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经费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的教育经济
学生姓名:宋国峰
学科专业: 教育学原理专业
论题方向: 教育经济学
学 号: 101140800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0 年11月
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学校体育的教育经济
摘要: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然而,教育经费短缺是中外教育发展中要面临的普遍问题。体育教育是我国教
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很多地方,学校体育场地严
重匮乏、在体育设施方面投入不足,体育教师的缺乏。是我
国体育教育存在的最根本问题。
关键词:我国体育经济现状经济非均衡发展学校经费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体育经济学,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是以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体育产业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消费;体育资金和体育投资;体育资产;体育产业内部的权利与收益分配制度和格局;体育产业的宏观发展计划与产业发展政策等。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体育发展的体制因素等,我国体育经济核心产业大多不具有独立经济实体或企业的特征。中国职业竞赛俱乐部很多,各种职业竞技比赛频繁。从俱乐部的构成要素来看,一般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体育项目协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注入资金运作。在这一结构中,俱乐部的产权、管理权、经营权界定不够清晰,加之对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财力投入进行资产评估困难。
进入市场后,双方在责任、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常常发生矛盾冲突。冲突中往往是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运动项目协会的控制,企
业控制资金,各自以手中的权利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一旦矛盾激化,就会导致组织解体。在我国现行体育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局部存在隐性通货膨胀。即一些体育商品一开始就以较高的价格进入市场,并一直维持高价位,这种通货膨胀从商品价格变动幅度是难以识别的,故称为隐性通货膨胀。这种隐性通货膨胀的长期存在,在较大的范围内导致了需求抑制,阻滞了体育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以较高价格水平进入市场的体育服务商品,有着很大的盈利空间,所以,整个体育产业领域的平均利润水平较高。从理论上讲,这种高平均利润水平,符合资本的性质,有利于吸引资本投入。
由于体育产业市场条件不成熟,管理法规与市场体系不健全,投资者普遍处在观望状态不敢贸然进入,至多是投入少量的资本进行尝试。这使得整个体育产业资本容量较小,产业规模无法提升,产生了不利于体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平均利润与低资本容量并存”的现象。因此,在体育市场不完善以及企业缺乏利益约束和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非均衡状态。
二、我国体育经济非均衡性发展的成因
(一)传统体制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由国家体育部门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很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
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打消了欲投资体育的企业的积极性。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体育消费决定了体育市场,体育市场决定了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决定了体育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体育市场必然是多元的,而体育产业的结构无可选择的是由多层面、多种类构成的复杂系统。作为整个体育产业基础和带动体育产业升级原动力的核心产业,因垄断经营而缺少活力;在体育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本土体育外围产业在迎遇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节节败退,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陷入发展困境。
三、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设施资金投入一直不足,特别是贫困地区,有的学校甚至连运动场都没有,器材设施严重不足,孩子们只能在街道上、马路上上体育课,远远未达到国家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国家财政预算上虽然明确注明了体育经费的数目,实际操作上多是倾向于竞技运动,没有落实到全部青少年学生身上。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拨付比例没有严格的要求,调研发现。城市学校生均活动面积普遍偏小,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率普遍偏低,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
四、加强体育师资
为了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促进学生体质
健康水平的提高。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在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硬件投入的同时,加强体育师资、培训、科研等软件投入,全面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打下坚实基础。
提出几点建议:
⒈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校体育领域。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支出比重,明确体育彩票公益金应有适当比例用于促进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并且鼓励学校使用公共体育资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学校体育活动。
⒉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应设立学校体育场馆国家标准,并且由国家设立专项经费,加快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全国很多学校体育设施基本满足教学、课外体育活动需求;大中小学生人均使用体育场地面积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要鼓励地方政府新建、改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馆、田径场和游泳馆,这些设施可交付学校使用、管理。
⒊学校体育设备器材的质量标准,防止学校选购伪劣产品。注重学校运动场地的建设规范,提倡“绿色运动场”、“环保运动场”。同时,必须定期有专人对学校体育设备器材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杜绝安全隐患。
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应通过相关财政补贴,对体育教师的额外工作量提供相应的补助,通过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激发其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