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理据性和词汇习得的策略性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3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3 2006总第221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Sum No 1221

[收稿日期]2006-01-28

[作者简介]王洪刚(1967-)男,辽宁铁岭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沈阳工业大学外语学院院长。

【语法理论与语言习得】

词的理据性和词汇习得的策略性探究

王洪刚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受传统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影响,死记法是中国学生外语词汇习得的主要学习策略。该学习策略的根本问题,即学习过程的被动性和对学习主体创造性的束缚。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在词的理据性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喻的词汇习得策略。实证研究表明,基于隐喻的词汇习得策略在改变学生的死记法,发挥其语言学习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等方面均体现出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词汇;理据性;学习策略;隐喻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6)03-0105-04

词汇学习在外语习得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和赘述。对中国学生英语词汇掌握情况的调查(桂诗春2000;李福印2004)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词汇学习普遍存在着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笔者亦对受试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其基本结论:死记法是学生词汇习得的典型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总结有关词汇理据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了死记法的利与弊,并提出了解决学生基于死记法学习词汇问题的可行对策,即,将隐喻的工作机制引入词汇的教与学,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以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一、词的理据性

词的理据性是与语言起源相关的古老而又热

门的话题之一。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开篇即提出事物及其名称之间是否是自然的和必然的关系,还仅仅是约定俗成的结果这个问题。

亦即“名实相应论者”(Analogists )和“名由人定论

者”(Anomalists )之间长期的争论[1]。其中“名实相应论者”认为名称(词义)的来源有它的理据,而

“名由人定论者”则认为名称(词义)并无理据可言,无非约定俗成而已。词的“理据性”与“任意性”之争由来已久,学说纷纭。就语言习得而言,词的“理据性”之说的积极意义更为显著。据此,笔者按照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即音、形、义、语法的次序,将词的“理据性”结论简要总结如下。

(一)语音理据

乌尔曼提出了词的语音理据观点[2],主要内容包括词的语音形式与词义体现了理据性,具有语音理据的词称为拟(象)声词,如布谷鸟的英语书写cuckoo 、法语书写coucou 、德语书写kuckuck 等都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而形成的拟声词。这类拟声称为基本拟声。另一些拟声词则主要依赖词中的一个音素或音素组合使人产生某种语义上的联想,如英语里的bump 、dump 、thump 等词中的-ump 给人以沉重的感觉,这类拟声称为次要拟

声。

(二)形态理据

黄远振(2001)提出了词的形态理据概念[3],

探讨了词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他认为尽管词汇与所指义之间体现了约定性,但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是确定存在的。词汇中的众多派生

501・

词和复合词存在着形态理据,如词干、前缀、后缀等。因而,词汇学习者应当运用形态理据策略,能动地习得和掌握词汇。他的基本结论是:词汇学习要体现认知的经济性,采用整体表征法处理旧词汇,用分散表征记忆法来处理新词汇。

(三)语义理据

束定芳(2000)等学者从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入手[4],提及了语义理据的概念,认为多义词的词形与其原始词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而与其衍生词义之间的关系则是有理据的,即借助词的基本语义的引申和比喻取得意义。Lakoff(1987)也有过相似的论述[5],如他认为/over/与其中心图式之间是任意的词形-词义关系,而与其他图式之间是一种有理据的词形-词义关系。

(四)语法理据

Halliday(1994)从概念在词汇语法层的不同体现方式出发,把概念的表达方式分为一致式(congruent form)和隐喻式(metaphoric form)[6]。传统意义上的、无标记的(unmarked)表达方式为一致式;而隐喻式是一致式的变体,是有标记的(marked)。简单地说,一致式是语法范畴赖以演变的形式,该形式中的任何交叉叠加就定义来说都是隐喻式。就复合词而言,原有的表达方式看作一致式,以原有表达方式为基础构建的复合词表达方式看作隐喻式。一致式变为隐喻式的过程,体现了复合词(隐喻式)来源的语法理据。以复合词hunchback为例,其一致式为one whose back hunches,hunchback则是该一致式的隐喻式。

二、死记法的利弊分析

笔者的调查结论表明,死记法是受试者词汇学习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策略,死记法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词的任意性之说。笔者赞同词的“理据性”和“任意性”并行的结论,如王艾录、司富珍(2002)指出“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中并行不悖、同等重要的两条原则”,“理据性对任意性有强大的制约力,这就是‘任意性的理据制约’。”“任意性虽然无时不受到理据性的制约,但是理据性却以任意性为其生存条件的。”但笔者认为,语言学习应更强调词的“理据性”,这一观点是基于对死记法的利弊分析而得出的。

(一)死记法的优点

有关研究表明死记法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体现了学习者本族文化的影响,死记法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是获取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它有益于

知识学习的准确性。死记法未必仅是无意义的重复,它有助于强化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

Thompson(1987)的研究印证了死记法的文化渊源[7]。他认为语言学习中选择死记法作为记忆策略折射出了文化因素。身处重视死记法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自然会习惯死记法,而不愿意运用其他的学习策略。他还指出,在学习少量的知识内容时,运用其他的学习策略与运用死记法相比,可能更麻烦、更费时。换言之,如果时间有限,死记法比其他“高级”的记忆策略更有优势。因此,在某些时候,机械记忆策略(死记法)比其他复杂的策略更容易为学习者所认可。G airns&Red2 man(1986)对死记法评价道:在语言学习的早期,重复记忆使学生有机会熟练地使用口头的和书面的语言知识。许多学习者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因此,死记法是非常有价值的。Schmitt(2000)认为:死记式词汇习得表现为对所学词汇的简单记忆、重复和记录。就知识加工的深度而言,学习者似乎更偏爱相对“浅显”的学习策略,尽管这些策略的学习效率较低。然而,如果学生习惯了死记法,死记法也能够带来较高的学习效率。死记法更适合初学者,而中、高层次的语言学习者从“较深层次”学习策略中的获益会更多[8]。Lewis(1999)在“如何学习外语”一文中谈及了死记法对于应试的益处。他指出,(死记法所带来的)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能保证学习者很容易地在考试中取得高分[9]。G ordon(2001)认为没有任何方法能比死记法更有助于基础技能的培养。他进一步指出,死记法绝非应该被杜绝的、“乏味的”的学习方法,死记法是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而且如果运用得当,死记法也可以富于启发性和乐趣。Nation(1982)也指出,死记法是在短期内学会大量词汇的有效方法。

(二)死记法的弊端

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死记法是“原始的”、“易误导的”的记忆策略。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死记法所体现的是被动学习;死记法只是对所学知识的不加理解的机械记忆,因而只是浅层次的学习;死记法阻碍了学生应对复杂生活挑战能力的培养。

Gu&Johnson(1996)从视觉重复和口头重复两方面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效果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对新词汇的视觉重复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词汇量和语言能力。实验数据表明,语言水平高的受试者更倾向于运用口头重复策略,而语言水平低的受试者多运用视觉重复策略(重复新词或

6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