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历史悠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清历史悠久,史载:“武清,古为泉州。
汉泉州、雍奴二县之地。
”这里说的“古为泉州”,是指汉朝以前近海边疆的羁糜散州。
直到公元前106年(即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刘?把全国分为十三州。
泉州始立为县,这是天津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建置县,到现在已经2109年了。
泉州立县时,武清地域分属泉州和雍奴两县,因此史有“汉泉州、雍奴二县之地”的记载。
泉州和雍奴二县均因水得名。
武清县内古有“泉州渠”。
故称泉州。
而“雍奴”也是指水泽。
《水经注》云:“雍奴,薮泽之名。
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
雍奴薮甚大,东极于海。
”显然,当时的武清是个“水乡泽国”。
那时泉州的县城在今杨村街南黄庄街的城上村。
雍奴县城先在“三角?”,即今王庆(王庆博客,王庆新闻,王庆说吧)坨镇东9公里处。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8年)省泉州入雍奴,此后,武清全境皆属雍奴县了。
县治后来又迁至今泗村店镇的旧县村。
在武清的旧称谓中,还有“雍阳”一说。
这是雍奴的别称。
据元朝至元元年在武清县重修天齐庙时所立的“东岳行宫之碑”记载:“自东汉封寇恂侯于此,昔号之曰雍阳,为中都畿县。
”说的是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即光武帝刘秀登基的第二年,颍川太守寇恂封为雍阳侯。
此后,“雍阳”的叫法就流传下来了。
比如明朝的武清举人王?,隐居潞水之畔,终身不仕,被称为“雍阳高士”(见清朝县志);明朝万历13年,武清知县陶允光在新建《文学泮池聚奎楼记》碑文中称:“雍阳北拱神京,南襟沧渭”,以及近年来在天津北辰区汉沟、北仓出土的《王公墓志铭》、《冰崖赵公墓志铭》等文物中,皆有“雍阳之族”、“雍阳望族”等称谓。
至于历代文人的诗章中,称武清为“雍阳”的就更多了。
比如清朝顺治皇帝的近臣张吾瑾在记述顺汉帝巡幸武清时,写下一首《御驾幸猎雍阳忝级二十四韵》诗,王元林在记述嘉庆帝驾幸武清时诗云:“百里雍阳拱帝疆,旌旗映日贲龙光”。
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颁旨改全国重复及不稳定的县名110处。
雍奴、雍阳属不稳定的县名,因此废原县名,更新县名为武清县。
这样,“武清县”便从唐朝一直叫到现在,算来已有1261年了。
世茂深耕天津致力为武清都市化进程做贡献(组图)
2012年03月27日16:28新浪房产
近年来,随着天津——北方经济中心这一政策性地位的确立,武清作为京津两城黄金交汇城镇的重要作用则越发凸显。
而京津城际的到来,不仅唤醒了这座沉寂已久的文化名城,更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现今,武清的城市建设正在以高铁速度迅猛发展,每一天都在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
黄金区位驱动区域整体发展
武清,京津半小时黄金交汇点,交通路网“九横九纵”。
如果说曾经的武清,仅仅是一座运河岸上的京畿重镇,而今的武清,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化进程的重要代表。
作为天津城市发展核心主轴线上的重要组成,武清在京津冀城市圈的发展中,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现今的武清,正在充分利用现有区位优势,大力实施都市化为主导的城
市发展战略。
根据武清区“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未来五年,武清将致力建设成为京津综合发展轴上的重要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
此外,武清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京津公路黄金走廊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三大工程,推进商贸、房地产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提高中心城区人气、商气的集聚度,加快城际武清站周边开发,打造“城铁商圈”。
到2015年,武清新城建成面积将达到80平方公
里,人口规模达到40万人以上。
据有关人士指出,武清将在“十二五”规划中大力加快新
都市化进程的发展构想。
同时,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全面兴起亦能给武清的城市发展带来全新的飞跃良机。
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升级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武清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六大主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其投资总额和经济效益均占到武清开发区总量的70%。
多年来,武清开发区坚持打造接轨国际、优于周边的服务环境,卓越的发展前景,让全球知名企业对武清这片土地趋之若鹜,现已引入中粮集团,天狮集团,三星,丹佛斯,LG 等世界知名企业,区内现有世界500强企业14家,拥有50余家国内外行业龙头。
其中中华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地毯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京滨工业园四个市级示范园区打造的16平方公里起步区已经完成招商引资230亿元,区内有超过亿元的项目70余个,资金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
当前,武清的经济指数正在呈现高铁速度式跨越式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28亿元,年均增长23.4%。
在“十二五”首年,武清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预期达到地区生产总值533亿元,增长25%;财政收入150亿元,增长25%;招商引资315亿元,增长28%;固定资产投资490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0元,增长12%。
武清大步进入高铁时代
作为京津城际唯一经停站,高速轨道不仅带动武清整个区域的迅猛发展,更有利于区域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亦加速京津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这里不仅将成为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运河新都市,更将享受与京津同步的国际化生活模式。
事实上,高铁效应已经在影响武清。
目前,武清正在抢抓京津冀都市圈加快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机遇,提升城际高铁来带的资源引聚价值,加快下朱庄片区、西部新区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布局,持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在城际高铁的带动下,武清将“十二五”期间大力提升中国武清这一全新都市化形象,打造京津宜居新都市的功能形象,整体规划将按照现代城市定位要求,全面推进武清新城开发建设,提升引人聚势的功能形象,强化都市功能的规划导向作用,打造中国武清这一高铁新都市。
可持续发展战略打造宜居新都市
在武清“十二”大方略的指引下,武清亦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指导精神,注重环境与经济的适应性发展,同时加快京津宜居新都市的功能形象建设。
目前,武清正在加快新都市建设。
在城市功能性布局上,武清将深化空间布局研究,因地制宜、科学推动高标准完成中国武清高铁新都市的形象规划建设,探索中国都市化发展新途径。
同时围绕北京,打造面向京津冀发展的桥头堡,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聚势发展的功能形象,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规划,打造连接京津、通达便利的现代路网体系,启动天津外环延伸至武清新城道路建设。
并且,武清亦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将在“十二期间”围绕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大力推进水绿相融的生态环境建设。
而今的武清正在谋划推动大运河与湿地的保护、开发,打造相应的经济带、产业带、文化带和景观带,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引导整个区域走向,建设现代中国宜居型示范城镇。
辐射京津冀建设中国新都市
武清,不仅仅要做地理重镇、经济重镇,更要做符合宜居生活形象的新都市重镇。
“十二五”期间,武清将把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之中,引进落实高端服
务龙头项目,打造聚集商机人气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不仅着眼满足群众生活消费需求,更将建设辐射京津冀的现代都市型示范城镇。
目前多个大型项目正在武清落成:2011年6月9日,佛罗伦萨小镇·京津名品奥特莱斯隆重开业;2012年,投资30亿元的凯旋王国主题公园即将竣工开业;2011年投资30亿元的“坝上春秋”艺术园项目已经落地;投资16亿元的龙沙影视城、“狗不理”等项目正在加
紧建设……以大项目为带动,打造全区围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型示范城镇雏形已经显现。
当前,武清已完成华北城二期和环渤海物流中心二期主体工程,并将推动阿里巴巴、亚马逊、当当网等重点项目一期建成运营,促进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武清的城市服务功能发展将实现质的跃升。
中国房企领军企业,世茂深耕武清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世茂无疑是具有表率性的地产开发商,不仅仅专注于对生活品味、居住文明和城市纯熟度的包容和再造,更是土地的信仰者和城市精英生活方式的创建者。
可以说,作为当代中国最具革新精神的生活领导者,世茂在城市化进程中其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此次,世茂股份携世茂·茂悦府进驻武清,不但展示出世茂股份对于武清这一京津冀核心重镇的未来区域长远发展的看好及信心,亦将为当地城市化进程带来更多改变。
世茂将深刻解读武清这座中国新都市背后的土地历史及发展价值,并会运用国际化的视角及专业化的操作,挖掘出土地背后的深层精神属性,再造土地价值与都市化性格,倾力改变区域生活模式。
同时,作为中国豪宅缔造者,世茂亦将通过对都市精致生活理念的理解,打造属于武清未来最耀眼的城市地标性建筑。
世茂·茂悦府,一座百年运河岸上的纯低密生态住区,将打造中国首座不再以财富符号进行客户划分的精装成品豪宅,结合酒店的星级物管经验、精装品质、住宅空间配置等融入之中,缔造一种普罗大众皆可能拥有的高品质生活模式。
如此,世茂亦是将通过引入领先、时尚、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变北中国城市的居住理念,践行高品位的人居理想,为武清都市化进程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世茂集团,是由“世茂房地产(0813.HK)”及“世茂股份(600823.SH)”两家控股上市
公司为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际化企业集群。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世茂集团,雄踞于中国近四十座大中城市,业已布局生态住宅、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的三大核心业务,成为中国房地产界领袖企业之一。
作为世茂集团布局生态住宅、商业地产及旅游地产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世茂股份,现已成为A股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商业地产上市企业之一,开创全国30多城市地标。
截止到2009
年底,公司拥有规划建筑面积近千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位居国内上市商业地产公司中土地储备量首位,被称为中国商业地产航母。
人民网·天津视窗1月31日电:“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是对全市近五年工作成绩的概括,也是对未来五年工作的安排部署。
报告中提到的‘五个一定要’,首先强调的就是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这对天津,对武清区的未来发展都十分重要。
”30日,出席2013天津两会的市人大代表、武清区委书记张勇接受人民网天津视窗的采访时表示。
张勇指出,过去五年,武清区快速发展,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25%以上。
在“三区”联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无论是在城镇化建设,还是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都奠定了武清在京津黄金走廊上作为战略支点的重要位置。
“未来的五年,也是武清区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的五年。
”张勇表示,武清区将积极践行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行动思路,坚定率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借重首都资源“桥头堡”的优势,发挥武清在京津两大城市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着力解决民生和二元经济发展问题,拓展发展空间,致力为滨海新区提供发展平台和载体。
“武清区要加快产业机构调整,狠抓战略新兴产业,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一起上。
”张勇表示,武清区始终狠抓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发展,在重大项目上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借助人才发展,形成人才优势和强势。
此外,武清区还将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贸旅游等方面加快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载体。
武清文化概述
2012-04-19 11:14
武清文化
(第一部分)
武清:大运河畔的书画之乡
位于渤海之滨,素有“京津走廊”美誉的天津市武清区,“背靠首都,面临新港。
全区面积1574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5个乡、741个行政村,人口84万。
武清历史悠久。
远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期人类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
西汉时期,武清被称为泉州、雍奴。
后经东汉、三国、晋、北朝、魏、周、齐、隋,直至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才由雍奴更名为武清。
2000年6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武清撤县建区。
武清,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就在它的怀抱中穿过。
早在明清时期,作为漕运之冲的武清就已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文化的枢纽,是历代帝王环顾、将相驻足之地,多处留有康熙、乾隆等皇帝以及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墨迹。
被称为中国书法珍品的东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即出土于斯。
1992年在杨村小世界建起“御碑园碑林”。
有百余米长的碑廊,3座碑亭,共展藏历代碑刻40余件。
同时,京、津两大北方重镇的文风,也深深影响着这里,蕴育了这里特殊的地缘文化。
近代尤以多出书画名士为世人瞩目,有与刘奎龄等同被尊为天津四老之一,笔墨洒脱、工写兼能、成一代大家的肖心泉先生,有陈少梅先生的得意弟子张慎言先生,有近代溥心畲、王雪涛两位大师的嫡传弟子,至今在中国画坛活跃六十余年的女画家刘继瑛先生,书法上更有被称作引领中国当代书坛两面旗帜的刘炳森、孙伯翔先生,在书画方面,颇得传统文化精髓的王澎、赵伯光、孙征等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书画家以及29位津京冀陕知名书画家乡友。
自上世纪80年代初,该区的群体美术创作异军突起,创作了大量的以丝网版画结合民间剪纸和天津杨柳青年画特点,以表现民俗、乡俗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作品。
1996年《今晚报》为此辟专版发表了区内20余人创作的丝网版画作品。
如今,豪迈的武清人正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里书画艺术已显现出明显的特色,在这里不仅聚集着大运河书画院、运河画院、书画沙龙、王庆坨书画社、慈芸书画社、老年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民间书画团体,还有一支稳定、活跃、艺术水平较高的骨干队伍。
别是成立于2001年10月的大运河书画院,其办院宗旨为团结大运河沿线之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五省暨北京、天津两市书画艺术家及热心支持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有识之士和社会贤达,对书画艺术和理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与交流,更好地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精华,丰富人民生活,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大运河书画院现有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具有现代风格的主楼内设有宽敞明亮、装饰一新的展览大厅(3个),另有仿明代四合院建筑、恬静幽雅、文房四宝齐全的名人工作室、创作室(56间),有600个座位、舒适整洁的会议室,有可容纳30--200人的品位别致的会议室、会客厅、教室(9个),为书画家们创造一展风采的工作空间。
大运河书画院由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刘大为先生担任名誉院长。
院长、常务副院长(法人代表)由刘炳森先生亲传弟子何俊田、贾玉山担任。
书画院汇集了来自运河沿线七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400名知名书画家。
众多当代艺术大师如:刘大为(北京)、孔维克(山东)、祁海峰、雷金池(河北)章飚、方茂鸿(安徽)郭仲选、杨西湖(浙江)言恭达、徐惠泉(江苏)等都成为大运河书画院麾下的艺术顾问。
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盛誉的刘炳森先生,生前尽管身居高位,成就功名,却时刻不忘乡情,常以弘扬民族文化,普及书法艺术知识为己任,按月回到武清为书画爱好者讲课或点评作品。
在他的影响下,当地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习字作画者越来越多,且在书画方面,颇得传统文化的精髓,人才辈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武清能写书法、作画的人才达3万人之多,书画骨干也在2千人以上。
其中经常参加活动的骨干320人,各级书、美协会员500多人(国家、
省市、地市)。
多年来,当地一直坚持不断地进行书画展览、交流、观摩、研讨等项活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与北京昌平、天津宝坻、静海等区县搞联展活动。
自1990至2008年连续搞了18届京津冀陕武清籍书画家乡友笔会活动,文联在每年的“春节”、“元旦”、“五一”、“十一”期间,举办书画大赛和主题不同的书画展览,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了创作水平的提高。
2000年举办了影响重大的“刘炳森父子四人书画展”,一时观者如潮。
天津、北京的许多家媒体为此还做了专门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书、美协会员和骨干作者,多年来坚持创作各类作品1000余件,其中在省市以上展出、报刊发表500余件。
在参加天津市历届“田野艺术节”中武清区书画作者均有上佳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有百余件作品获得大奖,有30余幅作品入围或获得国家级奖项。
其中,何俊田、贾玉山的作品分别入选“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和“第四届楹联书法展”;王士生、王绍棠的国画作品分别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吴树俊、李宁、刘永吉、兰静、王宏志等50多名书画作者多次获得省市级大赛不同奖励。
2005年,武清荣获天津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
自文联成立大运河书画院以来,每年都要组织规模较大和有影响的书画艺术交流、培训活动。
2001年8月,中国书画大师齐白石之子、著名书画家齐良迟先生及澳门书协主席连家生先生,先后来武清与书画作者一起交流、作画;2001年9月23日,以松本抱鹤为团长的日本国书道研究泉会一行26人,在刘炳森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大运河书画院进行了友好考察和访问。
2004年6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旭光专程来此为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艺术指导讲座,促进了书画人才的培养、提高。
“大运河风情”七省市名家书画精品巡回展,是大运河书画院成立后推出的一项重大活动。
以描绘运河两岸秀美风光,人文风情,讴歌勤劳智慧的两岸人民,歌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运河两岸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主要内容。
征稿历时三个月,书画院书画家及七省市45位非书画院院士激情挥毫,共创作出200余幅作品,组委会从中遴选出180幅巡展作品。
巡回展首展开幕式于2002年4月1日在首都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书画艺术家刘炳森,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画家刘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袁伟将军、北京市书、美协有关领导,在京、津著名书画艺术家、武清区委书记王树培及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至5月19日,历时50天,行程6500公里,分别在廊坊市、天津市、济南市、南京市、苏州市、杭州市、合肥市8展区巡回展出。
吸引观众6万人次,沿途发展大运河书画院理事、院士178名,全国包括香港在内的30多家报刊、电视台、电台先后报道了巡展盛况,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受到了沿线党政、书画界、新闻单位以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2003年举办的“七省市书画名家走进武清”文企联谊活动,更进一步推动了武清书画艺术的开展。
活动期间,刘炳森先生以及来自运河沿线七省市,担任大运河书画院艺术顾问、理事的书画名家与武清知名企业家50余人在一起,切磋技艺、联谊交流。
由大运河书画院筹办的大运河书画艺术沙龙,于2003年8月30日成立。
“大运河书画艺术沙龙”增进了武清与运河南北艺术交流,同时为大运河书画院理事、院士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切磋技艺、畅言交流的聚会场所,并在书画艺术走向市场的今天,搭建一个书画与社会联系的平台。
2004年6
月,美国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美籍画家蔡楚夫先生与丹麦籍华人画家樊大川先生专程从北京来到大运河书画院进行绘画交流、访问。
期间,两位书画家积极要求加入书画院。
如今,大运河书画院吸揽运河沿线七省市书画名家突破400位,在七省市及日、新、韩、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成为联络、团结运河沿线七省市书画家一个重要活动中心。
也成为武清书画的品牌和名片。
大运河书画院还设有阵地报——《大运河书画》。
该报是面向全国书画艺术团体进行艺术交流的书画艺术专业报,为季报,每季发行2000份,分别发行到全国108个省市级文联、书美协、书画院、画廊、文化相关单位以及大运河书画院368名顾问、理事和院士手中。
书画报的开办旨在为书画院成员间交流、展示作品提供一块园地,也是书画院更广泛地同全国各地众多的书画团体交流、学习、借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
目前,区政府已经制定出了书画艺术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即根据现有的文化特点,围绕运河文化,按照“统筹规划、提高品位、打造品牌”的整体思路。
建造一所现代化、多功能、高品位的独立大运河书画院,立足于将大运河书画院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作为武清区一个文化亮点来进行建设,更使之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的一个亮点,成为联络、团结运河沿线七省市书画家一个重要活动中心。
使武清成为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辐射力、竞争力的区域性文化中心,以此把武清文化做好、做大、做强。
(第二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