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暑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后期 (1)暑伤心肾 (2)虚风内动 (3)后遗症
暑伤津气 暑热病邪 径入阳明气分 阳明腑实 暑厥
津气欲脱
暑伤心肾
暑入心营
直中 营分 暑热动风 (亦可见于气血分)
后期
虚风内动
后遗证
暑风(痫) 血分
暑入血分 暑伤肺络 暑瘵
第三节
一、诊断依据: 1、发病时间 2、初期特点 3、病变特点
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湿温 2、疟疾 3、疫毒痢
2、气营两燔 【证候】壮热,头痛如劈,口渴饮冷,心烦 躁扰,甚或谵语、神昏,或有斑疹隐隐,舌 绛,苔黄燥,脉弦数或洪大有力。 【病机】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方药】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
3. 暑热动风
【证候】身灼热,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 张,神志不清,或喉有痰壅,脉弦数 或弦滑。 【病机特点】邪热炽盛,筋脉受灼,肝风内动 高热不退,头痛头胀——血分热毒燔灼; 躁扰,神昏——邪热上扰心神; 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肝经热 盛,灼伤肝阴,热极风动则发痉。
4、暑湿伤气
【证候】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四肢困倦,神 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溏薄,苔腻,脉大无力或濡滑 带数。 【病机】【治法】清暑化湿,培元和中 【方药】东垣清暑益气汤 人参、黄芪、炙甘草——益气固表,扶正敛汗; 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配泽泻利水渗湿; 麦冬、五味子——保肺生津; 黄柏——泻火以存阴;当归——养血而和阴; 升麻、葛根——发散表热,升举清气; 青皮——理气和中;神曲——和胃消食
(2)暑伤津气,甚则津气欲脱 1.暑伤津气 证候:身热,心烦溺黄,口渴自汗,体倦少气,脉虚无力. 2.津气欲脱 证候:身热骤降,汗出不止,气短喘喝,脉虚欲绝或散 大无根。 (3)阳明腑实 证候:身灼热日晡为甚,腹胀满硬痛,大便秘结或热 结旁流,时有谵语,循衣摸床,舌卷囊缩,舌红苔黄 燥,脉沉数。
2.演变 暑热稽留气分不解,病邪可深入营血分。 (1)暑入心营,内闭心包 暑厥:暑热直中心包,见猝然神昏肢厥,称为“暑厥”。 (2)暑热动风 暑风:暑热直入肝经而突发痉厥,称为“暑风”。 吴鞠通:“小儿暑温,身热,猝然痉厥,名曰暑痫。” (3)内陷血分 暑瘵:暑热炽盛,损伤肺络,见骤然咯血,衄血, 咳嗽气促,称为“暑瘵”。
【治法】通腑泄热,热毒盛者伍以清热解毒 【方药】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
(二)营血分证治
1、暑入心营 【证候】灼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 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 或猝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气粗 如喘,牙关微紧,舌绛脉数。 【病机】 【治法】清营泄热,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暑伤津气 【证候】 :身热心烦,小溲色黄,口渴自汗,气 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黄干燥,脉虚无力。 【病机】 :暑热亢盛致津气两伤重证 【治法】 :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方药】 :王氏清暑益气汤 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 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临床运用】 (1)方证特点 (2)黄连剂量 (3)与白虎加人参汤鉴别
【方药】卫分宣湿饮 、新加香薷饮
卫分宣湿饮: • 香薷、青蒿、鲜荷叶——芳香辛散,疏解在表暑湿 • 杏仁——宣降肺气; • 竹叶、滑石——清暑利湿; • 茯苓、通草、冬瓜皮——淡渗祛湿
新加香薷饮: 香薷——解表散寒、化湿和中 银花、连翘——清热涤暑 扁豆花、厚朴——消暑化湿和胃 【临床运用】 香薷应用 方证鉴别
2、暑湿困阻中焦
【证候】壮热烦渴,汗多溺短,脘痞身重,脉洪大 【病机】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白虎加苍术汤
2、暑湿弥漫三焦
【证候】身热面赤,耳聋眩晕,咳痰带血,不甚渴 饮,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小便短赤,下利稀水 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 【治法】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方药】三石汤 杏仁、竹茹——宣开上焦气机,清化肺中痰热; 石膏——清泄中焦; 寒水石、滑石、通草——清利下焦; 银花、金汁——涤暑解毒
二、主要证治:(一)气分证治 1、暑入阳明 【证候】:壮热汗多,口渴心烦,头痛且晕,面 赤气粗,或背微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或洪大而 芤。 【病机】 :里热蒸腾 热炽津伤
【治法】:清泄暑热。津气受伤者兼以益气 生津 【方药】 :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临床运用】(1)与卫分证之恶寒鉴别 (2)与阳明腑实证之黄苔鉴别
4、风温、春温 重点 (1)发病季节 (2)病证性质 (3)发病类型 (4)病因及初起特点 (5)病变特点 (6)后期表现
第四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一)辨证要点 1、辨病邪兼挟 2、辨邪热Biblioteka Baidu重 3、辨正伤程度 4、辨昏痉先兆
(二)治则治法 (三)治疗禁忌
“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暑温兼湿:暑湿
一、定义:暑湿是感受暑湿病邪所致,初起以暑 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的急性外感热病。 二、特点:1、主要病因:暑湿病邪 2、发病季节:夏末秋初 3、初起特点:暑湿在卫 4、病证性质:湿热性质 5、发病类型:新感 三、沿革(自学) 四、与现代医学关系
一、病因病机 (一)病因:暑湿病邪 (二)病机 1、初起:暑湿在卫 (1)暑湿郁遏肺卫 (2)暑、湿、寒三气交感
2、暑湿未净,蒙扰清阳
【证候】低热未除,头目不清,昏眩微胀,口渴不 甚,舌淡红苔薄腻。 【病机】【治法】清化暑湿余邪 【方药】清络饮 西瓜翠衣——清解余邪,生津止渴,利尿祛湿; 鲜银花、鲜扁豆花、鲜荷叶边——轻清芳香,疏透 暑湿; 丝瓜皮、鲜竹叶心——通上利下,促其暑湿外解
(3)津气欲脱 【证候】 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 【病机】 气分阶段津气耗伤太过所形成的欲脱之证
【治法】益气敛津,扶正固脱 【方药】生脉散
(4)热结肠腑
【证候】身灼热,日晡为甚,大便秘结 或热结旁流,腹胀满硬痛,谵语狂乱, 循衣摸床,舌卷囊缩,舌红,苔黄燥, 脉沉数。 【病机】
7.暑伤肺络(暑瘵)
【证候】灼热烦渴,咳嗽气粗喘促,咯血或痰中带血 丝,烦躁,舌红苔黄而干,脉细数。 【病机特点】暑热犯肺,损伤肺络 骤然咯血,衄血——暑热伤肺,阳络受损,血从 上溢; 咳嗽气促——热壅肺气,肃降无权; 灼热烦渴,头目不清——暑热蒸腾; 【治法】凉血解毒,清暑安络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三、后期证治 1.暑伤心肾 【证候】心热烦躁,消渴不已,肢体麻痹,舌红 绛,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病机】 【治法】清心泻火,滋肾养液 【方药】 连梅汤(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阿胶) 本方由黄连阿胶汤化裁而来。方中黄连苦寒 清心火;阿胶、生地滋养深液;麦冬甘寒滋阴; 乌梅配黄连以酸苦泄热;乌梅配麦冬、生地以酸 甘化阴。
【治法】清泄暑热,熄风定痉
【方药】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本方以羚羊角、钩藤凉肝息风,清热止 痉;桑叶、菊花清凉疏散,清利头目;生 地、白芍、甘草酸甘化阴,舒缓筋脉之挛 急;竹茹、川贝清热化痰通络;茯神宁神定 志。
4、暑入血分 【证候】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 色呈紫黑,吐血,衄血,便血,或兼见四肢 抽搐,角弓反张,舌绛苔焦。 【病机】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 神犀丹合安宫牛黄丸
第九章
暑温
导
学
1、明确概念。 2、掌握本病的病因病机和传变特点。 3、掌握本病的治疗。 4、熟悉暑温兼湿的 概念、临床特点及治疗。
第一部分 暑温本病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诊 断 第四节 辨证论治 第二部分 暑 湿
一、定义:暑温是夏季感受暑热病邪所致,初起 以阳明气分热盛为主要证候的急性外感热病。 二、特点:1、主要病因:温热病邪 2、发病季节:夏季 3、初起特点:阳明气分热盛证 4、病证性质:温热性质 5、发病类型:新感 三、沿革(自学) 四、与现代医学关系
2、演变: 暑热见证突出 气分病变范围广泛 易耗损元气 易出现咯血、黄疸等变证
3、恢复期:暑湿蒙扰清窍
二、鉴别诊断 暑温与暑湿 三、辨证论治 治则:清暑热 化湿浊 调气机 和脾胃
1、暑湿在卫 【证候】 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胀重, 身重肢节酸楚,脘痞,口不渴,舌尖红,苔白腻 或微黄腻,脉浮滑数或濡数。 若兼寒湿者,可见发热恶寒,甚则寒战,头 痛无汗,身形拘急,胸脘痞闷,心烦,时呕恶, 舌苔薄腻,脉象浮弦。 【病机】 【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第二节 病因病机
外因:暑热病邪 一、病因: 气虚暑入 内因:正气不足
朱丹溪: “暑乃夏月炎暑也, 盛热之气火也。”
王安道: “暑热者,夏之令也,大行于天地之间, 人或劳动,或饥饿,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天令亢 极,于是受伤而为病。”
二、病机
1、初起:
暑伤津气
暑热病邪 阳明气分
津气欲脱
阳明腑实
(1)暑入阳明 (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 [证候]:壮热,面赤气粗,口渴心烦,汗 多,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而数;或背微恶 寒,脉洪大而芤。 [病机特点]:里热蒸迫 热炽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