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当的途径进入体内,在体内定居、生长、繁殖,引起一系列病理
反应的过程。
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变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3.隐性感染:机体防御能力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弱数量少,病原微生物虽在体内繁殖,但只
引起机体轻微变化,而不表现临床症状。
4.病原携带者:处于隐性感染的动物可以带毒、排毒,形成或引起二次传播。
5.持续性感染:病毒在动物体内存在数日、数年甚至终生的一类感染。
6.传染源:有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定居生长繁殖、并排除体外的动物抗体。
7.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动物与易感动物的直接
接触而引起易感动物感染的传播方式。
8.传染媒介:携带病原体的活的生物和死的尸体。
9.疫源地:相当于传染源+病原+外界环境
10.自然疫源地:某些疾病的病原体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存在某些特有的传染源、
传染媒介、易感动物而长期有病,当人和动物进入这一生态环境也可能被感染,而驯养动物和人的感染和流行对这类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存在并不重要。
11.解除封锁:报告上级部门批准,最后一次病畜康复或捕杀,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无病例出
现,经全面消毒,即可解除封锁。
12.炭疽:由炭疽杆菌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人及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13.狂犬病:由狂犬病毒经伤口感染引起人及哺乳动物的一种神经性、致死性传染病。
14.畜禽大肠杆菌病:由一定血清型致病大肠杆菌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多种畜禽的一种多病
型传染病。
15.猪瘟(HCV、CSF):由猪瘟病毒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各种年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
性传染病。
16.疾病:是动物机体与外界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动物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
17.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动物吸入受染。
18.发病率=发病数/总数感染率=被感染数/被检数死亡率=死亡数/患病数
19.动物防疫:动物疾病的防疫,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防疫工作的基本内
容:养防检治隔封消处。
20.免疫程序:疫苗接种的时间,次数和间隔免疫安排。
21.疫区:某病正在流行的地区。疫点:疫区内发病动物的场和舍。
22.BVD-MD: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23.蓝舌病(BT):由病毒通过节肢动物传播,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24.绵羊痒病(跳跃病、驴跑病):由朊病毒感染,引起绵羊的一种慢性、神经性、致死性传
染病。
25.小反刍兽疫: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26.终末宿主:成虫期或有性繁殖期寄生的宿主。
27.中间宿主:幼虫期或无性繁殖期寄生的宿主。
28.IBD:传染性法氏囊
29.禽流感:由一定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经多种途径感染引起禽及人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
传染性病。
二、填空
1.疾病的发生的原因病原微生物、有害物、营养性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遗传。
2.畜禽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发热、贫血、黄疽、水肿、脱水、酸碱中毒、缺氧、休克、
3.疾病的分类,按发病原因: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按发生经过:慢性病、急性病、
亚急性病、温和性病、最急性病。
4.影响动物传染病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5.传染病的发张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三个缺一不可,切断某一环节流行则终止。
6.传染病的特征:特殊的病原体、潜伏期、传染性、典型症状与病变、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7.防疫工作的八字内容:养、防、检、治、隔、封、消、处。
口蹄疫血清型:A、O、C、SAT1(南非1型)、SAT2(南非2型)、SAT3(南非3型)、亚洲1型。
8.多头蚴病病原及寄生过程
狗(终末宿主)小肠细粒棘球绦虫孕卵节片—粪便排出体外—人、羊(中间宿主)—小肠六钩蚴—肠壁—肝肺—幼虫包囊—肝肺包虫病
9.牛焦虫病:由蜱叮咬后传播的一种急性、热性原虫病。
临床表现:贫血、黄疸、发热、水肿,病原:泰勒焦虫或巴贝氏焦虫,特效药:贝妮尔、黄色素。
10.炎症反应: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白细胞增多
11.疫苗种类:灭活苗、弱毒苗、亚单位苗、基因工程苗、多联苗(多价苗)
12.传染病的发病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13.常用的消毒药:2-4%的烧碱、10-20%的石灰乳、0.1-0.2%百毒杀、0.2-0.5%过氧化酸、福尔马林+高锰酸钾、0.2-0.5%的次氯酸钠。
14.政治经济病必须上报病:口蹄疫(FMD)、禽流感、蓝耳病(PRRS)、猪瘟(CSF)、新城疫(ND)三.各类病的特征(选择)
1.炭疽:皮下胶样浸润,脾肿大,天然孔出血及血液凝固不良。
2.布鲁氏杆菌:流产、睾丸炎、附睾炎
3.口蹄疫:口蹄出现水泡,溃烂,幼畜会出现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
4.巴氏杆菌:发病快、病程短、全身出血,脾不肿大,常有诱因。
5.马立克:劈叉
6.破伤风(锁口疯、木马病、脐带风)全身肌肉痉挛,感觉过敏性增强
7.猪瘟:发病率高,传染快,淋巴结周边出血,脾出血性梗死,肾表面小点初学卫特征。
8.鸡新城疫:无年龄性、呼吸困难、下痢、神经、剖解:全身出血,腺胃乳头出血
9.禽流感:胰腺出血、坏死,肠道由大量枣核样坏死
10.猪2型链球菌:皮肤脓肿,关节炎,脑炎,及败血症
11.猪丹毒:高热,皮肤红斑,青霉素治疗有效
12.猪喘气病特征:咳喘、肺肝变、肉变及实变,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死率低,可垂直传播。
13.猪细小病毒感染特征: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
14.蓝耳病:蓝耳病毒导致流产,死胎,多见于妊娠后期。偶尔见木乃伊胎,母猪有全身症状,并影响再次配种,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仔猪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肿大,肺淤血,水肿,肉变。
四、问答题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答、①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抗菌谱②、保证足够的计量与疗程③、联合用药与交替用药
④、掌握投药途径与体内分布⑤注意配伍禁忌与毒性发作。
2、抗菌药物的原则:有效、头要方便、成本低、明确药物的成分。
二、投药的使用
答、1、免疫程序:疫苗接种的时间、次数和间隔免疫
2、免疫程序原则:①当地疫病流行情况②高群的规模、饲养方式③母源抗体水平
3、免疫方法:①注射法、②粘膜途径:点眼、滴鼻、气雾、饮水。
三、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