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能动性特点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客观实在实践观客观实在性主观共26页文档
[国开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终结性考试二]
![[国开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终结性考试二]](https://img.taocdn.com/s3/m/3f034ab2f78a6529657d53b4.png)
[国开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终结性考试二]试卷代号:1395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病例诊断和救治工作,医学专家工作组对医疗救治工作持续进行分析、研判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方案版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请回答下而的问题:1. 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0分)2.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50分)答: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这次对诊疗方案进行的修订和完替再次验证了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來源。
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彖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
就知识的本源來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事都必须去直接经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多数知识还是来自于间接验,是从节本和传授中得来的,然而,'‘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头活水要想成就事业不仅要努力学习,品产下而且要潜心实。
第二,实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恩格斯说:“社会一且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霊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
实事求是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实事求是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29912684b35eefdc8d33390.png)
❖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 不正确: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 5、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
程。
❖ 不正确: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 6、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 6、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 条件的
❖ 不正确(注意:颠倒了二者) ❖ 7、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 不正确: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
改变、消灭)规律。 ❖ 8、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 不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 9、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 错误(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
❖ 2、真理的含义真理及其属性
❖ 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属性:
❖ ①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指人 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期 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方法论要求: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
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4、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
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
而行的,要正确对待真理。
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
无限性。
马原主观题
![马原主观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69bd8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2.png)
马原主观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哪些?答案: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3、结合当代世界所面临的课题和当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答案:(一)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1.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2.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3.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二)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1.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2.马克思主义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三)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结合自身)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答案: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2.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四,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合自身)5、什么是物质?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4)--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试卷答案
![(4)--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5c8e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7.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24分)1.物质[答案要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运动[答案要点]“运动”就是标志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3.静止[答案要点]静止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绝对运动中也有着某种暂时的、相对的稳定形式和状态。
4.时间[答案要点]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性、持续性。
5.规律[答案要点]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变化过程所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6.主观能动性[答案要点]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的能动性”,它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即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积极主动性。
7. 绝对主义时空观[答案要点]绝对主义时空观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却否认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联系、把时间看作是与外界事物无关的永恒而均匀地流逝着的东西,把空间设想为一个空箱子,从而完全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8.群体意识[答案要点]群体意识是一定的人群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如团体、政党、阶级、民族、国家等)的共同意识,它是对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和社会条件的反映,是群体实践的产物。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近代形而上学的物质概念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它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猜测性质。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直观性质,即不再把物质归结为某种直接可感知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本身仍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它不懂得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的本质区别,混淆了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马原第一章第一节(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马原第一章第一节(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https://img.taocdn.com/s3/m/5dc2852610661ed9ad51f3f8.png)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一)规律及其客现性 • 1、规律: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意识的作用(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对象性、生理
调控性——条件性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唯意志论——机械论——宿命论
本章结束
• 2、客观性: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规律的客观性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 但它永远烧不死“日心说”。 日心说
布 鲁 诺
人因思想而伟大
----帕斯卡尔
•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 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 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 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 ,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 无所知。 •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我应该追求自己的 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 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 宙便囊括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 括了宇宙。
请回答: 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 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
• 社会历史趋向:社会历史规律的决 定作用
• 主体选择: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 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pdf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pdf](https://img.taocdn.com/s3/m/bb8652e6d1f34693daef3eb0.png)
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1.哲学的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独立于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所转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3.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物质知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特征,物质是永恒存在,而具体形态有生有灭)4.客观实在是相对意识来讲,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条件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构成要素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变化发展看: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④从意识起源看: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6.关于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二)运动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第二讲客观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第二讲客观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5d241101284ac850ac024286.png)
•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 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 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1、规律及其客观性
• 规律含义:规律是事物事物发展中本身 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 规律特点: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客观 性
意识而存在。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而不能制造、更改、消灭规律,也不能违背规 律。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万物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肯定世界的物质 本原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 •把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
本原.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
泰勒士: “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 约在前570年)
他用多元和运动来解释宇宙:一切物质都由微粒组成, 这种微粒无限小,世上没有比它再小的东西,因此它是不可再分的。
无数的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或“虚空”中运行; 原子是永恒存在的,没有起因,“不可分”,
也看不见,相互间只有形状、排列、位置和大小之区别。
古代抽象意义的物质观
毕达哥拉斯---数是万物之源
老子-----道,万物之母
一个残废!
有伤风化! 真美!
5、 意识的能动作用
•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地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 的性和计划性;
•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 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 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 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 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马克思
观的统一。
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点
![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5cc202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7.png)
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点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
(1)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表现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人)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人)发展。
(2)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木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补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和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自然界的客观性。
(1)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其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29f3b8c680203d8ce2f2478.png)
共管理学院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摘要: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假如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题目。
对于这个题目,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往思考和把握。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辩证关系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一.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
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物的区别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3.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第一,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https://img.taocdn.com/s3/m/9d804853a417866fb84a8ed6.png)
发挥主观能动性考纲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知识要点(一)知识体系1.是什么想⑴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做⑵主观能动性的含义精神状态⑴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主观主观能动性 2.为什么⑵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⑶人们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3.怎么做⑴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⑵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二)点拨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两者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我们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人们要想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先了解、认识规律,并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而这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此外,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这同样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是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人们只有对客观规律把握的程度越高、了解得越深,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越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从质的差别上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2)防止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夸大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观点。
2.如何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正视客观条件的关系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需要使用一定的物质条件作用于对象。
即使我们有了关于对象的规律性认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有效地改造它。
所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客观条件也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它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https://img.taocdn.com/s3/m/ab8f1693b14e852458fb57a1.png)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1 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人的意识按照一定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大量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判断,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2能动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识是在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提出一定的目的、计划、办法等,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
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
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
这就是意动性的具体表现,而且是人所特有的。
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
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bf1b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f.png)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
![马原期末考试简答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c1957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8.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志向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宝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主义志向。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内容答:①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其次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其次方面,是思维能否相识或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物质性答:社会的物质性性表现在:①人类社会依靠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②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旧是以物质力气改造物质力气的活动,仍旧是物质性的活动。
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范围内,人类(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得物质生活资料。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气,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行能离开自然。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4、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中:“物质是标记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靠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506dcdcb84ae45c3b358cc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导论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③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④十九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⑤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⑥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当时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子论为依据,把原子看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④(简答题)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界定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实现了物质定义的科学化。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⑤(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理论意义: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⑦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哲学与人生简明教程》第3课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上)
![《哲学与人生简明教程》第3课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上)](https://img.taocdn.com/s3/m/ea9a60ed6f1aff00bed51ebb.png)
(4)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任何规律就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的 稳定的东西,这种稳定性表现为重复性。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 手机价格有高有低,时涨时落,总的来讲 是越来越便宜 B 某种邮票身价百万 C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 D 商品的价值量由其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 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第二,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一天,西楚霸王项羽为了要让手 下的大将们佩服自已,决定和大家 比力气。他把大将们找来,让他们 各自坐在一把椅子上,然后说,谁 能手搬椅子把自己举起来,谁就力 气大。结果都失败了。项羽想,你 们的力气本来就不如我,这回看我 的了。项羽虽然力大无比,椅子却 一动也不动,他也失败了。
材料: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 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 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 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 了。
----马克思
问题
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 蜜蜂高明?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 蜜蜂高明? 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 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造出各种各样的房 子,他们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选择性 的活动。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 的目的、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无目的的 本能的活动.它们的蜂房永远是一种样子。
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特点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小测试
149162536496481
你能快速记住这组数字吗?
1,4,9,16,25,36,49,64,81, 即“从1到9的整数的平方”
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必修4试题: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检测(B)
![2020年高中政治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必修4试题: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检测(B)](https://img.taocdn.com/s3/m/3cb7cf9caef8941ea66e0513.png)
第二单元检测(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对这一概念,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具体的物质形态,万事万物的总和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答案 D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就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D项正确。
A项混淆了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观点错误;物质具有可知性,B项错误;C项缩小了物质的外延,观点错误。
2.早在古代就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题干观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②③④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B项。
3.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 B解析“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否认了相对静止,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故选B项。
A、C两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选;D项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不选。
4.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答案 A解析“大脑越用越灵”体现了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选A项。
意识能动性特点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客观实在实践观客观实在性主观PPT课件
![意识能动性特点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客观实在实践观客观实在性主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c4747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3.png)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
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的,只
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
间, 在村党支部和,村她委走会访的农领户导,下宣传党和有关方针
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
她
, 人刻苦学,习使雕该刻村知濒识临失与传该的村木艺雕
认识观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标准
真理观
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追求真理 是无止境 的过程
追 求 真 理:
联 普遍性
系
客观性 条件性
观 多样性
发 普遍性 展 实质 观
矛 盾
同一性与斗争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
观
用联系 的观点 看问题
用发展 的观点 看问题
用矛盾 的观点 看问题
(2010高考)30.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B.要满怀必胜信念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要善于通过量的积累去实现事物质的变化 D.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 价值选择 •解析]B项不是哲学启示,排除B。漫画中的主人公唯独对射击钱孔有“超常发 挥”,讽刺了社会上那种拜金主义的金钱观,从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价值选择D项符合漫画的的意旨。A、C项均与漫画意旨无关。答案选D。
与
创 新 意 识
生产力与
社
生产关系
会
社会发 物质资料
发
展规律
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
展认
社 历史观 会
上层建筑
趋识 势社
存 在
社会历 史主体
人民是历 史创造者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https://img.taocdn.com/s3/m/a2591ddbb14e852458fb579f.png)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八十年代红富士苹果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价格一直居 高不下。有些商贩为牟利,就不择手段,用普通苹果 冒充红富士,欺骗消费者。 在适宜果树生长的北方 许多地方,农民在高价驱使之下纷纷投巨资大种特种 红富士。几年后,果农们迎来了大丰收的季节。但此 时红富士苹果的价格却急转直下,每公斤优质的红富 士苹果也只卖几毛钱,连肥料钱都赚不回来。望着果 园里累累的硕果,果农们却哀声叹气,一筹莫展。
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 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 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他在用蜜蜂蜂蜡建筑蜂 房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这段 话指出了 A、蜜蜂的活动是实践活动而不是认识活动 B、蜜蜂具有创造能力而人具有认识能力 C、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蜜蜂进行的只是一种 本能活动 D、人具有创造能力而蜜蜂具有认识能力
看事例,明哲理
达尔文对生物学、人类学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但 在自己的婚姻上,他却是失败的。1893年达尔文与 表妹埃玛结婚。婚后15年生下6男4女。大女儿一直 体弱多病,10岁夭折。四女儿早亡。二女儿和两个 儿子终身不育;其他四个儿子也常年生病。达尔文 晚年通过大量实验,比较植物异花传粉与自花受粉 的效果,证明自花受粉的植物大多后代不良而慢慢 被淘汰。这一发现使达尔文恍然大悟。 思考一下,达尔文遭受了什么规律的惩罚?
宗教观念的形成
鬼神观念的形成
小结 1、错误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 歪曲的反映 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 意识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