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RFM - Olympus Application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原理及介绍

TIRFM - Olympus Application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原理及介绍
TIRFM - Olympus Application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原理及介绍

Olympus Application Not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microscopy(TIRFM)is an optical technique used to observe single molecule fluorescence.Some biophysicists have used the technique for many years,while others are just beginning to explore the boundaries of this versatile mechanism for studying phenomena occurring at interfaces.

Today,the technique is gaining popularity with cell biologists and neuroscientists to employ it to observe cell membrane fluorescence,in part because new membrane-specific dyes have been developed.In the past,TIRFM was difficult to perform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microscope setup and the problem of achieving acceptable image brightness.A recently developed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microscope objective lens that improves TIRFM and makes it widely accessible is discussed in this application note.

Backgroun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is an optical phenomenon that can be employed to observe events occuring at boundaries.When light strikes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 optical media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ices,the light incident at an angle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angle undergoes total reflection.

Beyond the angle of total reflection,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of the incoming/reflected light still extends into the z direction.The strength of this field,often termed the evanescent wave,decreases exponentially,and its effects extend only a few hundred nanometers into the second medium(having the lower refractive index).That portion of the specimen within the evanescent field can be excited to emit fluorescence and consequently can be seen or recorded.This is the essence of TIRFM(see Figure1).

The condition for total reflection is given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

θ(c)=sin-1(n(2)/n(1))where n(1)>n(2)

where n(1)is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objective,n(2)is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specimen,andθ(c)is the critical angle.This condition is identical to that creating the evanescent wave.

The key advantage of TIRFM is the shallow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evanescent wave. Only fluorophore molecules very near the surface of a specimen are excited to emit, creating an extremely thin optical section.Outside the evanescent field,fluorescence is minimal.This(see Figure2)effect leads to images of very high contrast having a good signal-to-noise ratio.

Instrumental Approaches to TIRFM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several TIRFM setups,of which the following types are common:(1)with illumination side prism,and(2)through the lens illumination(see Figure3).

1.Setup with prism.This setup is easily accomplished,since it requires only the microscope,prism,and laser,all components that are readily available.The drawback for this setup is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specimen be positioned between the prism and the microscope objective.

2.Setup through the objective lens illumination.This setup requires that the laser be introduced through the microscope,and greatly benefits from an objective lens with a numerical aperture(NA)>1.4.The specimen must be locat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over glass.The preparation,facing away from the objective,is accessible and permits the use of other instrumentation such as micromanipulators,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DIC)illuminating optics,and even a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TIRFM Objective

The numerical aperture of the Olympus APO100x/NA1.65apochromatic objective lens (Olympus America Inc.,Melville,NY)greatly exceeds that of the previously highest numerical aperture objective lens,i.e.,the Plan APO100x/NA1.4(Olympus America Inc.).Living cells typically have a refractive index between1.33and1.38.To achiev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such a specimen must be illuminated with an numerical aperture greater than1.38(Table1).The condition is expressed in the equation listed above and following:

Numerical Aperture(NA)=n?sin(θ)

where NA is the numerical aperture of the objective lens,n is the refractive index,andθis the one-half the objective angular aperture.

TIR Angles and Maximum Angles for Objective Lenses

n(1)n(2)Total Reflection Maximum

Angle A(1)

(NA)Angle A(2)

(NA)

NA 1.4Immersion oil

1.515

Cells

1.38

65.63°

(1.38)

67.53°

(1.40)

NA 1.65Immersion liquid

1.78

Cells

1.38

50.83°

(1.38)

67.97°

(1.65)

Table1

The excitation light must pass through the portion of the lens'numerical aperture cone that is greater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4688578.html,ing a high-performance plan apochromatic1.4numerical aperture objective,a very small fraction of the lens numerical aperture(1.4–1.38= 0.02)can be utilized.While that is possible,it is very challenging to align the illuminating laser.Even with perfect alignment,increasing the light intensity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miniscule numerical aperture margin available.It is obvious that a lens like the APO 100x/1.65has a much greater numerical aperture latitude(1.65–1.38=0.27),making it easier to introduce the excitation light through the objective lens exit pupil(Figure4 and Table1).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numerical aperture and achieve the image quality the objective is capable of,a special immersion medium of high refractive index(immersion liquid [Cargille Laboratories,Cedar Grove,NJ]:n(d)=1.78)must be used.(This is volatile and should be handled using Good Laboratory Industrial Practice).

Also,the cover glass must have a high refractive index(n(d)=1.788;available from

Olympus America Inc.),however its very low volume of manufacture makes it comparatively costly.

Additional Applications

The lens has benefits for other applications as well.Good near-infrared transmission makes it useful for laser trapping(transmission at1064nanometers equals60percent).

A specialized prism is available for super-resolution DIC and capitalizes on the objective lens numerical aperture.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gains a more than30percent intensity advantage over the 100x/1.4numerical aperture objective.The techniques of TIRFM,DIC,and standar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an also be combined.

Configuration

The authors'setup for TIRFM(details given in Tables2and3)uses the IX70inverted microscope(Olympus America Inc.)equipped to include the right-side camera port and IX laser port.The laser is located to the left of the microscope.Through the 180-millimeter laser port tube lens,a laser is projected into the exit pupil of the illuminating/imaging lens(see Figure5).

As a light source,a low-noise20-milliwatt solid-state laser,emitting at532nanometers (Crysta Laser,Reno,Nevada),was used.Argon,helium-neon,and krypton lasers can also be used,either coupled directly or via optical fiber.

The limited image intensity achieved with TIRFM suggests the use of a cooled monochrome camera such as the OLY-110,OLYMPIX2000,or MagnaFire(Olympus America Inc.).

Sample Setup for IX70TIRFM

(All products from Olympus America Inc.)

Cat.#Description Quantity

IX701F IX701F:inverted scope stand1

IX-PR100R Right-side camera port modification1

5-UR480I7-DIP/RFAC:laser port B1

5-UR481Tube lens for laser port B1

2-U1002WH10x:eyepiece1

2-U100H2WH10xH-2:eyepiece1

5-UL210IX-ILL100LB:illumination pillar1

8-C406Halogen lamp12V/100W1

6-U210IX-LWUCD:long-working-distance(WD)condenser1

U-P230IX-LWPO:polarizer1

U-CD436IX-DPO100:DIC prism for APO100X/NA1.651

U-P100U-DICT:DIC prism1

U-P235IX-AN:analyzer1

5-UE400IX-RFA/S:fluorescence illuminator1

9-U72332ND25:25%transmission filter for FL1

5-UL593IX-UCLHG:collector lens for FL1

5-UL500U-ULH:lamphouse for FL1

5-UL515

U-ULS100HG:

lamp socket for FL

1

5-LB256

BH2-RFL-T3:

power supply for Hg

1

8-B192HBO103:100-W Hg lamp1 3-U145U-B190CT:Binocular with centering telscope1

4-U220IX-SVL:left-side handle stage1 U-V411U-CMT:C-mount adapter1 U-V420IX-TVAD:adapter1 1-UB823UPLAPO10x/NA0.4,WD3.1mm1 1-UB935PLAPO100x/NA1.4,WD0.1mm1 1-UB615APO100x/NA1.65,WD0.1mm1 UYCP-11Power cable1

9-U990

Cover glass for

APO100x/NA1.655-piece set

1

Table2

Recommended Third-Party Hardware/Materials

Cat.#Description Quantity

168MX1780

Immersion liquid:

n(d)=1.78,.25oz.

(Cargille Laboratories)

(McCrone Associates)

1

GCL-025-L 532-nm25-mW laser

(Crysta Laser)

1

07BSF013Damped stable rod with two mirrors

(Melles Criot)

1

H61386Zoom beam expander10-20x

(Edmund Scientific)

1

Table3

Imaging experiments

On a cover glass,a specimen consisting of0.2-μm fluorescent beads and tetra methyl rhodamine isothiocyanate(TRITC)stained cheek cells were prepared,and the fluorescence image and the TIRFM image were compared(see Figures6and7).

In fluorescence mode,having focused on the beads,the bead fluorescence is very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cause of the obscuring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from the cheek cells.In TIRFM imaging mode,the image contrast is dramatically high,and beads can be observed easily.

Only the near field(a few hundred nanometers below the specimen side coverslip surface)is excited.The cheek cells are out of reach of the evanescent wave and do not contribute to the fluorescence image.In other experiments,DiI-stained Hela cells and neurons were observed,and fluorescence and TIRFM were compared.In each case, TIRFM permitted very high contrast observation of the cell surface(Figures8and9).

Conclusions

The APO100x/1.65is a very high resolution objective that is offered at a time when

interest in TIRFM is increasing.The high numerical aperture of the objective,convenient IX70configuration,and relative economy of solid-state lasers bring TIRFM into the mainstream of microscopy imaging techniques.Application of the objective in conjunction with TIRFM offers new and exciting investigative opportunities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原理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原 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2014年的诺贝尔理综奖颁发给了“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也许接下来的几天,媒体会关注StefanHell、EricBetzig二人的传奇经历,或者另一名华人女科学家与该奖项失之交臂的遗憾。但是八卦之外,这项成果背后的科学本身也非常有意思。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超分辨”、“荧光”和“显微技术”,我希望能够解释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尤其是后两个问题: 1.为什么需要(光学)显微技术 2.为什么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存在理论极限 3.用怎样的方法可以突破这个理论极限以达到“超分辨”为什么这个理论极限可以被突破 5.为什么非得是荧光显微技术,而非普通的明场(透射光)显微技术 1.采样定理与显微镜 我们用肉眼观察或者用相机拍摄一个物体时,物体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点都会在眼睛的视网膜或是相机的感光芯片上成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看到细菌等微小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把照片无限放大以看清远处树木上面的每一片叶子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简单:因为组成视网膜的每一个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相机芯片上的每一个感光元件(CCD、CMOS等)都是有大小的。比如视网膜中央凹区域的视锥细胞直径平均约为5微米。而由于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的限制,视网膜上能分清的两个相邻像点的距离是视锥细胞直径的两倍,即10微米。再结合眼球的构造,大致可以推断出,在距离眼睛25厘米的位置,我们能分辨物体上相距为80微米的两个点,换算成点阵密度就是大约320ppi,这也是苹果所谓“视网膜屏”分辨率的来历。

如果要观察小于80微米的物体,比如细菌,就需要先将物体放大,再用眼睛或者相机观察。现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其实非常简单,样品放置在物镜的焦点处,从样品上发射或散射的光经过物镜变成平行(准直)光,再经过一个结像透镜,然后会聚到相机的感光芯片上成像。 按照前面的方法来推算,要区分物体上相距为200纳米的两个点,如果使用科研级相机,比如最近火起来的sCMOS相机(每个感光像素尺寸为微米),只需要使用放大倍率为65倍的物镜就足够了。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提高物镜的放大倍率来观察低于200纳米的物体,比如细胞里面微管呢 答案是不可以。 2.光学衍射极限 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图1.光学显微镜简化示意图 如上面的简图所示,紫色箭头表示的物体PQ经过物镜等之后在相机上成像为P'Q'。由于光的衍射,物体上的点如P、Q,在相机上并不是单独的点,而是一个个有一定大小的斑,被称为夫琅禾费衍射斑(或称艾里斑),如右侧的同心圆所示。那么,当P'、Q'相距太近的时候,两个斑会叠加导致难以分辨。这就要求物体上的P、Q要相距一定的距离。 1873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蔡司公司的恩斯特·阿贝(ErnstAbbe)首次推算出衍射导致的分辨率极限。根据瑞利判据——“当一个像斑的中心落到另一个像斑的边缘时,就算这两个像刚好能被分辨”,显微镜能分辨的物体上两点P、Q的最小距离h为: 这个公式就是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公式,或称为光学衍射极限。(注意此处的分辨率与通常说的显示器分辨率含义不同)

采购技术方案

采购技术方案

附表 蔡司透反射光偏光显微镜技术参数要求

二、售后部分 、安装、培训、验收 到货后由需方书面通知供方到现场安装、调试、培训的具体时间,供方在一周内予以响应。 供方免费派遣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培训。对操作者进行为期日左右的使用、操作、保养等方面的培训。使操作者基本掌握显微镜及图象的使用、操作的方法,能够独立操作及软件的调整应用,能够进行日常维护和简单的维修及故障诊断排除。合格后验收。 设备到货后,进行现场开箱验收,要求所有设备的包装无破损,设备及零部件有良好的外观质量,并且无表面破损、挤伤或变形,实行“三包”服务。依据技术协议及相应的国家或该产品技术标准验收(以严格者为准)。 、技术服务:德国总部非常重视售后服务工作,在中国设立直属专业维修中心,具有服务体系认证资格,执行售后服务标准,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专业维修站和新建北京普瑞赛司材料显微镜服务站,负责售后服务工作。提供快捷、细致、周到的服务。并有保税仓库供应零部件及耗材。 、接到用户设备故障信息后,小时内响应,指导用户,或小时内免费派人上门维修,及时排除故障。 、显微镜部分从仪器安装、调试、验收合格之日起质保期为年。保修期内若所购设备各部件发生非人为故障,供方应免费上门更换同一品牌、同一质量或性能优于原配件的新配件。保修期外,供方终身提供广泛优惠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每年派技术工程师巡访用户一次,对设备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建议和帮助。软件部分用户享有终生使用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免费解决。 、供方终生提供相应的易损原配件的有偿供应。价格按照投标报价收取。 、供方提供所购设备的有关技术文件和随机工具。

显微镜荧光波长详解

人肉眼对光源波长的颜色感觉红色770-622 nm 橙色622~597 nm 黄色597~577 nm 绿色577~492 nm 蓝靛色492~455nm 紫色455~350nm

?常见显微镜滤光片的波长 在激发波长在Ex范围内才能被激发,只有发射光波长大于BA/EM才能被观察到,背景光的波长只有大于DM才能被观察到。 红色滤光片G-2A Ex 510-560 DM 575 BA 590 绿色滤光片B-2A Ex 450-490 DM 505 BA 520 蓝色滤光片UV-2A Ex 330-380 DM 400 BA 420 ?其它荧光染料介绍 【菁类染料-Cyanine dyes(Cy2,?Cy3,?Cy5)】 Cy2耦联基团激发波长为492nm,发光为波长510nm的绿色可见光。Cy2和FITC使用相同的滤波片。由于Cy2比FITC在光下更稳定。要避免使用含有磷酸化的苯二胺的封片剂,因为这种抗淬灭剂和Cy2反应,在染色片储存后会导致荧光微弱和扩散。Cy3和Cy5比其他的荧光团探针要更亮,更稳定,背景更弱。Cy3耦联基团激发光的最大波长为550nm,最强发射光为570nm。因为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很接近TRITC, 在荧光显微镜中,可使用和TRITC一样的滤波片。

Cy3在氩光灯(514nm或528nm)下可以被激发出50%的光强,在氦氖灯(543nm)或者汞灯(546nm)下则约75%。Cy3可以和荧光素一起作双标。Cy3还可以和Cy5一起在共聚焦显微镜实验中作多标记。Cy5耦联基团的激发波长最大650nm,发光波长最大670nm。在氪氩灯(647nm)下它们可被激发出98%的荧光,在氦氖灯下(633nm)为63%。Cy5可以和很多其他的荧光基团一起用在多标记的实验中。由于它的最大发射波长在670nm,Cy5很难用裸眼观察,而且不能用汞灯作理想的激发。通常观察Cy5时采用具有合适激发光和远红外检测器的共聚焦显微镜。在水相封片剂中应当加入抗淬灭剂。使用传统的表面荧光显微镜时,不推荐使用Cy5。 【藻红蛋白或藻胆色素蛋白-Phycoerythrin(PE)荧光标记二抗】 存在于被称为藻红的多聚微粒中,位于叶绿素的反应中心,在自然结构中,藻红蛋白吸收光能,吸收后转化成能量,供其发育生长。当藻红蛋白被分离和纯化后,其蛋白质变得具有很强的荧光,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发出亮红色的荧光,此时不再接受任何外来的光,也不能转移光能。藻红蛋白PE的吸收波长范围较广,最大的吸收波长为566nm,最大的发射波长为574nm。藻红蛋白作为荧光标记物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具有强的长波长激发和发射荧光,可避免来自其他生物材料荧光的干扰;并且具有极高的发射量子产率;另外PE具有非常高的水溶性而且与许多生物学或合成材料的多位点稳定交联。【Aminomethylcoumarin Acetate (AMCA)】 耦联的AMCA吸收光波长最大为350nm,发荧光则为450nm。对于荧光显微镜来说,AMCA可以用汞灯来激发,用紫外滤板来观察。由于AMCA的信号相对较弱,单标实验中不推荐使用AMCA。AMCA和荧光素的荧光波长只有很小的重叠范围,而和发出长波长荧光的荧光基团没有或者只有极少的重叠,因此它最常用于多标记实验中,比如免疫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由于人眼不能很好的检测蓝色荧光,在多标记的实验中,AMCA耦联的二抗应当被用于检测大量的抗原。AMCA和荧光素一样很快淬灭,使用抗淬灭剂可以减轻。且由于肉眼不能很好的检测AMCA所激发的蓝色荧光,因而AMCA耦联的二抗更适用于检测大量存在的抗原。如果使用在流式细胞仪中,AMCA可以用汞灯或者水冷却的氩光灯激发,因为它们发出的光线是在光谱的紫外区。 注:由于观察荧光需要一定波长的激发光,必须根据实验室已有的仪器可发光的波段进行选择。另外,多标记中对探针色彩区分程度的要求。例如,若丹明红-X (RRX)和德克萨斯红(TR)荧光素的区别就比四甲基若丹明(TRITC)或者Cy3的区别明显。如果对灵敏度有更高的要求,则Cy3和Cy5就比其他的荧光团探针要亮。 西美杰备有全面的二抗现货产品并能提供最完整的二抗产品线。主要二抗品牌为全球最大的二抗和底物生产厂商KPL以及前沿抗体生产商ProteinTech。针对荧光标记二抗,有FITC、TRITC、Rhodamine、PE、Cy3/5、AMCA、Dylight等多种荧光标记二抗;按照检测物种分,有抗人、大鼠、小鼠、猪、驴、绵羊、山羊、小鸡、马、兔、仓鼠、狗、牛,以及多种细菌类二抗;另外,还有IgG、IgA、IgM以及IgG(Fc)、IgG(ab’)2等不同类型抗体。 The role of filters in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在激发波长在Ex范围内才能被激发,只有发射光波长大于BA/EM才能被观察到,背景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原理

2014年的诺贝尔理综奖颁发给了“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也许接下来的几天,媒体会关注StefanHell、EricBetzig二人的传奇经历,或者另一名华人女科学家与该奖项失之交臂的遗憾。但是八卦之外,这项成果背后的科学本身也非常有意思。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超分辨”、“荧光”和“显微技术”,我希望能够解释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尤其是后两个问题: 1.为什么需要(光学)显微技术? 2.为什么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存在理论极限? 3.用怎样的方法可以突破这个理论极限以达到“超分辨”?为什么这个理论极限可以被突破? 5.为什么非得是荧光显微技术,而非普通的明场(透射光)显微技术? 1.采样定理与显微镜 我们用肉眼观察或者用相机拍摄一个物体时,物体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点都会在眼睛的视网膜或是相机的感光芯片上成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看到细菌等微小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把照片无限放大以看清远处树木上面的每一片叶子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简单:因为组成视网膜的每一个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相机芯片上的每一个感光元件(CCD、CMOS等)都是有大小的。比如视网膜中央凹区域的视锥细胞直径平均约为5微米。而由于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的限制,视网膜上能分清的两个相邻像点的距离是视锥细胞直径的两倍,即10微米。再结合眼球的构造,大致可以推断出,在距离眼睛25厘米的位置,我们能分辨物体上相距为80微米的两个点,换算成点阵密度就是大约320ppi,这也是苹果所谓“视网膜屏”分辨率的来历。

如果要观察小于80微米的物体,比如细菌,就需要先将物体放大,再用眼睛或者相机观察。现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其实非常简单,样品放置在物镜的焦点处,从样品上发射或散射的光经过物镜变成平行(准直)光,再经过一个结像透镜,然后会聚到相机的感光芯片上成像。 按照前面的方法来推算,要区分物体上相距为200纳米的两个点,如果使用科研级相机,比如最近火起来的sCMOS相机(每个感光像素尺寸为6.5微米),只需要使用放大倍率为65倍的物镜就足够了。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提高物镜的放大倍率来观察低于200纳米的物体,比如细胞里面微管呢? 答案是不可以。 2.光学衍射极限 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图1.光学显微镜简化示意图 如上面的简图所示,紫色箭头表示的物体PQ经过物镜等之后在相机上成像为 P'Q'。由于光的衍射,物体上的点如P、Q,在相机上并不是单独的点,而是一个个有一定大小的斑,被称为夫琅禾费衍射斑(或称艾里斑),如右侧的同心圆所示。那么,当P'、Q'相距太近的时候,两个斑会叠加导致难以分辨。这就要求物体上的P、Q要相距一定的距离。 1873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蔡司公司的恩斯特·阿贝(ErnstAbbe)首次推算出衍射导致的分辨率极限。根据瑞利判据——“当一个像斑的中心落到另一个像斑的边缘时,就算这两个像刚好能被分辨”,显微镜能分辨的物体上两点P、Q 的最小距离h为:

荧光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荧光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摘要: 荧光显微镜是在光镜水平上,对细胞内特异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以及某些离子等组分进行定性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结构光照明荧光显微镜、隐失波荧光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关键词: 荧光显微镜;应用 荧光显微镜具有可特异性标记、可对活体细胞进行实时动态成像的优势,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利用荧光显微镜观测生物活体和固定的细胞是研究目标蛋白定位和动态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荧光标记和新的显微成像技术,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转盘式共聚焦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于细胞中的动态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结构光照明荧光显微镜突破衍射极限的原理和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结构光照明是一种通过改变照明光空间结构的照明方式,通常照明的结构光是一个载频条纹,这种照明方式可应用于角度、长度、振动等的测量,并广泛应用于三维成像[2-4]。结构光照明荧光显微镜,是在宽场荧光显微镜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调制的结构光照明样品,运用特定算法从调制图像数据中提取焦平面的信息,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重建出超分辨切层的三维图像。将结构光照明应用于荧光显微镜,具有成像速度快、光路结构简单、对荧光分子无特殊要求、能够应用于活体细胞实时动态三维成像的优势,因而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引起

了广泛关注,是应用前景广泛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 荧光显微镜由于其无损、非入侵的观察方式和特异性标记识别的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但是由于其分辨率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细胞内许多复杂的精细结构无法观察到。结构光照明荧光显微镜作为一种能够突破衍射极限的荧光显微镜,大大提高了细胞结构成像的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有力地促进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 2.隐失波荧光显微镜及其在植物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应用隐失波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膜附近生物学过程的优点是,它只激发生物样品靠近盖玻片附近一薄层区域内的荧光基团。所谓生物学过程包括:追踪单个分子与膜结合以及与膜分离的过程,配体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的动力学,胞吞胞吐过程以及其它定位于细胞膜的分子的动态等。 2. 1 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隐失波荧光显微镜可以用于研究细胞膜表面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动力学[5],受体的聚集以及它们的横向运动。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通过荧光基团标记的配体、抗体或其它小分子进行标记,甚至还可用荧光蛋白( 如 GFP、m Cherry 等)对感兴趣的受体进行标记。 2.2 胞吞与胞吐 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研究利用隐失波荧光显微镜对胞吐过程进行观测,其中包括应用 styryl 染料(如 FM4-64 和 FM1-43)或带有荧光基团的货物标记正在胞吐的囊泡,以观测单个胞吐的过程。通常在观测过程中,只有当胞吐的囊泡进入到隐失波范围内,其荧光基团才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原理

2014 年的诺贝尔理综奖颁发给了“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也许接下来的几天,媒体会关注 Stefan Hell、Eric Betzig 二人的传奇经历,或者另一名华人女科学家与该奖项失之交臂的遗憾。但是八卦之外,这项成果背后的科学本身也非常有意思。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超分辨”、“荧光”和“显微技术”,我希望能够解释清楚以下几个问题,尤其是后两个问题: 1. 为什么需要(光学)显微技术? 2. 为什么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存在理论极限? 3. 用怎样的方法可以突破这个理论极限以达到“超分辨”?为什么这个理论极限可以被突破? 5. 为什么非得是荧光显微技术,而非普通的明场(透射光)显微技术? 1. 采样定理与显微镜 我们用肉眼观察或者用相机拍摄一个物体时,物体上的每一个细微的点都会在眼睛的视网膜或是相机的感光芯片上成像。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看到细菌等微小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把照片无限放大以看清远处树木上面的每一片叶子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比较简单:因为组成视网膜的每一个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相机芯片上的每一个感光元件(CCD、CMOS等)都是有大小的。比如视网膜中央凹区域的视锥细胞直径平均约为 5 微米。而由于奈奎斯特-香农采样定理的限制,视网膜上能分清的两个相邻像点的距离是视锥细胞直径的两倍,即 10 微米。再结合眼球的构造,大致可以推断出,在距离眼睛 25 厘米的位置,我们能分辨物体上相距为 80 微米的两个点,换算成点阵密度就是大约 320 ppi,这也是苹果所谓“视网膜屏”分辨率的来历。 如果要观察小于 80 微米的物体,比如细菌,就需要先将物体放大,再用眼睛或者相机观察。现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其实非常简单,样品放置在物镜的焦点处,从样品上发射或散射的光经过物镜变成平行(准直)光,再经过一个结像透镜,然后会聚到相机的感光芯片上成像。 按照前面的方法来推算,要区分物体上相距为 200 纳米的两个点,如果使用科研级相机,比如最近火起来的 sCMOS 相机(每个感光像素尺寸为 6.5 微米),只需要使用放大倍率为 65 倍的物镜就足够了。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提高物镜的放大倍率来观察低于 200 纳米的物体,比如细胞里面微管呢? 答案是不可以。 2. 光学衍射极限 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光学

光学显微镜 它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除一般的外,主要有暗视野显微镜一种具有暗视野聚光镜,从而使照明的光束不从中央部分射入,而从四周射向标本的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紫外线为光源,使被照射的物体发出荧光的显微镜。结构为: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镜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镜柱。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由于不将透明光射入直接观察系统,无物体时,视野暗黑,不可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当有物体时,以物体衍射回的光与散射光等在暗的背景中明亮可见。在暗视野观察物体,照明光大部分被折回,由于物体(标本)所在的位置结构,厚度不同,光的散射性,折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相位差显微镜 相位差显微镜的结构:相位差显微镜,是应用相位差法的显微镜。因此,比通常的显微镜要增加下列附件: (1) 装有相位板(相位环形板)的物镜,相位差物镜。 (2) 附有相位环(环形缝板)的聚光镜,相位差聚光镜。 (3) 单色滤光镜-(绿)。 各种元件的性能说明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 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 (2) 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转盘器更换。 (3) 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通常是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的相位。当需要特定波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必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 相位差显微镜的整体外形 相位差显微镜的整体外形 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视频显微镜 视频显微镜 视频显微镜 将传统的显微镜与摄象系统,显示器或者电脑相结合,达到对被测物体的放大观察的目的。最早的雏形应该是相机型显微镜,将显微镜下得到的图像通过小孔成象的原理,投影到感光照片上,从而得到图片。或者直接将照相机与显微镜对接,拍摄图片。随着CCD摄像机的兴起,显微镜可以通过其将实时图像转移到电视机或者监视器上,直接观察,同时也可以通过相机拍摄。80年代中期,随着数码产业以及电脑业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也通过它们得到提升,使其向着更简便更容易操作的方面发展。到了90年代末,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晶圆要求显微镜可以带来更加配合的功能,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智能化,人性化,使显微镜在工业上有了更大的发展。 随着CMOS镜头技术在显微镜领域应用的成熟,及数码输出技术的发展,其市面上的视频显微镜,不仅有通过PC机来显示显微图片的视频显微镜,还有显微镜本身有独立屏幕的视频显微镜,例如3R的MSV35;有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可移动的无线视频显微镜,其都脱离了PC

蔡司偏光显微镜技术指标

蔡司偏光显微镜技术指标 Axio Scope. A 1 A Pol 1、基本要求 (1)研究级正立式,高稳定度多功能集成式。 (2)采用第二代国际最先进标准的IC2S无限远轴向和横向(即CF)双重色差校正及反差增强的光学系统,从而提高分辨率,彻底消除杂散光等干扰因素。并使用国际标准齐焦距离45mm。 (3)总放大倍数为50x-1000x。 (4)采用光陷阱技术,防止眩光,提高成像质量。 *(5)反射光万能全消色差照明器具有不小于6位的功能转换器并带有位置编码,具有明场、单偏光、正交偏光(其中检偏器可旋转360°)观察功能和预留功能位置。透射光照明器具有明场、单偏光、正交偏光(其中检偏器可旋转360°)观察功能和预留功能位置。功能转换方便,增减功能操作简捷。 (6)记录光口,可安装数码采集、视频输出等多种记录及输出方式。 (7)必须是原装正品,原产地制造,非组装品。部件和罩壳为全金属(光学部件及灯箱除外),无塑料件。 (8)中文版图象分析,通用软件功能强大,专用软件测量准确、精度高。操作简便、快捷。 2、镜头 (1)目镜:高眼点,带视度补偿的宽场目镜,每个目镜均可单独进行屈光度调整并配置预装十字线10/100测微尺。30°倾角的双目观察镜筒为铰链式,眼点高低可调。眼距调整范围50~75mm,调眼距时,保证目镜齐焦50mm。10x目镜要求其视场数不小于23。 (2)物镜:使用低折射率低色散天然萤石材料及特殊镀膜技术,精湛的手工研磨工艺。镀膜防霉,不用药剂的防霉。必须是N或EC物镜,即在传统平场半复消色物镜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色差和应变最小化,增强短波长的透过率,并增强反差。是同时用于明场、偏光等的高反差、高衬度、高分辨率的高性能多功能研究级无应力偏光物镜。即物镜的数值孔径具体要求如下。 5x数值孔径(NA)≥0.13。(透反两用) 10x数值孔径(NA)≥0.25。(透反两用) 20x数值孔径(NA)≥0.45。(透反两用) 50x数值孔径(NA)≥0.70。(透反两用) 100x数值孔径(NA)≥0.85。(透反两用) 同时必须是DS物镜,基于IC2S无限远轴向和横向(即CF)双重色差校正及反差增强光学系统的高质量研究级分散染色物镜。CF设计,物镜独立的色差校正技术。 10x DS 数值孔径(NA)≥0.25。 20x DS 数值孔径(NA)≥0.45。 (3)聚光镜及勃特兰透镜:研究级消色差消球差偏光专用万能聚光镜0.9 H Pol及高精度勃特兰透镜。 3、测量附件 旋转360°的测量检偏器,精度0.1°,观测岩石矿物材料双折射性及各向异性颜色的变化。 4、载物台及换镜转换器 *(1)机械载物台:可旋转360°,旋转调节精度小于0.1°,方便装卸。可微调可拆卸样品夹具并定位的偏光移动尺,可进行45°定位设定。移动范围28x48mm。采用无调整机

简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原理与应用

简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原理与应用 柳正(10589537)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物物理系 【摘要】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IRFM)是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消逝波激发样品,从而使样品表面数百纳米厚的薄层内的荧光团受到激发,荧光成像的信噪比大大提高。可以看到样品表面,单分子的活动情况。近年来,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被生物物理学家们广泛应用于单分子的荧光成像中。文章综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的基本知识,介绍几个运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生物单分子的实例。 【关键词】: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消逝波单分子蛋白相互作用构像变化 1引言 从单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分子行为(包括构象变化、相互识别、等)的实时﹑动态检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操纵等,研究者籍此可以深入理解生物活动的机制与产生生物分子效应过程。生物单分子成像技术在生物系统研究中已经广泛使用。随着生物单分子研究深入,越来越要求发展超高分辨率的成像与高信噪比成像技术。近些年来,发展前景被看好的单分子光学成像技术有全场相衬显微术、共焦荧光显微术,近场光学扫描显微术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1]。这些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化学及纳米材料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是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消逝波来照射样品,从而致使在样品表面数百纳米级厚度的光学薄层内的荧光团受到激发,使单分子成像。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发展历程,Hirsch field于1965年完成了第一个全内反射荧光实验,这是首次尝试用全内反射荧光法测液体中的单个分子的荧光。将全反射理论与生物细胞的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突破。虽然它的具体应用还不到10年的时间,但是它在单分子探测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995年,Yanagida小组用TIRFM技术首次在液体溶液中得到了荧光标记的单个蛋白质分子的成像.1996年,Moerner小组又用这项技术实现了限制在丙烯酰胺胶体的纳米孔中的单分子的三维成像。至今该项技术已经应用到许多单分子的研究中,如肌球蛋白酶活性测量[2],肌收缩力的产生,荧光标记驱动蛋白动态研究[3]。另外蛋白的构像的动态变化[4][5],人工膜中膜蛋白的研究等[6][7]。 2. 全内反射的基本原理 全内反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光学现象。一束平面光波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进入到折射率为n2的介质中。入射光在界面上一部分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则发生透射见图1。入射角i和透射角r之间满足关系式 n1sini=n2sinr (1)

显微镜系列

显微镜系列 金相显微镜生物倒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 名称型号规格出厂价生物显微镜XSP-1C 单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1200 生物显微镜XSP-1CA Y型镜筒,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可接CCD、数码相机1480 生物显微镜XSP-3C 单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可加自然光1680 生物显微镜XSP-3CA 单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可加自然光1780 生物显微镜XSP-3CB 单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可加自然光 阿贝聚光镜可调中1780 生物显微镜XSP-2C 双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可加自然光2400 生物显微镜XSP-2CA 双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可加自然光2200 生物显微镜XSP-2CB 双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阿贝聚光镜可调中2200 生物显微镜XSP-2CBA 三目,四个物镜1600倍电光源阿贝聚光镜 可接CCD、数码相机2600 生物显微镜XSP-4C 双目,四个物镜40~1600倍双光源2500 生物显微镜XSP-5C 单目,三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升降聚光镜1480 生物显微镜XSP-5CV Y型镜筒,四个物镜1600倍电光源可接CCD、数码相机1780 生物显微镜XSP-6C 双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升降聚光镜2400 生物显微镜XSP-6CA 三目,四个物镜1600倍电光源可接CCD、数码相机2600 生物显微镜XSP-8C 双目,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升降聚光镜工作台限位3100 生物显微镜XSP-8CA XSP-8C的三目结构,四个物镜40~1600倍电光源 可接CCD、数码相机3600 图像生物 显微镜 8CA-V XSP-8CA带图像适配镜、彩色摄像头、图像捕捉卡(电脑自购)11300 数码生物显 微镜 8CA-C XSP-8CA带图像适配镜,当前数码相机配置13100 生物显微镜XSP-9D 单目直筒三个物镜1600倍自然光+电光源880 生物显微镜XSP-10 双目,四个物镜1600倍电光源2980 生物显微镜XSP-10Ab 三目,四个物 镜40~1600倍电光源可接CCD、数码相机 3200 生物显微镜XSP-12C 双目,四个平场物镜1600倍柯勒照明 升降聚光镜工作台限位 4500

荧光显微镜的分析

生物仪器分析综述 ——荧光显微镜分析技术

荧光显微镜分析技术 摘要: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线为光源,用以照射被检物体,使之发出荧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形状及其所在位置。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细胞中有些物质,如叶绿素等,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发荧光;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发荧光,但如果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抗体染色后,经紫外线照射亦可发荧光,荧光显微镜就是对这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由于免疫荧光在医学研究、诊断领域里的广泛应用, FISH、绿色荧光蛋白(GFP)技术分别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的推广,显微照相、数字CCD成像技术的辅助驱动,赋予这一传统技术更新的应用价值和生命力。本文主要介绍荧光显微镜的结构、原理、操作及应用、特点。 关键词:荧光显微镜、原理、操作方法、应用、特点 1.鉴别 荧光显微镜和普通显微镜有以下的区别: 1)照明方式通常为落射式,即光源通过物镜投射于样品上; 2)光源为紫外光,波长较短,分辨力高于普通显微镜; 3)有两个特殊的滤光片,光源前的用以滤除可见光,目镜和物镜之间的用于滤除紫外线,用以保护人眼。 荧光显微镜也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种,主要的区别是二者的激发波长不同。由此决定了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2.荧光显微镜原理及结构特点 荧光显微镜是利用一个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经过滤色系统发出一定波长的光(如紫外光3650入或紫蓝光4200入)作为激发光、激发标本内的荧光物质发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后,再通过物镜和目镜的放大进行观察。这样在强烈的对衬背景下,即使荧光很微弱也易辨认,敏感性高,主要用于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化学成分等的研究。荧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是由普通光学显微镜加上一些附件(如荧光光源、激发滤片、双色束分离器和阻断滤片等)的基础上组成的。荧光光源——般采用超高压汞灯(50一200W),它可发出各种波长的光,但每种荧光物质都有一个产生最强荧光

简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的原理和应用 摘要: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IRFM)是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消逝波激发样品,使样品表面数百纳米厚的薄层内 的荧光团受到激发,再用高灵敏度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摄像机CCD来捕捉 荧光并用计算机进行显像,从而实现对生物样品观测的一种新生技术。 由于消逝波特点及CCD的优势使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具有高信噪比和高 时间分辨率,因此它在对单分子的动态观测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 将对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和发展展望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全内反射消逝波衍射极限单分子的动态观测 0 引言:人类自诞生以来不但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生产工具,同时也在不断的改 进自己观察世界和了解这个世界的工具,其间显微镜的制造应改说为人类 观察微观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它可以称得上是人类观察认识世界上的一 次革命。此后各种新的观察工具相继问世,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达到 了空前的高度。但是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由于受到光瞳远场衍射效应的影响, 存在分辨极限,瑞利将之归纳为R ≥0. 61λ/nsinθ,其中λ为成像光波波 长, nsinθ为物透镜的数值孔径,即NA 值,因此光学显微镜空间分辨极限~ 250 nm。于是人们研制了拥有点分辨率: 0.2nm的电子显微镜。进入80年代, 非光学类扫描探针显微术特别是原子力显微镜的出现更是将成像的分辨 率推进到纳米的精度。但这些显微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系统结构复杂、 成像检测环境要求苛刻等困难,尤其是不能象光学显微术那样提供重要的 光学信息(如偏振态、折射率、光谱等)和进行无损伤性生物活体探测, 这些因素均严格限制了它们在高分辨率细胞成像中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开 发出了一系列光学显微镜如: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单分子光学成 像技术有全场相衬显微术、共焦荧光显微术,近场光学扫描显微术[1 ,2 ] 和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其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无损伤、以及对 单分子活体探测的可行性,使得这些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化学、激光 医学及纳米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并将对未来的光测技术的发展和科 学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 种光学成像技术,它利用全内反射产生的隐失场来照明样品,从而致使在 百纳米级厚的光学薄层内的荧光团受到激发,荧光成像的信噪比很高。这 种方法的成像装置简单,极易和其它成像技术、探测技术相结合,目前已 成功的实现100nm甚至更低的空间分辨率。 1: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的基本原理 1.1 全内反射 全内反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光学现象。一束平面光波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 进入到折射率为n2的介质中。入射光在界面上一部分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则 发生透射见图1。入射角i和透射角r之间满足关系式 n1sini=n2sinr (1)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进展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进展 姓名:曹宁 学号:104753141002 专业:药理学 2015年2月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和进展 摘要:在生命科学领域,人们常常需要在细胞内精确定位特定的蛋白质以研究其位置与功能的关系。多年来,宽场 / 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受限于光的阿贝/ 瑞利极限,不能分辨出 200 nm 以下的结构。近年来,随着新的荧光探针和成像理论的出现,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实现超出普通共聚焦显微镜分辨率的三维超分辨率成像方法.主要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近期进展和发展趋势。史蒂芬·赫尔(Stefan w.Hell)、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和威廉·默尔纳(William E.Moerner)因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方面的贡献共享了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使用荧光分子和特殊的光物理原理,巧妙地突破了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突破的“阿贝极限”,其开创性的成就使光学显微技术发展为“显纳”技术,能够窥探纳米世界。 关键词: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光激活定位显微技术,随机光学重构显微技术,点扩散函数 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生命的作用过程和疾病的产生机理,需要观察细胞内细胞器、病毒、寄生虫等在三维细胞空间的精确定位和分布.另一方面,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科学的研究也要求阐明:蛋白质结构、定位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蛋白质 - 蛋白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空顺序;生物大分子,主要是结构蛋白与RNA及其复合物,如何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重要的活性因子如何调节细胞的主要生命活动,如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与细胞信号传递等.反映这些体系性质的特征尺度都在纳米量级,远远超出了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的分辨极限(xy 向分辨率:200 nm,z 向分辨率:500 nm)[1].应用传统的电子显微镜(EM)可以达到纳米量级的分辨率,能够观察到细胞内部囊泡、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定位,但是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探针标记,不适合定位单个蛋白质分子,也不适合观察活细胞和细胞膜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生物学家迫切希望有一种实验显微方法,它既具有亚微米甚至纳米尺度的光学分辨本领,又可以连续监测生物大分子和细胞器微小结构的演化,而并不影响生物体系的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出现和成像方法的改进,光学成像的分辨率得到极大的改进,达到可以与电子显微镜相媲美的精度,并可以在活细胞上看

正交偏光显微镜的使用

正交偏光显微镜的使用 polarizing microscope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正交偏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正交偏光显微镜的样品制备方法; (3) 学习正交偏光显微镜的操作; (4) 掌握正交偏光显微镜图像的分析 二、正交偏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偏光显微镜(P o l a r i z i n g m i c r o s c o p e)是载物台下装有起偏器,而在物镜与目镜之间装有检偏器,从而检测出物质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一种双折射性质的显微镜。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下就能分辨的清楚。偏光显微镜是以自然光和其它外来光作为光源,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物质进行研究鉴定,可做单偏光观察,正交偏光观察,锥光观察。 2.1 正交偏光显微镜的结构 偏光显微镜 X P-213(三目、透射型)

偏光显微镜 X P F-400(三目、反射型)

偏光显微镜 X P F-300(三目、透反射型) 正交偏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极其相似,其构造主要以下部分组成: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15×等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

(6)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4~5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转换物镜后,不允许使用粗调节器,只能用细调节器,使像清晰。 (7)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油)”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8)上偏光镜(检偏镜): (9)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10)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11)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12)下偏光镜(起偏镜): (13)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14)C C D: (15)光源: 正相镜检(O r t h s c o p e)又称无畸变镜检,其特点是使用低倍物镜,不用伯特兰透镜(B e r t r a n d L e n s),被研究对象可直接用偏振光研究。同时为使照明孔径变小,推开聚光镜的上透镜。正相镜检用于检查物体的双折射性。 锥光镜检(C o n o s c o p e)又称干涉镜检,研究在偏振光干涉时产生的干涉图样,这种方法用于观察物体的单轴或双轴性。在该方法中,用强会聚偏振光束照明。 正交偏光显微镜有两套光路系统:透射光路和反射光路。 2.2 正交偏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综述)根据光通过矿物晶体所发生的折射、反射、干涉等现象或光在矿物磨光面上反射时所产生的现象以及化学试剂的侵蚀反应等进行矿物晶体的鉴别和研究。用于鉴定样品的组成、物相,观察显微镜组织结构,测定样品

透反射偏光显微镜技术指标

透反射偏光显微镜 高级无限远透反射偏光显微镜可对不透明或透明,半透明物体,在透射偏光或反射偏光下作单偏光,正交偏光,锥光观察以及显微摄影,并配有石膏λ,云母1/4 λ试片,石英楔子和测微尺等多种附件。 偏光显微镜是地质矿产,材料冶金,生物医疗和化工制药,电子半导体等行业常用实验室仪器。随着科技进步和微观分析的需要,偏光显微镜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 物目镜和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40×,100×,250×,400×,630× 无限远物镜无应力金相物镜4×,10×,25×,40×,63× 物镜转换器五孔可调中心转换器 广角目镜WF10×/22mm(选配12.5×,16×) 专用目镜网格目镜,十字目镜,分划目镜(带视度补偿) 测微尺C1格值0.01mm/1mm 规格 双目镜筒铰链式,倾角30o,瞳距55-75mm,双目屈光度±5D 三目镜筒同步光学影像输出,标准接口,便于接配摄影摄像 旋转平台Φ172mm,旋转360o 调焦机构同轴粗微动,升降30mm,微调2μm,调焦定位和松紧调节 聚光镜N. A.1.25摇摆式阿贝聚光镜带可变光阑 滤色片插板式滤色片(绿/蓝/中性) 集光镜高亮固定式照明,非球面集光镜 试片石膏1λ,云母1/4,石英楔子 照明系统带偏光透射和反射照明,亮度可调卤素灯12V/30W 输入功率AC85V-230V/50-60Hz 仪器包装体积60х50х40Cm3,重量17kg

参数表 无限远长工作距明暗场平场物镜∞广角目镜10×/22 放大倍率数值孔径NA 工作距离mm 物方视场mm 总放大率5×0.12 9.70 Φ4.40 50×10×0.25 9.30 Φ2.20 100×20×0.40 7.23 Φ1.10 200×50×0.70 2.50 Φ0.44 500×注:物镜可选,最大可配100倍。 仪器成套性 ⑴仪器主机⑵三目镜筒⑶旋转平台⑷无限远物镜 ⑸广角目镜⑹十字目镜⑺网格目镜⑻分划目镜 ⑼测微尺⑽石英楔子⑾石膏λ试片⑿云母1/4试片 ⒀落射照明⒁偏光装置⒂透射光源⒃摇摆阿贝聚光镜 ⒄备用件⒅随机文件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全反射测试题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全反射测试题 一、全反射选择题 1.光纤是现代通信普遍使用的信息传递媒介,现有一根圆柱形光纤,光信号从光纤一端的中心进入,并且沿任意方向进入的光信号都能传递到另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光从空气进入光纤时传播速度变小B.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C.光纤材料的折射率可能为2D.光纤材料的折射率可能为1.2 2.如图所示,置于空气中的厚玻璃板,AB、CD分别是玻璃板的上、下表面,且AB∥CD.光线经AB表面射向玻璃砖,折射光线射到CD表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B.有可能发生全反射 C.只要入射角i足够大就能发生全反射 D.不知玻璃折射率,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从空气中沿半圆玻璃砖半径方向射入,从玻璃砖射出后分成a、b两束单色光,则() A.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为1.5 B.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为 2 2 C.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a 光大 D.b 光在玻璃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比a光小 4.如图所示,在等边三棱镜截面ABC内,有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其边界上的E点,已知该单色光入射方向与三棱镜边界AB的夹角为θ=30o,该三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单色光在AB边界发生全反射 B.该单色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长 C.该单色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光线与底边BC平行D.该单色光在AC边界发生全反射 5.右图是一个1 4 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F?G?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虚线EE1?FF1? GG1?HH1平行于半径O N,O 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5 3 ,若平 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 ) A.不能从圆弧NF1射出B.只能从圆弧NG1射出 C.能从圆弧G H 11射出D.能从圆弧1H M射出 6.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沿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半径垂直ab面入射,有光线从ab面射出。以O点为圆心,将玻璃砖缓慢转过θ角时,恰好没有光线从ab面射出,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A.B. C.D. 7.如图所示,AOB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75°,今有一束单色光线在横截面内从OA的中点E沿垂直OA的方向射入玻璃砖,一部分光线经AB面反射后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