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城的保护
夏驯 10081720125 苏州,古称吴,又叫,,,茂苑,吴门,等,广义指苏州,狭义仅指苏州
中国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
苏州古城,面积14.2平方公里,是古代的大城市之一。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建城至今,2500多年,城址未变为世所罕见。是最早的城市之一。先后为春秋,三国东吴(前期),元代农民政权周等政权。苏州在春秋时期是吴国的政治中心;西时为江南政治、经济中心,称之为“江东一都会”(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唐代是江南唯一的雄州;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陆游《奔牛水闸记》),宋人进而美誉为“”,而苏州则“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红楼梦》中誉称苏州“乃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宋《》(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上是罕见,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
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古城目前还承担着大量工业生产和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职能。工业企业方面:上世纪90年代初,古城区工业企业最多时有286个,用地共达172公顷,占古城总用地12.2%,工业门类齐全,涉及纺织、医药、工艺美术、电子、机械、丝绸、轻工、设备制造八个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这些工业企业多数因陋就简,就地改造发展,与住宅、园林、文物古迹等犬牙交错,布点混乱,带来了工业三废和噪音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古城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也给古城保护与更新及文物保护带来障碍。教育方面:古城区共有小学40所,在校学生26122人;用地面积17公顷,生均用地6.5平方米,有限的用地却承担着全市小学教育总份额的30%。古城内共有中学19所,在校学生22000人,用地面积43.6公顷,生均用地14平方米,承担着全市28%的中学教育量。古城内中小学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用地紧张,距国家生均20平方米用地标准差距较大,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医疗卫生方面:古城区共有医院5座,占全市医院的40%。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两座市级医院相距仅1公里,区级平江医院和市级第四人民医院相距不到800米。市级医院历史悠久,医疗质量高,居民信任感强,70%的居民就医还集中在古城区。
古城承担的为全市服务的工业、教育、医疗卫生等职能,给古城交通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影响了古城居住和旅游质量,降低了古城的品质。
从交通方面看:苏州古城路网的特点是街巷窄(一般宽2-3米)、密度高(巷与巷间距平均100米左右)、桥梁多(古有390桥之称),多弯道、卡口,行车视距普遍不足。停车场缺口达11000个车位,占地须40公顷左右。为了保持传统的河街相邻的城市格局和空间尺度,古城内道路只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提升古城交通通行能力。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机动车正以每天130多辆的速度迅速增加,其中私家车日增100多辆。目前古城承担的交通量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5-6倍,交通拥挤、停车难问题相当突出。从旅游方面看:由于国际交往的增多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州旅游业发展很快,2003年接待国内游客2270万人次、境外游客80多万人次,分别为1990年的4倍和18倍。在众多境内外游客中,相当一部分是到古城来游览园林的,而古典园林同时又是文物古迹,已被列为古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古典园林原来多为民间私家花园,容量不大,调查表明,全年有三分之一天数处于超负荷状态,客流量最高时超过饱和容量10倍以上。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园林和名胜古迹的建筑、设施、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景观效果也大为下降。从古城人口方面看:古城是苏州市的商业、文化、旅游中心,目前古城内生活着近29万居民,人流、车流、物流日益频繁,给古城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按照现行地下管线埋设最小须6米宽,消防通道最低为3.5米的国家技术规
范,古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多困难,消防上也存在不少隐患。总之,机动化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人口的高度集中突破了古城的承受能力.
历史上的苏州城处在优良的水乡泽国大环境中,至今仍有河湖水系环抱的特征。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宽阔的护城河紧匝城周。太湖山水明丽淡雅。城外树木重重,绿满郊原,城内引水入城,棋盘式水网系统纵横交错。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诗“绿杨白鸳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形象地勾划出古城内外互为流通的空间环境和耐人寻味的城市意境。水是苏州的灵魂,水在调节改善城市小气候、美化城市环境,以及消防、蓄排水和防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乡镇经济粗放型发展,污水直接入河,还有不少河道被填埋,使古城外围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陆上交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工业的大量建设,以及城市用地的扩展,古城水系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望亭电厂抽取大运河水作冷却水,截留了大运河较多水量,导致古城水网流速降低一半;90年代初,大运河苏州段改道工程完成后,古城水道进水量锐减47%,加之因防汛需要建立许多泵闸,古城河水几乎变成死水,大大削弱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外部水量受限、水质下降对古城水质和水循环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而要改变这一现状代价很大,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形成了制约古城保护的一大“瓶颈”。
根据苏州的城市性质、城市现状、古城风貌等三方面因素,苏州
古城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既要保护好这座国际上很有名词的历史文化古城,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通过改造和建设使她焕发青春;既要保护古城风貌,又要逐步改造旧城,使之符合现代人民工作和生活的要求。
1.要结合城市的发展,控制城市的发展,减少对古城的损害。从整体着眼,对古城的环境、容量和各项建设,进行控制。这是积极的保护措施,而不是限制城市向现代化的发展。控制城市的容量和环境,逐步减少古城的人口,不在古城内新建新的工厂,控制旧工厂的扩建,对造成污染的工厂和企业进行合理的搬迁和治理。控制城市各项建筑和建设工程,在古城内的各种新的建设和翻修工程,都要能和古城背景相协调的方式进行,尽量继承古城旧有风貌。力求创新和继承相结合,与古城风貌相协调。在点、线、面、系的保护范围内,更要讲究继承优秀传统,发扬地方风格,提倡“神”和“形”上下功夫。建筑色彩,以淡雅、朴素为基调。针对古典住宅进行单体改造,按照“保持传统外貌,完善现代设施”的要求,对一些质量尚可、有传统特色的旧宅进行改造。我认为可以将街坊分为“保留、更新、改造”三个层次,分别进行不同的设计研究,维护原有街巷格局,改善居住条件,繁荣地段经济,完善公用设施。结合解危安居工程,对古城街坊进行保护性更新。根据古城河道、街巷的走向和组合,将古城划分为合理数目个街坊,便于管理和保护。
2.要有重点地保护相应地方。为了有区别、有重点的保护古城历史文化精华,更突出古城风貌,也有利于城市更新、改造。对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