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我国的财政体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类型 (1)一般转移支付 是上级政府拨给下级政府的补助金,不限定 使用范围与要求,不附带任何条件。加收 这种补助的地方政府,可以将此项补助金 视同自主财力加以支配,按照其偏好或实 际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2)特殊转移支付
规定用途的转移支付,即有条件的补助, 是中央政府给下级政府的附带条件的补贴 拨款,地方政府只能按指定用途使用这些 资金,不得移作他用。规定用途的转移支 付的目的,在于鼓励地方对一些特殊项目 的支出,以便体现中央政府的某些意图。
(2)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中 央与地方收入。即将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以确定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来 源。按照税制改革后的税种设置,将维护国家整 体利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税种划分为中央税; 将适宜地方征管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并充实地 方税税种,增加地方收入;将与经济发展直接相 联系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 收入
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政府分享75%,地 方政府分享25%。 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 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和各银行总行 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中央和地方目前按 60%与40%的比例分享。 个人所得税。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归中央外,其余部分 的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相同。 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 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7%归中央政府,其余3%和其他印花 税归入地方政府。
(二)政府决算
1、政府决算的含义与决算的组成 决算是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经法定程序审 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它反映和总结预算 执行情况的结果,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决算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通常按照我 国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决算的构成和收支项目 同预算一致。中央决算由中央各部门决算组成,并包括地 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和中央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地 方决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决算组成;地方各级总 决算由本级政府决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决算组成。
(2)财力分配的横向不平衡。是指由于 各地区的人口、地理、资源等情况和其 他因素造成的各地方政府支出上的较大 差异。而由于财源分布的不平衡。不同 地区可能拥有不同量的税基,在实行相 对统一的税收体系情况下,必然会使地 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不尽一致,导致了 地区财政能力的差异。这种财政能力和 支出需求的差异使得有些地区无法维持 政府正常运转并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客 观上要求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 平衡。
2、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1)特征:预测性 ;法律性 ;综合性 。 (2)原则:预算的统一性 ;预算的完整 性 ;预算的权威性 ;预算的公开性 ;预算 的年度性 。
3、政府收支预算分类
(1)收入分类。按经济部门分类 ;按所有 制构成分类 ;按政府预算收入形式分类 ; 按预算收入性质分类 ;按预算收入管理和 使用权限分类 ;按照科目分类 。 (2)政府预算收入的内容。一般预算收入 ; 基金预算收入 ;债务预算收入 。
(4)分管。即在分事和分税的基础上实行 分级财政管理,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种税收 征管体系和金库体系,设置中央税务机构 和地方税务机构,实行分别征税。中央税 种和共享税种由国税局负责征收,其中共 享收入按比例留给地方;地方税种由地税 局征收。
3、收入划分: (1)中央固定收入: 主要包括: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 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2)地方固定收入 主要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 房产税,城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 税,屠宰税(已停征),筵席税(已停征)农牧(业)税 (已停征)等。
(3)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为了保证地方既得利益格局, 逐步达到改革的目标,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以 1993年为基期年核定。按照1993年地方实际收入以及税制 改革确定的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情况,核定1993年中央从 地方净上划的收入数额。1993年中央净上划收入,全额返 还地方,保证现有地方既得财力,并以此作为以后中央对 地方税收返还基数。1994年以后,税收还在1993年基础上 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平均增长率的 1:0.3系数确定,即上述两税全国平均每增长1%,中央财 政对地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0.3%。
(3)政府支出分类。按政府职能分类 ;按 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相交换为标准分类 ; 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 ;按支出用途分类 。 (4)预算支出内容:一般预算支出 ;基金 预算支出 ;债务预算支出 。
4、政府预算的组织形式、编制 和执行
(1)政府预算的组织形式 。单式预算是指 集中反映国家在预算年度内全部预算收支 活动的计划。它把全部预算收支加以汇集, 集中反映在一个预算平衡表内。复式预算 是在预算年度内,把全部的预算收支按经 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 照表,从而编制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 独立、但又有密切联系的计划所形成的预 算。。
(3)1988年起实行的“包干”体制 1988年,我国财政体制又一次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 革,全面实行财政承包制。到1988年底,全国共 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39个,分别 采取定额上解、上解递增包干、收入递增包干、 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定额补助等六 种形式。 3、1994年分税制
(二)我国财政体制演变
1、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财权财力“集中” 为主要特征的财政体制 2、以“包干”为主要特征的财政体制 (1)1980年起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财政体制。其要点是,对收入进行分类分 成,划分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和 调剂收入三类。财政支出主要按照企业和 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划分。地方财政在划分 的收支范围内多收可多支,少收则少支, 自求平衡。
第七讲 我国的财政体 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我国财政体制
(一)分级财政体制 1、含义。它是指在宪法或相关法律确立的各级政府 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 政权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各自独 立其财政预算的一种体制。 2、特征: (1)各级政府事权独立 (2)各级财政预算独立 (3)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规范的分税制和转 移支付制度来进行,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 财政对各级地方财政实行宏观调控、体现中央政府 意图、缩小各地财政能力的有效手段。
(3)政府预算的调整 预算调整是指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 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 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措债务 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 变更的原因: ①预算的编制通常是在上年末和本年初进行的,在年度执 行过程中,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化。 ②预算收支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季节性变化、自然灾害以 及某些不可预料的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要求预算在执行中 作出相应调整。 ③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与客观实际会存在一定差距,从而 使编制的预算不可能完全反映客观要求。
(四)转移支付制度
1、含义。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是指中央政府 为了平衡各个地方之间的财政能力,促进 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采用规范的补 助形式将一部分中央财力无偿地转移给地 方政府使用的一种财政调节制度。 2、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
(1)财力分配的纵向不平衡。政府间的纵向财政关系, 是指不同级次的政府因各自收支的平衡差距而产生的 上下级之间的资金运动。纵向不平衡产生于中央和地 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差额,反映了不同级次政府的收 入和支出的划分或责任。从税收角度看,分税制体制 下的税收划分很困难,特别是由于收入集中政府可以 降低征收成本,往往出现有利于中央政府的收入分配 倾向。这就要求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一定数额的补 助。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为了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 稳定并维护税收的统一性和公平性,一些主体收入项 目,一般必须由中央来控制。因此,在规范的税制下, 按税种特性和宏观调控需要而进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 税种划分,客观上也会形成中央集中财力相对多的结 果。为了保证地方政府拥有实现其职能所必不可少的 财力,需要有政府间转移支付来平衡中央与地方间的 预算,使国家财政能确保各级政府的正常运转。
(2)1985年起实行的“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 包干”的财政体制 主要内容:一是大致上以第二步利改税以后的税种 设置作为划分收入的依据,收入分为中央税、地 方税和共享税三类;二是重新核定包干基数,地 方财政支出包干基数按照1983年的既得财力确定, 地方财政收入的基数以1983年的决算收入数为依 据;三是确定包干办法,规定流转税为共享部分, 共享比例从100%留归地方不等,具体由各地的收 入基数与支出基数的对比确定,对收不抵支的省 份,由中央给予额定不住。
(2)政府预算的编制 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①修订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和预算表格; ②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计和分析; ③拟定下年度预算收支指标; ④颁发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指示和具体规定。 政府预算草案编制的依据与程序; 政府预算编制的内容; 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二、政府预决算管理
(一)政府预算 1、政府预算的几个概念 (1)政府预算: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计划,它 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 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2)政府预算体系:是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 和财政管理体制而确定的预算级次和预算单位按一定的方 式组合成的统一整体。 (3)预算年度:又称财政年度或会计年度,是编制政府预 算时规定的收支起止期限,通常为一年。
零基预算的方法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 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是 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 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 将零设为所有的预算支出的出发点,一切 从实际需要或可能的需要出发,逐项审议 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 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 的一种方法
(三)分税制
1、含义: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中的公共财政原理,以划 分税种、税权为主要方式来确定各级政府的财权财力范围 和管理权责,处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分级财政管 理制度。 2、内容 (1)划分事权。即按照一定时期政府职能和经济体制的要 求在各级政府间划分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事权,并以此为 依据确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国 家安全、外交和中央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 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支出以及由中 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负责本地区政 权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支出。
(3)外部性。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服务项 目,如教育、基础设施、环保工程等,具 有外部正效用,其所产生的利益不只是为 本地区居民所享受。由于这种外部正效应 计量比较困难,难以使地方政府间进行对 应的相互补偿,因此必须由较高级次政府 乃至中央政府按规范、统一的标准,对地 方政府的外部正效应较为明显的活动,进 行相应的利益调整。
2、决算草案的编制 3、决算的审核分析、审查批准与预算监督 决策审核分析的方法。对决算的审核与分析,一 般是和决算编制交叉进行的。从审核的方法看, 一般有就地审核、书面审核和派人到上级机关汇 报审核三种。 决策审核分析的形式。一般有单位自审、组织决 算性质相同的单位互审核上级单位审核三种。 决算审核分析的内容:一方面是政策性审核,即 从决算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政财务制度、 财经法纪等方面进行审核分析;另一方面是技术 性审核,即从决算报表的数字关系上进行审查和 分析。这两方面的审核各有重点,互为补充,相 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