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我要评论几句(0)大中小全屏显示12-04 1504次1人1个
1. 萨伊定律与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萨伊是18 世纪末和19 世纪初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者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购买商品,所以卖者同时就是买者,即供给者就是斋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过剩,至多只是暂时的积压,市场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是对萨伊定律的全面论证。其基本观点是:由于价格机制是健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该模型主要内容包括:总产出等于总供给,总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工资的灵活变动使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从而使总产出量达到最大;利息率的灵活变动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货币数量决定总需求,并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价格水平。
2.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进行了带有革命性质的批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其标志是1936 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运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政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
从20 世纪40—50 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1 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3. 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既不能在理论上对这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又不能在实践上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其内在合理性和可解释性遇到了根本性的挑战,古典学派和凯恩斯理论的“综合”因而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怀疑,其中以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影响最大。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在理性预期下,市场能够自动出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没有必要的,这又回到了古典学派的主张,因此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由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的理论主张和新古典学派基本一致,货币主义往往也被看成是新古典学派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凯恩斯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在吸取了理性预期的某些研究成果后,出现了“新凯恩斯学派”。目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在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之间展开,其争论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两个方面,而且这种争论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宏观经济理论的学派之争是宏观经济学的又一大特色,这也是与微观经济学不同的地方。
6 试剖析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基本观点。
凯恩斯模型是指由凯恩斯在《通论》中首先创立的,并经过许多追随者修改与补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简单凯恩斯模型仅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它可以被用来说明凯恩斯的最主要的经济思想。
简单凯恩斯模型的中心内容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在两个部门、三个部门和四个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表达式虽然有区别,但它们都是i=s这一基本表达式的变形。在凯恩斯模型中,i=s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要这个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就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流通就能顺利进行。和“古典”模型一样,在凯恩斯模型中,储蓄和投资的均衡点一方面决定实际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一方面决定产量在消费品和投资品之间的分配。和充分就业的“古典”模型不同,凯恩斯模型中投资和储蓄的均等所决定的均衡,通常是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凯恩斯为了寻找和确定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的主要可控变量,以便资产阶级对国家进行宏观管理,提出了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基本均衡条件。其实,构成简单凯恩斯模型核心内容的这个均衡条件,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问题。无论是“古典”模型或是凯恩斯模型,都不懂得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条件,并不是流通领域中供给和需求的简单均等,而是应考虑到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的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能顺利进行的那种均等。更何况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企业部门想要有的投资和家庭部门想要有的储蓄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很难讨论二者的均等,至于企业部门的实际投资和家庭部门的实际储蓄的均等,那也只是凯恩斯的定义上的均等。投资等于储蓄的说法,混同了储蓄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它发生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发生在什么家庭部门。信用制度固然打破了企业货币资本量的限制,然而,即使在信贷关系相当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 投资仍然主要来源于资本积累。至于家庭储蓄,不过是垄断资本企图网罗和控制的一些闲散资金和零星资 金。〓〓
凯恩斯模型中投资等于储蓄的含义是,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虽然能使社会总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但是未必能使充分就业时的社会总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要保证后者也相等,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政府采取一定的财政政策。尽管凯恩斯也批判萨伊定律,然而他只是认为供给创造的需求通常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凯恩斯并不想从根本上去推翻萨伊定律,而是对这一定律加了一个限制条件。这就是在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情况下,供给会制造自己的需求,并实现充分就业。
除了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基本论点外,对简单凯恩斯模型的以下几个论点也有必要进行简要地剖析。
简单凯恩斯模型研究了消费和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有意义的。再者,凯恩斯看到投资是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把心理因素说成是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决定因素,则是错误的。消费和投资决定于经济因素,决定于经济关系。和经济有关的心理因素是派生因素,是由经济因素产生的。心理因素形成之后,对消费、投资等经济行为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反作用,然而,无论如何都不能因此颠倒决定因素和派生因素的关系。乘数是凯恩斯企图用来说明增加投资效果的一个理论工具。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某一生
产部门的扩大,会引起其他部门的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变动。这是事实, 但是这种发展和变动必然受到资本主义矛盾的限制。凯恩斯的乘数原理明显地夸大了投资对收入的影响,抹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对经济发展的限制。
加速原理是西方学者用来补充凯恩斯投资乘数的一个理论工具。乘数只注意到投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倍增作用,而没有注意到收入变动反过来对投资的加速作用。西方学者试图用加速数来说明后者。加速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生产中固定资本比重较大这一技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