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中的优秀作品,可以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同时,文言文阅读是每个中学生的必修课,文言文因其物有“文言文”形式,给学生阅读带来了很大的语言障碍,使得大部分学生“望文生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具体如下:

诵读是教学基本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中的一把钥匙,除此别无他法,但在诵读时应该注意句读,注意去理解它的意思,而不是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读,通过口、眼、脑三条渠道,课文的内容和意旨,随之融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文有效的好方法。

系统整理,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

使学生掌握阅读一般古籍所必须掌握的文言句式和常用词语。文言句式并不复杂,教学中容易解决。这里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到底要掌握多少文言常用词语。对这些常用重点词语的掌握,要使学生熟悉它,读后能举一反三,单是上课讲解是不行的,必须在一个单元结束以后,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

首先,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大意,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下,你一言,我一语,用自己的语言话说“文言文”,要求每个学生都动口说,不把自己置身于“文”外,达到自行疏通文义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其次,让学生对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可借助于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选故事型的短小精悍的文言语段,像成语故事、寓言事故、神话故事等,学生在对故事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更易学,也更好学,并从中受到教育与启发,让他们觉得学文言文不难,并且很有益处。

把学生带入“情感圣境”文言实词的积累,是解读“文言大厦”的密码,文言知识积累是解除文言阅读中“疑难杂症”的秘方。

利用课堂,运用于课外,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多种渠道的深入分析,明确阅读思路,训练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才能达到游刃有余,从而在不经意当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古文阅读。

首先是广泛的阅读,但阅读可以划出重点,循序渐进。

先从《世说新语》、《聊斋志异》这类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的文言书籍开始读起,培养阅读兴趣。之后,逐渐增加难度,建议读完《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史记》,经史子集选择性地读一点。

当然,为了应试需要,还得侧重读一些人物传记。

在文言阅读时,还应做好这几点:

1.通过诵读培养古汉语语感。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同样需要加强语感。而一切语言语感的培养都离不开说和读。说文言的环境已不复存在,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诵读时要注意停顿节奏的划分,注意古字的读音,注意通假字的读音,还要抑扬顿挫读出古风古韵,讲究起来,甚至还要配合一些形体动作。

2.通过识记积累古汉语常识。读古文不但要口勤,还要手勤,多作笔记,勤加整理。

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固定句式等每学一篇都要作分类记录,学新篇时遇到相同的实词要往回联系,遇到虚词不同的用法要向后总结,不断丰富知识积累。

比如古代官职、地名、代称等古代常识类内容,就要记下来,并与现代进行比较。总之,要经常复习,不断与过去和现在联系。

3.扩大古汉语运用范围。除了勤于诵读和记录,还要勤于翻译,先作直译,逐字弄通;再作意译,文从字顺;后作美译,雍容雅致。按信达雅的标准反复地译,不要怕麻烦。吃透一篇胜过随便翻看数十篇。

此后,文言功底渐长,可开始尝试文言短文写作。或者在现代文写作中加入仍有生命力的古代词汇,若能和谐,反添典雅韵味。

文言文教学一直沿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模式,高耗低效。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姚姬传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生作外行也。”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另外,还要“明句读”。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不可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并且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当作某一个教学环节。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言文时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除了上面的朗读方法外,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方面我还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适当的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先把电影《花木兰》里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起他们学习此文的兴趣。

2、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精选或加播与课文或作者人物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