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汉图集—古代之(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

罗汉图集—古代周季常周季常,生卒年不详,浙江宁波(今属浙江)人,约活动于淳熙、绍熙、庆元年间(1178—1200),正史无传,南宋民间佛像画家(画工)。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临流涤衣》(美)弗利尔美术馆藏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天台石桥图》轴(美)弗利尔美术馆藏宋周季常林庭圭《五百罗汉·洞中入定》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应身观音》纵111.5厘米横53.1厘米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南宋周季常、林庭圭《五百罗汉图.施饭饿鬼》轴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洞中入定》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观舍利光》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施财贫者》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轴:应身观音》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迎天降瑞》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丘壑聚议》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树下品梵》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雅俗共养》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迎

天降瑞》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渡水罗汉》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经典奇瑞》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受胡输赆》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云中示现》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竹林致琛》波士顿美术馆1178年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洞中入定》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天台石桥》南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日本大德寺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分别藏有南宋周季常、林庭的《五百罗汉图》,此图原有百幅,六幅早佚。辗转流传,已近800余年,成为我们研究南宋道释人物画的第一手资料。

一、流传经过

周季常、林庭珪本为宁波地区的民间佛像画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178至1200年间(大致在孝宗、光宗、宁宗年间),此时处于南北对峙的相对稳定时期,宋金大规模的军事对抗已经结束,南宋社会、经济、文化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并逐渐繁荣起来,绘画也在这一时期有了巨大发展,除宫廷画院外,民间亦有相当数量的画家群体存在。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专门的画铺亦开始出现,除作寺观壁画外,多流行挂轴画,以满足于寺观和百姓家做功德时使用。同时

由于日本与我国交往日益频繁,大批僧人、贸易使团来华,也刺激了挂轴画的繁荣,到现在尚有许多南宋的佛像挂轴画收藏于日本公私收藏机构,显然是当初日本僧人或外贸使团带回日本国内的。当时的明州港(今宁波)与日本最近,而日本发现明州佛画最多,由之可见,外贸需求刺激了民间佛画的发展,明州成为著名的对外贸易中心,对日文化输出亦以此为中心。周季常、林庭珪的《五百罗汉图》也便是在这种情形下辗转流往日本。

此《五百罗汉图》,原是周季常、林庭珪应明州惠安院僧人羲绍之约历时十余年为该院绘制而成的一件佛画作品。据几幅作品上的金泥铭文所知,唐天祐元年(904年)惠安院青山顶有十六罗汉灵异显现,故称罗汉院,罗汉信仰在此地兴起,迨至南宋绍羲住持惠安院时,约请周季常、林庭珪作百幅罗汉以作供养,其中亦绘有供养人像及绍羲、周、林二人肖像(《应身观音》中持笔、纸欲作像者为周、林二人,而拱手合十之正面皂衣僧人则为僧绍羲),因而此画又具有风俗画与肖像画的性质。

此百幅作品如何流入日本,由于史料阙如,需待考证。在日本,据日本原有寺传记载,开始收藏在镰仓寿福寺,后相继为北条氏、丰臣秀吉所得,最后进入大德寺,另有十二幅在日本明治年间流入美国,先后为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和波士顿美术馆所得,成为这两馆入藏的两宋绘画珍品。

二、绘画内容

此画画五百罗汉种种故事,如丘壑聚义、升腾显瑞、僧俗供养、维补衲衣、云中显现、布施贫饥、受胡轮赆、竹林致琛、观舍利光、洞中入定、应身观音、经典奇瑞、渡海罗汉、施饭饿鬼、临流涤衣、树下观画、风雨涉水等等,包含了佛教诸多教义和僧人生活情境,有罗汉结集论事的故事,有佛、道斗法的情境,有寺观僧人日常生活状貌,也有长途跋涉稍作休憩的游行僧形象。内容或涉水渡海,或行走空中,或观舍利光,或现观世音等,不一而足,体现了南宋时期佛教信仰的一般情况,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完全是当时世俗世界的变相概括。僧人或胡貌梵相,或汉僧蕃貌,或老、或少、或肥、或瘦、或观画或入定、或洗衣或论辩,虽动态不一,但面容多作安详之状。供养人则完全是南宋在家信佛居士的真实写照,人物刻划生动、传神,不啻是众多精美的肖像画结集,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罗汉信仰早在唐、五代时就已普遍流行。按照佛典的说法,罗汉是小乘极悟之位名,是永破烦恼、一切漏尽、永入涅槃、不入生死果报的小乘修行的最高品位。其中以宾头卢尊者为始,受佛教敕,永住此位,济度众生,这就是一般所称的十六罗汉。再加上庆友和迦叶,便是流行的十八罗汉说法的由来。而五百罗汉信仰,虽然早在六朝即已有五百

罗汉祭祀,但未见广泛流行,直至唐、宋,尤其北宋王朝加以推广,才开始流通,至南宋开始进一步增强。但五百罗汉信仰不见经典,《象器笺十四》说:

“五百罗汉名莫闻藏乘说,近有南宋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一卷刊布,亦不载体据”。

在佛经中并无五百罗汉本事的记载,而是佛教在汉地流传日久本土化的产物。倘上溯其渊源的话,大抵是指佛灭后第一次结集之五百罗汉,或婆沙论之五百罗汉而私举其名,逐渐嬗变,直至南宋,才有五百罗汉之说的盛起,造像流布,也便成为道释人物画发展的必然,周季常、林庭作百幅五百罗汉,也正是有此文化背景,才得以完成。

三、绘画风格

从周季常、林庭珪所作可以看出,道释人物画发展到南宋,技巧已经相当娴熟。人物衣纹处理,已有将诸家笔法加以融合的倾向,既有细如丝发的高古游古描,也有硬挺劲拔的铁线描,既有吴道子的莼莱描笔法,也有五代的战笔水纹描;或是紧劲连绵的密体笔法,或是雄浑奔放的疏体笔法,显然是唐、五代以来线描长期演化综合而成的表现方法的综合,在表现衣服的质感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棉布的柔和多皱,丝绸的转折分明,以及葛布的挺直坚实等,无不随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