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针对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缺少吸引力,教学方法简单,缺少师生互动等问题,提出了大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四个原则:直观原则;连贯原则;系统原则和科学、学术原则。

同时提出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注意教学方法设计,提升教学语言艺术;促进课堂交流;加强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学生引到研究的最前沿;巧用表扬,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反映社会实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标签:课堂;教学;质量;措施
一、大学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学课堂缺少吸引力,学生逃课的现象很严重;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一言堂”、“满堂灌”,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有些教学内容陈旧滞后;课堂效率长期低下,影响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大学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脱离实践、忽视学生个性、照本宣科式地教教材,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成了知识的解释与记忆的过程,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学生成了知识的奴隶,教学成了知识的灌输。

造成这些现状的有: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课程等同于教材;忽视学生的需求。

大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创新,需要重新定位教师、学生功能,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需要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二、大学课堂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要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改变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大学教师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一)直观原则
图形、图表、电影、动漫等都能引人入胜,从而开启进一步的思维。

特别是越抽象、越难理解的东西,如能恰当地用直观的方式表示,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讲授集合论,概念、符号一大堆,初学者如堕雾里云里,如果能用图形表示,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而且记得牢。

(二)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要求教师注意新课与旧课、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贯通,避免“跳跃式”的教学。

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求知,教师的责任是超出教材,进行指导性的分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分析”的过程是加强学生“理解”的过程。

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是牢固的知识、有用的知识。

“综合”是“分析”的反过程,教师分析、综合的能力如何,对学生的影响
是巨大的。

(三)系统原则
我们如果掌握了事物的系统,就意味着进入了它的“规律”的大门,教学就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对于每一门课而言,不仅有本学科的系统性,本学科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还有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渗透性。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就不能将他的课很好地“讲清楚”。

教师如果不了解他所教课程的“系统”,他就不知道重点、难点是什么,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可以由学生自己思考。

他的教学最终只能给学生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

学生学到的如果是支离破碎的知识。

其结果是学生不仅记不住,也不能很好地应用,更不能举一反三。

(四)科学、学术原则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在备课时一定要深思熟虑,注意不犯科学性错误。

好的教师不仅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能把知识“引申”。

指出所讲的问题有哪些发展的可能,哪些需要进一步学习,哪些问题重要但没有解决,有待深入研究等等。

教师要发扬学术民主,不故步自封,不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学术原则。

三、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有学习需要与动机,对学习内容主动思考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大学教师必须学会激励学生学习一门课程。

具体策略主要有:1)运用有趣、形象生动和新颖的教学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兴趣。

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引起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或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喜悦心情。

因此,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例子,与学生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相联系的事例,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等,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和情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可使学生产生一种迫切学习的动机。

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前,大学教师通过充满激情的介绍所学知识的价值及其实用性使学生明白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机。

3)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思索,并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和新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二)注意教学方法设计,提升教学语言艺术
多媒体课件中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画、录像以及文图并茂的特点是传统的板书所不及的。

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采用设疑问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深入思考不断展开课程内容。

层层递进、逐步展开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逻辑性强,在“授鱼”同时又“教渔”[2],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摄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不是单独的教师说教过程[3]。

教学中,教师应该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将教学艺术体现出来,不断捕捉教学中创造的有效信息,从而挖掘知识内容的新见解和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启发性外,还要注意:语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趣味性,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安抚学生紧张的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令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和教导;语言要以情感人,启迪心灵,教师激昂、兴奋的讲课情绪和富有节奏的说话语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以情感人,而且要贴近学生的心灵,尽量听取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心理,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三)促进课堂交流
“中国大学普遍的沉闷状态是令人忧郁的,课堂本是一个应激起大脑风暴的地方,但是它寂静的令人可怕”[4]。

这是张楚廷老师对目前我国大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的形象描述。

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识、质疑精神及创新能力,只不过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丧失了展现个体化理解的时间与空间。

大学课堂教学之中,应当尽可能地给学生留一定的参与时间,方式可以采用自主发言、小组辩论及师生讨论的方式。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灵活使用,如采用讨论模式、探索模式或研讨模式等形式,让学生对专业课中的科学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讨论,归纳解决方案,以激发他们对科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教学中采用讲解与学生讨论分析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对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进行集中分析和讲评,归纳知识要点。

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可以相互启迪智慧,发散学生的思维,智慧的碰撞;不仅仅发展相互的学识,而且也在不断开发共同智能,廓清了模糊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还可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

在交流互动中,有智慧、理性的交锋,也会出现个性、情感的碰撞。

教师应该将课堂变成一个开放平台,在自由、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智慧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辩论,鼓励学生提出和研究问题;教师应该怀着惊喜的心态,期待、培养、发掘课堂交流。

(四)加强对创新精神的培养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NeilRuden—stein)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5]。

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具有优秀的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应该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是创新的关键:只有独立思考,才能融会贯通,才能由多而少,由博而专,由现象到本质,由无序到规律: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生动活泼、千姿百态,才能解放思想,向传统挑战,才能不安所学、才会有创新、
有发展。

要改变课堂教学“老八股”:“讲教材有的、学老师讲的、考学生学的”;课堂讲授的重点不是将教材规定内容的所有重点、难点和疑点全部解决,为其画上一个个“句号”,而是不断地画出“问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将“问号”变成“句号”。

要使学生摆脱“只听不思、只学不问、只知不识”的状况;要使学生在创造性获取知识的同时,在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道德、洞察能力、评价能力、批判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严谨学风等方面也得到训练与提升。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课堂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出、分析、解决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效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等。

要达到这种教学目的,就要将传统的灌输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研究型教学模式;要达到这种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都要转变角色,教师要以“台上独角”转变为“场外指导”,学生要从“台下观众”转变为“场上主力”;为达到这种教学目的,课堂教学除了讲授外,还应包括论文研究(research)、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案例教学(casestudy)、项目训练(project.basedlearning)和指导性设计(guideddesign)等多种方式。

大学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激发他们的求异动机,催化他们发现、发明、创造的热情。

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学生显示出来的创造性的思想火花要加倍地爱护和鼓励。

大学课堂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课堂伦理关系。

(五)把学生引到研究的最前沿
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进行理论知识的前沿性研究成果的介绍与了解。

这一环节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应当对知识的最新发展与动态有所了解。

学生在学习了知识的“源”,也了解了知识的“流”之后,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要密切关注理论知识的前沿研究成果及研究动向,真正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学教师要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密切注视本学科在国内国际的发展动态,并不断把新成果,新发现引进自己的教学中[6]。

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知识。

大学教师让学生参加一些研究讨论,或者把各种学术观点介绍出来,让学生去识别、鉴别、欣赏和批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能力、鉴别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很有帮助的。

教师应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高屋建瓴地将本门课程和前面所学的课程知识联系起来,并提供相关拓展性资源、包括专题学习网站、阅读书目,或者个领域的研究学者,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去阅读,去分析,使学生在能达到本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有特色,学有特长,学有个性,各取所需,形成了课程总体要求和学生个人需要的良好结合,有深度有广度。

(六)巧用表扬,提升教学效果
得到他人认可是每一个人的需要。

表扬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行为;表扬能提供成败的信息,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表扬能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表扬则是激活课堂气氛、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都希望能从教师那儿得到热情的关注和认同,有时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赞许,也可能使他记忆
一辈子,受益一辈子。

教师肯定的语言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影响到他们的整个大学生活,甚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所以,教师能否有效地运用表扬这一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

大学教师在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气质的情况下,通过真诚,公正的表扬,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课堂教学应反映社会实践
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于知识的实践困惑与反思进行课堂反映。

具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对书本知识在具体实践之中的理论不足、实践缺陷、应用反思及实践探索等进行反映,其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关注实践、投身实践、反思实践。

这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环节,也是长期以来大学课堂教学中所忽视的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缺失也是高等教育中的七种缺失之一[7]。

(八)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交往教学论认为,学生获得的自由不应当是教师施舍给学生的那种自由,而是学生应得的自由,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这体现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8]。

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是一种价值的赋予、形成和创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动。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交往教学的基础。

古人云“教学相长”,作为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立见解,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教师和学生,二者的关系是彼此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愉悦的心理感受,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和运用。

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思考,共同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比较自由的思想空间,从而使大学的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徐青.更新观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8,(5):37-38.
[2]郑用琏.课堂的“磁力”来自哪里[J].中国高等教育,2004,(8):34-36.
[3]张忠林.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地研究课堂教学语言[J].教学实践,2007,(8):65.
[4]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6-74.
[5]杨克巍,张少丁,李盂军,等.课堂教学中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3):55-59.
[6]党亭军.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的困境及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科学版,2007,(10):32.
[7]党亭军.高等教育中的七种缺失及弥补[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1):4.
[8]孙德玉,吴支奎.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8-11.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WU Xiao-xuan
(Guangdong Pei 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the college cteaching have the problem suchas : not att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s simple, lack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interact. Put forward the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stick to four principles: Principle of clarity; Coherent principles; Systems principles; Science, academic principles. Put forward the measure of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o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s in the course; Pay attention to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Promote teaching language arts; Promote classroom transaction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spirit;Led the student to the forefront of research; Clever apply praise;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reflect social practice; Forming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Key words: classrom;teaching;qualit;meas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