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策略
摘要:翻译中保留原文的意象对译者来说是个难题。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会在脑中形成心象、观念或由此引发的意义或者联想。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的语言中会时不时地涉及到动物名称,而这些动物名称并非实指动物本身而是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意义。但因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环境上的差异,部分动物名称被赋予的文化内含义也不尽相同。本文首先对英汉两种语言习语中的动物意象进行举例比较研究,内容涉及完全对应关系下的相同的动物意象和半对应关系下的相同的动物意象;半对应关系下的不同的动物意象;半对应关系下的空缺的动物意象。讨论了动物意象翻译的几种方法,最后得出如此结论对动物意象的正确翻译源自于对动物意象文化内涵之正确理解。
关键词:动物意象比较翻译文化内涵
一、中英文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比较
中英文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可以分为四类:相同的动物意象相同的文化内涵,相同的动物意象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动物意象相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文化中动物意象的缺失。
(一)中英文中有着相同文化内涵的相同动物意象
部分动物意象在中英文当中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动物名称都是对自然界客观存在(或曾经存在)的动物的指称。一般说来,动物与人的关系没有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复杂。动物的形态、习性及其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大多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各国在传统上对大多数动物或喜爱或讨厌或害怕的态度基本一致,这导致许多动物名称词在不同文化(包括中西文化)中具有相近的褒贬倾向。这种褒贬倾向往往在一些与某些与动物相关的成语、谚语和典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马是一种具有力量与速度的动物,被人类所驯服。自古以来,人类的生活、生产、打仗、体育运动中都活跃着马的矫健的身影。马因此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汉语里有许许多多含有褒义的有关马的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万马奔腾”、“快马加鞭”、“马不停蹄”、“老马识途”等等。英语中也同样有不少带有褒义的有关马的谚语或习语,如“A good horse is never of an ill color”;“A good horse should be seldom spurred”;“as strong as a horse”等。狼在中西文化中都被看成是令人憎恶的动物,它象征着残忍、贪婪,使人联想起人类中的那些凶狠贪婪之辈。汉语中含有“狼”字的成语几乎都具有明显的贬义,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等。英语中含有wolf的不少成语也同样是贬损词语,如“(as) greedy as a wolf”;“the big badwolf ”(令人恐怖的人或物);“set the wol f to keep the sheep”、“wol f in sheep’s clothing ”等。
此外还有猪(pig),猪所受待遇可谓最糟,人们总是一边吃猪肉(pork),一边又对
猪恶语相加。汉语里,猪集“懒、笨、馋”于一身,借此喻人具有刻毒之意,其用语不胜枚举。英国人也给pig以丑恶的形象。apig意为a greedy,dirty or bad-mannered person(贪婪、肮脏或无礼貌的人)。
汉语有“笨驴”之说,用来指人,则表达“愚、笨”之意。英语同汉语在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an ass意为a foolish person(傻瓜),同义语还有donkey,但常用来指小孩。
狐狸窄小的脸形、细长的眼睛、滴溜溜转动的眼珠,好象处处算计他人,因而狐狸给人的联想是狡诈、阴险。汉语中与勾结在一起的坏人被人称为“狐朋狗友”;妖艳的女人被人称为“狐狸精”。总之,汉语中很少会把狐狸和好人联系在一起。不过,《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们积德行善则属于例外。英语中fox也没什么好名声。如That follow is as cunning as a fox(那个家伙是只狡猾的狐狸)。
(二)中英文中有着不同文化内涵的相同动物意象
尽管大多数英汉动物名称词具有相近的文化褒贬倾向,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动物名称词在中西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褒贬倾向,这种不同的褒贬倾向则反映了文化个性。同样的动物在不同文化中享有不同的待遇,并由此使该动物的名称词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褒贬倾向、不同的联想意义或象征意义。动物的形态与习性虽无多大地域区别,但不同文化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视角;动物的功用虽基本相同,但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及气候、地理因素可能会让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民间传说与宗教神话更是催化了或强化了这种文化差别。在这些具有不同文化褒贬义的动物名称词中,最突出最典型的莫过于狗( dog)了。在西方人的心目中,狗不但是人类的宠物还是人类最好的伙伴, 所以在英文中和狗有关的词汇或习语有一部分具有褒义。例如:“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 a top dog ”(有优势, 胜人一筹的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name” (好狗应得好骨头——有功者应受赏);“as a dog with two tails ”(非常开心);“a clever dog”(聪明伶俐的小孩);“a lucky dog”(走运的人)。但是,与狗相关的词汇或习语有时也有贬义, 例如:“a dog in the manger”( 狗占马槽);“treat somebody like a dog” (视人命为草芥)and “ dog eat dog ”(残酷争夺),但数量较少。汉语恰恰相反,含有“狗” 字的词语几乎都是贬义词甚至是骂人的词语,如狗腿子、狗屁不通、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当然,西方人所喜欢的狗的某些品质,中国人也喜欢,如狗的忠实,可信,勇敢等。但在中国,狗是看家的动物,而不是供玩赏的宠物,所以,人们养狗是因为它有用,并非它是一个好伙伴。此外还有龙(dragon)、鱼(fish)等。
龙(dragon) 在中西方文化中其实都是想象出来的动物, 但是中西方人却对它有截然相反的理解。在东方文化中,“龙”是能够呼风唤雨的动物,中国人眼中的“龙”是吉祥、高贵、强健和威严的。所以“龙”经常用来指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帝王。自古以来,中国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literally the descends of dragon)。中文里与龙有关的习语或成语不是表示吉祥的事情就是与皇室有密切的联系。例如:龙腾虎跃(a scene of bustling activity);龙飞凤舞(lively and vigorous);生龙活虎(strong and healthy);真龙天子(the son of the heaven)等。但在西方文化中,龙则被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