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严重持久心肌缺血 (>)
心肌梗死
7
诱因
交感神经张力高 早晨、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 动时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高,心肌需氧需血 量增加。
饱餐 血脂、血液粘稠度、血小板粘附性增强, 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以致血栓形成;
睡眠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冠状动脉痉挛; 大便 增加心脏负荷
8
病理
48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坏死心肌不显像。
、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
显示心室局部和整体射血分
49
四、超声心动图: 室壁运动、左室功能、室壁
瘤、附 壁血栓。 五、其他检查:
↑;血沉↑:病后天出现,持 续 周。
50
诊断

分钟

冠脉闭塞
心肌溶解坏死 肉芽形成
纤维疤痕形成
9
一、 冠状动脉病变 左前降支→前间隔、 前壁、下侧壁和前乳 头 肌 梗死。
10
左回旋支→高侧壁、膈面、左房梗死
11
右冠状动脉:下壁(膈面)、后壁梗死、右 室梗死
12
大体解剖分类
抬高性心梗()有波性心肌梗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累及室 壁全层,可波及心包膜;
非抬高性心梗()无波性心肌梗死 ():小灶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 下心肌梗死(<室壁)。
13
三、临床表现
14
临床表现
一、先兆表现 、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硝酸甘油疗效 差; 、伴有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衰; 、心电图:明显的改变;
15
临床表现
二、症状 (一)疼痛 心前区胸骨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为最突出的症
状。长达数小时或数天,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 有濒死感,面色苍白,大汗。少数无疼痛或表现 为不典型疼痛。
16
临床表现
(二)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发热一般在 ℃左右;
(三)胃肠道症状:患者伴有恶心,呕 吐和上腹痛,腹胀,呃逆。
17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多发生于 起病后~周内,尤其 小时内。
3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4
、基本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个别为冠状动脉 痉挛、炎症、先天 性畸形、栓塞)→ 易损斑块破裂→血 栓形成
5
( ) 、.发冠 脉病内机血 栓理形 成 、
斑块破裂、斑块出血、 血管痉挛→ 冠脉闭塞
()、休克、出血、严 重心律失常→心排血 量↓→冠状动脉灌注↓;
()、↑→心脏后负荷 ↑+儿茶酚胺↑→心肌 需氧量↑(冠脉灌注相对 ↓);
前间壁:、、 局限前壁:()、、() 前侧壁:、、 高侧壁:、 广泛前壁:,也可波及、 下壁:、、 后壁:、、
42
前壁心梗急性期
43
前壁心梗恢复期
44
下壁心梗
45
、无波心肌梗死: 特点:
① 压低≥,波倒置,持续天以上; ② 无病理性波; ③ 心肌酶改变。
46
血清心肌酶
升高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
1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五、并发症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
2
一、 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使部分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引起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与 发热(℃左右),反映心肌急性缺血﹑损伤﹑ 坏死的演变过程,以及血清心肌坏死标记 物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衰或休克。 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23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
冠状动脉狭窄 缺血:得不到充分的氧合
血液供应; 损伤:心室肌血液供应中
断; 梗死:心室肌不能恢复血
液供应,发生坏死。
24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波改变 )心内膜下缺血 对称性高耸波——与主波方向一致。 )心外膜下缺血 对称性倒置波——与正常方向相反。
25
①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 早搏最多见。
② 窦性心动过速 ③ 缓慢心律失常
18
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
① 急性左心衰竭:最 多见,病人可发生急 性肺水肿或进而发生 右心衰竭 。
② 急性右心衰竭:右 心室心肌梗塞者,一 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 竭的表现。
19
临床表现
、低血压和休克: 低血压:血压偏低,无微循环障碍,可持续数周; 休克:①<; ②脉搏细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 ③烦躁不安、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④尿量↓(<);

峰时间 降至正常
肌酸磷酸肌酶 ()
谷草转氨酶()
乳酸脱氢酶()
肌红蛋白()
47
同功酶 —、、 ,其中特异性最高。 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 主要存在于心肌中 主要存在于脑、肺、肠、前列腺中 —同工酶,特异性最高。 、存在于心肌, 来自肺、脾, 、主要来自肝脏,其次来自于骨骼肌 正常:>,
35
36
1. 心肌梗死的基本心电图形 2. ⑴缺血型改变—波的形态、振幅和方向。 3. 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波直立,升支和降支对
称,顶端变为尖耸的箭头状。 4. ②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波由直立变为倒置。 5. ⑵损伤型改变——段的偏移 6. ① 超急期段抬高。 7. ② 损伤期单向曲线。
37
⑶坏死型改变—波形成 ◆发生梗死的相关导联波,呈型; ◆异常宽大、增深的波形成,时间≥; ◆/振幅>/;
.典型心肌梗死发生和衍化顺序 ⑴心室某个区域损伤,面向该区域的导
联上段抬高; ⑵面向梗死区域的导联上出现波;
38
、动态演变: 数内:波高尖; 数后:与波融合形成弓背向上抬高; 数数天:病理性波; 数天周:段降至基线,波双向或倒 置,继之加深; 数周数月:波倒置或直立。
39
40
41
、定位诊断
20
临床表现
三、体征 、心界:正常或轻中度扩大; 、心率:多数增快,少数减慢; 、心律:整齐或不齐(心律失常); 、↓、、或奔马律; 、心尖部; 、心包摩擦音: 、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时出
21
四、实验室和其 他检查
22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 ① 病理性波; ② 段弓背向上抬高; ③ 波倒置。
26
27
28
29
.段的改变
相对波而言,段变化是心肌需求增加所致缺 血的可靠指标。
轻度缺血:钾离子进入细胞→过度极
化→损伤电流→缺血导联压低
wk.baidu.com
严重缺血:钾离子溢出细胞→极化不
足→损伤电流→缺血导联抬高
30
31
32
33
34
(二)心肌损伤——心电图表现为段抬高。 ※与缺血相同,损伤是可逆的,不会持续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