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注意事项

留置针注意事项
留置针注意事项

留置针注意事项

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先检查留置针的失效期、包装是否完好、产品的完整性及针尖斜面有无倒勾、导管边缘是否粗糙。 2、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

3、对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避免在下肢留置。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出导管并做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重新穿刺。

5、对使用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活动,避免被水沾湿,负重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6、每次输液前先抽,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若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塞,此时应拔出留置针,切忌不可用注射器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7、静脉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好不要超过7天。

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

1、皮下血肿: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液体渗漏: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3、导管堵塞: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毕要正确封管,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4、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远端开始,力争一次

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现静脉炎患者应立即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血回流缓解症状。同时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天效果较好。

5、静脉血栓的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常规留置时间为5天。

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

2、对长期输液的病人,选用静脉自远心端开始,注意保护,交替使用静脉。

3、大量输液时,根据医嘱合理安排输液计划,注意配伍禁忌,连续输液应24小时更换输液器一次。

4、对昏迷、小儿等不合作的病人应选用易固定部位静脉,并以夹板固定肢体。

5、根据药液的性质及病情调节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变化。

6、输入有刺激性药物时,应先确定针头在静脉内再加药,观察病人反应及局部皮肤情况。

7、病人有疑问时应核对清楚再输入,如有心悸、畏寒、持续咳嗽等情况时,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封存药液进行药检。

8、禁止静脉输液的肢体测量血压或取血。

9、用物处理时,一次性输液器必须毁型后放入医用垃圾箱内,头皮针及针头放入锐器盒内,止血带在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

密闭式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及处理 1、发热反应:

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严重反应者,应立即停止输液;

高热者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保留输液器具与溶液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2、急性肺水肿

立即停止输液进行紧急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

端坐,双腿下垂。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高浓度给氧,

一般氧流量为6,8L/min。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

尿和扩血管药物。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紧张情绪。 3、静脉炎

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行湿热敷;

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中药外敷;

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

立即停止输液;为病人安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安慰病人,以减轻恐惧感;

高流量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