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贫困陷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引例 中国的户籍制度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起源
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同 1957年底和1959年初分别制定的临时工招聘规定和户口登记 制度一起,标志着全国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正式形成。但此时, 这一制度更多地是针对“大跃进”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 管理的功能远远大于限制的功能。
多种力量的贫困循环集。
最重要的是低水平资本积累的循环集 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资本形成不足
纳克斯循环命题: 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12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1953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提出。
供给方面 低生产率
需求方面 低购买力
斯密: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 凯恩斯:投资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哈多模型、罗斯托起飞理论都认为,要顺利实现经济起
飞,即初始经济发展,资本积累率必须达到10%以上。
资本形成率越高,未来潜在总产出增长率 就越高。
10
资本形成
资本来源于储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 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一定形式的资本,继而产生生产能 力的过程就是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
题。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 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帕特南: 《使民主运转》(1993)
8
3.1 阻碍增长的贫困陷阱
资本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
会后,“大跃进” 全面展开。农业 “以粮为纲”,工业
“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
1958年8月,这些指标又进一步夸大2倍。 “大跃进”错误直
到1960年才得以纠正。
31
二、平衡增长战略基本观点
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补 充的关系来推动经济发展。其理论依据是经济中的外部效应。
14
评论
➢发展中国家储蓄率低并不仅仅是由于收入水平低,还由于 社会、政治和其他制度方面缺乏鼓励人们储蓄和把储蓄用 于生产性投资的刺激因素(2009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3%, 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美国为12%,中国为什么 储蓄率很高?)
➢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 多因素的限制,单靠储蓄和加大投资还不足以促进经济增 长。
➢物质资本: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能够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
式。代表着生产能力。
➢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以及各种原料、加工过程中的 货物、制成品库存的存货等等。一般没有特别说明,指物质 资本。
9
资本形成的作用
早期,相对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本对发展中国 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资本稀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最首要的原因。
一、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 美国(Rosenstein-Rodan,R.N.)
发展中国家要有效地促进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必须全面 地、大规模地进行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供给方面:
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 模才能互相创造与吸收 规模经济与外部经济。
需求方面:
市场规模必须扩大到一定程度
才能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所要求的 投资量的产出,保证经济活动的 获利性。
Slide27
合作失灵和锁定
当先行动者需要承担额外成本的时候,互补性会引起合作 失灵。
合作失灵使经济锁定在低水平均衡状态中:任何人都没有 动力来努力打破这种均衡。
Slide28
历史,预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的初始状态(历史)以及人们的预期决定了经
济发展的前景,而预期也取决于历史。
29
第三节 走出贫困陷阱的策略
6
提出的问题
➢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有什么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实现资本形成?(现代西方发
达国家靠暴力实现)
7
资本认识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把物质资本看作经济发展的关键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开发更
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认识到金融资本的重要性 20世纪80—90年代,社会资本的研究开始成为一个热门问
第3章 贫困陷阱
3.1 阻碍增长的贫困陷阱 3.2 对技术陷阱的微观分析 3.3 走出贫困陷阱的策略
1
引子 资本的优势
资本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公平性。
贵族容易覆灭, 人情产生腐败, 制度经常变革。 只有金钱的作用,为其他所不能替代。
金钱形成资本,就具有无限增殖潜力。 马克思对其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分析。
✓SC(社会间接成本),基础设施,不可分、规模大、周期长、 收益慢 ✓DPA(直接生产活动),周期短、收益快 ✓如何延迟选择SC或DPA项目?
优先发展DPA引致投资最大
✓SC先扩张,会使DPA生产成本下降,使私人企业家乐于投资
✓DPA先扩张,对SC需求上升,也会促使SC增加供给
✓SC优先扩张使DPA扩张只是一种可能,但DPA优先扩张则必然 促使SC瓶颈部门扩张
“资本形成过程的本质,就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 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成为可能” ——纳克斯
11
第一节 阻碍增长的贫困陷阱
1 贫困的恶性循环(纳克斯循环) 美国(Nurkse,R.)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不是因为资源不足,而是存在一个
为什么在粮食压力和人口流动压力减小之后,中 国并没有取消户籍制度?
5
二、中国户籍制度存在的原因
➢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化资本积累模式的一部分 ➢如何获得启动工业化的原始资本是新政权必须首先考虑的重大
问题。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冷战的开始,使中国完全脱离了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前苏联的援助成 为中国工业化资本的主要来源。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苏 关系开始恶化,工业化积累的外部资本来源完全断绝。 ➢中国在工业化初期,就必须将工业化完全建立在内部的积累上。 此时,中国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的来源,只能是中国最大的传 统产业—农业。利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是当时中国孤立的国 际经济环境下的唯一选择。
➢投资活动具有正外部效应 ➢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为避免私人减少投资或不投
资,应使每一个投资项目都 成为全面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反对者观点: ➢ 大规模投资下,资本品价
格和成本会提高 ➢ 工资率提高 ➢ 抵消一部分外部效应“内
部化”带来的收益
-32-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
相关理论:引致投资最大化理论、联系效应理论
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给的商品粮,将户口分 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使得这个制度具有了真正 的操作依据。196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 规定(草案)》,进一步划分了城市之间人口迁移的界限。
3
引例 中国的户籍制度
➢这个看似因为偶然事件临时起用的制度,并没有随着国 民经济的恢复而取消。
引致投资最大化理论: ➢替代选择与延迟选择: 资源有限,如何选择投资项目? 赫尔希曼指出,选择往往是延迟选择,即A优先于B,而不是替 代选择,即A替代B 优先顺序的排列应按照引致投资最大化原则 即选择那些能通过自身的发展最大限度引致其他项目发展的项目
-33-
引致投资最大化理论
社会间接资本SC与直接生产活动DPA模型
缺乏资本 储蓄能力小
低收入
投资引诱小
资本数量少 低生产率
Slide13
双重恶性循环及其突破
两个恶性循环:
资本供给:低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 率低收入
资本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诱致不足低 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收入
打破恶性循环,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方式: 增加储蓄、扩大投资, 在许多行业同时大规模投资,形成行业间相互需求, 扩大市场容量,以保证投资成功。
➢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 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 如中国)
15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1956年,纳尔逊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 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 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 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
➢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低水平均衡陷阱
16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人口增长率
C
oE
A
F
B
人均收入
➢ 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低 ➢ 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 ➢ 人均收入到一定水平后,人口增长率稳定下来
17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E,F之间任一点,人口增长率 >国民收入增长率。
收入增长被高人口增长所抵消。 人均收入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
平,固定不变,形成低水平陷 阱。
增
C’
长
国民收入
率
C
B
人口
B’
O
A’ E
F
A
G
人均
收入
图 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
要跳出低水平陷阱,必须使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达到OF以 上。
超过OF后,国民收入增长>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才增加。
小量投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slide30
摆脱贫穷落后的措施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
全面、大规模在各个工业部门投入资本, 通过投资推动冲破经济停滞,达到经济增长。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 年”的伟大时期。会议调整“二五”计划指标,钢产量由 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 斤。
国民收入增长率
C'
oE A'
B'
人均收入
➢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将导致资本的增加, 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 但当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新增加的收入将主要用于消费, 投资的份额相对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18
2 纳尔逊陷阱 美国(Nelson,R.R.)
OE为维持生计的最低收入。
19
评论
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 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20
第二节 对技术陷阱的微观分析
产生技术陷阱的前提是经济中的规模报酬递增 经济中规模报酬递增的来源
经济单位内部的规模经济 经济行为的互补性 规模经济与互补性的相互作用
规模报酬递增会导致合作失灵和锁定。这就使历史 和预期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 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妨碍着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发展。
✓由此,优先发展DPA引致效果更好
-34-
联系效应理论
联系效应:一个部门的投资通过与其它部门的投入产出关 系而产生的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包括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
➢Baidu Nhomakorabea向联系 ➢一个部门与吸收它的产品 的部门的联系,如钢铁工业 的前向联系产业是汽车工业
➢主要指本部门所在产业链 中的位置
➢后向联系 ➢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 的部门的联系,如钢铁工业 的后向联系产业是铁矿开采 业
➢1975年通过的宪法,干脆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1977年,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
规定》,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使城乡 间城市人口迁移的限制达到了顶峰。其后这个制度虽然 随着粮食压力的减小和暂住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的冲击而 逐渐弱化,但仍然没有立即取消的迹象。
4
提出的问题
slide21
经济单位内部的规模经济
Slide22
规模经济条件下的低水平均衡
slide23
互补性
互补性:随着采取某种行为的人数或行为本身的数量增加, 个人采取这种行为的成本降低或收益增加。
24
互补性引起的低水平均衡
Slide25
存在互补性时的投资行为:一个简化的博弈矩阵
投资活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先投资者往往需要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独自承担成本。
➢不同产业联系效应不同
-35-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缺陷 ➢对产业部门间不平衡增长可能导致的产业间差距
过大,以及由此形成的经济总体发展不协调或结 构失衡估计不足 ➢高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的作用
36
两种战略的关系
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短期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长期更多考虑平衡战略 初级阶段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高级阶段更多考虑
在低水平均衡下,两个家庭都没有动力进行投资, 经济无法向高水平均衡移动。
Slide26
规模经济与互补性的相互作用
规模经济和互补性的并存 中间产品生产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而中间产品与最终产 品生产、不同的中间产品生产之间又有互补性。
规模经济和互补性具有同构性 规模经济是存在于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 互补性是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规模报酬递增
引例 中国的户籍制度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起源
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同 1957年底和1959年初分别制定的临时工招聘规定和户口登记 制度一起,标志着全国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正式形成。但此时, 这一制度更多地是针对“大跃进”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 管理的功能远远大于限制的功能。
多种力量的贫困循环集。
最重要的是低水平资本积累的循环集 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资本形成不足
纳克斯循环命题: 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12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1953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罗格纳•纳克斯提出。
供给方面 低生产率
需求方面 低购买力
斯密: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 凯恩斯:投资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哈多模型、罗斯托起飞理论都认为,要顺利实现经济起
飞,即初始经济发展,资本积累率必须达到10%以上。
资本形成率越高,未来潜在总产出增长率 就越高。
10
资本形成
资本来源于储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 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一定形式的资本,继而产生生产能 力的过程就是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
题。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 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帕特南: 《使民主运转》(1993)
8
3.1 阻碍增长的贫困陷阱
资本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
会后,“大跃进” 全面展开。农业 “以粮为纲”,工业
“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
1958年8月,这些指标又进一步夸大2倍。 “大跃进”错误直
到1960年才得以纠正。
31
二、平衡增长战略基本观点
平衡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补 充的关系来推动经济发展。其理论依据是经济中的外部效应。
14
评论
➢发展中国家储蓄率低并不仅仅是由于收入水平低,还由于 社会、政治和其他制度方面缺乏鼓励人们储蓄和把储蓄用 于生产性投资的刺激因素(2009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3%, 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美国为12%,中国为什么 储蓄率很高?)
➢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 多因素的限制,单靠储蓄和加大投资还不足以促进经济增 长。
➢物质资本: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能够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
式。代表着生产能力。
➢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以及各种原料、加工过程中的 货物、制成品库存的存货等等。一般没有特别说明,指物质 资本。
9
资本形成的作用
早期,相对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资本对发展中国 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资本稀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最首要的原因。
一、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 美国(Rosenstein-Rodan,R.N.)
发展中国家要有效地促进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必须全面 地、大规模地进行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供给方面:
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 模才能互相创造与吸收 规模经济与外部经济。
需求方面:
市场规模必须扩大到一定程度
才能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所要求的 投资量的产出,保证经济活动的 获利性。
Slide27
合作失灵和锁定
当先行动者需要承担额外成本的时候,互补性会引起合作 失灵。
合作失灵使经济锁定在低水平均衡状态中:任何人都没有 动力来努力打破这种均衡。
Slide28
历史,预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的初始状态(历史)以及人们的预期决定了经
济发展的前景,而预期也取决于历史。
29
第三节 走出贫困陷阱的策略
6
提出的问题
➢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有什么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实现资本形成?(现代西方发
达国家靠暴力实现)
7
资本认识的变迁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把物质资本看作经济发展的关键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开发更
为重要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认识到金融资本的重要性 20世纪80—90年代,社会资本的研究开始成为一个热门问
第3章 贫困陷阱
3.1 阻碍增长的贫困陷阱 3.2 对技术陷阱的微观分析 3.3 走出贫困陷阱的策略
1
引子 资本的优势
资本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公平性。
贵族容易覆灭, 人情产生腐败, 制度经常变革。 只有金钱的作用,为其他所不能替代。
金钱形成资本,就具有无限增殖潜力。 马克思对其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分析。
✓SC(社会间接成本),基础设施,不可分、规模大、周期长、 收益慢 ✓DPA(直接生产活动),周期短、收益快 ✓如何延迟选择SC或DPA项目?
优先发展DPA引致投资最大
✓SC先扩张,会使DPA生产成本下降,使私人企业家乐于投资
✓DPA先扩张,对SC需求上升,也会促使SC增加供给
✓SC优先扩张使DPA扩张只是一种可能,但DPA优先扩张则必然 促使SC瓶颈部门扩张
“资本形成过程的本质,就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 增加资本品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成为可能” ——纳克斯
11
第一节 阻碍增长的贫困陷阱
1 贫困的恶性循环(纳克斯循环) 美国(Nurkse,R.) 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 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不是因为资源不足,而是存在一个
为什么在粮食压力和人口流动压力减小之后,中 国并没有取消户籍制度?
5
二、中国户籍制度存在的原因
➢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化资本积累模式的一部分 ➢如何获得启动工业化的原始资本是新政权必须首先考虑的重大
问题。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冷战的开始,使中国完全脱离了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前苏联的援助成 为中国工业化资本的主要来源。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苏 关系开始恶化,工业化积累的外部资本来源完全断绝。 ➢中国在工业化初期,就必须将工业化完全建立在内部的积累上。 此时,中国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的来源,只能是中国最大的传 统产业—农业。利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是当时中国孤立的国 际经济环境下的唯一选择。
➢投资活动具有正外部效应 ➢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为避免私人减少投资或不投
资,应使每一个投资项目都 成为全面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反对者观点: ➢ 大规模投资下,资本品价
格和成本会提高 ➢ 工资率提高 ➢ 抵消一部分外部效应“内
部化”带来的收益
-32-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
相关理论:引致投资最大化理论、联系效应理论
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给的商品粮,将户口分 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使得这个制度具有了真正 的操作依据。196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 规定(草案)》,进一步划分了城市之间人口迁移的界限。
3
引例 中国的户籍制度
➢这个看似因为偶然事件临时起用的制度,并没有随着国 民经济的恢复而取消。
引致投资最大化理论: ➢替代选择与延迟选择: 资源有限,如何选择投资项目? 赫尔希曼指出,选择往往是延迟选择,即A优先于B,而不是替 代选择,即A替代B 优先顺序的排列应按照引致投资最大化原则 即选择那些能通过自身的发展最大限度引致其他项目发展的项目
-33-
引致投资最大化理论
社会间接资本SC与直接生产活动DPA模型
缺乏资本 储蓄能力小
低收入
投资引诱小
资本数量少 低生产率
Slide13
双重恶性循环及其突破
两个恶性循环:
资本供给:低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 率低收入
资本需求: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诱致不足低 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收入
打破恶性循环,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方式: 增加储蓄、扩大投资, 在许多行业同时大规模投资,形成行业间相互需求, 扩大市场容量,以保证投资成功。
➢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 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 如中国)
15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1956年,纳尔逊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 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 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 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
➢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 低水平均衡陷阱
16
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人口增长率
C
oE
A
F
B
人均收入
➢ 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低 ➢ 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 ➢ 人均收入到一定水平后,人口增长率稳定下来
17
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
E,F之间任一点,人口增长率 >国民收入增长率。
收入增长被高人口增长所抵消。 人均收入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
平,固定不变,形成低水平陷 阱。
增
C’
长
国民收入
率
C
B
人口
B’
O
A’ E
F
A
G
人均
收入
图 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
要跳出低水平陷阱,必须使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达到OF以 上。
超过OF后,国民收入增长>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才增加。
小量投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slide30
摆脱贫穷落后的措施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
全面、大规模在各个工业部门投入资本, 通过投资推动冲破经济停滞,达到经济增长。
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 年”的伟大时期。会议调整“二五”计划指标,钢产量由 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 斤。
国民收入增长率
C'
oE A'
B'
人均收入
➢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将导致资本的增加, 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 但当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新增加的收入将主要用于消费, 投资的份额相对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18
2 纳尔逊陷阱 美国(Nelson,R.R.)
OE为维持生计的最低收入。
19
评论
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 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
20
第二节 对技术陷阱的微观分析
产生技术陷阱的前提是经济中的规模报酬递增 经济中规模报酬递增的来源
经济单位内部的规模经济 经济行为的互补性 规模经济与互补性的相互作用
规模报酬递增会导致合作失灵和锁定。这就使历史 和预期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 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妨碍着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发展。
✓由此,优先发展DPA引致效果更好
-34-
联系效应理论
联系效应:一个部门的投资通过与其它部门的投入产出关 系而产生的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包括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
➢Baidu Nhomakorabea向联系 ➢一个部门与吸收它的产品 的部门的联系,如钢铁工业 的前向联系产业是汽车工业
➢主要指本部门所在产业链 中的位置
➢后向联系 ➢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 的部门的联系,如钢铁工业 的后向联系产业是铁矿开采 业
➢1975年通过的宪法,干脆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 ➢1977年,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
规定》,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使城乡 间城市人口迁移的限制达到了顶峰。其后这个制度虽然 随着粮食压力的减小和暂住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的冲击而 逐渐弱化,但仍然没有立即取消的迹象。
4
提出的问题
slide21
经济单位内部的规模经济
Slide22
规模经济条件下的低水平均衡
slide23
互补性
互补性:随着采取某种行为的人数或行为本身的数量增加, 个人采取这种行为的成本降低或收益增加。
24
互补性引起的低水平均衡
Slide25
存在互补性时的投资行为:一个简化的博弈矩阵
投资活动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先投资者往往需要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独自承担成本。
➢不同产业联系效应不同
-35-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缺陷 ➢对产业部门间不平衡增长可能导致的产业间差距
过大,以及由此形成的经济总体发展不协调或结 构失衡估计不足 ➢高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的作用
36
两种战略的关系
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短期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长期更多考虑平衡战略 初级阶段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高级阶段更多考虑
在低水平均衡下,两个家庭都没有动力进行投资, 经济无法向高水平均衡移动。
Slide26
规模经济与互补性的相互作用
规模经济和互补性的并存 中间产品生产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而中间产品与最终产 品生产、不同的中间产品生产之间又有互补性。
规模经济和互补性具有同构性 规模经济是存在于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报酬递增 互补性是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规模报酬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