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作用,感受诗歌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

【自学引领】

培养纯正的文学兴趣,就要从诗开始,诗是要读的,同学们在翻开这课书时,请放开你的喉咙,大声地读出诗人真挚的情感。

1、《死水》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痛苦、愤懑,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的存在”。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朗读时要注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例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论

2、《再别康桥》

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忘返,如醉如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体会诗歌的美吧!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后蜂拥而来的人群传达着诗歌的力量,他就是艾青,一位始终为大地和人民歌唱的赤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艾青离开杭州任教的中学,带着颗深沉热爱这土地的火热的心来到当时抗战的中心武汉,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黑暗的一切让诗人感受到胜利将是无比艰辛的,这种沉重、忧郁的情感化作诗行,化作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朗读时请注意体味诗人的这种情感。

4、《热爱生命》

“食指,是一个圣徒,在所有人的语言都被统一在最高指示下的时候,他喊出了自己的语言。”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最早揭示“由狂热迷信到冷静的批判与反思的社会情绪”的作品之一。“文革”爆发的时候他是北京56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在那腥风血雨、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里,诗人劝告人们要《相信未来》,坚信人们对于“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他为世界保留了良知和尊严,他为那个

时代争取了被救赎的一线可能,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79年,诗人顽强地写下了《热爱生命》。

5、《双桅船》

有这样一批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他们最该在书海中徜徉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一场历时十年的浩劫,他们的青春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以其坚韧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焊接了历史的断裂处,并且成了时代的脊梁,他们其中之一便是舒婷,她初中毕业即去福建杭山村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不久她开始诗歌创作,并最终成了朦胧诗创作的核心人物。她的多数作品代表整整一代人倾吐心声。这首《双桅船》也是如此,朗读时要注意体会。

【知识窗口】

1、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2、现代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主张新格律必须具有备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章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死水》就是这一创作理论的最好实践。《死水》一诗每句诗都是四步音,节奏和谐流畅,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声调十分动听,具有和谐的“音乐美”。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做到节的匀称,句的整齐,具有“建筑美”。全诗都用了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妥贴安排,缕金错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3、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以奇特的想像,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界引起争论。朦胧诗,是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有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等。

【要点探究】

《死水》

1、《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

反讽,即用故意颠倒美丑、善恶、真假的手法进行讽刺,揭露腐朽事物的本质。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反讽”的手法的?

【提示:诗人把死水说成“绿酒”,把铜绿说成“翡翠”,把铁锈说成“桃花”,把水面的油腻说成“罗绮”,把水上污浊的水气说成“云霞”,把水沫说成“珍珠”,最后总写一笔,把这条臭水沟的阴暗色调说成“鲜明”,在这些意象中,物的外象与诗人的意蕴恰恰相反——诗人早已洞悉它们丑恶的本质,却故意把它们写得很美,这是诗人对“死水”的无情嘲笑和讽刺。】2、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

【提示: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意会诗中的意象,则取决于读者的再造想象,文学鉴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活动,对于“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