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好化学教学情境 让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好化学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双边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营造民主与和谐教学氛围的法宝。
通过切实可行的各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挖掘学习潜能,自主学习有用的化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益。
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好化学教学情境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教学情境的创设。
1.注重情感交融创设和谐情境
动力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多给予学生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情生趣,以情诱思,创设和谐愉悦的心境,通过激情飞扬的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情趣。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讨论发言,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教学方式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因学生而变。
针对部分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备一些心理预案,弹性备课,注意学生的兴趣,随机应变,找到自己与学生
沟通交流的最佳方式,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在学习,平等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压抑感。
在教师用心创设的和谐情境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倍增,思维有效碰撞并闪现智慧的火花,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2.联系学生生活创设经验情境
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而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
开水时,不小心将少量水泼撒到煤炉火焰上,炉火不但不减退,反而蹿出一股火焰且燃烧更旺;冬天关闭门窗用炉火取暖,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煤气中毒等等。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部分学生都有,最容易启发学生形成表象,积极思考,达到愤悱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淘米后剩下的淘米水,马铃薯切成丝在水中浸洗后的液体是悬浊液;用洗涤剂洗油脂形成乳化现象与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
在学习“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为什么面粉经发酵后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等创设经验情境。
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
彩。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方式,实验不但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境素材,而且能够强化和凸现各种化学现象,富有真实性、知识性、应用性和趣味性。
应将实验情境的创设贯穿教学始终,对实验进行创造性设计,设置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情境,注重启发与发现相结合,动手和动脑相结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点灯”和“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
在学习“氧气的检验”时,老师先不讲检验方法,而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和空气的集气瓶,结合自己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从而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5.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1 要充分创设“发散性问题”的情境
生提供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积极表现独立见解的良好时机,为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条件。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设问法。
其典型问法是“你对此问题的解答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保持旺盛的态势和高度的自由。
将思维向不同方向展开,尽可能得到独创的想法和见解,使之尽量受到发散思维和训练。
4.2 要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是如何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解决的,我为什么想不到?”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既要讲自己的思维结果,更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诱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继承,发展到思维的模仿。
教学中应以方法为纲,将知识网罗起来,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要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猜想。
联想在性态上是发散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
属伴随型,它不是独立产生、发展,总是随其他思维同时交织产生发展着。
有的属仿变型,“仿”是求同,“变”是求异,人们看到一事物的优点,往往产生模仿心理,但又不满足于仿效而产生求异更新思维。
有猜想才有奋斗目标,联想与猜想使学生思维活跃,反映灵敏,思维流畅。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猜想是思维的天堂。
富于联想与猜想的人,就能从已知的此岸,胜利到达未知的彼岸。
4.4 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思想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
有的教师习惯于按既定方针办,不喜欢或不理解学生“求异”精神,超越了教师设计的轨道,就加以嘲讽和压制,并加以训斥,这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大忌。
要赞扬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不迷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苟同于常人之见。
对视为”完美无缺”的结论敢于挑剔,重新思考。
4.5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对发散思维的问题、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要帮助学生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好信息的充分利用又一次开拓了发散思维的渠道,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完善,方能带来不断的提高。
施展能力的平台,不仅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向往。
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