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瘤胃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瘤胃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杨在宾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71018)

摘要本文综述了碳水化合物被瘤胃微生物降解成单糖,并进而分解成VFA的途经。反刍动物葡萄糖来源主要是丙酸糖异生。综述还阐述了甲烷能产生量估测、控制和过瘤胃碳水化合物调控技术。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调控技术,反刍动物。

RECENT DEVELOPMENT ON METABOLISM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ARBOHYDRATES FOR RUMINANTS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China)

YANG Zai-bin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ed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hat all the dietary carbohydrates are converted to glycoses, and the glycoses are promptly converted to VFA, propionate acid is largely converted to glucose by the liver, and it is the primary source of glucose for ruminant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ways of estimate and control on methane energy produced in rumen and the technology of by pass carbohydrates.

Key words: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control technology and ruminant

改革开发20余年,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生产结构已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猪为首的传统饲养格局,实现了猪、鸡、牛、羊全面发展的新局面。然而由于饲料资源的限制,迅速发展的牛、羊业仍然以低质秸秆为主要饲料,奶牛主要靠提高精饲料维持产奶量,因此,能量饲料的均衡供应是制约牛、羊业生产水平的主要因素。碳水化合物是最低廉的供能物质,根据反刍动物消化生理特点,弄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对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意义重大。

1.瘤胃碳水化合物代谢机理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代谢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降解成各种单糖,这一过程是在细胞外微生物酶催化下完成的;第二阶段是微生物将第一阶段降解产生的各种单糖立即吸收进入细胞内进一步分解。

1.1瘤胃微生物细胞外消化

饲料中的各种复杂碳水化合物,包括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均被瘤胃微生物分泌至细胞外的各种酶,进行不同程度降解,最终形成各种单糖(如图1所示)。饲料中的纤维素被一种或几种β—1,3—葡萄糖苷酶降解成纤维二糖,并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或在磷酸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1—磷酸。淀粉和糊精经淀粉酶作用转变成麦芽糖,再经麦芽糖酶、麦芽糖磷酸化酶或1,6—葡萄糖苷酶催化生成葡萄糖或葡萄糖—1—磷酸。果聚糖被相应酶水解成果糖。饲草中的半纤维素、戊聚糖和果胶,可被相应酶降解为木糖及其他戊糖或糖醛酸,并进一步进入糖代谢。木质素是一种特殊结构物质,基本上不能被分解。

纤维素淀粉

纤维二糖葡萄糖—1—P 麦芽糖

葡萄糖葡萄糖

糖醛酸果糖—6—P 果聚糖、蔗糖

戊糖

果胶果糖—1,6—二P 果糖

纤维素

戊聚糖丙酮酸

图1:瘤胃中碳水化合物第一阶段降解(D. Lewis.及K.J.Hill,1983)

Fig.1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hat carbohydrates is converted to single glycoses

1.2 瘤胃微生物细胞内代谢

碳水化合物在细胞外降解产生的各种单糖在瘤胃液中很难检测出来,它们会立即被微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内代谢。进入细胞内的单糖代谢途径和动物体内相似,首先被细胞内的酶分解成丙酮酸,并进而分解成VFA(乙酸、丙酸、丁酸)和气体(CH4、CO2、、H2).

单糖

丁酰C O A 乙酰C O A 丙酮酸草酰乙酸

乙酰—P 甲酸

乳酸

CO2+H2

丁酸乙酸甲烷丙酸

图2 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的代谢途径(D.Lewis及K.J.Hill,1983)

Fig. 2 The metabolic pathways that glycoses are converted to VFA

Van.Soest(1977)根据Wolin(1974)提出的反刍动物消化代谢概念,把葡萄糖发酵生成VFA的过程归纳如下方程:

乙酸:C6H12O6+2H2O 2C2H4O2+2CO2+8H

丙酸:C6H12O6 2C3H6O2+2[O]

丁酸:C6H12O6 C4H8O2+2CO2+4H

由此证明,每摩尔葡萄糖降解成乙酸将产生8个H,丁酸4个H,丙酸4个H。因此,在VFA产生过程中,中间产物H有大量剩余,在厌氧条件下与CO2结合形成甲烷。饲料能是指C—H中化学能,每克氢氧化成水可产生42.26KJ热能,因此生H越多,能量损失越大。由此证明,转化成乙酸能量损失大,丙酸和丁酸较小。

1.3反刍动物葡萄糖代谢

相当长时期内,人们认为葡萄糖对反刍动物并不重要。事实上,反刍动物对葡萄糖的需要不比单胃动

物差,而是获取葡萄糖的途径不同。反刍动物体内葡萄糖供给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外源葡萄糖,即饲料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避开瘤胃发酵进入小肠被消化吸收的葡萄糖(BSEG)。其二是内源葡萄糖,即由体内丙酸或生糖氨基酸经糖异生途径合成的葡萄糖(POEG)。卢德勋(1996)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代谢葡萄糖(MG)概念,所谓MG是指饲料中经过动物消化吸收后,可以给动物本身代谢提供能量的葡萄糖总量,并提出MG计算公式为:

MG(克/天)=POEG+BSEG

POEG=K1×0.5×180.16×P r/1000

BSEG(克/天)=0.9×K2×B S

K1=瘤胃丙酸吸收率;0.5—可吸收丙酸转化为葡萄糖的效率;180.16—葡萄糖的克分子量;P r—瘤胃发酵产生的丙酸(mmol/d)。0.9—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系数;K2—过瘤胃淀粉在小肠中的消化率;B S—过瘤胃淀粉量(克/天)。

反刍动物体内所需葡萄糖20%~90%由糖异生途径提供,在以粗饲料为主的日粮中,80%~90%葡萄糖由丙酸合成(Cridland,1984)。在放牧条件下,绵羊几乎不可能由小肠吸收葡萄糖(Weeks,1975),Leng 等(1977)即使在日产40Kg奶的高产奶牛,所需葡萄糖60%来源于丙酸的糖异生(J.M.Elliot,1976)。1.4碳水化合物供能方式

综上所述,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通过瘤胃发酵,降解为VFA通过瘤胃壁吸收利用,即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也大部分在瘤胃中被降解。Grey等(1976)发现苜蓿和小麦干草日粮可消化能的53%转化为VFA。Bergman等(1965)用牧草颗粒日粮试验证明,消化能的62%转化为VFA。VFA为反刍动物大约提供机体所需能量的70%~80%(韩正康,1991)。Blaxter(1962)测得维持能量水平下绵羊消化道24小时吸收的VFA和葡萄糖如下表,由表可以看出维持水平时,乙酸提供近1/2能量,葡萄糖供能很少。

表1:绵羊消化道VFA和葡萄糖吸收率(Blaxter,1962)

Table 1 The absorptivity of VFA and glucose by sheep

克 Gram 克分子 mol 千卡cal.

乙酸 Acetic acid 120 2.00 418

丙酸propionate acid50 0.70 184

丁酸 Butyric acid 50 0.56 293

总计 Total 220 3.26 895

葡萄糖 Glucose 20 0.11 7.5 Leng and Brett 用11只绵羊测得4种日粮的VFA的摩尔百分数很相近,分别为乙酸65%,丙酸20%,丁酸9%,其他6%。VFA中各组分的比例随日粮结构不同而异,提高精料供给或添加莫能菌素可增加丙酸比例,全干草日粮时,乙酸65%,丙酸20%,丁酸12%,当精料增加至70%时,乙酸降至40%,丙酸增至37%。与此同时,反刍动物通过VFA或葡萄糖供能时,利用效率差别很大。Blaxter(1962)得出,VFA和葡萄糖利用效率见图3。由此看出,乙酸利用率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