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资规模PPT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会融资规模
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 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 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 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2
社会融资规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11年5月发布的 《社会融资 规模构成指标说明》,社会融资规模 =人民币各项 贷款 +外币各项贷款 +委托贷款 + 信托贷款 + 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 +保险公司赔偿 + 投资性房地产 +其他。(参见 表1)
8
社会融资规模
9
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机构表内贷款规模受货币政策取向的影响大,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增加 收益,另一方面又要规避贷款规模限制,通常的做 法是将一部分表内贷款转化为表外贷款。
2. 证券融资发展较快
10
社会融资规模
近年来,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扩容发展,证 券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11 年非金融企业股票和 债券融资合计1.81万亿元,是 2002 年的 18 倍, 占当年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 14.10%,而 2002 年证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只有 4.93%。 (见表2)
金融机构的这些表外业务不足 0.1万亿元。
7
社会融资规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在信贷融资中,2011 年金 融机构表内贷款占比 61.60%比 2002年下降了 31.4个百分点; 表外贷款占比 22.71%,比 2002 年上升了 22.3 个百分点。从近年的变化趋 势看,金融机构表内贷款和表外贷款具有明显的” 此消彼长”的特征 ( 如图 2所示) 。
16
社会融资规模
第三,社会融资总量在可控性上一定程度上可以克 服贷款指标存在的问题,而且其统计口径与全社会 的流动性指标更为接近,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有效控 制流动性总量的政策工具来对其进行调控。 (二)有利于建立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人们,加强对整个金 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 积,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 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14
社会融资规模影响
过去,中央银行是把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作 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监测指标,但是,随着我国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的不断变化,新增贷款已不能全 面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融资的真实情况。如果 只关注新增贷款规模,就会出现大量资金绕过贷款 规模控制投向实体经济,而宏观调控部门却未能将 其纳入到统计和监测视野,影响到宏观调控政策的 科学制定和预期调控目标的实现。
5
社会融资规模
2002 年,新增人民币贷款 1.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 规模的比例高达92.90% ;2011年新增人民币贷 款 7.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下降为 58.20%( 如图 1所示) 。
6
社会融资规模
在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下降的同时,金融机构 通过表外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2011 年,金融机构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 行承兑汇票方式对实体经济的表外融资合计 2.53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9.72%,而 2002年
18
社会融资规模
(四)有利于促进金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如上文所述,社会融资总量是一个跨行业、跨系统 的统计指标,覆盖了整个金融业。通过对这一指标 的统计监测,可以观察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新 兴金融行业的发展概况,可以分析金融业的结构特 征。获得这些信息,有助于人们判断我国或者一个 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发现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结构 性缺陷,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弥补不足, 促进金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提升金融业的整体实 力和抗风险能力。
社会融资规模简介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 规模”概念,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逐步尝试以社会 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是一 种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符合 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方向。
具体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 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企业或个人)从金融体 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是全面反映金融 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以及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 量指标。
3
社会融资规模
4
社会融资规模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发展变化
1. 信贷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 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02-2011 年,我国社会融 资规模由 1.96 万亿元扩大到12.83 万亿元,年 均增长 28.41% ,比贷款年均增速高 7.65 个百 分点。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与 GDP 之比为 27.20%比2002 年提高了 10. 7个百分点。
15
社会融资规模
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统计监测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建立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监测体系,并将其 作为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相对于贷款而言,可能 会更加有效。首先,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可以避免统 计数据的非正常波动,因为它包括了商业银行的表 内、表外各种授信形式,不会出现表内贷款与其他 授信形式“跷跷板”而使融资数据人为波动的现象; 其次,社会融资总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更密 切,向实体经济传递政策信号将更有效率;
17Leabharlann Baidu
社会融资规模
(三)有利于降低社会信用过度集中于银行业 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长期以来,我国融资体系呈现 银行贷款独大的畸形结构,其他融资形式,特别是 直接融资发展较为缓慢。受直接金融不发达和惯性 思维的影响,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在融资上对银行 贷款严重依赖。这不仅给银行业的正常经营管理带 来了过大的压力,而且也将金融风险集中到了银行 业。
13
社会融资规模
2011年,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 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产业投资基金等融 资合计近 5000 亿元,为 2002 年的 10 倍多, 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 4.0%。非银行金融机构 的信贷和投资活动,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了贡献。
11
社会融资规模
12
社会融资规模
3. 保险融资和其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 与此相应的保险融资和其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1 年,保险公司赔偿和小额贷款公司与贷款公 司新增贷款合计 4392亿元,其中,保险公司赔偿 2456亿元,是 2002 年的 5.7倍;小额贷款公司、 贷款公司新增贷款 1936亿元,而 2002 年基本上 没有这类贷款。
社会融资规模
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 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 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 间业务市场等社会融资规模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2
社会融资规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11年5月发布的 《社会融资 规模构成指标说明》,社会融资规模 =人民币各项 贷款 +外币各项贷款 +委托贷款 + 信托贷款 + 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债券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 +保险公司赔偿 + 投资性房地产 +其他。(参见 表1)
8
社会融资规模
9
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机构表内贷款规模受货币政策取向的影响大, 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增加 收益,另一方面又要规避贷款规模限制,通常的做 法是将一部分表内贷款转化为表外贷款。
2. 证券融资发展较快
10
社会融资规模
近年来,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扩容发展,证 券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11 年非金融企业股票和 债券融资合计1.81万亿元,是 2002 年的 18 倍, 占当年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 14.10%,而 2002 年证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只有 4.93%。 (见表2)
金融机构的这些表外业务不足 0.1万亿元。
7
社会融资规模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在信贷融资中,2011 年金 融机构表内贷款占比 61.60%比 2002年下降了 31.4个百分点; 表外贷款占比 22.71%,比 2002 年上升了 22.3 个百分点。从近年的变化趋 势看,金融机构表内贷款和表外贷款具有明显的” 此消彼长”的特征 ( 如图 2所示) 。
16
社会融资规模
第三,社会融资总量在可控性上一定程度上可以克 服贷款指标存在的问题,而且其统计口径与全社会 的流动性指标更为接近,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有效控 制流动性总量的政策工具来对其进行调控。 (二)有利于建立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人们,加强对整个金 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 积,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 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14
社会融资规模影响
过去,中央银行是把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作 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监测指标,但是,随着我国 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的不断变化,新增贷款已不能全 面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融资的真实情况。如果 只关注新增贷款规模,就会出现大量资金绕过贷款 规模控制投向实体经济,而宏观调控部门却未能将 其纳入到统计和监测视野,影响到宏观调控政策的 科学制定和预期调控目标的实现。
5
社会融资规模
2002 年,新增人民币贷款 1.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 规模的比例高达92.90% ;2011年新增人民币贷 款 7.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下降为 58.20%( 如图 1所示) 。
6
社会融资规模
在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下降的同时,金融机构 通过表外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2011 年,金融机构通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 行承兑汇票方式对实体经济的表外融资合计 2.53 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9.72%,而 2002年
18
社会融资规模
(四)有利于促进金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如上文所述,社会融资总量是一个跨行业、跨系统 的统计指标,覆盖了整个金融业。通过对这一指标 的统计监测,可以观察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新 兴金融行业的发展概况,可以分析金融业的结构特 征。获得这些信息,有助于人们判断我国或者一个 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发现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结构 性缺陷,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弥补不足, 促进金融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提升金融业的整体实 力和抗风险能力。
社会融资规模简介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总 规模”概念,我国金融宏观调控逐步尝试以社会 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是一 种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符合 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化方向。
具体概念: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 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企业或个人)从金融体 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是全面反映金融 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以及金融与经济关系的总 量指标。
3
社会融资规模
4
社会融资规模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发展变化
1. 信贷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 支持力度不断增强。2002-2011 年,我国社会融 资规模由 1.96 万亿元扩大到12.83 万亿元,年 均增长 28.41% ,比贷款年均增速高 7.65 个百 分点。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与 GDP 之比为 27.20%比2002 年提高了 10. 7个百分点。
15
社会融资规模
对社会融资规模进行统计监测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建立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监测体系,并将其 作为宏观调控的中间目标,相对于贷款而言,可能 会更加有效。首先,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可以避免统 计数据的非正常波动,因为它包括了商业银行的表 内、表外各种授信形式,不会出现表内贷款与其他 授信形式“跷跷板”而使融资数据人为波动的现象; 其次,社会融资总量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更密 切,向实体经济传递政策信号将更有效率;
17Leabharlann Baidu
社会融资规模
(三)有利于降低社会信用过度集中于银行业 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长期以来,我国融资体系呈现 银行贷款独大的畸形结构,其他融资形式,特别是 直接融资发展较为缓慢。受直接金融不发达和惯性 思维的影响,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在融资上对银行 贷款严重依赖。这不仅给银行业的正常经营管理带 来了过大的压力,而且也将金融风险集中到了银行 业。
13
社会融资规模
2011年,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 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产业投资基金等融 资合计近 5000 亿元,为 2002 年的 10 倍多, 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 4.0%。非银行金融机构 的信贷和投资活动,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做出了贡献。
11
社会融资规模
12
社会融资规模
3. 保险融资和其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快速发展, 与此相应的保险融资和其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1 年,保险公司赔偿和小额贷款公司与贷款公 司新增贷款合计 4392亿元,其中,保险公司赔偿 2456亿元,是 2002 年的 5.7倍;小额贷款公司、 贷款公司新增贷款 1936亿元,而 2002 年基本上 没有这类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