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油画的色彩表现形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油画的色彩表现形式分析
【摘要】中国当代油画领域,无论是哪种风格或“流派”,写实的也好、抽象的也好,都离不开色彩基本规律的运用和表现。
近几年以来,油画作品侧重于运用色彩来描述世界或表达艺术家个人思想情感,这种现象已是明显地有增无减。
这无疑就证明了“色彩表现”这一创作形式将备受美术界的关注和考究。
【关键词】色彩表现张力视觉冲击
一、为什么要选择“色彩表现”这一技法层面来研究?
色彩不仅仅是还原自然物体以外表真实的工具,而且成为艺术家表达情绪,宣泄情感的一个载体。
艺术家运用的色彩及其关系具有创造性意图,而不仅仅用来再现。
这种表现色彩的风格否定了客观性质的色彩,也就是说,如果你需要,马可以画成蓝色的、树可以画成红色的;色彩是否接近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更接近于心灵。
当色彩获得了自由之后,它的个性就强化了艺术家思想与情感的表现。
所以在这里,首先要明确指出,我们讨论的“色彩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寓于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这一精神内涵来进行的。
一般在谈到油画的色彩及其表现问题时,似乎主要是以客观对象为依据的,因为油画确实具有很强的写真能力和充分的表现力,这也是其他画种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运用“条件色”规律描绘并真实再现客体便被看作是油画色彩的主要特征和优势。
可是油画色彩的研究并不仅仅以真实再现为唯一目的,对色彩学一般规律的掌握与运用,不能代替油画艺术中色彩的表现,过分强调它的写实功能和客观色彩的再现是片面甚至有害的,它窒息了艺术家的色彩个性和想象力,并削弱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和油画色彩的表现性。
掌握和运用客观色彩表现规律和方法,对油画家来说无疑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在油画色彩的研究上,我们却不能忽略主观性色彩这一个方面。
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主要是通过主观色彩来体现的。
因此,主观性色彩是当今油画家亟待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油画家通过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认识,更主要的目的是使色彩能充分表现主体的创作意图、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
①
色彩作为油画的“特定”媒介,只有在主体的积极创造中才能获得特定的精神内涵,它已不仅仅是再现性的客观色彩,而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主观性色彩。
所以油画的色彩不单是客体的一种映象,它应该是画家对色彩形象的独特感受和艺术创造,是自我感情的形象表达。
欲达到此目的,画家只有在艺术创作中把色彩基本规律的运用与色彩的艺
术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油画色彩成为一种含有主体感情因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精神语言。
可以说,每一种深刻的艺术表现,都是艺术家对现实有意识的感受和创造的结果,它体现了艺术表现的内在的生命力。
客观色彩的存在并不会成为艺术创造的障碍,画家恰恰是通过对客体的真切感受,丰富和启发自己的艺术联想和创造性思维,并从真实物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色彩创造的灵感和激情,油画艺术中主观性色彩的创造,是客观色彩转化和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是客体与画面色彩的转换和重构。
运用色彩的组合与色块(色域)的对比把它转换为感情符号和具有表现性的色调,从而使油画作品产生某种视觉心理效应,达到以色传情的目的。
色彩创造中的那种超乎于物象之上的非现实效果,有时恰恰是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情感所在。
色彩构成的张力和色块组合与对比形成的色彩韵律感、节奏感,对油画艺术中意境的表现和内在感情的传达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油画家通过对色彩的转换与重构,把对客观色彩的内心感受转换为主观性(甚至是纯主观)的色彩表现,这是对客观物象的超越,从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色彩现实,体现了油画色彩的精神价值。
作为一种绘画语言,“色彩表现”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所占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
没有色彩表现,画面就只是素描基础上的造型或形象的体现;更谈不上色调、冷暖空间、事物的色相等这些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油画(技法层面)艺术元素。
更为关键的是,“色彩表现”在油画艺术中是画家主观情感表达最直接的第一手法。
即最能体现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点。
通常,形式是主观情感的一种表现,所以形式与情感不可以割裂开来,它将难以言说的情绪状态转化成为明确可视的形象,艺术家个人气质的不同影响其艺术作品的面貌和魅力。
塞尚的色彩是富有象征意味的,用笔体现出建筑式的几何节奏感。
马蒂斯纯化了色彩,平面的形线成为画面结构的首要因素。
达利以非凡的想象力,传统的写实绘画手法,成功地将超现实的幻想演绎成绘画视觉艺术的真实。
波纳尔的画面可以看到情绪的流动状态,一种纯粹的色调突然转入另一种色调,或者用中间色调对比,粉红色逐渐过度为紫色或橙色,那种奇特的意想不到的色彩关系好象纯粹属于他头脑中臆造出来的。
巴尔丢斯选择和谐的色彩,他不追求酷似自然,而是追求事物存在的一种恒定的方式,似乎时光凝固,自然中感动人心的东西不经意地简洁了地驻留下来。
艺术创造需要表现,依照内心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像大师们那样,追求一种朴素的存在,把自然中最为本质的一面表达出来。
实践的途径有两种,第一,诚实地模仿自然,
从自然中认识色彩存在的规律,表达自然状态下色彩呈现的面貌;第二,主动地选择色彩,体会色彩的情感作用,尽可能地尝试不同色彩的相互配合,寻找能够表达个人性格彩效果、色彩的组合及色彩的选择范围,积累用色彩表达情感的经验。
色彩的主观性表达要借用的色彩语言大多与纯粹色彩——单纯色相的表情特征有关系。
当色彩脱离了所依附的物象而被抽象出来时,往往具有独立的自主能量和天然的特征,能强烈地作用于人的心灵。
从纯粹色彩中,通过代用,可达至隐喻、象征;通过与常态色分离的直用,可产生视觉陌生感,从而引发观者精神上的相应震荡。
从不同的角度领会及利用纯粹色彩的价值,在用色彩世界的暗语与人沟通和传递信息时,实际已过渡到色彩创作。
可以说实现油画的艺术表现境界把握色彩的基本技法,油画艺术的表现必须在具备熟练的绘画技巧,对绘画语言的使用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还需要有一种谦逊的精神,相信自己画的仅仅是他所看到的东西。
艺术家必须懂得,绘画的意义是要人们读懂,一件艺术品一定要具备本身的全部意味,哪怕观者还没有查明是什么题材,就已经把它的意味放在心上了。
色彩的面貌是绘画的第一语言,素描的、结构的、造型的各种要素都隐藏在色彩之下,色彩表现是油画艺术中最为强烈的视觉要素,所以,更应该研究色彩实践的表现力,从而走向绘画艺术自由表现的境界。
二、我所理解的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艺术中的色彩体现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艺术,所关注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油画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综观中国油画艺术近些年来的发展动态和“趋向”,艺术作品以“色彩表现”作为一种重要创作形式和手法(在有内容的基础之上)呈渐热趋势。
显然,这就说明了从今往后,“色彩表现”极具蓬勃的生命力将不断发展壮大。
当然这不是在提倡或“发起”什么所谓的流派,而是阐述和看待当前的客观现象。
我国油画艺术发展至今已有一段历程,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油画作品中,“色彩”体现出了各显神通的非凡“功力”,也是个性与现实完美结合的纽带。
可以说,谢东明《乡间生活——黄土高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黄土大地上,身穿白色衣服、头戴草帽、肩扛锄头的一位中年男子,正骑着灰黑的驴赶路;头上,是蔚蓝的广阔天空。
作者在这幅画中极力追求的不是细致入微的描摹对象,而是用粗犷、豪放的笔触和简明、概括的色块去塑造出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农民形象。
色彩上,鲜活浑厚;笔触上,洒脱有力。
这幅油画,形式(取材)简洁而典型,内容丰富上进,极具视觉冲击力地向观众展示了民风淳朴、勤劳踏实的高原人民生活面貌。
曾梵志《蓝色天空》中,杂草状的色线
在画面上飘舞;由白、蓝和黑构成的主色块中,它们从下往上依次推移,白和蓝的交界处色块交错重叠,互相穿插,运动的色彩制造出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在这方面,张京生是一位很有代表性的油画家。
他的作品,着力捕捉物像的色彩,加以主观情感,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色彩;另一个特点,作品中色块显现得很有有张力。
在《有很多红花的阳台》这幅油画作品中,主体物用色非常凝重纯粹——大红色的花朵、白色瓷花瓶以及桌子边沿部分。
整幅画色彩对比强烈,着眼点色彩高纯度,鲜亮活跃,相益得彰!另一个构成元素——笔触,大多以方块形状为主,互相衔接和穿插。
因为这两种元素构成的张力,是其作品给予人运动感和力量感,传递色彩信息而形成视觉冲击的直接原因。
张京生他本人也这样说过:“我的油画重色彩的表现,因为色彩感受是人们最为普遍的审美形式,最能牵动人们的情感。
丰富的色彩表达能力是油画材料的独有专利。
”“我的油画重强的力度。
美加入‘欢娱’一不留神会滑向低谷;美加入‘忧伤’或许能让人们感动;而美加上‘力量’就有可能达到一种完美。
强的力度是油画样式的长项专利。
”②另一幅作品《阳光明媚》,则充分体现出了光色运动:花草、酒杯器物等都大放异彩;画面色彩绚丽、五彩缤纷:金黄、翠绿、橙红、雪亮、紫蓝......她们在流动,在跳跃,在炫耀。
慢慢地欣赏着,不知不觉中,已经被那斑斓的世界所陶醉和牵引,我们在画中游览观赏,流连忘返。
如果说《有很多红花的阳台》是色彩与力量的完美结合,《阳光明媚》是色彩与阳光的交互生辉,那么《傍晚的商店》则是色彩与灯光的安静糅合——商店一楼亮着暖和的霓虹灯里边,惬意的橙红和棕黄洋溢着温馨;而二楼,银白的窗台透出几分柔和的暖色使得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门外表和几根柱子发出白亮的信号。
王克举认为“含糊不清的色彩关系,就像说不明白的话一样没有感染力”,他善于以小面积的、对比强烈的色块来形成画面节奏。
强烈明亮的色块与粗犷浓重的穿插交相呼应,使色彩关系具有交响乐般的力度,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视觉冲击语言。
许多画面用笔很拙,没有张扬的笔触,色彩于沉稳之间有跳跃,尤其在被王克举称为“画眼”的位置,形色都表现出特有的精致与厚重,刻画入微,与抽象简约的整体画面形成强烈对比,形成了有机的画面节奏。
王克举使用油画颜料在画面上表现出了与国画里的“墨分五色”相类似的微差,足见他对色彩娴熟的驾驭能力。
如《鱼后》、《春意萌动》等,近乎平涂且充满微妙变化的色彩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如平剪纸般抽象,样式化了的形状极具表现主义的气氛。
张力,本是源于物理力学概念的学术名。
这里,我们为了形象地阐述油画中的色彩表现及其所具有的视觉效应,而引用了“张力”这个词眼。
那么,油画中的色彩表现在怎样的情况下就会有“张力”呢?我认为,张力它是由色彩构成原理(如冷暖、对比关系等)和绘画手法层面(如材料、笔触等)两大因素组成的。
直观地说,高纯度和对比强烈的色彩和采用极具表现力的笔触这两方面同时具备便形成了张力。
起码这是基本的。
当然其中油画的内容和题材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要用张力的色彩来描绘。
视觉冲击,可以说它和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
张力是形成视觉冲击的根本原因,而视觉冲击是张力体现的直接结果。
顾名思义,“视觉冲击”单从外在人们的视觉感官效应,且先不掺杂对象的内容形式来看,“视觉”的对象定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那种冲击力刺激着敏感的神经细胞!何谓“冲击”呢?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呢?这又得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首先,客观实在的物象——一幅我们所认为的成功的油画作品摆在人们的眼前,当人看到后,这幅作品便与人的视神经产生相互作用,再经过大脑的识别,最后认知眼前的图象很“精彩”、“好看”,这个结果,就是物象对视觉产生“冲击”的结果。
总之,我们是这样按常理来理解视觉冲击的。
色彩的主观性表现,在多数情况下因为运用了“张力手法”而形成了视觉冲击效应,这应该是色彩表现原始的涵义;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张力和视觉冲击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Discusses the Chinese present age oil painting shallowly the color
performance
[Abstract]Chinese present age oil painting domain, regardless of which kind of style is or “the school”, practical also good, abstract also good, cannot leave the color basic rule the utiliz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S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oil painting work has stressed in describes the world using the color or expresses the artist individual thought emotion,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already was increases steadily obviously.This had proven without doubt “the color performan ce” this creation form will prepare the fine arts attention and elegant.
[Key word] Color performance Tensity Visual impact
参考文献:
①叶云龙〈〈对油画主观性色彩的再认识〉〉节选,第43、44页
②《当代中国油画家——张京生》扉页天津人民美术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