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基于平台数据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3期天津法学No3

总第131期Tianjin Legal Science General No.131•立法建议*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基于平台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珊,黄太云

(天津大学法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大数据”战略为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犯罪曰益网络化,促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与防控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传统诈骗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受害机率呈几何 式倍增,对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形成了严重的烕胁。因此,结合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愈演愈烈的基本概况并立足其0 益錯综复杂的特点,深刻分析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成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惩治与预防相结合的对策,在“刑事一体化”的理论指导下综合治理,以求遏制其高发态势,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防治对策;平台数据

中图分类号:D915.3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犯罪日益网络化,电 信网络诈骗犯罪首当其冲。传统诈骗与互联网的结合 使得受害机率呈几何式倍增,对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 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近来,恶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 发,谋财的同时也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恶劣影响。因此,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刻不容缓,实践中应坚持惩 治与预防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才能阻断电信网络诈骗 的黑色产业链条,遏制其高压态势。

―、国内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之概况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传统诈骗犯罪与信息网络结 合的产物,是“三网”融合后的诈骗犯罪的升级版本。电 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 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 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三网”指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 电子设备为终端的针傳机互联网、广播电视、固定通信 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共开放的局域网 络〇 “三网”融合通常是指上述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使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 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 性的多媒体业务曰。与传统的诈骗犯罪相比,电信网络诈 骗有很大不同。織诈骗犯罪的雜仅为财产,

文章编号:1674-828X(2017 )03~0065-05

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生了异化一不仅谋财而且害 命。加之三网融合后的“大网络”下更易引发群体性事 件。因此,深人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并立足其复杂 化的特点,对症下药,实现综合治理尤为重要。

(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分析

1.电信网络诈骗刑事立案的案件数量

从图一,可以看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刑事立案的 案件数量于2006年呈现加速増长的势头。据新华网报 道,近10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每年以20%_ 30%的速度增长。尽管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 力度,但电信犯罪仍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给政法机关 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 ^ ^ ^ ^

图一:2000-2014年诈骗案件的立案数量

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 手机端用户规模就达6.56亿。互联网技术在提供诸多

收稍日期:2017-05-19

作者简介:王珊,女,天津大学法学院2016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刑法学和犯罪学研究;

黄太云,男,天津大学法学院教授,西:1喊法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鮮和立法领陕。

65

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受害风险。据新华网报道,2013 年至今,全国共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的电信网络诈骗 案件104起,百万元以上的案件2392起H 。

2017年1月18日,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 公共传播研究中心和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联合发 布的《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16)》显示,在其 调研的2000份有效样本中,84.15%受访者曾经受过电 信网络诈骗的骚扰,其中超过10%的受访者被骗过钱 财。在受骗金额方面,约65%的受害者被骗金额在 3000元以内,被骗金额超过10000元的约占15%。值 得注意的是,82%的受害者表示被骗资金未能追回% 因此,建立“以快制快的紧急止付”机制刻不容缓。

2.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手段 据国内公安部门的相关统计文件和数据显示,电 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主要包括:诈骗电话、诈骗短信、 恶意程序和钓鱼网站等。其中,冒充熟人、领导的最多, 其次是虚假中奖,冒充银行。近年案发情况还显示出, 犯罪分子掌握了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从过去“漫天撒 网”,逐渐发展为“精准诈骗”。

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统计,仅2011年至 2014年短短3年间,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已被泄露的数 量就高达11.27亿条,涉及的重要信息主要包括电话 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等。2016年2月27日,新 华经参研究院和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关键企业 保障网络安全的形势与挑战》报告。报告显示,有半数 以上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与个人信息泄漏有关。

(二)审判实务视角之新审视

当前,在三网融合的“大网络”的背景下,电信诈骗 犯罪明显表现出以下新特点:作案手段更趋隐蔽;诈骗 首脑趋向境外转移;诈骗犯罪团伙呈现公司化管理,实 施精准化诈骗。笔者以无讼案例网所登载的部分裁判 文书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2009.1.1—2017.3.1 ),在标 签“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栏下,进行了信息检索,符合 条件的案例共计1275例。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1.涉及刑事责任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及成 因分析

图二:涉及刑事责任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从上图中不难发现,涉及刑事责任的电信网络诈 骗案件逐年增长已是明显的趋势。近年来,电信网络诈 骗犯罪泛滥成灾,不仅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财产 损失,还严重侵害了社会信用体系,扰乱了社会正常秩 序。其中,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省份前5名分别

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案件审理数分别为

200件、198件、116件、103件和75件;分别占总案件 的比率为:15.69%、15.53%、9.10%、8.08%和5.88%。由此可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地域分布主要集 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基础 设施完善,有着发达的信息网络以及齐全的通讯设备, 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且,这些地区人 口流动性强,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庞大,其中,不免有一 些受贫穷困扰的人群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在作案成 本低、隐蔽性强、回报高等条件诱惑下实施了犯罪。

2. 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案件数量及特点分析其中,涉及共同犯罪的案件数量高达939件,占总案件数量的7

3.65%。其中,认定主犯的案件仅有49 件。“各司其职”,“单线联系”的“公司化”管理模式也引 发了实务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共犯认定存在难题。一 方面,电信网络诈骗呈集团化、公司化的态势明显;另 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在共犯案件中,主犯难以抓捕—— 幕后真正的操纵者,往往隐匿于境外,给抓捕工作带来 很大困难。

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刑罚执行数量及特点分析

行为人所受刑罚的情况主要为:在主刑中,判处拘 役的,共计16例;判处有期徒刑的,共计629例。在附 加刑中,并处罚金的,共计263例;单处罚金的,共计 514例;没收财产的,共计90例。其中,从轻处罚的共 计270例;减轻处罚的共计64例。此外,判处缓刑的, 共计133例。

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没有单独 规定罪名,往往以诈骗罪定罪处刑,因此,存在处罚较 轻的情况。并且,缓刑、附加刑适用率占比较大。然而, 较轻的刑罚,则意味犯罪成本较低,对于行为人而言, 也仅仅是在看守所被关上几个月而已。可见,惩罚成本 低,则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之成因分析

面对如此猎獗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保障社会 安宁,捍卫人民尊严,必须对犯罪问题作出回应——全 面、深入地研讨该犯罪的成因。对该犯罪成因的分析, 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解释犯罪,还有利于为减少犯 罪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影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的

实证研究文献中,学者都重点考察了经济增长、收入差 距、失业和劳动力市场、人口结构、贫困等因素对财产 犯罪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增长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 负相关关系;一些学者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电信网 络诈骗犯罪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持久性收入不平

6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