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人教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从实验中获取数据,并尝试通过归纳得到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有兴趣探索未知;
逐渐形成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用规律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数据,寻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钟
一、引入
教师展示图片:生活中的水滴
3分钟
三、设计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不改变凸透镜焦距,改变物距,观察、记录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像距。
2.实验准备:实验器材的介绍、组装、调整
3.实验步骤:
①把物体F放在距透镜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使物体F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②观察像的正倒、大小,用刻度尺测出物距u、像距v,记录数据和像的性质;
③分析得到u<f时的成像性质、u=f不成像。
④得到完整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1分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解释生活现象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为什么水滴成像特点不同。
1分钟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学期
上
课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 物理 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 年 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凸透镜成不同特点的像时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尝试提出问题;
③把物体F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重复以上操作;
④多次重复以上步骤。
8分钟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实验
2.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和像的性质
6分钟
五、分析论证
1.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
①物距大于10cm都是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10cm都是正立的虚像。
②发现u=2f,u=f是两个特殊点,归纳、总结出u>2f、u=2f,f<u<2f时的像的性质、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水滴像凸透镜,可以成像
3分钟
二、提出问题
1.教师展示图片:对比不同水滴的成像
学生发现:水滴成像的特点存在差异,可能与物体到水滴的距离有关。
2.实验回顾:用自制照相机给物体拍照,使物体距离凸透镜近一些,可以使照相机屏幕上的像变大,同时还要拉动纸筒。
3.概念引入:物距、像距
4.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像距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有兴趣探索未知;
逐渐形成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用规律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数据,寻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钟
一、引入
教师展示图片:生活中的水滴
3分钟
三、设计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不改变凸透镜焦距,改变物距,观察、记录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像距。
2.实验准备:实验器材的介绍、组装、调整
3.实验步骤:
①把物体F放在距透镜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使物体F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②观察像的正倒、大小,用刻度尺测出物距u、像距v,记录数据和像的性质;
③分析得到u<f时的成像性质、u=f不成像。
④得到完整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1分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解释生活现象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为什么水滴成像特点不同。
1分钟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学期
上
课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 物理 八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 年 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凸透镜成不同特点的像时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尝试提出问题;
③把物体F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重复以上操作;
④多次重复以上步骤。
8分钟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实验
2.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和像的性质
6分钟
五、分析论证
1.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
①物距大于10cm都是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10cm都是正立的虚像。
②发现u=2f,u=f是两个特殊点,归纳、总结出u>2f、u=2f,f<u<2f时的像的性质、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水滴像凸透镜,可以成像
3分钟
二、提出问题
1.教师展示图片:对比不同水滴的成像
学生发现:水滴成像的特点存在差异,可能与物体到水滴的距离有关。
2.实验回顾:用自制照相机给物体拍照,使物体距离凸透镜近一些,可以使照相机屏幕上的像变大,同时还要拉动纸筒。
3.概念引入:物距、像距
4.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像距与物距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