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指南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退热为止。
登Biblioteka Baidu热防控指南
23
(二)对症治疗
1、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慎用止痛退热药以防止在 葡萄糖-6-磷酸酶(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 对于病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 皮质激素,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
登革热防控指南
21
(四)鉴别诊断
➢ 登革热应与麻疹、风疹、猩红热、药疹、伤寒、 流行性感冒相鉴别;
➢ 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应与黄疸出血型 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败血症、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相鉴别。
登革热防控指南
22
五、登革热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隔离 ➢ 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
➢2.5 肝肿大,胸腹腔积液。
➢2.6 皮肤湿冷、烦躁、脉搏细数,低血 压和脉压小于20mmHg(2.7kPa)及血 压测不到、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
登革热防控指南
15
➢3. 实验室检查
➢3.1 白细胞计数减少。
➢3.2 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
➢3.3 血液浓缩:如白细胞比容较正常水平增加 20%以上,或经扩容治疗后白细胞比容较基 线水平下降20%以上;低白蛋白血症等。
登革热防控指南
4
二、病原学
➢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 不耐热,50度30min,或100度2min均可灭活。
➢ 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 ➢ 不同型的病毒相互之间只有部分或短暂的交叉
免疫作用。
登革热防控指南
5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
11
➢2、临床表现
➢2.1 突然起病,发热(24~36小时内可达 39~40℃,部分患者表现为双峰热),较剧 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及 明显疲乏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 红,结膜充血等。
登革热防控指南
12
➢2.2 皮疹:于病程第5~7日出现为多样性 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针尖样 出血性皮疹)或“皮岛”样表现等。
(一)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登革热防控指南
10
➢1.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15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区。
➢1.2 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如半径 100m范围)1个月内出现过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防控指南
登革热防控指南
16
➢3.4 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或IgM抗体 阳性。
➢3.5 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 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3.6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 有4倍及以上增长。
➢3.7 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
登革热防控指南
17
➢4 病例分类 ➢4.1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
• 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 不脱屑。持续3天~5天。
登革热防控指南
13
➢2.3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 般在病程5~8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
紫癜及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鼻出
血等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 尿、阴道出血等。
登革热防控指南
14
➢2.4 消化道大出血,或胸腹腔出血,或 颅内出血。
登革热(4.2.1),同时具备3.2、3.3和2.3~2.5 之一。
➢ 4.2.3 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出血热(4.2.2)同时具2.6。
登革热防控指南
19
➢4.3 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4.2)具备3.5、3.6、3.7 之任一项。
登革热防控指南
20
(三)并发症 ➢ 最常见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合并G-6PD缺乏症)。 ➢ 精神异常 ➢ 心肌炎 ➢ 肝肾综合征 ➢ 中毒性肝炎
登革热防控指南
主要内容
一、近期广东流行概况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防治知识问答
登革热防控指南
2
一、近期广东流行概况
登革热防控指南
3
广东发病情况
截至2014年9月26日零时,广东省官方登革热 疫情通报共有19个地级以上市报告登革热临 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9161例,累计病例 数较去年同期上升1437.08%。病例分布在 广州7747例、佛山950例、中山164例、江 门112例、珠海77例、东莞35例、深圳21例、 清远15例、阳江14例、茂名6例、肇庆5例、 汕头4例、湛江2例、揭阳2例、汕尾2例、云 浮2例、惠州1例、河源1例、潮州1例。累计 报告死亡病例3例,其中广州2例,佛山1例。
➢ 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 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 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 主。
登革热防控指南
7
三、流行病学
(三)易感人群 ➢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 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 ➢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
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5天,具有 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 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 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
登革热防控指南
6
三、流行病学
(二)传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 白伊蚊。
➢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 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
断:
➢4.1.1 具备1.1,同时具备2.1。 ➢4.1.2 无1,但同时具备2.1、3.1和3.2。
登革热防控指南
18
➢ 4.2 临床诊断病例 ➢ 4.2.1 登革热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 4.2.1.1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2、3.1、3.2。 ➢ 4.2.1.2 4.1.2同时具备3.4。 ➢ 4.2.2 登革出血热(DHF):
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同时感染登革病毒 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 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 低。
登革热防控指南
8
三、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地方性 2.季节性 3.突然性 4.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疫情常由一地向
四周蔓延。
登革热防控指南
9
四、登革热的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