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的基本特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八章完整溶胶ppt课件

第八章完整溶胶ppt课件

(3) 将浓度2 g dm 3转换为体积摩尔浓度,
nW
W
c
V VM V 4πr3L
32
0.018
14π1.3 (10 9)31.3 9 130 6.02 13 203 3
mol
m-3
=cRT=0.018708.314298.16=46.34 Pa
三. 重力沉降与沉降平衡
溶胶粒子在外力场定向移动称沉降
FeO+ +H2O
结构式:[( Fe (OH)3 )mn FeO+ (n-x) Cl– ] xCl–
液态空气 钠


接受管
二.凝聚法
1. 物理凝聚法 2. 化学凝聚法
凡能有沉淀析出的化学反应都可能用来制备相应溶胶
如水解反应制备Fe (OH)3溶胶 FeCl3 +3H2O Fe (OH)3 + 3HCl
二.凝聚法
1. 物理凝聚法 2. 化学凝聚法 3. 改变溶剂法
使溶解度骤变,如 松香在乙醇中:溶 水中:不溶
电磁场 作用
二次光源
散射是溶胶特有的现象
光线
二.光散射定律 Reyleigh公式
I2434V2nn12122nn22222I0
I 散射光强度 粒子浓度(粒子数/体积)
I0 入射光强度 V 单个粒子体积
波长
n1,n2 粒子,介质折光率
二.光散射定律 Reyleigh公式
I2434V2nn12122nn22222I0
四. 光学方法测定粒子大小
1. 超显微镜法 普通显微镜:明视野,分辩率10–7m,无法计数 超显微镜:
四. 光学方法测定粒子大小
1. 超显微镜法 普通显微镜:明视野,分辩率10–7m,无法计数 超显微镜:

气溶胶的基本特征课件

气溶胶的基本特征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改变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
01
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
02
增加温室效应
03
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降低能见度
增加大气污染
形成光化学烟雾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增加死亡率
05
气溶胶的监测与测量方法
监测站点布局与采样方法
监测站点布局
采样方法
气溶胶测量仪器与技术
仪器
气溶胶测量仪器包括颗粒物计数器、粒子质量浓度测量仪、气溶胶质谱仪等。这 些仪器可以测量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气溶胶,如颗粒物大小、成分和数量浓度 等。
06
气溶胶的控制与减排策略
减少排放源的措施
工业生产
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气 溶胶颗粒物产生。
能源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和燃油使用,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硫氧 化物、氮氧化物等气溶胶前体物的排放。
农业活动
推广有机肥和低毒农药使用,减少土壤和农作物中气溶胶颗粒物 的产生和排放。
控制大气中已有的气溶胶的措施
颗粒物排放控制
大气中已有气溶胶的去除
发展新型的气溶胶控制技术
新材料应用
研发新型材料,降低气溶胶颗粒物的产 生和排放,如低散发材料、水性涂料等。
VS
技术创新
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减少气溶胶颗粒物的排放。如发展高 效、低成本的清洁能源转换技术、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气溶胶的性 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环境影响
02
气溶胶的物理特性
粒子尺寸分布
气溶胶粒子大小通常在0.1-100 微米之间,其中大部分粒子在1-

大气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
按在空中停留时间对气溶胶粒子的分类 降尘:(直径D>10μm) 飘尘:(直径D<10μm)
二、气溶胶粒子的分布:
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表 性质、人类居住情况、距污染源的远近程度、气象条 件的影响,所以,不同地方浓度分布不一样。
2.5 大气气溶胶
气溶胶原意是指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和(或) 液体微粒与气体载体组成的多相体系。
五、微生物、孢子、花粉等有机物质点
六、宇宙尘埃
如流星
2.5.3 气溶胶粒子在大气过程中 的作用
一、在云雾降水中的作用
气溶胶粒子起着凝结核、冰核、凝冻核、凝华核 的作用,使云雾滴能够产生并长大,形成云雾降水。
二、对大气辐射过程的影响
气溶胶粒子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削减到达地面 的能量,减低低层大气的温度。
大气中含有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例如 尘埃、烟粒、微生物、植物的孢子和花粉, 以及由水和冰组成的云雾滴、冰晶和雨雪等粒子。
所以可以把空气看成是一种气溶胶。 习惯上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态 和液态粒子(霾、飘尘、烟雾、冰晶、云雾滴、雨滴、 雪花、霰、冰雹等)。
气溶胶粒子 浓度的水平分布
五、在大气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气溶胶粒子在大气的许多化学过程中起作用,造成 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阳伞效应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大气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二、烟尘及工业粉尘
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的浓度有明 显的日变化: ◇清晨,浓度最大; ◇中午前后,浓度最小 ◇黄昏,浓度海沫破裂产出海盐水滴,蒸发干涸形成巨核 和爱根核。
四、气-粒转化
爱根核由大气中微量气体转化而来。如so2经光化 学氧化作用,高温下能生成硫酸盐微滴,蒸发后成为 硫酸盐质点。

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课件

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课件
地表过程
气溶胶可通过影响地表能量平衡、 反照率等,进而影响气候。
03
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 影响
气溶胶对气温的影响
直接加热
气溶胶可以作为凝结核,使云中 的水分子凝结成雨滴,释放出潜
热,加热大气。
反照率效应
气溶胶可以反射太阳光,减少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气温。
云层高度和寿命
气溶胶可以改变云层高度和寿命 ,影响大气的热力结构,进而影
响气温。
气溶胶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类型
气溶胶可以影响雨滴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从而 改变降水的类型和分布。
降水效率
气溶胶可以作为凝结核,提高云中的水分凝结速 率,增加降水效率。
极端天气
气溶胶可以影响大气中的能量分布和传输,增加 极端天气的概率和强度。
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温室效应
气溶胶可以吸收和发射红外辐射,具有温室效应,推动地球的气 候变化。
耦合模型
将大气化学模型与大气物理模型进行耦合,以更准确地模拟气溶 胶及其气候效应。
气溶胶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直接效应
气溶胶可通过反射太阳光、改变云物理特性等途径直接影响气候 。
间接效应
气溶胶可通过影响大气化学过程、改变温室气体浓度等途径间接影 响气候。
双向反馈机制
气溶胶与气候之间存在相互反馈机制,彼此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
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课件
目 录
• 气溶胶概述 • 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 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 气溶胶观测与模拟研究 • 气溶胶控制与减排策略 • 研究展望与未来趋势
01
气溶胶概述
定义与分类
气溶胶定义
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 固态微粒。
气溶胶分类

大气气溶胶PPT课件

大气气溶胶PPT课件
4
气溶胶分类(大气科学按粒径)
5
气溶胶的源和汇
6
气溶胶粒子对人体的危害
7
大气气溶胶的浓度
粒子浓度是表征大气气溶胶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数浓度、质量浓度、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面积浓度和体
积浓度 数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的粒子数,通常用个/cm3为
单位。质量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粒子的质量,用 mg/m3或ug/m3为单位 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变化范围很大,受地理、气象和地域经 济结构不同的影响有很大差异。通常认为气溶胶本底的质 量浓度约为10ug/m3,数密度约为300个/cm3
8
大气气溶胶的浓度
气溶胶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春季高于夏季,采暖季高于非采暖季。 日变化与近地面有大气逆温层的生消有关。
9
大气气溶胶浓度随粒径的分布
大气气溶胶的浓度是 随其粒径不同而变化 的,就数浓度而言, 通常随尺度增加而减 小
10
浓度分布函数
11
12
粒子浓度随尺度分布的经验关系
次生气溶胶是指由微量气体通过成核与凝结转化为粒子。
42
气溶胶粒子的成核作用
43
气溶胶粒子的均相成核
44
45
46
47
气溶胶粒子的非均相成核
当有外来粒子作为核心时,蒸汽分子凝结在该核心表面的 过程称为非均相成核
水溶性物质存在,或有现成的亲水性粒子存在时,常比纯 水更加容易成核、形成胚芽
55
谢谢!
56
谢谢!
57
谢谢!
58
谢谢!
59
谢谢!
60
谢谢!
61
谢谢!
62
谢谢!
63
谢谢!
64

气溶胶化学

气溶胶化学
PM10是指粒径Dp≤10 μm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 粗粒子 2.5μm<Dp≤10 μm • 细粒子或PM2.5 Dp ≤ 2.5μm • PM2.5是指粒径Dp≤2.5 μm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气溶胶化学
第七节 气溶胶化学
(四)按形成机制
一次颗粒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出的颗粒物 二次颗粒物: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产生的颗粒物
飘尘 <10 μm •降尘 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 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降尘 >30 μm
气溶胶化学
第七节 气溶胶化学
• 可吸入颗粒物(IP)或 PM10
美国环保局(EPA)1978年把粒径Dp≤15μm的粒子称为可吸入粒子,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将IP定义为Dp≤10μm的粒子。美国环保 局于1985年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10,我国也在1996年 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了PM10的标准,并统一在空气质 量日报中采用PM10指标
气溶胶化学
第七节 气溶胶化学
二 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气溶胶的粒子总数虽然也大体上能代表空气污染 的程度,但仅仅知道粒子总数是不够的,还必须 知道气溶胶粒子按粒径大小的分布情况,以反映 出气溶胶粒子的大小与其来源或形成过程之间的 关系。
粒径分布指所含颗粒物的浓度按粒子大小的分布情 况。
气溶胶化学
第七节
分类
气溶胶化学
(一)按颗粒物成因
• 分散性气溶胶:是固态或液态物质经粉碎、喷射, 形成微小粒子,分散在大气中形成 的气溶胶。
• 凝聚性气溶胶:则是由气体或蒸汽(其中包括固态物 升华而成的蒸汽)遇冷凝聚成液态或固态微粒,而形 成的气溶胶。
气溶胶化学

第十六章气溶胶剂

第十六章气溶胶剂
– 粉雾剂
二、历史
1862年 用气体得饱和溶液制备加压包装 1931年 用液化气体制备了具有现代意义得气雾
剂得原型 1943年 用二氯二氟甲烷作为抛射剂制备杀虫用
气雾剂,并于1947年上市 20世纪50年代 气雾剂用于医药用途
三、气溶胶剂得特点
优点: 1)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吸收部位 2)封装于密闭得容器中 3)使用方便,老少咸宜 4)全身用药 5)定量阀门
第十六章气溶胶剂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气溶胶剂(aerosols)系指在特定动力作用下由特 制容器中呈烟、雾状喷出,以分散形成气溶胶得 药物制剂。
分散动力来源于液化气体如抛射剂(propellant)、 压缩气体、气流。
主要用于肺部局部治疗或经肺部吸收发挥全身治 疗作用,还可用于皮肤及某些腔道。
第三节 雾化原理与装置
雾化器(nebulizers)、压力型定量吸入器 (pressurized metered dose inhalers, pMDIs)和干粉吸入器(dry powder inhalers, DPIs)。
第四节 气雾剂得组成
一、药物与附加剂 1)药物 2)附加剂
二、抛射剂(propellents)
按分散系统分类: ①溶液型气溶胶剂: ②混悬型气溶胶剂: ③乳剂型气溶胶剂:药物水溶液和抛射剂按一
定比例混合形成O/W或W/O型乳剂。 ④固体型气溶胶剂:不含抛射剂,最常见为干粉
吸入剂。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9
按组成分类:
①二相气溶胶剂:指溶液型与固体型气溶胶剂, 由气-液或气-固两相组成。
第六节 喷雾剂
一、喷雾剂得定义、特点与应用
喷雾剂系指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得压力将 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释出得制剂。

大气气溶胶PPT课件

大气气溶胶PPT课件
比较数据看出: 一方面,天然来源的气溶胶粒子是大气气溶胶的主要
来源;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各种活动越来
越占主导地位,以至在气溶胶粒子中人为源所占比例逐年 增加。
16
二.汇
1.干沉降:
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或与地面及其它物体碰撞后,
发生沉降而被除去。粒径越大,沉降速度越快(v∝d 2) 沉降速度为v的粒子,从该粒子密度最大的高
5
二.粒径
大气颗粒物的大小或称粒径是粒子的最重要的性质, 一般用半径或直径表示,这就意味着将它们看成球体。大 气气溶胶的粒子形状是很复杂的,有接近球形的液体微粒, 有片状、柱状、针状晶体微粒,有雪花状晶体微粒,还有 形状及不规则固体微粒。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
若不规则气溶胶粒子沉降速率与密度=1的球形粒 子沉降速率相同,则这个球形粒子的直径就被定义为所 研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
胶体分散法
胶体溶液 气溶胶 (空气介质)
分子分散系 凝聚法
真溶液
分子形式存在
4
大气气溶胶的作用
❖ 当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气溶胶粒子能够散射 太阳光,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弱了太阳的辐 射。 ❖ 由于气溶胶粒径特别小,表面积大,因此为 大气中的许多化学反应提供了良好的反应床; ❖ 某些化学成分(如微量金属离子)对许多化 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② 液态气溶胶——雾 由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液态气溶胶,称为雾。
③固液混合态气溶胶——烟雾
由固液两种微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叫
烟雾。
11
四.气溶胶的浓度
质量浓度(mg/m3 ), 数浓度(个/cm3)。
通常认为气溶胶本底的质量浓度约为 10 ug/m3 ,数浓度约为300个/cm3;

气溶胶吸入治疗-PPT精选文档

气溶胶吸入治疗-PPT精选文档

重力沉积
在气道内停留时间延长 速度变慢 管径距离小 主要发生于下气道和较小的微粒 直径0.5—1µm:


重力沉积方式沉降于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 重力沉积方式沉降于10—17级支气管
直径1—5µm:

2019/2/15
8
弥 散


极小的气溶胶微粒进入呼吸性细支 气管和肺泡 在没有气流的情况下以布朗运动的 方式黏附沉降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壁
2019/2/15
3
气溶胶吸入的优点




直接到达靶器官 药物吸收速度快,起效迅速 体内吸收少,全身副作用小 给药剂量低
2019/2/15
4
气溶胶的气体动力学特性
气溶胶的气体动力学直径 微粒的大小、形态不规则 气溶胶的直径直接影响气溶胶 进入肺内及在肺内沉积分布的 主要因素
2019/2/15 5
直径<0.5µm:
-弥散方式沉降于末梢气道和肺泡壁
2019/2/15
9
影响气溶胶在气道内的沉降因素

物理因素

气溶胶的直径是影响气溶胶沉积分布的主要因素 >10µm……………………..口咽部 5—10µm…………………..上气道 1—5µm……………………下气道及肺 0.5—1µm………………….肺内,但易于被呼出 1—3µm最好,多沉降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壁 浅慢呼吸及吸入后屏气有助于气溶胶沉降


不要用自来水冲洗雾化器
2019/2/15
21
机械通气时使用MDI雾化的最佳操作方法

距气管插管30cm的位置安装雾化器比安装在 患者Y和气管插管之间的位置要更有效 MDI+Spacer 置于离导管开口15cm处时能提供有效的药物 输送,并产生显著的支气管扩张效应;

基础化学--胶体 ppt课件

基础化学--胶体  ppt课件
上:溶液 下:溶胶
ppt课件
17
第二节 溶胶
Tyndall现象产生的原因 当分散粒直径<入射光波长,光波可绕过粒子 前进且迫使粒子振动:二次波源向各方发射散 射光。
特性
• 散射光强度与单位体积内胶粒数成正比; • 散射光强度与胶粒体积成正比; • 散射光强度与波长成反比;
•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折射率的差愈大,散射光 愈强。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向移动。
ppt课件
20
第二节 溶胶
一. 溶胶的基本性质
② 扩散和沉降平衡 扩散: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大
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移动的现象称扩散。 沉降:密度>分散介质的胶粒,在重力作用
下下沉而与流体分离的过程称沉降。
ppt课件
21
第二节 溶胶
沉降平衡: 当沉降速度=扩散速度
系统达平衡,形成一个浓度 梯度,此状态称沉降平衡。
分散度常用比表面来表示。
比表面 —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S0 = S/V
实例:当 r = 0.62cm的水滴分散成 r = 10-7cm 时, S量0增级加。7个数量级,总面积自由能亦增加7个数
ppt课件
13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二、胶体分散系 2. 表面能——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一

气溶胶性质PPT课件

气溶胶性质PPT课件
污染元素如Zn, K, Cd, Ni, Cu和Pb等。
.
17
(一)离子成分
阳离子:NH4+、Mg2+、Na+ 、K+等金属离子; 阴离子: SO42- 、NO3- 及Cl- 、Br-等卤素离子存在;
这些离子成分通常是气溶胶理化特性研究的必测项目。 它们对太阳光产生散射和吸收作用,使能见度降低,为大 气污染的标志之一。除影响气候变化,还可以控制气溶胶 粒子的酸化。所以研究离子的浓度、时空分布、粒径分布 等有利于研究气溶胶形成机制,并预测气溶胶的来源。
.
12
气溶胶的来源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复杂,按照产生的过程分为 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来自于洋面气泡的破裂、土壤的风 蚀、生物的孢子花粉以及火山爆发、森林火灾 等。
人为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工农业生产活 动等;人为排放气态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气 -粒转化过程也是大气气溶胶的一个重要来源。
.
13
气溶胶的去除
10
相关概念
一次气溶胶:由排放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 二次气溶胶:通过与气体组分的化学反应生成的颗粒物。 均质气溶胶:所有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相同。 单谱气溶胶:所有的颗粒物粒径大小相同。 多谱气溶胶:多种粒径大小的颗粒物。
.
11
大气气溶胶的浓度表示方法
•数浓度:个/cm3 •表面积浓度:μm2. cm-3 •体积浓度: μm3. cm-3 •质量浓度: mg. m-3; μg. m-3
气溶胶的表面性质
.
15
主要内容
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
.
16
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
1
离子成分:
SO42- ;NH4+ ;NO3Mg2+;Ca2+;Na+;Cl-

余涛-气溶胶遥感反演研究PPT课件

余涛-气溶胶遥感反演研究PPT课件
Sea Salt
Pollen
中文 煤烟 硫磺酸 水晶有机物
直径(纳米) 10 - 100
硫酸铵
海洋有机物 生物质烟
100-1000
沙尘 海盐 花粉
1000-
10000 6
1.大气气溶胶特性
1.2 气溶胶几何特性-微观形态特性
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来源较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在实际研究中宏 观上分析时需要有一个粒子尺度分布函数来描述气溶胶粒子群。
气候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圈、多层次系统。在诸多影响气候变化 的因子中,气溶胶是一个既重要却又不确定的影响因子。
18
2. 卫星监测气溶胶参数的意义
2.1气溶胶的影响-气候系统
• 直接、间接辐射强迫作用 • 通过云影响降水 • 与雪、冰的相互作用
影响大气辐射平衡,严重影响区域和全 球变化!!!
19
2. 卫星监测气溶胶参数的意义
采用T-Matrix计算的不同形状的非 球形粒子相函数
1.大气气溶胶特性
1.4 气溶胶光学特性-偏振特性 光波是一种横波,也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的波动性质
由 Maxwell 方程组来描述,其基本研究对象是矢量波,分 别是电场矢量 E 和磁场矢量 H,完整描述它们需要四个参 量:波的振幅、波长、位相和偏振。
2.1气溶胶的影响-人居环境
环境:大气能见度下降,阻碍空中、水面和路面交通 健康:显著提高呼吸道、肺心病以卫星监测气溶胶参数的意义
2.1气溶胶的影响-人居环境
晴空、污染天气对比图
晴空、沙尘天气对比图
21
2. 卫星监测气溶胶参数的意义
2.1气溶胶的影响-人居环境
2008年:我国三分之二城市空气气溶胶细粒子浓度超标。
PM 2.5 是气溶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按粒径大小分: ❖环境部门 ❖ 大气科学(云降水物理)
气溶胶分类:
▪ 按粒径的大小(环境部门):
❖ ①总悬浮颗粒物(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 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Dp(粒径)在100m以下 ,其中多数在10 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不同地区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μg/m3)
地点 北京 北京 太原 南京 上海 广州 青岛 厦门 大连 香港 珠海
观测时间 1999.7-2000.9夏季 1999.7-2000.9冬季 2005.12 2001 2003.9-2005.1 2002.1-2 1997-2000 1993 2002 2002.1-2 2002.1-2
质量浓度 76 176
216.7 149.0 94.64 105.9 43.6 40.0 67.5 54.5 59.3
参考文献 He et al. (2001) He et al. (2001) Meng et al. (2007) 王荟等. (2003) Wang et al. (2006) Cao et al. (2005) Hu et al. (2002) Gao et al. (1996) Takami et al. (2006) Cao et al. (2005) Cao et al. (2005)
16
气溶胶的表面性质
❖ 相关概念 一次气溶胶:由排放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 二次气溶胶:通过与气体组分的化学反应生成的颗粒物。 均质气溶胶:所有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相同。 单谱气溶胶:所有的颗粒物粒径大小相同。 多谱气溶胶:多种粒径大小的颗粒物。
14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及表面性质
细颗粒主要化学组分为SO42—、NH4+、NO3—、Pb和含有烟炱 和凝聚有机物的碳,粗颗粒化学组分为Fe、Ca、Si、Na、Cl、 Al等。
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多数属双模型,即积聚模和粗粒模 。 二、微粒的表面性质
微粒三种最重要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 成核是指过饱和蒸汽在微粒上凝结形成液滴的现象,雨滴的 形成也涉及成核作用。
❖ ⑤细粒子: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2.5 μm的所有粒子, 记为:PM2.5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10( Dp≤10 μm )的相关标准
浓度限值(mg/m3) 取值时间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年均值
0.04
0.10
0.15
日均值
0.05
0.15
0.25
美国环保局1997年提出、2003年通过了PM2.5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规定PM2.5的年均浓度和日均浓度限值分别为15和65 μg/m3。
气溶胶分类:
❖ 按颗粒物成因分: 分散性气溶胶:指固态或液态物质经粉碎、喷射
形成微小粒子分散在大气中形成的气溶胶,如海浪 分溅、农药喷洒等。
凝聚性气溶胶:由气体或蒸汽遇冷凝聚成液态或 固态微粒而形成的气溶胶。
气溶胶分类:
❖ 按颗粒物的物理(凝聚)状态分: 固态气溶胶:烟、尘 液态气溶胶:雾 固液混合态气溶胶:霾、烟雾
液体颗粒物近似于球形,固体颗粒物多不规则,有片 状、柱状、雪花状、针状等等。
北京市典型烟尘集合体的TEM图像 (a.链状;b.簇状)
表面光滑的飞灰
表面吸附超细 颗粒的飞灰
矿物颗粒石英
硫酸盐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及表面性质
粒度是指颗粒物粒子直径的大小。 城市大气中的典型情况是直径小于0.1m的颗粒居多数。
气溶胶的基本特征
主要内容
大气气溶胶的定义、基本特征 大气气溶胶的粒径,分类 大气气溶胶的表面性质及来源
大气气溶胶的定义、基本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义:
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相 对稳定的悬浮体系。
液体或固体微粒(即颗粒物或粒子)是指空气 动力学直径为0.002~100μm的液滴或固态粒子。
❖形状:很复杂
❖ ②飘尘: Dp <10m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如煤烟、烟 气、雾等。
❖ ③降尘:能用采样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在TSP中直径大于30 μm 的粒子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这部分颗粒物称为降 尘。
❖ ④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目前国际 标准化组织(ISO)建议将其定为Dp≤10 μm。记为:PM10
粒径在0.05~2m范围的颗粒物是由核模型颗粒凝聚或通过 蒸气凝结气而长大以及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 二次气溶胶粒子,属于积聚模型。
以上这两种颗粒物合称为细粒(小于2m)。 粒径大于2m的颗粒物属粗粒,由机械粉碎、液滴蒸发等过 程形成的,属于粗粒模。主要是自然界及人类活动的一次污染物 。
按体积或质量分布出现两个峰值,前一个峰约在0.5m处, 后一个峰约在10m处,这两个峰是两种不同的气溶胶形成过程所 造成的。
表面积分布曲线在0.25m处有一峰值。
6
粒径:
1.光学等效直径:与直径为Dp的球形粒子具有相同的光散色 能力的不规则粒子,定义Dp为所研究粒子的光学等效直径 。粒子的光散射能力与光波波长有关,一般以0.55微米绿光 作为标准 2.体积等效直径或几何直径:与直径Dp球形粒子具有相同体 积的不规则粒子,定义Dp为所研究粒子的体积等效直径。 3.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与直径Dp且密度为1g.cm-3的球形粒 子具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不规则粒子,定义Dp为所研究 粒子的等效空动力学直径。 各种等效直径描绘的不是单个粒子的粒径,二是粒子群的统 计特征。
15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及表面性质
粒子可以彼此互相紧紧的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粘合或 凝聚是小颗粒形成较大的凝聚体并最终达到很快沉降粒径的过程 。
吸着是指分子为颗粒物吸着的现象。如果气体或蒸气溶解在 微粒中,这种现象称为吸收。
若吸着在颗粒物表面上,则定义为吸附。涉及特殊的化学 相互作用的吸着,定义为化学吸附作用。
按大气科学分为
❖爱根核(爱根核模): Dp <0.05μm ❖大核(积聚模): 0.05μm <Dp<2 μm ❖巨核(粗模): Dp>2μm
❖粗粒子>2μm ;细粒子<2μm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及表面性质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有三个模:即爱根核模、积聚模和粗粒 模(Whitby 1978)。
由蒸汽凝结或光化学反应使气体经成核作用而形成的颗粒, 粒度为0.005~0.05m,属于核模型,二次气溶胶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