙:植桑采桑,女性高于男性 主要是农民
囊尾蚴病的危害程度远大于肠绦虫病 感染期:虫卵
自体内感染 自体感染
自体外感染 感染方式
异体感染
52
人体囊尾蚴病依其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 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 数目:1~数千个 分布:以躯干和头部较多 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
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
离开人体阶段:孕节或虫卵 以上
成虫寿命:25年
48
猪带绦虫的囊尾蚴
49
在猪肉中的猪囊尾蚴(米猪肉)
猪囊尾蚴寄生在心肌
50
三、致病
1. 成虫致病: 肠绦虫病,感染期为囊尾蚴,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
主要症状: 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体 重减轻等。偶有头节穿破肠壁或肠梗阻
51
2. 幼虫致病:囊尾蚴病(囊虫病)
静脉曲张破裂、胃癌和胆石症等
25
三、诊断
粪检 痰检
查虫卵: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
查钩蚴:钩蚴培养法
查钩蚴:适于有呼吸道症状
26
四、流行与防治
(一) 分 布 呈世界性(9亿)
国内:主要流行区为淮河、黄河以南(海南、四川、
广西…) 虫种: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多为混合感染地区 感染率:南方 > 北方
这种异常的嗜好,被称为“异嗜 症”。
( 缺铁?) 21
2. 贫血 (anemia) (钩虫的主要危害所在)
失血原因
①吸血
②边吸边排
③伤口渗血
④更换吸血部位
⑤ 组织血管的损伤
①和③失血量相当,且量大
wenku.baidu.com
失血量
美洲
0.02~0.1ml/天/条
十二
高6~7倍
例: 0.5ml/天/条 × 100条 ×100天 = 5 000 ml
53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54
舌囊尾蚴病
假性肌肥大
55
2. 脑囊尾蚴病:
癫痫发作 颅内压增高 精神症状
囊尾蚴寄生在脑部标本
囊尾蚴寄生在脑部CT片 56
3. 眼囊尾蚴病
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 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 的深部,玻璃体(51.6%), 视网膜下(37.1%)寄生。
57
四、诊断
1. 猪带绦虫病的诊断 询问吃肉习惯 粪检:虫卵或孕节
41
⑵ 头节:具四个吸盘和顶突小钩
42
⑶ 成节
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150-200个 输精管,阴茎囊,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3叶 受精囊,卵模,子宫, 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
43
(4)孕节 含虫卵约4万个 子宫每侧分支7~13支
44
2.虫卵
形状 卵壳 胚膜 内含物:六钩蚴
45
二、生活史
1. 生活史中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 主
钩蚴在肺部寄生 19
(二)成虫致病
1.腹泻和异嗜症(diarrhea and allotriophagy) 病变:虫体咬附肠粘膜 出血点、小溃疡、片状瘀斑
成虫咬附 肠粘膜
20
临床表现
上腹不适、持续性隐痛 恶心、呕吐、腹泻 食欲 ,体重
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破布、
异嗜症 煤渣 、泥土、瓦片、炉灰等。
2. 囊尾蚴病的诊断 主要根据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手术摘除 结节后检查 免疫学诊断:ELISA, IHA等,辅助诊断 CT, B超,X线等影象仪器检查
58
五、流行
(一)分布
世界:分布很广,感染率不高,主要流 行于欧洲,中美一些国家
我国:27个省有病例报道,主要分布于 云南、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河 南等省
牛带无顶小钩 不寄生人体
69
7.虫卵 在形态上难以区别
带绦虫卵
70
二、生活史
与猪带绦虫相似 1. 宿主 终宿主:人(唯一的) 中间宿主:牛、羊等(美洲驼、长颈鹿、羚羊) 2. 感染期:囊尾蚴
71
3. 生活史过程
感染期
中间宿主:牛、羊等
吞食
60-70d
虫卵、孕节
六钩蚴
囊尾蚴
钻入肠壁, 随血循环到 全身各处
向温性 向湿性 聚集性 穿刺能力强 借水膜爬行
丝状蚴 水膜
11
2.丝状蚴入侵途径
经皮肤:皮下小静脉(或淋巴管) 心 肺
咽
食道
胃
小肠
(在小肠蜕皮两次,发育为成虫)
12
钩虫幼虫感染人体的方式:
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
13
3.钩蚴的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s )
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 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钩蚴先长时 间(可达250多天)潜留在组织中,发 育暂停或迟缓。当受某些刺激后,才陆 续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
38
三、致病
1. 成虫:寄生在宿主肠道,引起症状相对不 严重
2. 幼虫在人体寄生造成的危害远较成虫严重 猪囊尾蚴 细粒棘球蚴
39
第一节链状带绦虫
(Taenia solium Linnaeus, 1758) (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有钩绦虫)
40
一、形态
1. 成虫: ⑴ 乳白色,扁长如带。略透明,体长2-4米
⑷阳光
强烈直射:2小时内死亡(干燥)
荫蔽环境:旱地作物田、蔬菜地
矿井
31
2. 生活习惯 生食:韭菜、葱叶(山东) 小白菜(辽宁)
3. 经济水平
32
第26章 肠道寄生绦虫和吸虫
绦虫概述
33
一、形态
(一)成虫 1.体扁长如腰带,分节(由头节、颈节和链体组
成)
34
头节:具附着器官,如吸盘(圆叶目), 吸槽等(假叶目)
17
(一)幼虫致病
1. 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入侵皮肤所致 表现 针刺、烧灼感,奇痒
充血斑点(丘疹),红肿、水疱 脓疱 结痂 脱皮自愈(2-3W)
(“粪毒” 、“地痒疹” ) 好发部位 足趾、手指间;手背、
足背
钩蚴性皮炎 18
2. 呼吸道症状
钩蚴穿破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及 炎症细胞浸润。
症状: 阵发性咳嗽 血痰 哮喘
22
贫血的临床表现
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 眩晕、乏力,心慌气促 面部或全身浮肿 肌肉松弛、反应迟钝 贫血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发育障碍 停经,流产、早产、死胎
严重者劳动力丧失! 钩虫病患者
23
临床病例
患者 男,64岁,农民。下菜地劳动后,手足 发痒,次日红肿,形成疱疹,数日后自愈。三 个月来腹痛,头晕、乏力,最近1个月来头晕 加剧,曾晕厥3次,并每天排出黑色粪便。
成虫: 吡喹酮 槟榔和南瓜子 阿的平 (要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头节、孕节以确定虫种和明 确疗效) 囊尾蚴:眼 手术
脑 抗癫痫药物 吡喹酮等
62
第二节肥胖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 (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无钩绦虫)
63
一、形态特征
外形与猪带绦虫相似
人体两种带绦虫的形态区别
猪带绦虫 1.虫体长 2~4m 2.节片 700~1000
虫卵 活30分钟 发育不完全
发育最好 停止孵化
丝状蚴 活2小时 活4周 活9~15周 5%越冬,余全死
⑵ 湿度 最适60%~80%
太高:虫卵不发育、也不死(水稻田) 太低:不利虫卵发育、钩蚴活动受限
30
⑶土质
疏松程度、氧份含量、有机物含量
疏松泥土
66.7%(幼虫发育率)
砂土 粘土
27.8% 2.4%
农村高于城市,以青壮年为主
59
(二)流行因素: 1.猪的饲养方式与猪感染囊尾蚴
猪吃人粪便 60
2.人食肉的习惯或方法不当 感染方式:吃未熟或生吃含囊尾蚴的猪肉
如:云南 白族 “生皮” 傣族 “剁生”
福建 “沙茶面” 西南地区 “生片火锅”
61
六、防治
1.宣传教育 食肉 粪便管理 卫生
2.改进猪的饲养方式 3.治疗病人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1
一、形态与生活史
1. 成虫
口囊发达 (钩齿、板 齿)
咽管壁肌肉发达 腺体丰富: 头腺 1对 抗凝素
2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
大小 体态
口
囊
钩齿
板齿
3
2. 幼虫 (钩蚴)
杆状蚴 口腔细长,有口孔
中间宿主: 主要为猪、 野猪 人可以作为中间宿主
终宿主: 人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 也可作为它的中间宿主
46
2.生活史过程
47
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猪、野猪、人
成虫
虫卵
六钩蚴
囊尾蚴
24-72h 消化液
穿小肠壁,随血 流、淋巴系统到 全身
感染期:囊尾蚴或虫卵
成虫在人体寄生部位:小肠
囊尾蚴在人体寄生部位:部位很广,依次皮下组 织、肌肉、脑、眼,心、口、肝、肺、腹膜、上唇、 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
卵 钩虫病 ( hookworm disease)
有临床表现,粪检有虫 卵
16
临钩床虫表幼现虫:和成皮虫肤都(可或对粘人膜体)造侵成袭损期害 肺部移行期 成虫在肠道寄生期
(危害最严重,造成患者慢性失血)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 不同点: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 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 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
圆叶目头节
假叶目头节
35
颈节 生发区 链体 幼节
成节 孕节 2.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发达,每 个节片各有雌雄生 殖系统各一套
36
(二)虫卵
圆叶目虫卵
假叶目虫卵
37
二、生活史特点
1.对寄生生活高度适应 2.繁殖力强 3.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圆叶目)或两个中间
宿主(假叶目)
中绦期(metacestode): 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
检查 血色素3.4 g%,红细胞200万/mm3, 粪便潜血试验(+),钩虫卵(+)
诊断 钩虫性贫血 治疗 驱虫(驱出2336条)
24
4.消化道出血
引起消化道出血(严重者消化道大出血) 以黑便、柏油样便、血便和血水便为主,
出血时间迁延不断而贫血严重。 易误诊为消化道溃疡、痢疾、食管胃底
较薄、透明
牛带绦虫 4~8m
1000~2000 较厚、不透明
64
猪带成虫
牛带成虫
65
3.头节
猪带球形,具顶 突和两圈小钩
牛带略呈方形 无顶突和小钩
66
4.成节
猪带卵巢分为三叶
牛带卵巢分为两叶
67
5.孕节
猪带子宫分支不整齐 每侧为7~13支
牛带子宫分支较整齐
每侧为15~30支
68
6.囊尾蚴
猪带具顶突和小钩 可寄生人体
14
4.成虫
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
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达上万条
重度流行区,一般200~300条
交配产卵
产卵量:与虫种、虫龄、虫数、宿主状况有关
十二
1~3万/天/条
美洲
0.5~1万/天/条
寿命 3年左右
15
二、致病
钩虫感染 (hookworm infection) 无临床表现,粪检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