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歌唱教学设计《学会歌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学会歌唱》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聆听是学习音乐最根本的方法,无论是鉴赏音乐、或是通过任何渠道(歌唱、演奏、舞蹈)去表现音乐都要在聆听的基础上进行、提升的。本课内容是通过合唱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感受歌唱中聆听、乐句、气息、意境的重要作用,再以《我的未来不是梦》的独唱学习,引导学生进入歌唱模块的学习状态。
对于高中学生,要培养他们歌唱的习惯,在每次体验学习后如能帮助他们梳理歌唱学习的要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与生活相关、与自身已有经验相关的、他们做得到的方法,对渐渐稳定他们歌唱的状态是很有好处的。
本课讲的很少,重在音乐体验。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上完这节课后重视歌唱中聆听的意识;
2、了解歌唱与唱歌的区别;
3、学会怎样练习才能唱好一首歌的方法。
(三)教学分析:
合唱与独唱在学生面前似乎都是唱,很多学生对此存在着诸多的误解,认为有好嗓子就能唱好歌。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愿意独唱而听到合唱就敬而远之,其实这种状况是因为学生没有体验到合唱的乐趣以及合唱歌曲本身的美感,更不知道合唱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独唱质量。
本课取合唱《回声》的片段进行集体歌唱教学,以此为例引导学生的歌唱意识,再引导学生用合唱中学习到的歌唱方法去练习独唱《我的未来不是梦》,以树立学生正确的歌唱状态。
(四)教学重点:通过视听练等手段与方法进行不断地体验,使学生逐步明白——歌怎样练可以唱得好听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每次体验后对歌唱方法的梳理,鼓励学生多练习。(五)教学课时:一课时(45分钟)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课前安排:播放合唱视频《把我的奶名儿叫》,学生翻阅教材,预习本单元知识
2、组织教学:双声部旋律导入
(学会聆听自己声部与同伴声部间的和谐)
3、出课题《学会歌唱》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教学:
1、合唱学习(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练引导学生“聆听、熟悉、句子、气息、意境”是唱好歌曲的必备因素)
1)聆听《回声》片段
2)旋律教唱(采用主旋律进行模唱教学,通过谱例用口传式教唱,让学生慢慢养成看谱的习惯)
3)分组进行练习(熟练)
4)集体练习
(1)唱旋律、唱歌词(解决乐句——学会乐句的呼吸、学会坚定的起拍)(2)唱句子(音乐的句子跟说话一样,学会“叹气法”歌唱——解决气息,练气的方法:玻璃窗吹纸巾)
(3)观看视频《回声》片段(明了歌曲的意境、所描绘的场景)
(4)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回声”的模拟(学会关注指挥)
5)与学生探讨:学习合唱对我们单独歌唱有什么帮助?(让学生梳理歌唱中“聆听、熟悉、句子、气息、意境”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
2、独唱学习(设计意图:普教中没有单独学习歌唱的机会,但可以利用集体课堂引导学生练习独唱歌曲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日后歌唱的自我修炼)1)聆听录音《我的未来不是梦》,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
2)自学歌曲(卡拉ok自学,播放伴奏《我的未来不是梦》)
3)探讨“为什么有的人声音条件很好,但他唱的歌不好听?”(因为他不是在歌唱,而是在唱歌而已)
4)运用刚才合唱中所学的方法把唱歌变成歌唱(解决难点,提升)
(1)练习第一部分(准确、坚定的乐句呼吸)
(2)练习第二部分(给力的关键字“我”“别”“从”等)
(3)连接练习一、二部分(说话唱歌法——表达意境,让听众明白我们的歌声想要诉说怎样的心声)
(4)解决高音“着”(用关闭声带的方法:gi\ga\gua\guo\zhuo发音,引导学生不去撑喉头)
(5)练习第三部分(先聆听音乐衔接处,引导学生“心跟音乐一起走”对于按耐不住的强烈节奏,身体的释放,强烈的律动可以辅助这部分的歌唱)5)完整练习(播放完整伴奏,课件出现“聆听、倾诉”字样,教师手势、肢体提示句子呼吸)
三、小结
1、梳理本课歌唱学习的收获,“怎样练习才能把一首歌唱的好听?”(采访式,学生回顾,教师补充)
2、平时歌唱的时候,你还有哪些困惑?(跑调——引导学生多听多唱)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得到的歌唱方法,提出进一步的疑难问题引发大家共同思考)
3、课后安排(播放《我爱你,中国》学生移步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经过了两个班的试讲后,自我感觉本课的设计基本可以达到“学会歌唱”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接受中情绪还不错,没有出现厌倦、困乏的现象。值得思考的地方是:
1、在给学生歌唱状态,也就是提升歌唱素质的做法中,无论在聆听、句子、气息和意境各方面,学生都无法举一反三,需要不停地引导和提示。也许这就是选修班学生的常态,需要我们把歌唱的状态当成一种习惯,随时地提出暗示的语言或者行为。
2、生成问题在歌唱课上的常态。在班级歌唱基础的差异下,要随时有变通的思想准备,主要在双声部旋律导入和《回声》片段的教学取材中要备好两种谱例,即两声部和三、四声部。基础好的班级导入环节可用四声部叠进的手段进行,但要在稳定了两声部基础上;《回声》可在旋律声部选用二部,再进行轮唱方法
表现回声效果。基础弱的班级导入环节只能用二声部,《回声》用单旋律,再进行轮唱。
3、关注学生,再多一些关注学生!因为课堂的容量大,我总是怕讲不完,其实“讲完了”的意义远远没有“学生真的明白了”大,道理我都懂,课怎么就是沉不住气?
点评:
柯老师这节课听后还蛮感慨的,一个非声乐专业的教师上歌唱模块还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实在不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今高中的新课程理念,一个中学音乐教师是应该可以胜任多个模块的教学,这节课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都是一种鼓舞。
课中应用的调整学生歌唱状态的手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有联系也很有趣,包括叹气、玻璃窗吹纸巾以及改变生母和韵母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等等,学生既愿意做,做了也立即看得到效果,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从课堂容量来看,这节课是否内容多了点,环节已经很紧凑了但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似乎不够,如果课堂可以显得从容些,效果一定会更好,看看柯老师可否在容量上适当做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