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尼系数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基尼系数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0802
鲁静
0802050208
2010年10月15日
基于基尼系数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专业:工商管理0802 姓名:鲁静 学号:0802050208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也保持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发展速度有快又慢,基尼系数不断攀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本文从基尼系数的变化来切入,具体引入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影响,以及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对策,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基尼系数 居民 收入分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和分配不公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 基于基尼系数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1. 基尼系数的相关分析
192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基尼以洛伦茨曲线为基础,提出了基尼系数。随后,瑞赛、道尔顿、阿特金森等人又做了进一步研究,用于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国家(或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比值,且基尼系数比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异程度越大。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 ,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用A 除以A+B 的结果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它作为联合国规定的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基尼系数G=B
A A 。 若基尼系数等于0,说明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平等;若基尼系数等于1,说明居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一般的认为基尼系数的数值介于0和1之间。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居民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在0.2和0.3之间为比
较平等;在0.3和0.4之间基本合理;在0.4和0.5之间表明差距较大,而超过0.5就是差距悬殊了,就处于社会动乱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状态。
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仅为0.16;1978年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并科学阐释了“社会主义”的含义,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也开始产生,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大。1988年为0.382,1995年为0.445,上升了7个百分点;2002年为0.454,2003年为0.458,2004年为0.465,2005年接近0.47,2006年则超过0.47,超过国际警戒线且呈上升趋势。因此,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亟待解决。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具体表现:
(1)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是目前看到的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的最低的评价,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据相关部门测算,在我国现有80 000亿元左右的居民储蓄存款中,20%的高收入者拥有80%,即64 000亿元,人均近25 000元;而80%的人口只有20%,即16 000亿元,人均约1 500元。另据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最富裕的20%家庭的收入占有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50.24%;而最贫穷的20%家庭的收入仅占有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
(2)城乡、地区、行业及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具体表现为: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 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②地区之间收入呈东高西低的特征,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
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③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行业,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报告举例说,证券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2万元。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体制因素
(1)严格划定城镇和乡村“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就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机会不平等,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是长期实行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居民除按规定取得在城镇工作职位外,不得将其户口从农村迁往城镇,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二是城镇居民可以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如教育、医疗、各项基础设施等等,农村居民享受不到或者只能享受较低水平的公共产品服务;三是城镇居民可以享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四是对农村长期实行净税收政策,而对城市实行净福利政策。
(2)长期实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了进行资本积累,迅速推进工业化,加快建立我国的工业体系,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通过提高工业产品定价、压低农产品统购派购价格,形成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民手中收取了大量原始资本,使农民财富国有化;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又确立了以城市征收制度为一元、农村征收制度为另一元的城乡隔绝的“二元”税制结构。农民的税负偏重,种粮要缴农业税,种经济作物要缴农林特产税,从事畜牧业生产牧业税。工农产品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