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10月刊
1 数字化课程建设的背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要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将本校最优秀的课程通过数字互联网传播,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基于网络的课程管理和学习平台,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自2007年开始,配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引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多方面需求。
截至目前,平台总访问量达到1000万次以上,主要用于辅助教学,教师上传课程课件、布置作业等。
2012年《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构建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课程中心,构建先进级视频公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一批省级精品课程在内的优质课程。
2011年10月,《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开展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1]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等方面体现重要作用[2]。
2015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指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
数字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胡 访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94)
【摘要】包括精品开放课程在内的数字化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近几年课程建设的重点,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数字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讲述学校构建了数字化课程建设体系、强化了数字化课程建设管理及保障措施,注重发挥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和学习平台的支撑作用,力图建立一套完整、可持续的数字化课程建设和教学保障机制,希望对其他高校的数字化课程建设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字化课程;体系;精品开放课程;MOOC;保障措施;平台;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7)10-0086-05
收稿日期:2017-7-5
作者简介:胡访(1980—),男,湖北孝感人,馆员,主要
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数字化建设等。
2017年
10
习需求,立足国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3]
笔者认为高校组织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工作,旨在展示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推动学校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
通过数字化课程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了课程质量和水平,形成了品牌和优势,突出了亮点和特色;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扩大了学校影响力,提高了声誉。
2 数字化课程建设体系
学校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国家级数字化课程,完善体系,提升品质,使优质教育资源共知共享。
2.1 精品开放课程
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院的教改积极性,在学院申报的基础上,聘请专家进行评审,遴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20项、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12项进行重点建设,并给予每门课程2万元的建设经费,资助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和信息化建设准备。
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申报中,2012年,我校10门原国家精品课程全部获江苏省教育厅推荐,2013年,全部转型升级进入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
在2012年以来的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遴选中,学校精选能够展示我校学科专业特色,并能充分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特色与研究成果的优势课程,推荐的8门课程全部获批,投入课程拍摄制作经费40多万元。
目前,学校18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全部在“爱课程”网站上线(见图1)。
2.2 在线开放课程(MOOC)
自2012年MOOC兴起,学校一直关注其带来的教育影响,深入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着手研究和探索MOOC建设和改革,采取了自建、引进、合建3种建设形式。
(1)MOOC自建。
2013年12月,启动本校MOOC建设工作,编写申报学习材料用于指导教师,立项课程32门;2014年10月,开展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建设,首批22门立项课程全部按照MOOC标准进行建设;2014年11月,开展校级品牌专业建设,要求每个立项专业建设不少于3门MOOC模式的专业核心课程,18个立项建设品牌专业共建设MOOC 61门。
部分课程已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并开课(见图2)。
(2)MOOC引进。
在2012年课程试点的基础图1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年10月刊
上,2014年,引进超星尔雅等在线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通过名校、名师、名课,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课程知识,开拓视野;以在线学习模式的方便快捷,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生生双向、多向互动,交流学习心得,深受学生喜爱。
引入至今,共开课97门次,选修学生15916人次(见表1),占每年通识教育选修课总人数的10% 以上。
表1 引入课程开课情况
(截至2016—2017
学年春季学期)
(3)MOOC合建。
2013年,学校加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
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2位教师带领6名助教,在教务处的指导下,与“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10余所高校的21位教师共同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采用“线上(观看课程视频、完成知识点习题测试)+线下(见面课答疑、讨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学习方式灵活,内容精练,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观看视频、做作业、考试,课程平台都会记录,教师、助教结合上线学习和见面课表现综合给学生评定课程分数,避免“一考定乾坤”现象的出现。
与传统课堂相比,学习效果提高明显(见图3
)。
学生数平均成绩
传统模式混合模式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图
3 两种教学模式数据对比
学校通过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等多方立项
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做到全面
覆盖、广泛动员;本着先试点、后推进的原则予
以推进,在通识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学科教育
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多类课程中进行实践,通
识教育必修课以学分占比最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为案例,进行系统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并图2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课程
2017
年10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开展MOOC建设。
通识教育选修课以尔雅通识课引进和校内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建设为重点。
学科教育基础课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路”为典范,开展“白板+黑板”的MOOC建设,专业核心课以校内立项的18个专业为依托,突出专业特色和课程群建设。
不仅如此,课程建设过程中还组织多次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全方位布点、有重点推进、突出校本特色的课程建设机制,对高校建设符合本校校情的课程有借鉴作用。
3 数字化课程建设管理及保障措施
(1)对数字化课程建设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成立校级数字化课程建设管理机构—数字化课程中心。
中心负责学校数字化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课程建设立项、分类指导课程建设、组织课程教学实施等。
(2)将数字化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依“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立项单位负责课程建设方案的组织实施,课程负责人是课程建设第一责任人,课程团队是建设主体,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具体完成建设任务。
学校在人才培养绩效津贴中设立专项奖励,对获得立项的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团队进行奖励(奖励金额8万元/门),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3)出台《南京理工大学关于推进MOOC 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文件从5个方面对教师进行MOOC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①建设经费,学校给予每门立项课程2万元的经费用于课程前期研究和准备,根据建设情况提供后续建设经费。
②绩效奖励,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学校验收的MOOC,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专项津贴教学成果及建设奖励;③工作量补贴,完成MOOC建设任务的当年,按照该课程学分补贴当年教学工作量,利用MOOC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根据改革方案和实施情况,适当补贴教学工作量;④立项认定,MOOC建设等同校级教学改革立项予以认可;
⑤课程共享,对立项建设的MOOC,学校择优推荐进入“中国大学MOOC”“工信部高校MOOC联盟”“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MOOC平台,根据各平台课程共享使用规定,给予教师相应补贴。
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为数字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模式改革保驾护航。
4 研发并搭建多维互动的数字化课
程中心平台
在充分调研和试用的基础上,学校与专业教育软件公司合作,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研发多维互动的MOOC学习平台,助力数字化课程资源开放共享。
平台能够满足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网络教学功能,能够实现对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以课程为中心,建立学习社区,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自己的“学习空间”,也能在平台上实现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通过类似于Facebook氛围的学习,学生建立自己的档案,上传照片,与其他‘同学’共组学习小组,在真实世界中一起学习。
以课程平台为载体,进行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江苏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黄锦安教授主讲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路”等课程,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5 数字化课程建设形成多样化的研
究成果
通过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形成
年10月刊
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重点课题“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变革研究与实践”多样化的研究成果。
2014年,成功申报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课题“信息化教学模式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旨在结合数字化课程建设,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之间寻找“契合点”,深入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和策略。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多份分析报告,深化了实践研究,推进了模式改革。
在研究过程中,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学位论文1篇,推进了成果共享。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
意见[EB/OL].(2011-10-12)..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111/ xxgk_126346.html.
[2]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3-13).//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3]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
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2015-04-13).http://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7056/201504/186490.html.
3.3 课程考核方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在课程的考核方法上,降低了理论考试的比重,提高了实验、团队表现、写作能力的分值。
实验的考核要改变传统单凭考勤和实验报告计分的现象,注重过程管理,从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程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评定成绩。
对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不仅统计总分,而且统计理论考试试卷中每道题的小分和重要知识点考核部分的得分情况,根据分项分的统计情况分析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针对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将课程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结合相应的项目和实验,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组织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可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忠,郭兰中,浦文禹,等.基于卓越计划的液压
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103-105.
[2] 范欢迎,王荣林,倪文彬.信息化环境下“液压与
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26-30.
[3] 易军,陈水胜,游达章,等.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
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液压与气动.2013(8):129-133.
[4] 张国庆,刘保军,卢满怀.“液压与气压传动”教
学策略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6-8.
[5] 李笑,肖体兵,杨雪荣,等.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
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7)55-57.
[6] 冯振,梁应广,马霄,等.《液压与气压传动》课
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模具工业,2017(3):71-73.
(上接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