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园》的现代性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樱桃园》的现代性探讨
华师文学院俞明海
四幕喜剧《樱桃园》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最后一部剧作,也可以说是他呕心沥血的绝笔。

在这个“喜剧”中,充满了许多与传统戏剧不同(甚至是反传统戏剧)的若干元素,在这个淡化了传统戏剧冲突,充满象征意味,交织着悲喜元素的剧本后面,我们清晰地嗅出了来自现代世界的气息。

而近年来,在戏剧评论界和契诃夫研究者中,越来越多专家认识到,以《樱桃园》为代表的契诃夫戏剧史20世纪现代剧的开端。

一、淡化戏剧冲突
首先,契诃夫的《樱桃园》给观众再现了一个贵族世家衰败的过程。

女地主朗涅夫斯卡娅长年客居法国挥霍享用,突然有一天想到了俄罗斯,想到了樱桃园,于是举家回到了故乡。

但是女主人债台高筑,债主们准备拍卖樱桃园。

最后樱桃园被商人陆伯兴买得。

失去了樱桃园的朗涅夫斯卡娅决定再到巴黎去生活。

戏剧从女地主郎涅夫斯卡雅回到樱桃园开始到观众听到樱桃园的樱桃树被砍伐的斧头声音结束,一个贵族世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败落了。

可是,我们从始至终没有看见戏剧人物之间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甚至在剧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对立面的人物,就连樱桃园的买主罗巴辛为了能使郎涅夫斯卡雅摆脱困境不断出谋划策,摆出一副对主人忠心耿耿的样子。

樱桃园的失去并不是某一个恶人用阴谋诡计、巧取豪夺的方法造成的,而是一种无法阻挡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一种贵族注定要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如果按照传统戏剧的理论,表现上述历史变迁的主题,必然是有狂风暴雨般的戏剧冲突。

从传统现实主义戏剧来说,戏剧冲突具有: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等特点。

但是,《樱桃园》中却表现出对传统戏剧冲突的反叛。

《樱桃园》融进了许多游离主题的生活事情,买卖樱桃的事件虽贯穿戏剧始终,但这一关系贵族世家存亡的事情在戏剧中仅仅起一个线索作用,在戏剧里时隐时现,但附着在这条线索之上的却有许许多多游离主题的东西。

譬如:郎涅夫斯卡娅与加耶夫兄妹对往事的闲聊,对巴黎奢侈生活的回忆,打台球、举办舞会,进城下馆子继续挥霍钱财等。

这些生活事件,使戏剧显得散漫,一反传统的高度集中、进展紧张等特点。

樱桃园就在郎涅夫斯卡娅、加耶夫等人的幻想、叹息和挥霍中无声无息地易了主人。

在这易主的过程,没有阴谋家,没有格斗、流血以及剧烈的矛盾冲突,一切都像现实生活那样平静……传统戏剧冲突在《樱桃园》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戏剧冲突的淡化与结构的松散,这些,无不使这
部戏剧具有现代性。

戏剧冲突的淡化、戏剧的生活化是契诃夫一直追求的目标。

契诃夫就在自己的戏剧中竭力使其戏剧人物、戏剧情节、戏剧节奏、戏剧结构等接近生活,让观众通过舞台看到现实生活的真相,要求戏剧在极为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里,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活动及其命运的变化。

契诃夫曾谈到自己的戏剧时这样说过:“人们要求说,应该有男男女女的英雄和舞台效果,可是话得说回来,在生活里人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开枪自杀,悬梁自尽,谈情说爱,他们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说聪明话。

他们做得更多的倒是吃、喝、勾女人、说蠢话。

必须把这些表现在舞台上才对,必须写出这样的剧本来!在那里人们走来走去,吃饭、谈天气、打牌……这倒不是因为作家需要这样写,而是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本来就是这样的。

”[1](P395)“要使舞台上的一切和生活里一样复杂而又一样简单。

人们吃饭就是吃饭,可是在吃饭的当儿,有些人走运了,有些人倒霉了。

”1896年,契诃夫创作的《海鸥》是其戏剧的分界线,他戏剧的现实主义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揭示戏剧情节的紧张性与深刻性,表现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及其心理冲突,以挖掘生活背后隐藏的戏剧因素。

作为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的《樱桃园》,其戏剧冲突因素的淡化,更是得到提升。

《樱桃园》中戏剧冲突的淡化是现代戏剧特性的端倪初露,对20世纪西方现代剧才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宏大的艺术象征
契诃夫的戏剧从《海鸥》开始,就具有相当浓厚的象征性。

到了《樱桃园》,契诃夫的象征手法运用的更加广泛。

比如,在剧中两次出现的“类似琴弦绷断的声音”,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象征手段。

例如,第二幕中:“忽然间,远处,彷佛从天边传来一种类似琴弦绷断的声音,然后忧郁而缥缈地消逝了。

”这个来之天边的古怪的声音,艺术地暗示着郁积在樱桃园女主人朗涅夫斯卡娅胸中的不快之感。

而落幕前的“打破这寂静的,只有从远处隐隐传来的砍伐树木的斧头声。

”这隐约的斧头声,既是象征旧时代的埋葬,也象征“时代前进的脚步”。

《樱桃园》中最为宏大的象征性形象,自然就是这座满园开着白花的樱桃园了。

曹文轩在其《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指出:樱桃园是一个象征。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旧主人在告别自己的老窝时,依恋地望望天花板、门窗,悲叹自己“幸福
时代”的逝去,它是自己“幸福时代”的标志;樱桃园新主人却得意地计划自己未来的事业,迫不及待地雇人砍伐樱桃园,它是自己牟利发展的障碍物。

在年轻的安尼雅和特罗菲莫夫看来,樱桃园是旧时代的摇篮,是无数活魂灵的血泪结晶。

年轻人正为自己能奔向新生活而喜悦:“我们将建立起一个新的花园,比现在这个还要丰美”,他们欢呼“新生活万岁”。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旧主人既配不上过去的美,也配不上祖国未来的美;落巴辛们也和这种美相去甚远。

将来会出现一些新人,他们将建造信的花园,比过去所有的花园美丽百倍,他们将把整个祖国的大地变成一个奇妙的花园。

无怪有人折过评价《樱桃园》:整个俄罗斯是我们的花园。

相比传统戏剧的重写实,契诃夫的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对后来的荒诞派戏剧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三、人在世纪之交的困惑:现代性的人性探索
俄罗斯契诃夫研究会主席拉克申院士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生活在19世纪的契诃夫,就其对人和对世界的认识而言,变成了一位20世纪的作家。

”由此可见,契诃夫在其戏剧中透露出来的对于生存的感知和生命的感悟无不具有现代的意味。

《樱桃园》的题旨具有多重解读性。

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与无奈”,处于灵肉分裂的现代人,更能从他的戏剧中得到安慰。

早在50年代末,契诃夫夫人克尼碧尔(朗涅夫斯卡娅的第一个扮演着)就曾经指出,《樱桃园》写的“乃是人在世纪之交的困惑”。

在这个“(美丽的)樱桃园易主与消失”的故事后面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樱桃园具有诗意的美,但它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终将结束。

而处于世纪之交的人,在这冲突中会感到无奈与困惑:“困惑”于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兼得,“困惑”于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于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于实用的“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还有诗意的美语几分眷恋,“困惑”于在让人听见了“砍伐树木的斧头声”,同时却能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在“樱桃园易主与消失”后面,一边是旧的但却美丽的事物的消亡,一边是时代前进不可阻挡的脚步。

蕴藉其中的,是面对旧时代消亡、新时代来临的喜忧参半的复杂情感。

这种复杂情感,使处于文明进程中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因而也找到了一种慰藉。

契诃夫淡化了传统戏剧冲突,敢于把生活常态写到戏剧中去,广泛运用象征手法,
使戏剧具有多重解读性,这些打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得《樱桃园》具有浓厚的现代性。

更主要的是,《樱桃园》注意到了人在世纪之交的困惑,使《樱桃园》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超前性,因而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