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07年03月24日来源:信阳市政府

【字体:大中小】

——2007年3月24日在信阳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信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及2006年工作回顾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十五”计划预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06年生产总值比2002年增长58.9%,年均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6倍,年均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4%,年均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77.2亿元,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709.2亿元,年均增长14%;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国有企业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共有65户国有工业企业完成改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乡财县管改革全面推行。率先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为全省粮食系统改革提供了示范。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撤并乡镇38个,分流和清退人员22922人。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投资总额达3.6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主体地位日益显现。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全市城镇化率比2002年提高7.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近2个百分点。我市已跨入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行列,成为全国九个地级生态示范区之一。环境状况良好,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新县、固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新增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2个4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确立建设“双百”城市的战略目标,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一大批城市主干道改造,四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46亿元。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6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2公里,通村公路达15480公里,我市被确定为全国44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新建了一批水利、电力、通信和农村公共卫生项目,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人民群众得到较多实惠。四年来,对农业的各项补贴达8.1亿元。发放“两免一补”资金3.2亿元,补助贫困学生29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7.3万人,16.7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分别增长12.3%、13%和18.6%;劳务经济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37.2%。积极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四年共帮助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4722万元。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3万人、39.2万人和44.5万人,有10.6万名城镇居民和17.3万名农村居民先后得到最低生活保障。2005年起全部免征了农业税。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有52.1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四年累计投入67.3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建设,年均增长19%。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累计科技经费投入1亿多元,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3项,专利申请量697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高中教育连续四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职业教育受到省政府表彰,成功组建了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实施了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推出了一批文化精品。双拥共建工作继续推进,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连续两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了第四、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过去的四年,是抢抓机遇、团结奋斗、加快发展的四年,是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和谐进步的四年。四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以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必须坚持立足市情,在宏观调控中把握机遇、谋求发展。立足信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符合信阳实际的发展路子。三是必须坚持把和谐社会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务实为民,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大力实施利民工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以勤政务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作风,凝聚了民心,促进了发展。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信阳发展的重要一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重点领域实现了新突破,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突出加快发展主题,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586.3亿元,增长13.6%,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9.8%、15.9%和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增长2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3亿元,增长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8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59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3元,增长16.4%;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同比增长20.5%,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到50.1%;实际利用外资4583万美元,增长35.6%;出口4510万美元,增长36.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16.6亿元,比年初增加62.3亿元。

(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6%,利润增长104.6%,综合效益指数达198.7%,提高41.1个百分点。建成和开工了一批骨干工业项目,44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信钢60万吨带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