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绿色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2007年/6月/15日/第007版
国际周刊
我眼中的绿色日本
——日本节能环保采访记
本报驻日本记者于青
如今,各国纷纷增加在节能环保上的投入,日本是世界能效最高的国家,这个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在节能环保领域有哪些锦囊妙计。本报驻日本记者于青在日本工作多年,日常的点滴生活和大量的专业采访,使他对能效之国的节能环保历程有着切实的感受。
“我”能做些什么
从北京来东京生活,起初感觉不习惯的是扔垃圾。在北京的社区,每天可以随时扔垃圾。在东京,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资源性垃圾,要在规定的时间扔规定的垃圾。
在东京公共场所看见垃圾桶,会感觉“请不要乱扔垃圾”有了新的含义。每处垃圾桶至少分为三类,即可燃垃圾、塑料垃圾和金属垃圾等。扔垃圾时确实不能随意,必须“合并同类”准确投放。过去“请不要乱扔垃圾”多是对于维持局部环境卫生而言;如今这句话则具有更宽泛、更深层的含义。说说容易,如果每人每天每次扔垃圾时都自觉、自然地实现正确分类,那就意味着民众环保意识相当普及,意味着环境保护具有了扎实广泛的社会基础。
在横滨国立大学村田教授家做客,聊天时问夫人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先说室内,冬天充分利用阳光为室内增温,家人多穿衣服注意保暖;夏日利用昼夜温差和自然通风调节室温,尽量少开空调。又说购物,自己带包,不要商店塑料袋,可减少白色垃圾;肉盒、牛奶盒和饮料瓶等包装容器,用后洗净晾干送回商店循环利用。再说垃圾,一是尽量少产生垃圾,将生物垃圾用作肥料养花培树;二是尽量让其它垃圾能够再生循环利用,细致分类、按时间按地点投放。
日本提议开展“一人一天一千克”国民减排运动据日本媒体报道,一千克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相当于100个足球。家庭减排的内容包括:每人每天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减排74克;自带包装袋购物,减排62克;夏天将空调冷气调高1摄氏度,冬天将空调暖气调低1摄氏度,减排35克;空调、冰箱、灯泡换成节能产品,减排281克;及时熄灭汽车发动机,减排42克;生活垃圾彻底分类,减少焚烧量,减排52克;不用时切断家电电源,减排64克。这些措施合计可以减排610克二氧化碳,还剩下390克减排目标如何实现,需要征集国民的意见。
环保意识从何来
日本人环保意识较高,并非与生俱来。提高环保意识没有捷径,要靠政府、企业、学校、社区和市民各尽所能,持之以恒。
首先,环保意识提高离不开环境立法的推动。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1956年的水俣病,1957年的痛痛病,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1964年的米糠油事件。公害给人们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国民要求政府强化公害对策的呼声不断高涨。1967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和《噪音规制法》。1970年第64次国会上重新修订《公害对策基本法》,并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等14个相关环境法案,使此次国会成为著名的“公害对策国会”。相关法律还加进了居民应该享受良好环境的“环境权”这一新见解,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共鸣,“环境权”成为日本此后环境立法的基本理念。
其次,环保意识提高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上世纪60年代是日本公害事件的高发期,产生公害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将伴随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放和随意丢弃。70年代是公害诉讼的高发期。作为当事人的企业不仅要支付诉讼费用、受害者救济费用、环境再生费用,还要承担道义责任和企业声誉下降的负面影响。公害诉讼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进而促进了企业环境技术革新。在公害发生最多的制造业,最初只考虑如何处理排放的污染物,后来则注重如何减少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等“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日本的环境产业经历了从“公害防止型”、“资源节约型”到“资源循环型”的变迁。
其三,环保意识提高与环境教育普及相辅相成。1970年,“公害”一词首先在日本《小学学习指导大纲》中出现。1971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在社会课程中增加有关公害的学习内容。在“环境教育”还未引进日本之前,环境教育是以公害教育这一形式存在的。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大致分为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和保护自然教育三个阶段。除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外,日本还重视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培育个人自由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平衡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参与环保社会活动的自觉性,增强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担义务的责任感。
“超级生态区”变废为宝
在日本,垃圾的正式用语是“废弃物”,其大致分为产业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两大类。产业废弃物是伴随生产和事业活动产生的,按照相关规定分为20种。一般废弃物主要由家庭和餐饮店产生。除此之外,还有容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特别管理产业废弃物和特别管理一般废弃物。日本外国记者中心组织采访的“东京超级生态区”,是社会与垃圾争夺生存空间的写照。
《2006年东京都环境白皮书》披露,2003年度日本全国一般废弃物排放量为5161万吨。从东京都来看,2003年度排放产业废弃物2358万吨,其中近30%最终要通过填埋处理;2004年度排放一般废弃物505万吨,其中90万吨也要依靠填埋。据日本环境省统计,截至2002年末,全国2655个产业废弃物填埋场剩余容积仅够4.5年使用;截至2003年末,日本全国2039个一般废弃物填埋场剩余容积仅够13.2年使用。填埋场饱和已成为废弃物处理的紧急课题。
在此背景下,东京都于2002年在东京湾内靠近羽田机场的地段启动了“东京超级生态区”项目,旨在通过培育新兴环境产业,解决废弃物填埋场饱和问题。首批公开招标的8家企业已于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期间全部投产。这8家企业分别侧重处理不同种类的废弃物,最大限
度地使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
东京临海再生能量公司每天可处理废弃物550吨,其发电功率为2.3万千瓦。电能除一部分供工厂内部消耗外,剩余部分由电力公司收购,而铁、铜、铝等金属则作为再生资源利用。生物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生鲜垃圾发电,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生鲜垃圾发电企业。这家公司的设备全年全天候运转,日处理生鲜垃圾130吨,相当于60万人一天排放的生鲜垃圾总量,其中固态垃圾110吨,液态垃圾20吨。高俊兴业公司主要从混合建筑垃圾中分选出可再利用的各种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93%;日本环境安全事业公司则通过化学处理,使印刷线路板无害化;Retem公司从事含铁复合材料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处理。
这些新型的处理垃圾企业,厂区建筑新潮时尚,有的企业开业时,在厂区举行美术展,来宾还以为是出席一家美术馆的开业典礼。这些企业之间还建立了互通有无的合作关系,如生物能源公司从生鲜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塑料托盘、保鲜膜等难以发酵的塑料制品都被送往东京临海再生能量公司供那里发电使用。而高俊兴业公司从垃圾中分选出废金属、废石膏、废水泥、废纸、废塑料泡沫、废电线等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后,剩余的破碎纤维、木屑等经压缩捆包后也被送往东京临海再生能量公司发电。“东京超级生态区”已成为新兴环境产业示范区,他们的理想是,把“处理废弃物的静脉产业”,变为“供给资源的动脉产业”。
东京湾“江户寿司”今昔谈
400多年前,东京称为“江户”,当时“江户寿司”是日本闻名遐迩的美食。作为“江户寿司”原材料的海产品多取自东京湾。战后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东京湾东西两侧成为工业高度集中的地带,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即使捕捞到海产品也不能做寿司了。经过多年治理,如今东京湾内海水清澈、空气清新,有鱼有虾有海螺,全国30%的鲈鱼就是在东京湾捕捞的。
东京湾中有个人工岛,名叫“海上萤火虫”。乘车从东京湾西侧的川崎进入东京湾海底隧道,车行驶约10公里后隧道钻出水面,就来到“海上萤火虫”。站在岛上眺望,只见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不知谁喊了一声:“富士山!”随着众人张望的角度望去,果然,西南方向远处,白雪从山顶覆盖到山腰,富士山宛如白衣少女,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心算一下,从东京湾到富士山,直线距离有150多公里。能见度如此之高,不禁令人惊讶。据说,近10年的观测记录表明,东京一带平均每年有100天左右可以望见富士山。在位于东京湾东侧的千叶县午餐时,老板娘告知,味噌酱汤中的小蛤蜊就是东京湾内养殖的。
在位于东京湾东北角沿岸地区,记者采访了五井发电厂。这家电厂以天然气为燃料,使用2004年建成运行的燃气组合循环发电设施,循环利用热能效率高,实现了烟尘和硫化物的零排放。桑岛厂长说,如果简单比较,煤炭作为燃料确比天然气成本低,但是,堆放煤炭需要土地、运送煤炭需要运力、最后煤渣需要处理等,这些问题都要付出成本,如果再加上各个环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达到同样的电力输出功率,以煤炭为燃料的运营成本并不低。现在东京湾周边已经没有以煤炭作燃料的发电厂。
并非东京湾周边的所有企业都不用煤炭。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日本时参观的新日铁公司君津工厂在东京湾千叶县一侧。据新日铁公司能源技术专家小野介绍,在钢铁业界,日本企业炼一吨钢,19世纪初平均消耗30吨煤炭,20世纪初消耗3吨煤炭,现在仅消耗0.6吨,同比美国消耗1吨煤炭,中国消耗1.5吨煤炭。日本钢铁产业消耗能源占日本整体消耗能源的约10%,占日本排放二氧化碳的约13%。炼钢过程中,熔化原料等工序需要使用大量能源,日本钢铁企业100%拥有回收电能的TRT(高炉炉顶余压回收发电装置),约85%拥有CDQ(干法熄焦)技术,实现了有效利用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德国和美国拥有同类设备的企业不到50%和10%。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新举措是利用废塑料。废塑料在焦炭炉内无氧状态中加热后完全分解,其中约40%成为以氢为主的煤气,还有约40%成为以轻油为主的油,其余约20%成为焦炭。煤气可以用于发电,油可作为塑料的原料,焦炭作为高炉的还原剂,几乎是100%循环利用。2003年日本钢铁业整体利用废塑料29万吨,不仅节省了原材料,还减少了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