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语法规范现代汉语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的三种含义
1、客观存在的用词造句规律
2、语法学
3、语法教材
二、正确认识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1、现代——五四以来的时期
2、白话文——用普通话写的文章
3、典范——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即一般用例而不是个别用例。

三、如何学习语法
1、掌握分析方法
例如:我们+小组讨论——我们小组+讨论
2、注意细微差别
例如:他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打扫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3、学会综合运用
例如:图书馆除了公布新书目之外,他们还根据读者要求介绍他们需要的书籍。

四月的杭州,繁花似锦,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第二节词类
划分词类的标准
划分词类的标准是功能而不是词义。

功能是指词的组合能力。

例如:打仗——战争
刚才——刚刚
偶然——偶尔
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等七类。

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份的是虚词。

虚词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

特殊词类是叹词和象声词。

实词及其运用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分
1、名词———动词、形容词
不受否定可受否定
不受副词修饰可受副词修饰
例如:
*不桌子不休息
*不下午不认真
2、动词———形容词
(1)能带宾语不能带宾语
如:开汽车
(2)能加“很”
如:很努力
(3)能带时间补语不能带时间补语
如:休息一下
3、特殊名词——方位词
(1)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东、南、西、北、左、右、里、外、中、内、间、旁。

(2)合成方位词:
A 、以、之+单纯方位词:以上、以下、之上、之下等。

B、单纯方位词对举:左右、内外、前后、上下等。

(3)方位词的特点
方位词经常附着在其他词语后面,组成表时间、处所等词或短语。

如:家里、桌子上、长江以南、春节之前…
(4)方位短语——定中短语
如:长城()以北长城的北面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的特点
(1)用作述语时,表示趋向的动作。

例如:屋里进来了一个人。

(2)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

例如:屋里跑出来一个人。

(3)趋向动词A组表客观移动,B组表以说话人为视点,C组综合AB两组,即主客观两方面的动作趋向。

(4)趋向动词还可表“开始”或“继续”。

如:唱起来,说下去。

5、助动词(能愿动词)
(1)助动词的类别
A、表示主观估量:能、能够、可能、可、可以、会
B、强调理所当然:该、应该、应当、要、敢、肯、得
(2)助动词的特点
A、助动词可以作述语。

如:这不可能。

B、助动词经常在其他动词前作状语。

如:你应该回家了。

C、助动词可以用“X不X”发问。

如:你能不能帮助他?
D、助动词可以用“不X不”构成双重否定,A组表示委婉,B组表示强调。

如:你不可不去——你不该不去
6、判断动词(是)
(1)判断动词的特点
A、能单独回答问题。

B、用“A是B”表示判断。

(2)“A是B”所表示的含义
A、B等于A:长江是中国的第一条大河。

B、B大于A:老虎是动物。

C、B存在于A:满山都是红叶。

(二)数词、量词和量词词组
1、数词
(1)基数词: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两、半。

(2)概数:基数词+“来、把、几、多、上下、左右”。

如:十来个人
(3)序数:“第、初”+基数词。

如:第五、初八
2、量词
量词的类别
A、物量词(名量词):个、只、条、张
B、动量词:次、回、趟、阵、遍
C、时量词:天、日、周、季、年
3、量词短语
(1)量词短语的类别:数词+量词
代词+量词
代词+数词+量词
(2)量词短语的用法:
名量词+名词
名量词+形容词
动词+动量词
时量词+名词
动词+时量词
(3)量词短语的特点
A、量词短语可以重叠。

重叠的格式是:
AA式:个个次次
一AA式:一个个一次次
一A一A式:一个一个一次一次
B、重叠的量词短语作主语表示“每一”(如:门门是优秀),作谓语、定语表示“多”(如:歌声阵阵,朵朵白云),作状语表示“逐一”(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三)代词的种类和作用
1、代词的类别
(1)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几、怎样、怎么、多少
(2)指示代词:这、那、各、每、某、其他、其余
(3)人称代词:我、你、他、咱、您、自己、人家、别人、大家2、代词的作用
(1)替代:你认识他吗?
(2)区别:我要这个,不是那个。

(3)询问:谁来了?
(4)虚指:她好像听到什么。

(5)任指:他什么书都看。

(四)副词的种类和作用
1、副词的类别
(1)程度副词:很、最、太、极、更、十分、极其、过于、稍微…(2)范围副词:都、总、全、只、仅、总共、一共、一概…
(3)时间副词:正、才、已、刚、马上、立刻、永远、忽然、逐渐、向来…
(4)频率副词:又、也、再、屡次、始终、仍然、不断、重新…(5)然否副词:不、没、未、别、必、必须、一定、未免、的确…(6)语气副词:可、却、竟、岂、难道、也许、到底、幸而、居然、或许、大概…
(7)情态副词:渐渐、独自、擅自、猛然、欣然、百般、互相…2、副词的作用
(1)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2)不和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组合
虚词及其运用
(一)连词
(二)介词
1、性质:用在别的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各种语义关系。

2、类别
(1)表示时间、处所和方向的:在、从、自从、向、朝、沿…(2)表示方式、手段和依据的:用、以、凭、为、照(着)、按(照)、依(照)
(3)表示对象和范围的:把、被、由、叫、让、连、于、给、对(于)、关(于)…
(4)表示原因和目的的:因、由于、为(了)、为着…
3、介词短语
(1)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

如:向南走
(2)加“的”修饰名词,作定语。

如:向南的一面
(3)接在动词或其他词后面,构成介词短语,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

如:走向胜利
(三)助词
1、结构助词
1)的
(1)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表领属关系:我的书
表修饰关系(限制):崭新的书
(描写):打虎的武松
(2)构成“的”字短语
如:红的、绿的、开车的、要饭的
2)地
状语的标志
如:努力地工作
3)得
补语的标志
如:高兴得很
跑得满头大汗
2、时态助词
(1)了:表示动作的完成。

如:他昨天动了手术。

我吃了饭就走。

明天我下了班和你一起去。

(2)着: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如:操场上进行着比赛。

他戴着一顶草帽。

(3)过:表示某种经历。

如:他到过上海。

他每天吃过早饭去上班。

你去问过老师再说。

3、其他助词
(1)来/把:用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如:十来个人。

百把斤米。

(2)第、初:用在数词前面,表示序数。

如:第一。

初三。

(3)们:用在指人双音节名词后面,表示人群。

如:同学们。

老师们。

(4)所:用在及物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

修饰名词时,名词须是动词的支配对象。

还可构成“为…所”被动结构。

如:所见。

所闻。

所关心的人。

所读的书。

为群众所欢迎。

(5)似的:用在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比况。

如:花儿似的。

中了头奖似的。

(四)语气词
语气词附着在句子末了,表示全句的语气。

(1)的:表示确实如此。

如:他会修电视机的。

(2)了:表示事态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

如:他会修电视机了。

(3)吗:表示疑问。

如:他会修电视机吗?
(4)罢了:表示不过如此。

如:他会修电视机罢了。

(5)呢:表示提请对方注意。

表示疑问。

如:他会修电视机呢!我的帽子呢?
(6)吧:表示不太肯定。

如:他会修电视机吧?
(7)啊:表示强烈的情感。

如:快来啊!
词的兼类和活用
1、词的兼类:一个词具有两类(或以上)词的语法功能。

如:代表——一个人民代表
代表人民利益
又如:编辑。

报告。

困难。

矛盾。

端正。

丰富。

方便。

红。

2、词的活用:由于修辞上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用作乙类词。

如:什么都全了,比香港人还“港”哪!
《收获》是全国所有大型文学刊物中资格最老也曾经是最权威,至今还权威着的一个好刊物。

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

第三节短语
短语的性质及其与词的区别
1、什么是短语
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2、短语和词的区别
(1)构成成员不同。

词的构成成员是语素,短语的构成成员是词。

如:语言——语言文学
(2)意义不同。

词的意义是语素义的融合,短语的意义是词义的综
合。

如:水泥——饭菜
(3)结构松紧程度不同
词的内部关系紧密,不可插入别的成份,短语内部关系较松散,可以扩展,即内部可插入别的成份。

如:词短语
白菜白布(白的布)
小心小狗(小的狗)
吃香吃饭(吃了饭)
短语的结构类别
短语的结构类别可以分为12类:
1、主谓短语
2、定中短语
3、状中短语
4、述宾短语
5、述补短语
6、联合短语
7、连述短语8、同位短语
9、方位短语10、量词短语
11、介词短语12、的字短语
(一)主谓短语
主语和谓语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主语是被陈述的,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

例如:
今天星期一
天气好
孩子们说说笑笑
(二)定中短语
定中短语由定语中心语组成。

两者有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例如:
新书
勇敢的战士
打虎的武松
(三)状中短语
状中短语由状语和中心语构成。

两者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例如:
仔细看
明白地说
礼貌待人
很好
(四)述宾短语
述宾短语由述语和宾语组成。

述语和宾语之间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例如:
看电视研究问题
是王老师加以讨论
来了客人生于北京
(五)述补短语
述补短语由述语和补语构成。

述语和补语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

例如:
说明白走一趟
好极了坏透了
住两个月劳动一天
跑得满头大汗
(六)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的部分构成。

例如:
工人农民老师和学生
伟大光荣多快好省
签名或盖章又唱又跳
(七)连述短语
连述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述语组成。

1、连动式:述语之间有动作时间先后、动作和方式、动作和目的、原因等关系。

例如:
开门出去打电话叫车
有条件报名有能力克服困难
倒杯水喝考大学录取了
2、兼语式:两个述语间的成份既是前面动词的宾语又是后面动词的主语。

例如:请医生看病命令战士开炮
有人来过有几个同学睡在地上
称他为活雷锋认白茹作干女儿
来了许多人要参观
(八)同位短语
同位短语的各个成份之间相互指称,指同一事物。

例如:厂长老王
我们大家
中秋那天
首都北京
(九)方位短语
方位短语由词(或短语)加上方位词构成。

例如:桌子上
长江以南
朋友之间
国庆前后
(十)量词短语
量词短语由数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量词构成。

例如:一尺十吨
这个那本
那一回这一次
哪一次几回
(十一)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由介词和名词等其他词构成。

表时间、处所、方式等,以及引出受事、施事。

例如:从现在(开始)
在解放前
在杭州
把敌人(打败)
被警察(抓住)
(十二)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由结构助词“的”和其他词(或短语)构成,用来指称事物。

例如:红的绿的
别人的大家的
作报告的穿花衣服的
短语的层次分析
(一)短语层次分析的原则
短语分析用直接成份分析法。

1、被切分出来的每个成份必须有意义,能成立。

例如:两个学校的┃篮球队
两支学校的┃篮球队*
两所学校的┃篮球队
2、切分下来的直接成份应该符合原来的组合关系。

例如:一棵┃枣树
一棵枣树┃上
在┃一棵枣树上
这本书的┃封面
这本书的封面┃上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
3、切分要符合结构的原意。

例如:新职工┃宿舍
新┃职工宿舍
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
打┃死老虎
打死┃老虎
反对┃种族主义的歧视
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二)层次分析的步骤
1、仔细阅读,准确地理解短语的意义。

2、找出第一层的两个直接成份,并标明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

3、如果第一次划分出来的直接成份仍然是一个短语,则继续找出其中的直接成份,并标明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

4、按照上述原则,一直分析到每个直接成份都是词为止。

(三)层次分析举例
我们班同学讨论课堂纪律问题
└─────┘└────────┘
主谓
└──┘└─┘└─┘└─────┘
定中述宾
└─┘└┘└───┘└┘
定中定中
└─┘└─┘
定中
从大森林里走出来的小孩
秋雨过后的森林显得比平时更美丽
┗━━━━━┛┗━━━━━━━┛
┗━━━┛┗┛┗━┛┗━━━━┛
┗┛┗┛┗┛┗━━┛
┗┛┗┛
教室里静得连一根松针落下来也能听见
┗━━┛┗━━━━━━━━━━━━┛
┗┛┗┛┗┛┗━━━━━━━━━━┛
┗━━━━━━┛┗━━┛
┗━━━┛┗━┛┗┛┗┛
┗┛┗━┛┗┛┗┛
太阳把挤满游泳者的沙滩晒得火辣辣的
┗━┛┗━━━━━━━━━━━━━┛
┗━━━━━━━┛┗━━━━┛
┗┛┗━━━━━┛┗┛┗━━┛
短语的外部功能
短语的外部功能指的是短语在结构中的作用,也就是与别的词语结合的能力。

根据外部功能,短语可以分为三类:(1)名词性短语、(2)动词性短语、(3)形容词性短语。

(一)名词性短语
其造句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短语。

名词性短语包括:定中短语、量词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的字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

名词性短语可以当主语、宾语、定语,也可以当状语。

如:咱们明年春天见。

大面积播种。

一个一个地检查。

(二)动词性短语
其造句功能相当于动词的短语。

动词短语包括:述宾短语、连述短语、状中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
语、联合短语。

动词短语主要作谓语、有时也作主语、宾语。

(三)形容词性短语
其造句功能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

形容词性短语包括:状中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

形容词性短语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

(四)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

如:从上海来。

在教室里学习。

把敌人打败了。

介词短语加“的”可以作定语。

如:关于期末考试的问题。

对同志的态度。

句子和句子的类别语法第四节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交流思想的基本单位,由一个词或一组词组成。

句子的特点:具有表述性。

(1)表达客观现实,即对客观实际有所说明;(2)陈述主观意图,即表达发话人的主观态度。

句子的语气类别(句类)
1、陈述句:提供信息。

2、疑问句:要求对方反馈信息。

3、祈使句:要求对方用行动反馈。

4、感叹句:着重表达主观感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句子的结构类型(句型)
╭名词性谓语句╭动词谓语句
╭主谓句━┥动词性谓语句━━┥述宾谓语句
│╰形容词性谓语句│述补谓语句
│╰连述谓语句
╭单句━┥
││╭名词句
│││动词句
│╰非主谓句━┥形容词句
│╰叹词句
句子━┥╭并列句
││连贯句
│╭联合复句━┥选择句
││╰递进句
╰复句━┥╭因果句
││条件句
╰偏正复句━┨转折句
╰让步句
辨识句型要注意的问题
1、语气不影句型
2、成份倒装不影响句型
3、省略不影响句型
4、修饰语(定语、状语、句首修饰语)不影响句型
动词性谓语句
谓语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充当的主谓句
动词性谓语句可以分为:
1、动词谓语句
2、述宾谓语句
3、述补谓语句
4、连述谓语句
5、主谓谓语句
(一)动词谓语句
由单个动词充当谓语的主谓句,一般带状语或时态助词。

例如:他来了。

春天到了。

我星期天休息。

你快走吧。

(二)述宾谓语句
由述宾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动词带宾语的情况:
1、有的动词只带名词性宾语。

如:写、读、买、喝、修理、驾驶…
2、有的动词只带非名词宾语。

如:打算、忍受、觉得、停止、禁止、感到、主张、希望、进行、给以、受到、容许、情愿、加以…
3、有的动词既能带动词性宾语,又能带名词性宾语。

如:罚、吃、
同意、赞成、反对、参加、喜欢、发动、担心、服从、加深…
双宾语句
动词带有两个名词性宾语的句子。

离动词近的宾语叫近宾语(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叫远宾语(直接宾语)。

能带双宾语的动词只是动词中的一部分:1、表示给予的。

如:给、送、教、赏、告诉、回答、补贴、拜托、推荐、(动词)给…
2、表示承受的。

如:拿、抢、偷、借、赢、骗、赚、占、娶、问、求、请教、麻烦、收到、接受、缴获…
3、其他。

如:称、叫、欠、骂…
宾语的语义类型
宾语从语义上可分为:
1、受事宾语。

宾语是述语动作的接受者。

例如:
小花猫逮住了一个老鼠
昨天他画了一幅国画
今天我看了一场电影
2、施事宾语。

宾语是述语动作的发出者。

例如:
家里来了几个客人
门口躺着一条小黑狗
昨天刘大妈丢了一只鸡
3、关系宾语。

宾语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

例如:
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姓王,他叫王老三
(三)述补谓语句
1、数量补语。

如:砍一刀。

打一拳。

踢了一脚。

看了一遍。

去三次。

住了三天。

等了十分钟。

2、程度补语。

如:见多了。

猜透了。

坏极了。

好得很。

3、趋向补语。

如:跑出去。

走进来。

说下去。

亮起来了。

4、结果补语。

想明白了。

听清楚了。

洗干净了。

走散了。

写完了。

打死了。

5、可能补语。

除了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和动词之间加“不”“得”表示可能以外,常见的可能补语还有:—得来,—不来;
—得了,—不了;—得,—不得
6、情态补语。

动词和补语之间须加“得”。

如:他跑得满头大汗。

文章写得有条有理。

小孩玩得满脸是泥。

(四)连述谓语句
1、连动式。

如:
他拿出笔记本写上地址
你脱了鞋进屋把报纸拿出来
少剑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2、兼语式。

如:
领导请他发表意见
班长派我通知大家明天出发
(五)主谓谓语句
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不同的关系
1、所属关系。

例如:
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
去北京旅游的人,大部分要登长城
2、受施关系。

例如:
鲁迅的小说我都读过
家里的事她管,外边的事我管
3、施受关系。

例如:
他一句话也不说
这个人什么活儿都会干
这位姑娘眉头也没皱一下
4、其他关系。

例如:
我的婚事我作主
这个字,你明儿能考倒好些人
那间屋子我们堆东西
句子的特征类别(句式)
根据句子的某些特征划分出来的类别。

又称句式。

(一)把字句
把字句的特征:
1、主语是施事,“把”的宾语是受事。

如:他把衣服洗干净了。

2、动词在意念上能支配“把”的宾语。

如:我们把这些词加以分析。

3、谓语动词前后必须有附加成份。

如:你把花插在花瓶里。

(二)被字句
被字句的特征:
1、主语是受事,“被”的后置成份是施事,施事有时可以省略。

如: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你们的建议已经被()采纳。

2、谓语动词前后必须有附加成份。

如:衣服被露水全打湿了。

第五节句子的意义
句子的表意因素
句子的意义和内容
抽象的句子
具体的句子
例如:今天星期一
我是教师
表达句子意义的主要因素
1、词义
例如:那里有家地下工厂。

那本书我丢了。

2、句法结构
例如:厂长老李都同意了。

我们需要学习文件。

我喜欢炒鸡蛋。

3、语义
例如:日本队打败了。

日本队打败了美国队。

他们来了。

他们来了客人。

4、层次
例如:你不能穿着拖鞋上班。

你别拿着鸡毛当令箭。

5、语气
例如:他会修电视机。

他会修电视机?
6、其他
例如:你快来呀!
快来呀,你!
司机只好煞住车。

司机只好把车煞住。

句子成份的语义指向
修饰语在结构上修饰中心语,在语义上有时并不一定指向中心语。

1、副词的语义指向
例如:这些书我都看过了。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

这本书我都没有看过。

你都读过哪些书?
2、补语的语义指向
例如:这顿饭,我吃饱了。

这顿饭,我吃多了。

这顿饭,我把肚子吃胀了。

他洗衣服洗得满头大汗。

他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他洗衣服洗得满地是水。

3、定语的语义指向
例如:下半旗费大事占小便宜
中山南路环城北路
他总算吃了顿饱饭。

他一个人喝闷酒。

4、状语的语义指向
例如:他们圆圆地围了个圈。

她辣辣地做了一碗汤。

陈述句的表达重点
陈述句一般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

新信息的重点也称焦点。

焦点一般出现在最后。

例如:王冕死了父亲——王冕父亲死了
他跌伤了腿——他的腿跌伤了
把这一笔钱给他——给他这一笔钱
对比焦点
例如:
白酒我不喝,黄酒可以喝一点
我对京剧感兴趣,他却喜欢越剧
他在上海租房子住,我打算买一套住房。

重读(副词“是”)表示焦点
例如:
我是昨天在南京路买了这双鞋。

我昨天是在南京路买了这双鞋。

我昨天在南京路是买了这双鞋。

疑问句的焦点
疑问句的焦点即疑问点。

1、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点。

例如:今天谁没有来?
他什么时候到杭州?
你打算怎样处理这件事?
2、正反问(反复问)
用“X不X”格式指明疑问点
例如:你明天去不去上海?
他是不是知道这件事?
他知道不知道这件事?
3、选择问
选择的范围就是疑问点。

例如:你是坐汽车还是坐火车去上海?
4、是非问
是非问要求对方对整个命题加以肯定或否定。

例如:他是你们班的同学吗?
你今天去过图书馆吗?
是非问句的疑问点通过重音表示。

句子的歧义
歧义指的是一个句子有几种意义。

歧义产生的原因:
1、多义词
例如: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这家小店关门了。

我的房间没锁。

赶小李,没那么容易。

他进来时我刚好倒了一杯茶。

2、句法关系
例如: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下午是历史地理课
要出租汽车的快登记
谁要炸薯条
我要炒鸡蛋
你们老师教给了我许多道理
3、结构层次
例如:
本店出售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
下午我们小组讨论
你的任务是写好书
这是两个煤矿工人抢救国家财产的故事领导接见了三个学校的篮球队
4、语义关系
例如:鸡不吃了
这是一家女子理发店
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这个老人谁都可以接待
这个人连我都不认识
5、综合
例如:虚构故事吓坏人
第六节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多个相当于单句单位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复句和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表示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

关联词语包括:
1、连词。

如:
昨天的梦想,或者是今天的希望,或者是明天的现实。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2、副词
有的副词也能作关联词语。

如:
大家一条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下班铃刚响,他就没影了。

做完了今天的功课,他才能休息。

她是老婆,又是老妈子,又是厨子,又是护士。

尽管有的人宣称,他已经变了,你也无妨冷静地看看到底他变了什么。

3、其他词语
例如:如果说、不但不、一方面…另一方面
党内斗争之所以必要,并不是由于我们主观地嗜好斗争,而是由于在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党内原则上的分歧。

(《刘少奇选集》上卷)复句的类型
根据分句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包括:(1 )并列复句、(2)连贯复句、(3)选择复句、(4)递进复句。

偏正复句包括:(5 )因果复句、(6)转折复句、(7)条件复句、(8)让步复句。

(一)并列复句
风停了,雨住了,树木冲洗得那么干净,池子里的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要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读书要善于咀嚼,也要善于消化。

要多读书,还要会读书。

(二)连贯复句
我下楼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包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
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打了一个冷噤,于是一个怜悯的感觉从心底升上来。

我们先是沉默的相视,接着是放怀而亲密的交谈,后来又是沉默。

(三)选择复句
你喝茶,还是喝咖啡?
要么你就别管,要么你就管到底。

容易犯错误的人,不是认为什么都不懂,就是认为什么都懂。

他不是在车间,就是在仓库,要不就在料场。

(四)递进复句
不仅科研人员要钻研业务,政工干部也要学习科学知识。

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人们不但没有说话的自由,而且没有不说话的自由。

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

他不但会喝酒,而且爱喝,有一阵子甚至是无酒不下饭。

(五)因果复句
1、说明因果。

如:
水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因而又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朋友,也是说好话的多,所以真肯提你缺点的人倒是你难得的好朋友。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它更接近我们口中的语言。

2、推论因果
既然自己的身子是弯曲的,影子歪斜就不足奇怪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