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讲:医学人类学:被毒品与艾滋病包围的大凉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作为社会文化概念的艾滋病
• 疾病改变历史:社会与文化角度的疾病考察
• 疾病历史;流行病与社会变迁
• 医学人类学视野中的疾病与治疗
• 民间医疗取向;认知模式取向;文化解释取向;批判 主义
• 艾滋病的人类学研究
• 1980年代:个人行为与心理 ;1990年代:疾病的社 会文化意义;1995年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
• 伍合社与尔布社确诊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共计29人,两社确诊的艾滋病 感染率为4.4%,最大估计艾滋病感染率为6.8%。后者比例远远高出 《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中对全国全人群感染率估计中间 值(0.058%)的近百倍。

第二节:性网络中的疾病传播:地方文化情 境中的性模式与艾滋病风险

• 二、少数族群都市生存的空间政治学 • 找钱:偷,抢,打工
分布格局

昭觉县城的彝族聚居在成都北站,竹核坝里的彝族则
在南站附近,而布拖县的彝族多外流到昆明市火车站附近

• 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他们主要聚居在火车南站附 近的南站综合市场、南站广场、机场路东延线、长寿苑小 区。1993年以后,随着成都警方对火车南站聚居区彝族人 的打击和遣返,凉山彝族的城市聚居出现分散趋势,小规
疾病
折翅的山鹰
西南凉山彝区艾滋病民族志
周如南
主要内容
• 通过调查,描述凉山彝区海洛因与艾滋病 问题的发生、发展、蔓延、后果以及地方 社会、国家、国际社会的应对,来探讨:
• 1、在转型时期的中国,该民族地区在国家 与社会关系的变动中发生人口流动和文化 变迁的语境、动力、过程、机制和影响;
• 2、海洛因、艾滋病问题与社会文化结构及 其变迁之间的潜在联系。
•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刘文辉开烟禁,西康种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48% • 蒋介石禁烟,执行成为征税借口。
• 第三节 一跃跨千年:民主改革、禁毒运动与与凉 山地方社会的国家化
• 一、政权更迭:国共之战与共产党政权的凉山地方社会进入
• “1952年10月7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在昭觉成立了, 广大奴隶和劳动群众从此获得解放,过上了当家作主的新生活。”
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新疆、河南,占全 国的74%。
7
报告艾滋病疫情的县
2008年 2009年
有艾滋病疫情报告的县: 87%
89.7%
超过1000例的县:
43个
55个
超过5000例的县:
3个
4个
(上蔡、伊宁、布拖,2009年增加 昭觉)
超过人口1%的县:
5个
5个
8
2003
2004
2005 2006
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地理分布
部分地区疫情严重
• 累计报告感染者/病人2万人以上6个省份: 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广东,占全
国的79% • 累计报告病人超过3,000人的8个省份:
河南、云南、广西、广东、新疆、安徽、四川 和湖北,占全国的80%。 • 2009年新报告HIV/AIDS超过3000人以上6个 省份:
第一节 跨界流动的社区:都市里的族群政治与 空间生产
• 一、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进城彝民 • 自发迁居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 ,城市“三无”盲流人员
• “该县1992年长期在外流窜作案的盲流有2000—3000人。这些人中绝大 多数都是18岁至30岁的青年,男女都有。外出的盲流多为未受过教育的 文盲青年。” (昭觉县公安局)
模聚集在火车南站附近以及火车北站周边的驷马桥、荷花
池、小沙河、吉龙乡、五块石等地。他们多数住在车站、
街道附近的公共场地或十几块钱的小旅馆里,有一些会在 附近社区租房住。
• 有去昆明的彝族从昆明提了些海洛因到成都,把我们这 些在成都的有钱彝族人集中起来,说现在昆明人都吸这个, 带来让大家开开眼界。大家都很好奇,想试试吸。我也吸了 一口,一下就吐了,受不了。其他人也受不了。他就把海洛 因退回去昆明了。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这种白色的粉末叫“海 洛因”。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警察天天在电视上宣传。我 认为就是有名的烟土鸦片。凉山以前种鸦片的很多。
• 后来三番五次有带白粉的彝族老板来找我们,我们都说 味道不好,没买。第三次来的是我们竹核乡的一个阿妈,她 跟我说:“在昆明的布拖小伙子都说吃了舒服,睡的香。你 们还不习惯,慢慢就好了。”我现在还能想起她的话和表情 ,我很恨她,就是像她这样的毒贩子害死了多数年轻人。她 后来因为贩毒被判了11年,听说现在放回来了。
第一节 族群历史: 彝族“历史”生产逻辑中的权力
• 一、“本土历史”与“他者历史”
• 二、传说与历史:洪荒时代的想象与真实 帝国皇权
• 《送魂经》 、《勒俄特依》和《玛木特依》
地方政府
• 三、独立王国与帝国边陲:王朝时期的“中心”

现实中的
族群认同
与“边缘”建构
土 司
文献中的历史
记忆中的历史
历史真实
运动式动员:镶嵌在地方治理过程中的禁毒和防艾
• 一、严打与摘帽:国家动员机制下的禁毒运动
• 二、“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
• 二、”暴乱“与”平叛“:凉山纳入现代国家体系的过程与记忆
• 三、禁毒运动: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汉彝有别
田野点基本情况
伍合村
• 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基于纵式多中心主义的金 字塔型差序格局和横向族群等级分层的复合结构。
毒品、犯罪与社会空间的生产:城乡之 间的海洛因流动
黑彝 白彝 娃子
• 第二节 鸦片、疾病与权力:西南中国近现代国 家政权的进入
• 一、清末民初的凉山地方社会
• 改土归流与现代国家权力渗透
• 二、鸦片贸易、世界市场与军阀割据:解放前的 西南烟毒
• 清:西南地区成为服务于世界的最大鸦片市场和最大的鸦片生产地 (爱德华.欧文,1968;大卫.贝洛,2007)
• 第二节 由外而内:国际组织的艾滋病项目 介入与本土NGO成长
• 2001年,中-英项目支持的“凉山本土资源与弱势群体参 与艾滋病防治的途径”课题
• 申请项目经费支持民间禁协会 • 2005年,为实施中美商会慈善基金资助项目 ,成立凉山
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

• 我们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从事 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工作的NGO组织 。(侯 远高)
2007
2008
2009
2010
10
凉山州艾滋病数据(2010)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 权力的世界与文化的世界
• 权力的世界
• 学科话语权-现代医疗话语权-中西方文化话语权人类学如何开展民族地区的艾滋病研究?
• 文化的世界
• 民族地方社区艾滋病泛滥-政治经济学解释-历史 学解释-人类学如何解释?
• 1991年至1996年,成都市共受理凉山彝族盲流人员的 犯罪案件6774件。并先后对盲流聚集地进行340次突击清 查和整治,拘捕各类嫌疑人6000余名。遣返5050人。 1999年至2000年4月,成都市又遣返1800人。1996年至 2001年,凉山州公安局共组织接收遣返“三无”外流人员 151批8727人。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1985年
1995年
1989年
1998年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 3
1985-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
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局(201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85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88
AIDS
3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1028 6120 12652 7550 7909 107421450920056
HIV/AIDS 22 171 299 216 261 274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5201 8219 9732 21691476064071144070481616008168249
年份
疫情概述
• 1981-2011,全球共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存世艾滋病感染者3340万 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
毒品的乡村伤害:那些死于海洛因或未明原因的人
伍合社现共61户,259人,因吸毒与艾滋病死亡19人, 全为18-45岁间的青年人,占全社人口的7.3%。
尔布社现共86户,400人。因吸毒或艾滋病死亡(含失 踪十年以上)28人,全为18-45岁之间的青年人,占全社人 口总数的7%。
瓦库社和火洛社是伍合村人口较少且居住较高处的两个 社。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少。但是,海洛因 和毒品也已经进入其中。
• 第四次到我们住的旅馆来贩毒的是昭觉县城的几个美女 ,她们被认识的小伙子给控制起来了,让她们向我们贩毒。 这几个女的天天来找我们聊天,耍在一起。有一个说,“我 男朋友一次能吸两百块钱的。”大家也觉得很珍贵,就去尝 试。一个带一个,在美女的攻势下,我们那批彝族人全都吸 了。这是成都第一批吸毒的彝族人,我是第一批里较晚的。
• 在人间:伍合村尚在世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 人
• 伍合社在世确诊艾滋病感染者15人,占总人口的5.8%。最大估算艾滋 病感染者至少23人,
• 则全社整体人口的艾滋病
• 感染率已经超过8.8%。
• 尔布社在世确诊艾滋病感染者为14人,占总人口的3.5% 。最大估算艾滋病感染者至少22人,占全社人口总量的 5.5%。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 理论解释力:对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批判仍然 无法解释疾病的地方性与地区差异;
• 概念校正:批判主义对“疾病与权力”的论述中 关注的是结构性权力(国家、社会)对地方群体 的单向度施力,忽视权力的弥散性、文化意义与 地方能动性;
• 经验材料:缺乏艾滋病社区日常生活和文化实践 的实证研究
尔古乡在册吸毒人员年龄分布
年龄
60
50
40
30
系列1
20
10
0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100 111 122 133 144 155 166 人数
苦难扩散:乡村艾滋病的发生、传播及 风险后果
• 第一节 死亡阴影下的村庄:作为海洛因后 果的艾滋病
• 1997年竹核坝子首次发现两例HIV感染者;1998年新发
• 形成文本:民族志
四、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 1、凉山地区的国家化; • 2、改革开放以来海洛因的乡村进入; • 3、乡村社会海洛因滥用及作为后果的艾滋病; • 4、地方社会应对艾滋病; • 5、疾病治理过程中的地方、国家与国际社会互
动。
调查方法
• 历史、鸦片与国家化:从独立王国到帝国边陲 到民族地区
• 当年那批美女,现在有的已经枪毙,有的被判无期。
• 第二节 外流人员的城乡往返与海洛因的村 庄流行
• 在1995年,温泉村小温泉社的78户人家中只有三户人 家没有涉毒。2005年Liu对53个15-40岁的竹核成年人的随 机调查发现,有38人曾经或正在吸毒。
• 1992、93年左右,开始有人从昆明的下关(注:应为大 理下关)顺着成昆线运毒北上去卖。94、95年村里就有人 吸毒,后来人发现贩毒赚钱又多又快,就出去运毒品赚钱。 贩毒的人太多了,就运到家里来销售。”(村民MHAG)
• 性开放的传统 • 耍朋友的逻辑 • 安全套的隐喻 • 社会结构的形塑
传统的力量:艾滋病的地方性治疗与临终 关怀
• 第一节 毕摩的仪式性治疗:作为“鬼”的艾滋病
• 第二节 无歧视的家支:整体主义下的艾滋病人对待
大国防控:地方、国家与国际社会的艾 滋病治理
• 第一节 传统的发明:基于家支联合的民间禁 毒行动
• 一、家支的禁毒:仪式、荣誉与道德
• 大温泉村的原村支书阿牛玛尼 (1997)
• 二、家支的联盟:毒品战争的社区动员
• 各家支头人在彝族年的聚会(2000) • 2001年3月19日 年成立两乡民间禁毒协会
2006年第一任会长马曲则死亡 马果哥当选 第二任会长(竹核乡副书记) 2008年转换成所谓的“支部+协会模式
现11例,1999年6例,2000年8例,2001年4例,以上共 计31人。其中男性30,女性1人。最小15岁,最大37岁。 • 2001年12月,在凉山州的统一部署下,竹核乡3个村集 中检测了1000人,对象是15至50岁的一般人群,结果又 检测96个HIV感染者。 • 2007-2008 年普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