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时兴“情景再现”新手法引发争议

合集下载

浅析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

浅析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

浅析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作者:郑德梅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06期【摘要】情景再现,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增强了纪录片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享受,满足了现今观众日趋苛刻的观赏要求。

然而,关于纪录片中能否使用情景再现,怎样使用情景再现,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情景再现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是加剧了这一争论。

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种技法,究竟该如何使用呢?【关键词】情景再现扮演搬演表现形式爆竹声中,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大大的福字贴到门上,孩子们开心地在巷子里放着烟花,夜市上熙熙攘攘……大型纪录片《故宫》一开始便利用情景再现把人们带回到公元1403年元月一日这一天向观众呈现了当时人们庆祝元旦的情景。

片中类似于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大都采用了情景再现的创作方法,带人们回到那个时代,走进宫中,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毫无疑问,情景再现这种创作技法的使用,成为《故宫》创作的一个亮点,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提高了收视率。

但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观众到底是在看一部纪录片还是故事片?近年来,伴随着情景再现的广泛应用,类似的争议日渐频繁。

那么,到底孰是孰非?该如何评论这种现象?该如何来看待情景再现呢?一、关于情景再现狭义上的情景再现,是指纪录片的一种创作技法,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扮演或搬演的方式,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设计,表现客观世界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已经发生的事件或人物心理的一种电视创作技法。

它一般是在失去现场纪录机会的题材和场景中使用,是纪实风格的一种异化手段。

情景再现发轫于纪录片创作领域。

但它很快就超越了纪录片的范畴。

因此,广义的情景再现是一个节目层面的概念,是一种节目的创作形态,它泛指一切运用了情景再现创作观念与技法的纪录类节目。

在这些作品中,作为创作技法的情景再现,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与采访、资料引用等众多纪实手段结合起来使用。

因此,广义的情景再现,是指采用包括情景再现在内的众多创作技法共同构成的纪录作品,它不仅包括作品中再现部分的内容,而且包括作品中与真实再现结合使用的采访和资料部分的内容,这类节目作为一个整体也被称为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法治节目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情景再现”:法治节目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情景再现”:法治节目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作者:马琨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3期摘要:电视法治节目是近年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一档专题性节目。

我国法治类节目的制作,由于其题材的特殊性,在一些涉及人身伤害、违反伦理道德,甚至构成犯罪的反常性和反常态的人和事时,节目往往会进行“回述”和“模拟”,“情景再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文章就“情景再现”这一表现手段提出一些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法制节目;情景再现目前关于“情景再现”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综合诸多对于“情景再现”的描述,笔者认为:“情景再现”实际上是通过对事实的一种模拟,使新闻事件更清晰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由此可见,“情景再现”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它的产生是为新闻节目服务的。

一、“情景再现”用于法治节目的可行性关于“情景再现”在新闻节目中的运用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情景再现”违反了真实性的原则,是对新闻特性的一种颠覆。

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情景再现”和新闻本身的角色定位相混淆。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提到,“新闻真实是要求新闻报道不违反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而不是要求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完整的反映出事物的本质”,这给我们运用“情景再现”提供了理论指导。

当屏幕上出现“情景再现”几个字的时候,它是在提醒观众这不是现场,也不是新闻资料,而是对真实的模拟和情境的再现。

二、“情景再现”用于法治节目的重要性(一)“情景再现”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现场新闻发生后,现场已经不再,如果硬要百分之百地复原现场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事件当事人或者记者的文字稿都不可能达到对现场的完全吻合的描述,而“情景再现”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例如,笔者曾做过一个高中生骑车抢夺过路妇女背包的案子。

由于事发当时情景已不存在,所以此案就用了“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弥补画面的不足。

笔者找来一男一女两位同事,一人骑一辆自行车。

女同事模仿被抢的女青年,男同事模仿抢包的高中生。

纪录片能情景再现吗

纪录片能情景再现吗

纪录片能“情景再现”吗袁继超纪录片与“情境再现”的区别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在纪录片的领域中一些原本不敢运用的手法,如今也开始大量运用。

其中,“情景再现”就是当下最时兴,也是争议最大的手法之一。

有学者认为,这种手法会破坏纪录片的真实性,但也有专家认为,情景再现是有根据的还原,不是凭空捏造,不是杜撰虚构,是构筑于真实基础之上的再现。

“情景再现”也称“真实再现”,指的是电视工作者用一种虚构的,类似影视剧中的扮演的方式,对时过境迁的重要情节由演员表演,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再现某个特定历史时刻。

这是一种从虚构类片种中借鉴过来的叙事技巧,主要目的是增强影片的可视观赏性。

那么,“纪录片”又是怎么定义的呢? 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的纪录”。

早在1926年,第一个使用“纪录片”这个概念的约翰·格里尔逊,就在纽约《太阳报》上撰文说:“纪录片的概念是与故事片相对而言的,因为故事片是对现实的虚构、扮演或再构成。

”中国传媒大学钟大年教授在其著作《纪录片创作论纲》中给出了纪录片的明确定义:“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1993年出版的《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中则这样定义:“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可见,“情景再现”作为一种电视创作手法无可非议,但把它放在纪录片中就有问题了。

事件发生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事后根据创作的需要,采用虚构的方式把当时发生的事情模拟重现出来的“情景再现”与“真实”相差甚远,不足以担当“纪录”的重任。

最近热播的《1405·郑和下西洋》、《故宫》、《前清秘史》、《圆明园》、《新丝绸之路》、《唐山大地震》等一批以“情景再现”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纪录片受到一些观众和专家的质疑不足为奇,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片子都不是纪录片。

电视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

电视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

情节的发展展开推理,在细节上进 行合理想象,在不否定基本事实的 基础上进行局部虚构,使艺术品位 的提高�" 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 特 别是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 � 当然带 有导演的把握和看法,当然也带有 演员本人对角色的理解,在某种程 度上来说,这种处理完全是主观上 的推测和想象,当情节的演进融进 了编剧, 导演的艺术创造人物的活 动融进了演员的表演,那么即使在 内容层面,纪录片的艺术成分也被 放大了许多 �
电视纪录片 "情 景 再 现 "之 真 与 失 真
� 刘பைடு நூலகம்远军
1 99 5 年,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第 一部 " 情景再现 " 样片 �忘不了� , 此 后, " 情景再现 " 手法便在我国电视 纪录片创作中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 电视纪录片 " 情景再现" 也带来对纪 录片真实性的广泛质疑, 纪录片 "情 景再现 "之真与失真的争议也由此 产生 � 这种质疑从更深层面上来说, 实际上是情景再现的内涵与纪录片 的创作理念之间的矛盾,究竟在纪 录 片创 作中 是 否应 当运 用情 景 再 现,如何把握情景再现在全片中的 比重, 下文试以论之:
关键词
失真
� � "情景再现"使审美更趋大众化 纪录 片 情景 再现 真 实
电视纪录片 " 情景再现 " 中的 真实美学
以往对纪录片造型方面形式美 的审美判断,一般来说显得很勉强 困难重重,不像是对那种一眼望过 去就是美的,尤其是对纯粹美的形 式的判断;而对纪录片造型美的判 断需要审美主体付出较多主观努力 的原因既有 来自审美对象 方面的, 也有审美主体方面的 � 就一般观众 而非影视专 业知识的精通 者而言, 要具备摄影 , 剪辑, 音乐等专业知 识� 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不具备这些 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要求他们从这 些角度来审视纪录片 � 当然难以做 到 �在这种情况下审美对象发出的 提示信号无法刺激观众产生对形式

读图时代·真实性·纪录片的革命——谈纪录片情景再现现象

读图时代·真实性·纪录片的革命——谈纪录片情景再现现象
蕊寸 平
考书 ;
影视评
上海金融学院 }万秀凤

谈纪录片“ 摘最再现” 现象
1摘要】 本文分 析了当 今纪录片中 愈来愈多出 现的“ 情景再现” 现象, 这种现象 指出 的
产生是读图时代的症候之一, 它对纪录片真实性会构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应尽可能少 用 本文还指出: 中国纪录片要摆脱生存危机, 当前急需将纪录片的形式与作品深度模 式结合起来, 而不能仅仅热衷于运用“ 情景再现”
1关键词】 读图时 代 真实 性 纪录片的革命
近年来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纪录 片的广为流行, 几乎每个电视频道都会播放 一些“ 纪实” 类的片子, 上海电视台还专设 “ 纪实” 频道 , 记录时代风云人物 , 表现社会 底层者的命运等等。 纪录片以其根植于现实 生活、 不加掩饰地展现现实中的一切真实细 节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特别是在当下影 视文化充斥着大量虚假、 苍白、 肤浅的画面 时, 纪录片受到人们的追捧似在情理之中。 然而, 随着纪录片的热播, 我们发现, 不 少纪录片的编导喜欢采用“ 情景再现” 的手 法来“ 复制”“ 、再现” 曾经发生过的但影像资 料阀如的场景、 事件, 以强化人们的视觉印 象, 增强事件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由于这类 “ 情景再现” 是事后人为摆拍的, 时间、 地点、 人物都是虚拟的, 由此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 真实性的质疑, 特别是前几个月上海电视台 播放了运用大量“ 情景再现” 的纪录片 寻找 《 彭加木》 唐山大地震》引起了人们褒贬不 、 《 , 一的争论。 其中后者运用了大量的“ 情景再 现” 和三维动画镜头 , 虽然从宏观上表现 了 这场灾难的惨烈, 不过把这些演出来的“ 假 镜头” 穿插在部分真实的影像资料中是否违 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 如何看待和运用 “ 情景再现”已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话 , 题。 大致有正反两种观点:一种认为“ 情景再 现” 较好地填补了一段与特定对象相关事实 的影像空白, 从而使影视画面不再显得单调 和缺漏;另一种观点认为:“ 情景再现” 作为一 种“ 拟态现实” 与纪录片中所展现的真实事 件不是同步发生的, 它只是依照纪录片编导

历史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合理运用

历史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合理运用

160影视动漫历史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合理运用张晓勇(吕梁学院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汾阳 032200)摘要:借助影像手段记录千姿百态的社会,是纪录片的职责与魅力所在。

而在“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下将社会历史缩影展示出来,是传统纪录片的创新之举。

由于历史不可重演,所以在运用“情景再现”手法时,需要将历史文献、影像资料、口述历史等综合为一体,立足于多角度、多向度展开论述。

在历史纪录片中通过运用“情景再现”手法,能带来全新的历史主义观点。

基于此,本文从“情景再现”手法出发,在界定该手法的基础上分析将其运用到历史纪录片中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运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纪录片;“情景再现”;运用策略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2-0160-02近年来,历史纪录片为了复原再现历史场景,普遍会运用“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

以历史为核心的纪录片在电视纪录片领域中占据的分量相当大,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

因为历史观从未停止变化,不同年代中的历史纪录片有风格迥异的特征。

为了带给观众更真实的感觉,就需要使用“情景再现”等手法,围绕事物事件所处时代和场景进行构建,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人们思考能力的增强,帮助他们更全面地把握事件完整过程,进一步发挥历史纪录片的作用与价值。

一、“情景再现”界定有关“情景再现”的界定,通常由下述两方面组成:其一,以创作纪录片的技法界定“情景再现”,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搬演或扮演方式,设计声音、画面,表现客观世界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等的创作技法[1]。

通常情况下其使用在不具备现场记录机会的场景或题材中,属于一种纪实风格的异化手段。

其二,以“场景重现”界定“情景再现”,通过创作者的扮演,用活动影像的方式将可能或已发生的事情等表现出来,是一种叙述事件、烘托情境、补充虚实的影视手段。

不论是上述两种界定中的哪一个,都是以扮演的方式表达可能或已发生的事件等为中心,此类方法能将全新的表达方式提供给纪录片的摄制,有利于纪录片表现力的增强,能将全新的视觉享受带给观众,进而有效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

论情景再现的合法性——纪录片情景再现的本质原理

论情景再现的合法性——纪录片情景再现的本质原理
成 为 纪 录 片 界 关注 的焦 点。பைடு நூலகம்
多年 。 大 约 是 在 1 9 年 代 后 期 , 我们 开 始 逐 渐 认 识 和 掌 握 90 “ 口述 历 史 ” 的概 念 ,并 付 诸 创 作 实 践 。其 间 比较 突 出 的
作品包括 《 0 2 世纪女性史 》、 《 解放啦 、 点击黄河
史 事 件 、 历 史 人 物 一 直 是 其 重 要 的 表 现 对 象 。 人 不 能 两 次
《 忆 》 之 后 ,更 多 的 历 史 题 材 的 纪 录 片 开 始 运 用 “ 记 情
景再现”进行表达 ,如 《 故宫 》、 《 郑和下西洋 》、 《 唐
山 大 地 震 》等 。 这 些 作 品 引发 了业 界 、 学界 关于 “ 景 再 情
等 。 经 过 十 多 年 的 发 展 ,在 当下 的纪 录 片 创 作 中 , 口述 历
史 已经 成为 最 常 用 的手 段 之 一 。
在 有 关情 景 再 现 的 讨 论 中 ,有 些 学 者 的 论 述 值 得 我 们 进 行 更 进 一 步 的 考察 。 中 国传 媒 大 学 的 张 雅 欣 、 张 春 玲 在
从 事 件 参 与者 或 见 证人 的 回 忆 来 获 取 历 史 知 识 的活 动 。 作 为历 史 上 重 大事 件 的 证据 , 这种 当 事 人 口头 表 述 的 回 忆 对 于 公 共 的 历 史 文化 的建 构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口述 历 史 大
入纪录 片 ,那 所谓事 实 的真相 荡然 无存 ”。 【 记忆 > 5 《
的 总编 导 周 兵 似 乎 早 已预 见 到 这 种 可 能 的 争 议 ,在 2 0 年 03 底 他 谨 慎地 谈 到 ,情 景 再 现 只 是 “ 面 中 的一 种 补 丁 ” , 画 是 一 种 补 救 的 手段 , 一般 只 有 在 “ 摄 资料 严 重 缺 乏 ”、 拍 “ 画面 叙 事 出 现 断 点 ” 的 情 况下 才 能使 用 。 【 最 近有 新 闻 6

“情景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的作用

“情景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的作用

“情景再现”手法对纪录片的作用张小兵【摘要】纪录片是一种以纪实为题材的影片,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根本属性,但以历史为题材的纪录片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历史材料或实拍画面而被加入了一些扮演的元素,这些含扮演元素的画面我们通常称之为情景再现。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情景再现;纪录片;手法;历史材料;题材;元素;扮演;画面【作者】张小兵【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51纪录片是一种以纪实为题材的影片,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根本属性,但以历史为题材的纪录片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历史材料或实拍画面而被加入了一些扮演的元素,这些含扮演元素的画面我们通常称之为情景再现。

在外国“情景再现”已经在纪录片中使用得非常娴熟,它完整了叙事也使影片变得内容丰富。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也开始运用这种新兴的手段来叙事,但这种手法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后果却一直饱受争论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情景再现的积极意义有以下几点:对于纪录片的创作,选题十分关键,但确立选题之后我们要对收集到的资料重新整合用故事的手法将它展示出来,所以重新构建资料的逻辑变得十分重要。

而对于零散的资料,我们要靠情景再现将他们桥接,粘合,使资料与资料之间过渡得不生硬,也使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有兴趣将他们看下去。

吉林电视台选送的《虎殇》记录的是一只非正常死亡的东北虎的故事。

这是一个表现人与自然相依相伴又相互困扰的现实题材,是一个从人文角度来叙述的好体裁,但由于选材不当,故事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好的题材没有讲出好的故事,使人遗憾。

获一等奖的《爱的变奏》之所以能引起评委们的好评重要的就是这部纪录片拥有一个好的构架。

中央十套探索发现播出的纪录片《吴印咸──大时代的记录者》中,创作者将吴印咸的人生分为少年,中年和老年,用人物扮演的方式回顾了人物一生的重大事件,将人物与他同时期的摄影作品很好的联系到一块。

关于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争议——以央视《大明宫》为例

关于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争议——以央视《大明宫》为例
… …
方的纳努克》 是一脉相承 的。它们都是 “ 实电影” 纪 的代表作 。
我 们 来 审视 ~ 下 这 些 早 年 的 “ o u na ” 了解 它们 D c me tr , y
的拍摄者 是如何 反映真 实 , 如何 纪录真 实的 , 也许 会对我们 今天探讨 “ 景再现 ” 否会妨碍 纪录 片的真实性 这一命题 情 是 有所 帮助 。 《 方的纳努克> 北 讲述 的是爱斯基摩人的生活 , 它是弗拉 哈 迪 的 第 一 部 作 品 , 切 地 说 , 应 该 是 世 界 影 视 史 上 的第 确 其 部 “ 实 电影 ” 不 过 , 个 世 界 上 的第 一 部 “ 实 片 ” 纪 。 这 纪 中似 员演 绎和数 码技术模 拟等创作 手法 占据该 片绝大部 分 内容 人 。观 众 所看 到 的 冰 屋 , 及 从 冰 洞 里 以 ” 上 这 些 观 点 顿 具 代 表 性 , 分 反 映 了学 理 界 对 纪 录 乎 有 很 多 的 “ 为搬 演 ” 如 充 片中动用特效及演 员进行历史情 景再 现的焦虑 。 拖出的海豹 , 距 “ 实” 都 真 有些距离 。由于爱斯基摩人 现实生 不适合 拍摄 , 于是 弗拉哈迪让 人重 造 不过 , 与这样的焦虑相映衬 的是 : 实务创作界 似乎在 “ 情 活 中的冰 屋又暗 又小 , 也 景 再 现 ” 道 路 上 已经 行 进 得 更 远 了 , 笔 更 大 了。譬如 这一 了 一 个 大 尺 寸 的 冰 屋 。 从 冰 洞 里 拖 出 的 海 豹 , 是 早 就 猎 取 的 手 次的纪 录片< 明宫>据 报道 , 大 , 其特效是 由曾为奥运会和 《 赤 好 的 , 死 了好 几 天 的 。 而 片 中 让 很 多 观 众 记 忆 深 刻 的 猎 捕 是 壁> 制作特效 的水 晶石公司与好莱坞 的顶尖特 效小组联合打 海 象、 海豹的片段 , 也不是完全意义上 的“ 实纪录 ” 真 。弗拉哈 迪在 他撰 写的《 我的爱斯 基摩朋 友> 中记录 了一段他 与纳努 造 的。 黑 格 尔 曾经 说 过 :存在 即合 理 ” “ 。很 多时 候 , 们 误 解 了 人 克 的对话 : “ 设 我 们 去 拍 摄 ( 海 象 )” 说 , 如 果 影 响 到 我 的拍 假 猎 ,我 “ 黑格 尔的本意。“ 存在即合理 ” 想表达 的并不是 “ , 存在的事物

在纪实性电视节目中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

在纪实性电视节目中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
原 则 ,如何看 待和 运用 “ 景再 现 ”,成 为 当前值 得探 讨 的一 个话题 。 情
当 事件 发 生时 没有 摄 像镜 头 在场 ,该 事件 本来 意 义上 的 “ 实 再现 ”就 不 真
可 能发 生 。这种 遗 憾 对于 某 些担 当特 殊 使命 的栏 目的 影响 尤 为 明显 ,这 就 是为 什么 “ 景再 现 ”在全 国法制栏 目中遍 地开 花的 主要 原 因。 情 以 中央 电视 台 《 日说 法》 和包 头 电视 台的 《 在 身边 》等 法制 栏 目 今 法
节 目,到如 今 已经 十余 年 了 。据 不完 全统 计 , 中央 电视 台 几乎 所有 纪 实类
栏 目或 节 目,包 括 《 日说法 》 、 《 今 讲述 》 、 《 见证 》 、 《 法制 在 线 》 、
《 学历 程 》 、 《 索 ・ 现 》等 栏 目均 存在 着 或 曾经 不 同程度 地 运用 过 科 探 发
旨在 普法 、推动 立 法 与监 督执 法 。其 具体 做 法 是 以新 闻事件 切 人 ,让 百 姓
参 与 讨论 ,并有 法 律专 家 评 点, 每天 给观 众 一 个 “ 说法 ”。而 在如 何 切入
“ 景 再现 ” 的做法 。尤其 是 《 证 》 ,几乎 每 期 节 E都采 用 了 “ 情 见 l 情景 再 现 ”的手 法 。 “ 情景 再现 ”在 中央 台 的成 功很 快 引起 了各 地 方 台的 注意 和 模仿 。有 些地 方 电视 台干 脆 以 “ 实再 现 ”为 栏 目冠 名 ,如 河南 电视 台和 真 济南 电视 台 。除 了新 闻 类专 题和 社 教类 栏 目采 用 之外 ,像 湖 南卫 视 的 《 晚 问新 闻 》、江 苏 电视 台 的 《 南京 零 距离 》 等一 些有 影 响 的新 闻节 目也 出现 了 “ 景 再现 ”的影 子 。我们 包 头 电视 台 的 《 情 法在 身 边 》节 目也 时 常会 运 用情 景 再现 的表 现手 法 , 以司法 调 查结 论 为依 据 ,通 过模 拟 案件 中 最为 吸

电视法制节目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

电视法制节目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

电视法制节目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情景再现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案件的真实性。

通过再现案件发生的现场、当事人的真实陈述和法庭审判的全过程,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案件的真实性和真实性。

这样的表现方式往往比简单的文字和解说要更有效,能够真实地再现被告人的言行举止和案件的重要细节,让观众更加明白案情的来龙去脉。

情景再现手法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通过再现案件中的关键时刻和重要细节,例如案发现场、犯罪嫌疑人的逃逸过程等,观众会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对案情的变化和最终的结果更加关注。

观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会与节目中的人物进行情感共鸣,更加能够理解受害人的遭遇和对法律的期望,从而增强了对法治精神的认同。

情景再现手法可以提供真实案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电视法制节目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和典型性的案件进行再现,这些案件往往涉及到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等。

通过再现这类案件,节目可以将案件中的权益纠纷和法律争议具体化,让观众能够深度了解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和法律规范,从而引发广大观众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情景再现手法可以增加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通过情境再现,节目可以将复杂的法律理论和规范变成一个具体的故事,悬疑的情节和紧张的节奏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让观众在更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法律知识和观念。

这种表现方式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波动,增加节目的观众吸引力和收视率。

情景再现手法在电视法制节目中的运用可以生动地展现案件的真实性,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展示真实案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通过这种表现方式,电视法制节目能够更好地传递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为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法律的平台,进一步促进社会法治进程的发展。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浅谈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摘要:历史虽然无法再次复制,但作为纪录片来说,它能够带着人们去无限地接近从未接触过的真相。

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传递历史的方式,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真实性的重新思考。

本文结合纪录片的创作和表现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指出情景再现与纪录片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更好地去研究探讨关键词:纪录片;情景再现;创作手法;真实性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情感的力量。

虽然情景再现在目前中国的电视节目中被运用得十分广泛,甚至已经成为电视节目无可替代的表现手法,但在创作理念方面仍然偏重拍摄和纪实技巧而忽略了中国人文情怀和人物情感内涵的挖掘和表达,而情景再现所表达的每段纪实人物的情感故事和人生道路,更加要求纪录片的导演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最为平凡的普通人身上所蕴含的情感故事,引导社会向着正确而且阳光的方向去发展。

目前,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创作已经开始步入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虽然情景再现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纪录片表现手法,但仍然存在利弊的两面性。

有专业人士认为,情景再现这种表现手法会破坏原本纪录片原汁原味的表现手法,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情景再现是情有可原并且架构在原本事实的标准之上进行的还原,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平白无故,而是构筑于真实基础之上的再次呈现1 情景再现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的一种表现手法,打破了以往纪录片中一贯呆滞无味的表现风格,可以通过多种形象化的拍摄和剪辑手法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得以将主人公的情感信息传递给观众。

尽可能地将已经发生,不复存在的历史事件、文化历史进行还原,有效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对于创作人员来说,情景再现为纪录片工作解决了许多烦恼。

例如,当拍摄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时,想要还原当时最真实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

而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最重要并且极具说服力的就是史料,但对于现代人来说,历史和我们相差了千年的距离,想要搜集到历史文物或是历史影像大多少之又少,导演无法表现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纪录片“真实再现”的艺术手法探析

纪录片“真实再现”的艺术手法探析

纪录片“真实再现”的艺术手法探析作者:赵骅来源:《媒体时代》2013年第09期摘要:历经百年发展,纪录片创作观念不断在转变,其艺术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就“真实再现”而言,从之前的角色扮演到动画模拟,以及数字技术还原……当纪录片中的视觉奇观和生动的真人演绎带给人们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新的思考与质疑。

本文从纪录片的“真实再现”着手,探析了纪录片“真实再现”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同时指出了“真实再现”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再现角色扮演数字技术情景模拟一、纪录片真实性探析纪录片的真实性有它独特的内涵与意义,跟其他艺术形式有所不同。

它必须同时具有真实的存在和逼真的影像,简单点说,就是既要有内容的真实也要有表现的真实,而且需要两者结合得十分完美。

它不仅要求内容本身的真实,而且要求视觉效果的逼真;不仅要求创作者在叙事结构上做到真实,而且要求叙事内容是拍摄者能够在现实中拍到的。

1、客观真实“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这句话有一个前提——纪录片所表现的对象和表达的观点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只有在这种事实绝对真实的前提下,人们才能去阐释和创造出意义内容。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来说,创作源泉必须来自于客观事实,并且在纪录片中所反映的和所表达的都要有来自生活的原型,也就是说纪录片所选择的题材本身应该是一种不受人的意识影响的真实客观存在。

从这个层面看,真实是绝对的、唯一的。

纪录片中的影像材料是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不是全部,它只是纪录片的一个组成元素,是纪录片创作者表现真实所使用的语言工具,是一种实现纪录片真实的手段和方法。

纪录片的逼真感来自于通过摄像机拍出的影像材料,是一种对现实的模拟。

因此,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我们才能得到更接近于客观存在的逼真感:一是对客观现实真实记录的影像材料;二是表现事实所使用的手法和风格。

2、主观真实主观真实即为人的意识所感知到的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见和判断,是包含了大量的人的主观判断的一种真实。

电视纪录片情景再现手法初探

电视纪录片情景再现手法初探

电视纪录片情景再现手法初探摘要:目前,情景再现频繁出现在电视纪录片拍摄中,极大地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段。

从真实美学的角度讲,不在于情景再现是否真实,而在于创作者的构思和意念。

本文认为要不违背纪录片的本质特征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情景再现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纪录片情景再现真实传播一、关于情景再现的定义作为一种电视创作手法,情景再现就是用真人或者复述方式,扮演当时的现场情形。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弥合叙述的断点,促进观众理解事实。

情景再现的表现形态主要是场景重现、变形在现、模拟历史人物等方式。

场景重现,在符合原貌的前提下,通过角色扮演、恢复历史环境,重现历史场景。

通常情况下,场景重现主要用于介绍历史背景,让观者迅速地计入历史氛围。

当然,运用场景重现的时候可以适度加入创作者的主观想象。

变形在现也是加大画面的对比度,真实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突出人物的动作行为,主要用于交代历史久远的文献记载的时间,让观者注重事件的本身。

还有一种的方式就是,模拟历史人物的视野,通过镜头,不出现演员,以空镜头达到真实再现的目的。

总之,情境再现创作手法对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的重现,能让普通的画面产生出历史的意蕴来,但是方式的使用要比真实换面更加谨慎。

二、情景再现的需求和意义图像资料缺乏是很多电视纪录片的最大难题,尤其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中,可以利用的资料只有简单的图片资料、实物资料、文字记载。

同样,有一定新闻性的纪实片也存在“不在场”的问题,只要摄像机不在场,新闻价值的意义就可能失去价值。

真实美学,需要电视记录片运用情境再现手法。

创作纪录片要以事实为依据,又不能固守事实。

简单的说,就是在不改变事实总体结构的前提下,根据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对情节和细节展开推理,合理想象。

创作者对细节、角色的理解,有主观赏的推测和想象,会放大内容中的艺术成分。

近几年,电视纪录片创作经过大胆探索,使情景再现的重要价值显现出来。

比如央视在2010年开设纪录片频道,近些年其推出的纪录片也一直被观众追捧,《大国崛起》曾引发收视热潮,2005年不少大学还把《大国崛起》作为西方政治与行政学的教学片搬到课堂上播放。

由纪录片《故宫》中“情景再现”引发的思考

由纪录片《故宫》中“情景再现”引发的思考

由纪录片《故宫》中“情景再现”引发的思考作者:杨雪斌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8期摘要:2005年纪录片《故宫》作为我国纪录片的成功典范,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

本文以此现象为切入点,顺延着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发展道路,分析了这种手法出现的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

在当下纪录片创作“再虚构”理念的背景下,由此及彼,得出纪录片创作手法多样性和本质唯一性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情景再现;创作理念;表现手法;《故宫》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125-01故宫,是悠久精致的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物化代表,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禁忌的宫殿,吸引着来自中外无数好奇和敬仰的目光。

作为故宫博物院80周岁的礼物,纪录片《故宫》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故宫悠久的历史,瑰丽的收藏以及宏伟的建筑,而且在我国的纪录片创作方面也有了创新和有益的启发。

《故宫》以故事片的叙事手法将故宫五百多年的历史串联起来。

每一集中都有许多个历史小故事穿插其中,旁白不再像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那样以普及知识的方式来介绍。

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大殿上端坐的皇帝,宫廷中碎步走过的太监宫女,寝宫中的嫔妃和太后都出现在画面里,几百年前的场景重新被搬演。

除此之外,《故宫》之中还运用了CG动画特效,多用在俯瞰故宫全貌和重现故宫的建造过程和典礼仪式。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将故宫的藏画做了特效处理,画中的人物开始活动起来,令历史画面鲜活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同时又使观众感到新奇有趣。

那么,这种大量使用“情景再现”手法的片子是否还属于纪录片?过多的使用这种手法是否影响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的一种创作技法,是指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用扮演或者搬演的方式,通过声音和画面的设计,来表现客观世界中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客观事物已经消逝,而又想向观众表明历史真相的纪录片中,“情景再现”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情景再现”的利与弊

“情景再现”的利与弊

情景再现”的利与弊现在不少电视节目,特别是一些社会专题节目,如法制节目、情感节目、老年节目、科教节目、民生节目、纪录片、专题片甚至新闻也开始或多或少地使用情景再现” 的手法,展现已发生过的事情、故事、人物的经历,以吸引人的眼球。

从实际反馈来看,它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生动性,明显带动了收视率的攀升。

情景再现”并不是一个什么创新的举动。

从电视诞生后,随着电视专题节目、专栏节目的大量制作传播,它就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表现手法。

在新闻传媒专业教科书上,对在相当一个历史阶段内,绝大部分人认为“情景再现”是艺术范畴的表现手法之一:只在电视小品、电视散文中使用,在电视专题节目、新闻节目、纪录片中禁止使用此类表现手法。

专题片、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自从电视台把收视率作为考评编导、制片人的基本标准以后,有些电视人为提高收视率用“情景再现”开始制造情节、再造故事,甚至到了不知道是在看专题节目还是在看电视剧的地步。

2008 年,河北电视台在拍摄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一温德军时,摄制组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反映温德军的一部专题片《一定要找到你》。

这部片子在表现多年前当长途客车售票员抢救平山县一位孕妇的故事时,大量使用了情景再现”――疾驰而过的客车,车窗外闪过的田野,模拟孕妇的角度,躺在车上仰看到天空中快速闪过的行道树,山间小道上的老客车费力地爬坡,医院医生、护士焦急地推孕妇车的背影,输液瓶特写,手术室门打开,手术室的灯亮,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湛蓝的天空和漂浮的白云,, 这一组紧凑而急促的镜头,就象电视剧样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

应当说,讲述这段往事采用这样大动干戈的拍摄方式,确实效果不一般,把温德军的乐于助人、为民解忧、替民解难的好人形象鲜明生动地塑造起来。

这段难忘的历史说明,没有温德军的义助,就没有后来的母如此导演一遍,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该有多大的出入啊!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但是没必要重演历史。

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

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

电 视纪录片 《 复活的军团 》, 创作者如何用纪录片的形式 , 将2 0 0 0 多年前 ,秦始皇的军 队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创建了庞大帝国 的过程 ,立体 、直观、趣味地展现给观众。在片中,关于 “ 荆轲刺 秦” “ 图穷 匕见” “ 绕柱奔逃”等等史书上有所记载的典故 ,进行 了创造性 的 “ 情景再现”。而在纪录片 《 失落的文明系列》当中, 这一手法更是被进行了更为大胆的演绎 。
先表述为一种情感或者一种意境 ,在观众没有进入具体 的内容呈现 的时候 ,就已经陶醉在那段足以笑傲 ^ 类航海史的伟大创举中。 三、推动情节发展 纪录片的情节来源于历史 ,而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情人们往往 会在其发生后才有意识。现实生活中,要完整地记录—个过程是不 容易的,但纪录片创作 中又不能放弃过程 。例如像央视打造的6 集
四、粘合情节点裂缝 纪录片虽然不是情节为主导 ,但依然对叙事有严格的要求。 所 以当资料与资料之间无法顺利过渡时,情景再现就能发挥巨大作 用。凤凰大视野播出的大型纪录片 《 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中 谈到中国志愿军在严寒中~夜急行军 1 4 5 华里,这样的画面是无法 再现的。但用什么样 的画面既能表现战场上志愿军的艰辛又不失真 实性,作者精心挑选,选用了一组雪天山路的空镜头 ,模拟了战士 赶路的第一视角 ,使影片在J 隋绪上过渡得巧妙 自然。 纪录片中采用真人扮演 的方式去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采取 种 “ 虚化”的效果去呈现。这种方式在片中呈现的特点有 :在 真人扮演的部分通常会利用远景拍摄 、细节画面、象征性镜头 、 控制色调等手法来保证这种真实的 “ 虚现”。在 《 故宫 》 里, 用 演员扮演、模拟当时的人物 ,是很常用 的,几乎 随处可见 ,但它 的这种扮演又是片段型 的,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情节 ,只是增加了 可视性 ,丰富了表现。扮演人物在画面中的动作幅度都很小 ,几 乎成一种静止的状态 ,人物大部分为侧身或背面 ,这种拍摄故意 不让观众看 清楚人物的容貌 。这种人物扮演加解说的方式 ,丰富 了解说 ,不需要解说人的出现 ,只是增加了片子的连贾 性。 五、增添情感元素 情 是纪 录片中 呵 或缺的,仓 I j 竹 }—段叙事中插 ^ : 嗡

浅谈电视纪录片创作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

浅谈电视纪录片创作片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

谈谈电视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试讲人:周合强西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电视编导方‎向)各位尊敬的‎老师:大家上(下)午好!开始试讲之‎前,我首先想各‎位提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当我们在面‎对电视纪录‎片特别是历‎史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时‎,当我们已经‎习惯于口述‎历史时,能不能“让画面说话‎”?好,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讲一‎下电视纪录‎片创作“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这个问题。

电视从业者‎和研究者们‎都知道,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尽管从数量‎上看逐年递‎增,但有个性、高水准的纪‎录片并不多‎见。

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有明确;记录手法大‎同小异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文类、环境与自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大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

【例一:2000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片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自‎各国的科学‎纪录片,但没有一部‎中国纪录片‎。

例二: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纪录片‎处于“缺席”的尴尬境地‎。

电影节主席‎阿里说,作为一个大‎规模的电影‎节,中国是被“漏掉了”的一块。

】为了满足国‎内电视纪录‎片播放需求‎,不少电视台‎根据市场需‎求转而购进‎国外优秀纪‎录片。

全国纪录片‎无论从创作‎还是从市场‎看,都处于不容‎乐观的状态‎。

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片‎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进入21世‎纪,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一些原本无‎法进入纪录‎片创作的影‎像创作手法‎,也随着视觉‎传播的日益‎繁荣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这其中,情景再现就‎是当下最时‎兴,也是争议最‎大的手法之‎一。

特别是在一‎些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为导‎演的、再现过去某‎一事件某一‎过程和细节‎的“情景再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时兴“情景再现”新手法引发争议日期:2007-08-30作者:王磊来源:文汇报新闻提示由演员来进行“历史情景再现”,这一表现手法正在成为纪录片创作的新宠。

但纪录片专家告诫说:在肯定“情景再现”能丰富纪录片表现手法的同时,需要切记“情景再现”并不是纪录片的全部。

任何新的表现手法的运用都应该服务于纪录片的整体创作需要,不违背纪录片的真实原则,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本末倒置。

最近上映的纪录片《南京》中的有些历史情景是由好莱坞演员再现的。

美国电影人不仅搜集了丰富的史料,演员扮演的拉贝、金陵女子大学校长等“见证人”也同样出色。

国内一位纪录片制作人感触颇深:“《南京》里演员饱含感情的‘讲述’,不仅没有削弱史料的真实性,反而强化了要表达的主题。

”有演员参与的“剧情纪录片”是如今纪录片的新宠。

在刚刚闭幕的广博会节目展上,很多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特别标注了“剧情类”,由专业演员来实现历史情景的再现,成了纪录片的一大卖点。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再次引起了纪录片观众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突破表现内容最早由Discovery探索频道和BBC等海外纪录片把“剧情”观念引入中国,近几年《生死罗布泊》、《故宫》等国产纪录片的制作播出,“情景再现”已经成为纪录片时兴的表现手法之一。

在本届广博会节目展上,《昆曲600年》、《大明宫》、《前清秘史》等历史题材纪录片不约而同地在宣传中凸显了“情景再现”。

有多年纪录片制作经验的上海纪实频道李晓表示,观众早已不满足由“空镜头”构成的“历史回望”,剧情再现的出现,不仅令纪录片好看,更重要的是突破了纪录片的表现领域:“除了拍摄事件的经过,‘情景再现’帮助纪录片深入到对象的内心深处。

以前多用屋檐落下雨水表现一个人的愁思,现在加入剧情无疑能丰富纪录片的视觉形象。

”挑战传统理念然而,伴随着“剧情类纪录片”的流行,纪录片原本遵循的“真实美学”也面临挑战。

不少观众和纪录片业内人士提出疑问,纪录片怎么能以演员扮演的方式重现,加入了演员表演还是纪录片吗?好的纪录片题材都有一个好的故事。

有了好的故事,创作者不会用电视语言讲述那也是白搭。

参加2002年长片评奖的作品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吉林电视台选送的《虎殇》记录的是一只非正常死亡的东北虎的故事。

这是一个表现人与自然相依相伴又相互困扰的现实题材,应该说这其中有许多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但由于选材不当,故事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好的题材没有讲出好的故事,使人遗憾。

重庆电视台选送的《新世纪希望——多谢四方众乡亲》,由于没有处理好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关系,没有解决好纪录中的故事叙述,30分钟的时间里要展现那么一系列事件,线索不清,叙事混杂,导致了落选。

纪录片的故事性是毋庸质疑的。

在一些经典纪录片中这点表现尤为突出。

当我们看到《远在北京的家》中小保姆张菊芳为了生存在北京做保姆,炸油条,做早餐,卖青菜,直到工厂做工,尝尽酸甜苦辣,我们不仅联想到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一些片段,并深深为小姑娘的坚韧、乐观精神所折服。

这一切都必须建立纪录片的故事化叙述上,也正是这些感人的故事牵动了观众的心。

而《望长城》中纪实手法的运用带来纪录片创作的突破以后,其真实自然的风格征服了中国观众。

特别是纪实手法所带来的出人预料的故事性,使纪录片随着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引人入胜。

情节的选择、故事的发展都成为创作者升华主题思想的结构因素。

这次获一等奖的《爱的变奏》之所以能引起评委们的好评,重要因素就是创作者对故事的讲述艺术。

该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作品一开头就从金子的“秘密”入手,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悬念。

然后再从施良飞发现女儿被抱错到苦苦调查亲生女下落的另一条线索出发,对作品展开平行叙事。

观众好奇的心理欲求直到施良飞与段卫健夫妇交替接受采访才得到缓解,金子就是那个被寻觅的孩子,两条平行发展的叙事主线合二为一。

但这时情节发生变化,金子不愿回到生父身边。

情节的起伏变化与一波三折使故事趣味盎然,适当的省略与铺垫、冲突与悬念也使整部作品叙事流畅,节奏紧凑,具有极强的可视性。

黑龙江电视台《治沙两代人》以平实凝重的纪实手法,充分展现了当代农民的“愚公移山”精神。

该片以黑龙江泰来县的庄园式治沙为中心,通过既平行又时空交叉的两条线:曲毅志治理荒沙,实现沙漠变良田;林立学历尽艰辛,治沙难圆庄园梦,展示了两代人艰难困苦的治沙历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挖掘并透视了新一代治沙人矢志不渝、与大自然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现实生活中,要完整地记录一个过程是不容易的,但纪录片创作中又不能放弃对过程记录的追求。

叙述故事中要遵循故事自身的发展规律,注重理清事件发生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

这一过程承载着对思想的表达与深化。

纪录片只有在过程展示中才能将故事一步步推向高潮,抓住观众。

《追寻往事》中创作者对片中主人公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跟踪拍摄,获得了作品主人公——侵华日军女儿野田契子情感变化的过程。

野田契子带着“父亲肯定在中国做了不好的事情”这个谜,来到中国解开谜团。

1999年她来到了卢沟桥,开始进入对日本侵略中国往事的追忆中……随着认识的加深,野田契子情感也在发生变化,她体会到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宽恕罪恶,但不能忘记历史。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亲赎罪,捐款30万无修建校舍。

2002年4月,野田契子来到自己曾捐献修建的学校再次捐款。

记住这段历史是为了和平,该片以纪实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野田契子这一认识的过程,着力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特别是大量鲜为人知镜头的运用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冲击,体现了编导驾驭重大题材结构叙事的能力。

《大明宫》制作方的李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流露出倚重“情景再现”的无奈:“大明宫保存得不如故宫,不用剧情讲故事带出历史,仅仅依靠文物史料,几乎不能构成纪录片。

”而尤小刚则表示,“情景再现”在海外已相当成熟,熟悉纪录片的观众并不会混淆“剧情”和史实之间的关系。

针对“情景再现”的争议,业内人士则提出需要把握内容和表现之间的关系。

“纪录片目前也开始尝试类型化,剧情类是其中之一。

‘情景再现’作为一种适应类型化的创新,我们在肯定其丰富纪录片‘真实美学’内涵的同时,也需要切记‘情景再现’并不是纪录片的全部。

”纪实频道副总监干超表示,任何新的表现手法的运用都应该服务于纪录片的整体创作需要,不违背纪录片的真实原则,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本末倒置这些经验说明,故事的讲述是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关键。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依赖并体现了创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和理解,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

其真实的记录,精致的故事结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是满足观众收视兴趣的重要前提。

纪录片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作品的细节。

20世纪20年代,罗伯特·弗拉哈迪在无声片时期,也只有通过细节的捕捉来增强画面的可视性。

在《北方的纳努克》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段落:纳努克用力从冰窟窿中往外拉一条绳子,人们全神贯注盯住他的动作,想知道他在干什么,后来悬念解开了,当纳努克拉出一头海豹时人们的疑问有了答案。

这个细节以及尔后一系列相关的细节,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能体现人物特点和事件特色的场景和段落,是故事讲述中的闪光点。

细节的捕捉是纪录片人的一项基本功,是创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结晶,是对事件认识的升华。

细节犹如一篇文章的文眼,它留给观众印象最深刻,往往能集中体现作品的主题,深化作品的主题,其鲜明特点是着墨不多,但有“以小见大”的作用。

在《爱的变奏》里,有许多精彩的细节。

其中有一对话的细节:当记者问梦娟,你希望金子来你们家吗?梦娟说:心里说不希望!记者问:为什么?梦娟说:她来了爸爸妈妈就不跟我亲了,顾着她,吃饭时候夹鸡的时候,就一个鸡腿给了他。

这是一组对话的细节记录,记者采访深入到了事实本身,深入到了当事人内心深处,表现了孩子的真实情感。

把握纪录片中的个性特征是纪录片创作深主题、实现美学理想境界的基础。

如何在纪录中寻找典型环境、典型语言、典型细节,这使创作者挖空心思。

《治沙两代人》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引出这治沙的两代人的呢?画面的开头是在荒沙中行走的脚步。

童声:泰来风沙害人苦,要想吃粮拿命赌。

汗洒荒沙多少遍,到头还是风包土。

然后是脚步、沙漠。

解说:“……20世纪70年代,人为地对植被的破坏,更加剧了沙漠化的程度。

尤其是在70年代末,泰来县的沙漠化程度正在以每年相当于一个中等乡镇的面积扩展……”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推出了第一代治沙人曲毅志;推出了第二代治沙人林立学。

纪录片创作中典型环境的展示,人物与环境的介绍,都是为突出特殊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丰富作品主人公的情感服务。

主人公曲毅志、林立学,这两代治沙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治沙的生涯,进而展现了当代人民“愚公移山”的精神。

许昌电视台的《真情无国界》、江西电视台的《越冬》、云南玉溪电视台的《帐篷小学》等都在个性记录中有自己的亮点。

应该看到,故事的化的叙事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而处理好在叙事中的细节记录、个性记录、典型记录是纪录片达到审美层次必不可少的手段。

实现纪录片创作的突破,重要的在于创作理念的创新。

题材选取的狭窄是纪录片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具体素材的选取,故事的结构,富有典型性的细节处理,记录手法的运用等都是纪录片创作不可忽视的要素。

这一切,都需要纪录片人大胆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实现纪录片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