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时要用右眼注视目镜

B.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

C.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不宜太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只与物镜有关,而与目镜无关

2.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3.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A. 1、2、3 B. 4、5、6 C. 1、3、5 D. 2、4、6

4.放映幻灯片时,要使银幕上所成的像再放大一些,应()

A.减小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B.增大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C.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

D.将银幕与镜头的距离和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同时减小

5.如果物体离凸透镜22厘米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物距小于11厘米时,一定成实像。

B.如果物距等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C.如果物距大于11厘米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改变物距,当像距为22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6.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 50cm处向 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大,像距变大.

7.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明这组得到一组数据:物体距透镜35cm,在距物体42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你认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此像可能是虚像 B.此像可能是正立的

C.此次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6cm

9.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字时,为了使看到的字再大一些,应该()

A.凸透镜适当远离字 B.凸透镜适当靠近字

C.眼睛远离透镜 D.眼睛靠近透镜

10.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的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

A.一次放大作用 B.二次放大作用

C.三次放大作用 D.四次放大作用

1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12.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13.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是个远视眼

14.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二、多选题

1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16.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17.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明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正确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18.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学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虚像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亮一些为好

B.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器材调整好后,把蜡烛放在大于二倍焦距的某位置,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如果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想找到像,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D.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会向上移动

20.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下列操作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是()

A.凸透镜不动,蜡烛、光屏互换位置

B.透镜、光屏不动,蜡烛向右移动蜡烛

C.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动

D.凸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

三、实验题

21.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______ cm;

(2)如图乙,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______ 移动,(选填“左”或“右”)且移动距离s′ ______s.(选填“=”、“<”或“>”)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 ______ 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图中物距u应满足 ______ .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 ______ 方.

(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5)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只眼镜是 ______ 透镜.

四、计算题

23.如图是人的眼睛的剖视简图,图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光屏,它到晶状体的距离是保持不变的,正常的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是依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使视网膜上都能获得清晰的像。晶状体的瞳孔是用来控制透光程度的。通常所说的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距视网膜过远或晶状体过凸,在观察远景时,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位于视网膜前,感到模糊。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距视网膜过近或晶状体过扁,在观察近景时,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位于视网膜后,感到模糊,这两种眼睛都需要配戴眼镜矫正。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

睛10㎝。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地用眼,如看书、看电视、玩电脑,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请你根据上文的介绍,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眼睛与照相机的成像条件是否相同?。

(2)正常人看远景或近景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这是通过改变(选填“焦距”或“像距”)来实现,具体是当人眼由看远景而改变看近景时,眼球的晶状体就得(选填“扁平”或“凸起”)些。

(3)患近视眼的人欲矫正视力,应配戴合适的镜;患远视眼的人欲矫正视力,应配戴合适的镜。

(4))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

A.0~10㎝B.10~25㎝C.从10㎝到极远处D.0~25㎝

参考答案

1. C

2. D

3. C

4. B

5. D

6. D

7. B

8. D

9. A10. B11. C12. A13. A14. B 15. ABC16. AC17. ABC18. AB19. BCD20. AD

21. (1)10.0;(2)左;>.

22. (1)光屏;(2)u>2f;(3)前;(4)C;(5)凹.

23.(1)相同(2)焦距扁平(3)凹透凸透(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