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通合作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通合作和发展中亚国家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连接亚洲和欧洲、太平洋和大西洋陆路交通的要冲,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国与中亚国家相邻,与其有几千公里的边境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塔吉克等民族与中亚国家的主体民族交往密切。因此,无论从国家关系还是经贸合作的角度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通合作都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合作现状

(一)公路、铁路和航空口岸同步发展,通道数且逐年增多

20世纪60 -70年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边界一度处于关闭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中苏之间开通了霍尔果斯(哈萨克斯坦)和吐尔孕特(吉尔吉斯斯坦)公路口岸。苏联解体后,与中国西部直接毗邻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为了开辟新的对外贸易通道和出海口,纷纷与中国签订协议,开通陆路和航空口岸。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式开放的陆路口岸有8个。其中:与哈萨克斯坦有5个—吉木乃、巴克图、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和都拉塔;与吉尔吉斯斯坦有2个—吐尔孕特和伊尔克什坦;与塔吉克斯坦有1个—卡拉苏。在上述陆路口岸中,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正在建设铁路口岸)既是铁路口岸也是公路口岸,其余的均为公路口岸。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航空口岸在新疆地区有2个,分别是乌鲁木齐和喀什。

在口岸数量增加的同时,口岸交通设施也在不断改善。例如,中国与中亚国家唯一的铁路口岸阿拉山口建成时过货能力只有250万吨,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其综合过货能力已达1 500万吨。最近,阿拉山口后方铁路通道乌鲁木齐至精河段的复线改造和鸟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在进行,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这条通道的运输能力。

公路口岸开放初期仅有低等级或等外公路,经过10多年的建设改造,现有5个口岸公路等级达到二级以上,其他为三级或四级。公路口岸的场站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进出境货运量随贸易发展和交流合作快速增长

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及相邻周边国家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口岸的进出境货运量增长迅猛。

2001 -2008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以及俄罗斯、阿富汗、阿塞拜疆9国的贸易额从3.2亿美元(不含边贸)增至957.4亿美元(含边贸)。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方向的口岸进出境运输也增速惊人,过货量从2001年的581. 5万吨增至2008年的1511.6万吨,年均增幅为12.68%(见表1)。

(三)运输合作机制逐步完善,前景看好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运输合作始于20世纪

表12001-2008年中国中亚开放口岸过货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口岸年鉴>,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2009年版。

90年代初,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铁路运输合作。新亚欧大陆桥连通后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开通了铁路临时货物运输。199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通部在北京签订《中哈国境铁路协定》;1992年12月,正式向第三国开办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包括集装箱运输)。1992年6月,开通由哈萨克斯坦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的阿拉木图一乌鲁木齐14/13次国际旅客列车;1993年4月,开通由中国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的乌鲁木齐一阿拉木图13/14次国际旅客列车。自此,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运输全面开通。1995年9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关于利用连云港装卸和运输哈萨克斯坦过境货物的协定》;1996年7月,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政府铁路合作协定》;2004年5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又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运输和通信部铁路运输合作协定》。

2.公路运输合作。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双边汽车运输协定及其实施细则和国际汽车运输许可证制度的协议。1995年3月和1998年1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巴基斯坦分别签订了双边过境运输协定及其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国际公路过境运输行车许可证制度的协议》以及四国多边运输协定。1998年2月和9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包括双边汽车运输协定及其实施细则和中、吉、乌国家汽车运输总公司关于建立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制度协议的三国运输协定。在2004年4月上海举行的亚太经社会第60届会议上,中国与中亚相关国家还共同签署了《亚洲公路网政府间协定》。

3.航空运输合作。1993年10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航空运输协定》;1994年4月,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1996年7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1998年8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和土库曼斯坦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2007年1月,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中华人口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4期中亚五国民共和国政府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上述运输协定的签署,为开通国际运输线路、开放国际运输市场以及建立稳定互信的国际运输合作机制创造了条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活动和人员往来。

二中国与中一亚国家交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显薄弱,通道能力不能满足需要

虽然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通合作在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是相对运输需求的增长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铁路运输往往需要通过换装或列车换轮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做既费时间又要占用大面积土地建设换装场所,并要购置大量的适合各种不同货物的换装机械和设施。在货物品类发生变化或某一品类集中到达时,换装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运输就会出现堵塞。道路运输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口岸场站设施规模小,遇到高峰时过境困难,通关车辆经常排起“长龙”等待放行;二是中亚国家的公路失修严重,既影响运输效率又不安全。

民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具备与中亚国家通航条件的大型机场少,直航线路少,影响人员的快速交往。

(二)交通网络结构先天失调,不适应区域合作及对外发展的需要

在苏联时期,统一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使中亚地区的交通网络与其他加盟共和国联系紧密。但由于冷战等方面的原因,中亚与相邻的中国、南亚以及西亚地区的交通联系却先天不足。

中亚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的需要促使其开发通向出海口的运输通道。但中亚国家原有的交通网络结构以南北方向和里海方向的通道为主,是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