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结构主义
• 结构主义最初是由索绪尔(1857-1913,语言学 家,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创的一个语言 学的学派,索绪尔的语言学包含着结构主义的哲 学原则和基本概念,是理解结构主义必不可少的 理论背景。他区别了语言(language)和言语 (speech),认为语言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而言 语总是个别的、境遇的,但语言不是言语的总和。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特点
• • 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两个人对于同一个社 会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马尔萨斯和 马克思关于人口学说就是一个例子。马尔 萨斯: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导致人口过剩。 马克思:人口相对过剩,阶段性。两者用 不同范式解释同一现象,得出完全不同的 结论。
社会科学的范式之间相互竞争。
主要观点:
• (1)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学科性质上是 一致的,目的都在于寻找和确立普遍规律。 • (2)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 • (3)坚持归纳主义的原则。 • (4)坚持价值中立 • (5)主张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反对意见:
• (1)社会科学没有有效的发现或定律性的 经验概括; • (2)社会科学中不存在决定论规律; • (3)社会世界不同于自然世界,是一个话 语分析的世界; • (4)社会中没有一般规律。
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
一、范式概说 1.范式的定义; 2.社会科学范式及其特点 二、当前主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1.实证主义范式; 2.结构主义范式; 3.解释主义范式; 4.解构主义范式;
一、什么是范式?
“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 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 托马斯· 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 式概念。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 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 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 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 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 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 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人们 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 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范式包括一些最基本的 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每个人看 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 结构主义研究者众多,对结构的看法大有不同,但一般而 言基本都符合索绪尔关于语言结构的规定性。主要由以下 特征: • (1)系统性。结构大于要素之和。要素的总和所不能表 示的,要素的结构可以表示。结构先于要素。由于结构, 要素才成为要素,才获得了它的意义、功能、性质,才成 为某一系统中的要素。不服从结构的要素不成其为要素。 • (2)封闭性。系统之间没有重叠关系,要素不能既属于 一系统,又属于另一系统。每一系统都有独特的结构原则, 这些原则之间不存在继承、融合关系。 • (3)文化性。结构是人的活动创造的,是人的文化特征, 自然本身没有结构。 • (4)集体下意识。“社会先于个人”。社会不是其成员 的总和,社会结构是人的文化本质,人的文化本质存在于 集体下意识。
• (1)范式竞争能够促进学术发展。主要表 现:①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对某个范式的过 度的、非理性的迷信;②可以更好地理解 用不同范式所得到的观点和行为;③能够 跨出固有范式,得到意外惊喜。 • (2)范式之争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使 社会科学研究陷于停滞。 • (3)情境差异和社会变迁对范式会有影响。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 “巴黎五巨头”:列维-斯特劳斯建立了结 构主义人类学,拉康提出了关于下意识结 构的理论,阿尔都塞创立了结构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福柯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思 想史,巴尔特把结构主义推向社会学和文 艺学。 • 到60年代,结构主义已经扩展到人文科学 的各个学科,取代存在主义成为法国哲学 的主流。
主要特征
二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范式
• • • • 1.实证主义范式; 2.结构主义范式; 3.解释主义范式; 4.解构主义范式;
(一)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positivism)广义上是自然科学的研究 范式。 • 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功使社会科学竞相模仿自然科 学来建立自己的科学。 • 实证主义有新旧之分,旧实证主义(实证主义) 源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形成标志是1830年 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 • 新实证主义即是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 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它一方面受到旧实证主义 的影响,另一方面而且主要是受到逻辑分析哲学 的影响。
作用和评价
•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持续 时间最长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代表了自然 科学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挑战。他的唯科学 主义的观点成为现代哲学摆脱不掉的幽灵。 唯科学主义的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一 切真理的尺度,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其他 知识,包括哲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的 楷模。逻辑经验主义的努力使人们不再像 过去那样建立形而上学的体系了。
社会科学范式的特点
• (1)多重范式并存。社会科学是多元范式的科学。不存 在单一范式。比如当前的实证主义范式、结构主义范式、 冲突论范式、符号互动论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后现代主 义范式等。 • (2)视角不同、互为补充。每一范式都提供了一个独特 的研究视角,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难以形成共同范式, 因此不同范式间既需要也能够共存互补。 • (3)没有更替,只有竞争。社会科学的历史不是范式革 命的历史,而是凡是竞争的历史。 • (4)“双向忽略”。几种不可验证的理论共存,但相互 间一般都小心地躲避对方。甚至学术大师间也是如此。自 己搞自己的,不惹麻烦。 • (5)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只有流行程度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