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6ed物理层剖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 b/s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第18页
香农公式表明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 输速率就越高。
调制解调器
PC
源系统
传输系统
目的系统
输 源点 输 发送器
发送
传输 系统
入
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信号
信
数
息
据
接收器
终点
接收
输
输
的信号
出
出
数
信
据
息
Modulator + Demodulator = Modem
第9页
几个术语
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
若用V表示每个码元离散电平的数目(码元的离散电平 数目是指有多少种不同的码元,比如如果有16种不同 的码元,则需要4位二进制位,因此数据传输率是码元 传输率的4倍),则极限数据率为:
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率=2Wlog2V (单位: b/s)
第16页
奈氏准则的结论:
1.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 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 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第7页
例题
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 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 )【12】
A 机械特性 B 功能特性 C 过程特性 D 电气特性
C
第8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
输入 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 汉字
PC
调制解调器
公用电话网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显示 汉字
并行传输是指多个比特通过多条通信信 道同时传输。
第12页
2.2.2 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 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 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 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 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 号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 传送码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3. 奈氏准则给出了码元传输速率的限制,但并 没有对信息传输速率给出限制,也就是说没 有对一个码元可以对应多少个二进制位作出 限制。
第17页
(2) 信噪比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 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第13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 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 扰。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 离越远,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 就越严重。
第14页
数字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
有失真,但可识别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发送信号波形
计算机网络(第 6 版)
第 2 章 物理层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续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
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第10页
码元传输速率与信息传输速率
码元传输速率。又可成为码元速率、波形速率 等,他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所传输的 码元个数,单位是波特(Baud)。
第2页
第 2 章 物理层(续)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A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2.6.3 FTTx 技术
第3页
考研要求(1)
二、物理层 (一)通信基础 1.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 信源与信宿等基本概念 2.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 3.编码与调制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5.数据报与虚电路
第6页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 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 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 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 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 的出现顺序。
信息传输速率。又可称为信息速率、比特率等 ,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比特 数。
若一个码元携带 n bit的信息量,则M Baud的 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M *n
bit/s。
第11页
串行与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指一个一个比特按照时间顺 序传输(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远距离通 信经常采用串行传输)。
第4页
考研要求(2)
(二)传输介质 1.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2.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三)物理层设备 1.中继器 2.集线器
第5页
考题分布
年份 单选题/分 综合题/分
2009 1*2
0
2010 1*2
0
2011 1*2
0
2012 1*2
0
2013 1*2
0
2014 1*2
0
考察内容 调制技术与奈氏定理 分组交换网络的传输效率分析 数据率和波特率的转换关系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物理层曼彻斯特编码 信道传输速率的影响因素
接收信号波形
失真大,无法识别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发送信号波形
接收信号波形
第15页
(1)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1924 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了著名的奈氏 准则。他给出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 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值。
在理想低通(没有噪声、带宽有限)的信道中,极限 码元传输率为 2W Baud。其中,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 带宽,单位为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