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化学实验设计方案题目(十篇)

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化学实验设计方案题目(十

篇)

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一

二、试验目标:让学生经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构造,从而使学生对细胞到达必需的熟悉,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胜利,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熬炼了学生的动手本领,也培育了学生的自我动脑思索的本领。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一)试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试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预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洁净

改善:将干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留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干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心滴1-2滴清水

改善: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外表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娴熟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幻想的观看对象,致使试验效果较差。

改善: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宅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别,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善降低了试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看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我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局部同学可能将盖玻片下全部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许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善: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

度必需不能太大,太大水就会流出盖玻片下的小空间,然后从较高一侧的盖玻片与载玻片的缝隙往里滴碘液,让碘液自我流进盖玻片下,假如有液体流到盖玻片外,用吸水纸擦拭,但必需要强调不能从盖玻片边缘吸水,盖玻片四周必需要有充盈的液体,这样才不会消失大气泡。

⑷镜检

用显微镜观看

2、临时切片的制作

⑴选材

选择软硬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长度,一般以20-30mm为宜(便于手持即可),材料太软,可用马铃薯块茎、胡萝卜根或肥皂将欲切取的材料夹住一齐进展切片,本试验用空心莲子草,可直接用于切片。

⑵切片

用三只手指夹住空心莲子草,(使其高于手指,右手持刀片(刀片用水润湿),将空心莲子草削去一层,构成平面,刀口向内,与断面平行,以匀称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前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留意要整个臂部用力,而不要腕部用力)。

⑶镜检

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然后用毛笔将最薄的几片材料移至滴有一滴清水的干净的载玻片中心,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看。

3、临时涂片的制作

⑴把成熟的番茄果肉放在培育皿内,让汁液流出(汁液中有匀称的离散细胞)。⑵吸取汁液,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将涂抹的液滴滴于载玻片的中心或偏右约14处,左手持载玻片或放在平台上,右手持另一载玻片作推片。先渐渐向右移动,让短边接触溶液,两载玻片的夹角约为30-45度,再向左快速推载玻片,即可涂成一匀称的薄片。(也可用解剖针、牙签、火柴杆等涂成薄片,盖上盖玻片即可。)

四、预期结果:

1、胜利观看到了洋葱表皮细胞、西红柿果肉细胞及空心莲子草茎的构造。

2、经过使用显微镜对细胞的观看,同学们对显微镜的使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

3、经过学生们对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独立自主的制作,使得大家根本把握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

4、经过对细胞构造的观看,使同学们对于细胞的形态和构造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本领提高的作用

比拟性试验:一般班与试验班的比拟

等组试验:一般班与试验班的比拟

1、试验自变量

x=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2、试验因变量

y1=猎取信息的本领

y2=合作学习的本领

y3=对信息评价的本领

y4=反省认知的本领

y5=自我评价的本领

3、干扰变量及其掌握

干扰变量:

(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的不一样

(2)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使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3)学生与他本领的变化进展对这五种本领的影响。

干扰变量的掌握:

(1)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使用的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的作用,本试验讨论过程中采纳等组比拟试验。

(2)为避开由于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不合理而对试验效果产生影响,在进展试验前应由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带头教师和学生对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进展论证,布尔什确保任务的合理性。

(3)为降低其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先对学生确实根本学习本领、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术水公平因素进展调查分析,并对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作猜测分析,最终对教学效果进展分析时加以讨论并予以排解。

1、试验假设

(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猎取信息的本领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本领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对信息评价的本领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4)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反省认知的本领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自我评价的本领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试验对象

在附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3)、(4)班和其次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2)、(5)班为试验对象;附中高二(3)班和其次中学高二(2)为试验组,教学中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附中高二(4)班和其次中学高二(5)班为掌握班,教学中不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试验实施前对学生本领进展前测,确认两班同学在这三个方面的本领相当,视为等组。

掌握1=附中高二(4)班局部学生和二中高二(5)班

试验1=附中高二(3)班局部学生和二中高二(2)班

(注:讨论到前测时可能两个学校的两个班不必需全部能够分为两个等组,故从两学校的两班中分别选取局部同学构成两个等组。为不影响试验的正常、顺当进展,对不纳入试验的同学也实施同样的试验手段,但不纳入数据的统计分析中)

3、试验过程

本试验讨论采纳等组比拟前测后测试验讨论。

(1)利用里克特量表对预期的试验对象进展前测,并分别从两个自然班中选取局部学生组成试验组和掌握组:试验组和掌握组。

(2)利用调查问卷对试验对象进展学习风格、本领构造等因素进展调查讨论,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具备的本领状况,为以后的效果分析扫清障碍。

(3)在两个学校的两个试验班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资料和任务驱动根本架构是由讨论者和学科教师依据讨论和教学的需要共同确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行为观看记录表、反思日志表、调查问卷、里克特量表等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展观看和记录。

(4)在讨论进展两个月左右时对学生这三种本领的进展进展构成性检验,发觉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进展补救。

(5)学期完毕时,对学生这三种本领的进展进展终结性检验,验证明

验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用试验数据证明,如不成立,说明缘由。

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三

进展节水型水产养殖、种植模式,进化水质节省用水,去除鱼池中有机质带来的污染,绿化池塘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把池塘效益最大化除了优化水产品的品种构造外,还能够开发利用水面及水面以上的空间。这是将来池塘养殖的进展趋势。利用池塘养殖空间,水下养鱼,水面种菜,是进展水池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方向之一。鱼的生存生长产生的废物,恰好是水生蔬菜所必需的养分。精养鱼池的肥水实际上是无土栽培的养分液。在池塘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结合中,要依据重庆地区池塘养殖的模式和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季节变化,如何因事利导,趋利避害,因地制宜,选择相宜的品种搭配实行相适应的种养技术,是我们鱼菜共生试验胜利的关键。依据上述思路制定设计方案如下:

我场位于璧山县城与狮子镇之间,养殖水源已严峻污染,河水无法使用。其净化池水水质削减循环已成头等大事。

1、鱼菜共生池全年不因养鱼投饲料污染水质而换水(确因天旱池水枯竭,只能适当补给)。利用蔬菜吸取池中氨、氮、磷等剩余元素净化水质到达不换水的目的。

2、鱼产量1000公斤亩、蔬每亩500公斤。

3、比拟池鱼产量1000公斤亩。

由于该试验在重庆地区属初试,在全国也没有完全成熟的阅历能够借鉴,所以在种植蔬菜的浮床用材方面,既要讨论浮力,又要与就地取材、低本钱原则相结合讨论:

1。浮床:

①用竹子做浮筐,在浮筐上用聚乙烯网布作浮床的面和底。使其面、底中空高度在10cm左右、面部开孔植菜,底部透水供菜养分、并防鱼吃菜根。

②用塑料管做浮筐,其他同①。

③用板房填充泡沫作浮床开孔植菜,但下局部需网布防鱼吃菜根。

④利用竹块定型,同样用网布上下隔两层,然后在四角用竹棍定植在池中,靠四角竹棍支撑重量,本钱最低。

2、植菜的品种:适应水生的品种。

①空心菜:生长期4—10月,时间长、产菜期长。

②水芹菜:生长期10—来年3月,有效利用冬季连续空心菜的产量。

③丝瓜:需大水大肥、可搭架立体利用水面以上的空间。

3、池鱼放养模式:结合当地养殖习惯,不回避草鱼。

4、种植面积不超过养鱼水面的20%、不低于15%。

试验池安排在18号鱼池、比拟池与气幕增氧为同一池塘。及16号池。

试验池18号为直角梯形,面积亩。

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四

试验名称:土壤中分别产生α-淀粉酶的菌种

1、学习从土壤中分别、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把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展微生物的分别、纯化培育,并进展简洁的形态鉴定

4、对简洁鉴定后的微生物进展生理生化鉴定并由鉴定结果查伯杰氏手册以确定分别出微生物的品种。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包含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详细做法,大致能够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育、纯种分别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讨论一下自我准备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详细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能够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

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外表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四周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育(又称丰富培育)

增殖培育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参加某些物质,并制造一些有利于待分别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许多生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别到这类微生物。所以,增殖培育事实上是选择性培育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别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展生产。经过上述的增殖培育只能说我们要分别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可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需进展纯种分别。

纯种分别的方法许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别法、稀释分别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别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培育皿、载玻片、盖玻片、一般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每支4.5ml水)、烧杯、三角瓶、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搪瓷杯、恒温培育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

(枪头)、天平、滤纸、ph试纸等。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育基的原料(牛肉膏、nacl、琼脂、蛋白胨)、lugol氏碘液、.2%可溶性淀粉液、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碘液、95%乙醇、.5%番红水染液、无菌水等。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1栋宿舍楼后面土壤,地下1cm左右。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

3、分别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1、1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育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溶化冷至5℃左右的固体培育基,细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育48小时。培育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g;nacl.5g;牛肉膏.3g;琼脂1.5g;ph6.4左右;1ml 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展形态特征的观看、简洁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看,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6、1)试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

该酶能够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四周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育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包含.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育基中,培育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g;nacl.5g;牛肉膏.3g;可溶性淀粉.2g;琼脂1.5g;ph6.4左右;1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育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育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四周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8、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拟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育物至斜

面上,并进展2-3次划线分别,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育后观看菌苔生长情景并镜检验证为纯培育。

1、在分别试验中,原土样的1-3gml浓度中得到5种不一样的能够分解淀粉的菌落,经初步淀粉酶试验,1号菌的淀粉分解圈大,2号、3号、4号次之,5号最小。

2、在淀粉酶试验中,3号培育基感染杂菌,消失不一样菌落,故后面不再对其处理;其它菌种均得到较纯的单菌落,淀粉酶试验结果不变,

与上头一样。

3、各种菌落的革兰氏染色中大局部为阳性,菌体形态多为椭圆形趋于杆状,仅有4号菌为阴性;5号菌菌落难以挑故过没能进展染色。

4、1号、2号、4号经划线纯化均得到单菌落,5号菌没能划出单菌落;综合分析能够判定,1号菌即为优良的淀粉酶产生菌,即为枯草芽孢杆菌。

5、本次试验遇到一件让人颇为为难的事情,那就是试验所用酒精灯的酒精被煤油替换,连消毒棉也是煤油的,由于使用煤油产生许多的黑烟,导致许多颗粒吸附在试验器具上,其气味也难以忍受,故在实际操作中削减了使用,引起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

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五

1.试验器材

低频信号发生器(ee1641c型),便携式电脑小音箱,仿真蝴蝶(冰箱贴),bnc转双鳄鱼夹线。

2.演示方法

2.1演示声音具有“音调”这一特性

将仿真蝴蝶用胶水粘在音箱的纸盆上,用bnc转双鳄鱼夹线将低频信号发生器与音箱相连。经过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选择”按钮,使信号源的频率在“10”、“100”、“1k”三个档位之间进展切换。这时,音箱既能够发出消沉的声音也能够发出锋利的甚至是刺耳的声音,音调变化非常

显著。由此,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声音可高可低,具有“音调”这样的特性。留意事项:实际上,在调整信号源频率时,声音的响度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将学生的留意力集中在音调的变化上,能够适当地提高音箱的音量,由于当声强大于85db时,耳朵对各个频率声音的灵敏度根本上相等。

2.2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选择在“10”,转动“频率微调”旋钮,对信号源频率进展连续调整,能够观看到:蝴蝶振动速度发生变化的同时,声音的音调也发生了变化。蝴蝶振动加快,音调变高;振动变慢,音调变低。这样的试验现象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学生作出合理猜测和进一步的试验检验奠定了根底,也有利于学生“频率”概念的建立。留意事项:必需要在“低频”档对信号进展“连续”调整。声音掌握在低频是为了人眼能够观看到振动,对信号频率进展连续调整能够使音调以及振动速度的变化更易发觉。

3.演示用途拓展

此套装置除了能够很好地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外,还能够演示其他一些声现象,并且效果也相当不错。

3.1演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箱发出声音的同时,蝴蝶也在振动,音箱不发声,蝴蝶振动停顿。借助于这一现象,学生能够猜测到:声音可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2演示“声音是一种波”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在频率较低的情景下,能够清晰地看到烛焰周期性的来回晃动,借助于此试验现象,教师能够引出“声波”的概念。

3.3演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在小音箱的喇叭口置一透亮容器,将橡皮泥捏成的小球放在音箱的纸盆上,调整音箱的音量,能够掌握小球的弹跳高度。小球的重量较轻,在不一样响度的声音下,小球振动幅度的变化较为明显,这一现象能够演示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的关系。

3.4演示“次声波”和“超声波”

从“0”到“10m”顺次切换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档位,能够发觉人耳并不是全部频率的声音都能听到。借助这一现象,教师能够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以上介绍的演示试验,现象新颖、直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期望能为教师们的实际教学供应些许参考。

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六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发觉,化学试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化学试验的重点资料,是高考考察的重点,是经久不衰的热点,重点考察考生综合分析、推理和想象的本领以及学问的迁移本领。

讨论近几年来的高考,对化学试验方案设计方面的要求不外乎下头几个方面:试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设计物质制备试验;设计物质性质试验;探究性试验,这也是命题的重点。

考察的重点在于对化学试验中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试验原理的把握、过程与设计本领。试验细节和中间环节,命题的趋势由设计试验向评价试验优化试验方向转变,而一个完善的试验必需保证明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正确,也就是试验方案的科学性。用药及操作要留意安全,留意环境爱护等问题,也就是试验方案的安全性,更要满意中学现有的试验条件,也就是试验方案的可行性,还要使装置简洁、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即试验方案的简约性。

高考中运用已有的化学试验根底学问和根本操作技能去设计试验方案,是对学问的综合运用本领和对学问迁移本领的很好的考察,并能实现对试验题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考核。结合多年教学阅历,化学试验设计题的解同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也就是审题要细,这是一切学习解题的关键步骤,明确命题的试验目的要求,新命题中往往是没有直接系统实践过的,必需弄清题目有哪些新信息,从信息加工角度分析解答时,还要能够灵敏地从题目中猎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选择调用已储存的相关学问,经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的确验目的。

经过对新信息的加工及学问的迁移明确指定的设计要求,从设计的要求选定试验方法,这是从宏观上对试验的要求,由于试验方法主要受制于

试验原理,并受试验条件的制约,再就是试验装置和试验操作设计,装置和操作属于试验方案细节的设计,其重点在考察试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存扎实的试验学问、阅历。

了解以上试验要求后,依据试验目的中设计的装置和操作选择相宜的仪器和药品,留意反响物和生成物状态以及能否腐蚀仪器,反响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可掌握等。

试验步骤的设计,力求合理、最简,但细节不能忽视,通常要讨论以下细节:(1)气体参加反响的装置气密性的检验;(2)加热操作先后挨次的选择;(3)有没有必要设计冷凝回流装置;(4)冷却装置的选择;(5)试验中有加热操作的要防止倒吸,如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6)还有一些改善装置作用的分析;(7)拆卸装置时的挨次要留意科学性和安全性。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验命题中有关试验现象的考察,有的是直接考试验现象,也有的由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能够将有关试验现象与试验方法及正确的结论等联系起来,试验结果的分析,通常是分析试验关键、细节和误差等等,而试验结果的处理能够直接报告数据,也能够是找出相关关系得出公式或者绘制必需的曲线等等。

学生在复习这局部学问时要留意训练发散思维以增加试验设计本领,

提高信息迁移水平。近年来试验题中新增加的情景试题不断消失,这类题的特点是将根底的试验操作设计置于新的情景中,这个新情境往往是现行课本没有的新反响或新装置或者是能使中学生理解的新科技学问、简化的改善装置等,目的是综合学生原有的学问和本领来进展仪器组装现象的描述、数据分析,要讨论安全和预防等。由于这样命题区分度好,能的确将一些根底扎实、思维灵敏、心理素养强的考生的本领考察出来,所以,新情境试验试题将是今后试验试题命题的方向。基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我们要侧重于培育学生的实践动手本领,以应对新情境试验试题的考核。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七

(1)鉴定试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响。

(2)详细原理:

①可溶性复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响。

初步把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本方法。

1.重点

①初步把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本方法。

②经过试验的操作和设计培育学生的动手本领,把握探究试验设计技巧,从而培育创新思维本领。

2.难点

依据此试验方法、原理,设计试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1.可溶性复原糖的鉴定试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试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试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试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1.制备试剂。

高中化学的探究实验设计的题目

探究实验 1、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其成分是Cu 2(OH)2CO 3,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 较大,铜绿成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傅鹰著《大学普通化学》下册564页,认为铜锈成分 为CuSO 4·3Cu(OH)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废品站取一块生锈的铜片,设计实验分析铜锈成分。 (1)对于铜锈主要成分,请你提出猜想: 猜想1: ; 猜想2: ; 猜想3: 。 (2)实验室提供下列药品:稀硫酸、盐酸、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仪器:试管、滴管、 导管、小刀等。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上述猜想,补充实验报告: (3)假设铜锈成分为nCuSO 4·mCu(OH)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测定铜锈成分,实验步 骤如下:①取W g 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灼烧,称重得固体 质量为a g;②取W g 样品,溶于足量稀硝酸,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称量得 固体质量为b g ;③处理数据,经计算:n ∶m= 。 2、(2009·北京理综,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 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 氧化成 NO 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 。由此 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 ===== 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 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 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3、.某同学在一只烧杯里装有a g纯铁粉,加入200 mL 6 mol/L硝酸恰好完全溶解铁粉(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请完成对产物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 H2SO4溶液、3%H2O2溶液、6 mol/L HNO3溶液、0.01 mol/L KMnO4溶液(含硫酸酸化)、NaOH稀溶液、0.1 mol/L KI溶液、20% KSCN 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2)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3)a值的范围为。 4、某化学活动小组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探究Na2O2与NO

高中化学最新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55个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陈人昌 2018年12月

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 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 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 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1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实验名称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实验目的 通过改进和创新,使实验更具有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现象明显等特点。 实验原理 铝热反应,是铝单质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体现出了铝的强还原性。由于氧化铝的生成焓(-1645kJ/mol) 极低,故反应会放出巨大的热,甚至可以使生成的金属以熔融态出现。另一方面,反应放出大量热使铝熔化,反应在液相中进行使反应速率极快,短时间放出极大量的热。 实验仪器及药品 电子桌秤、药匙、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玻璃漏斗(口径150mm)、玻璃罩子(口径200mm)、凡士林、滤纸、橡皮弯管、玻璃(或塑料)水槽、镊子、小木条、尺子、三角锉刀。氧化铁、铝粉、氯酸钾、镁条、细沙。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一、实验步骤: 1用三角锉刀去掉玻璃漏斗下端的玻璃短颈,在其内壁涂上一层薄的凡士林,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在漏斗正下方放置一个底层铺有细沙的玻璃水槽A。把玻璃罩子和塑料弯管连接起来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上,橡皮管的另一端通入玻璃水槽B来吸收烟尘。组装实验装置(如图)。 2.将两张圆形滤纸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贴于涂有凡士林的玻璃漏斗内,其中,外侧纸漏斗须用水润湿,在其底端剪一小孔。 3.用电子桌秤称取干燥的氧化铁粉末1.25g、铝粉0.50g,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里,在混合物中央放少量氯酸钾并插入长约5cm的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并迅谏盖卜玻璃置子,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用镊子夹取水槽中的熔融物一铁珠,观察其表面是否光滑。 二、实验注意事项: 1.涂在玻璃漏斗上用来绝热的一层凡上林厚度大约1-2mm即可。不宜太厚,太厚会消耗大量凡士林也不宜太薄,太薄则达不到绝热的目的,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测定氢氧化钠的纯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张建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讨论提出设计方案,理解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提高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增进学习热情,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重点: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问题]一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欲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提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 [板书]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定的实验设计 [介绍]实验设计的类型: 定性实验:物质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设计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设计 溶液浓度的配制 定量实验: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 酸碱滴定等 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讲述]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严密。 可行性:注意仪器的性能,所用原料是否资源丰富、价廉易得。 安全性:化学反应及实验操作是否安全。 简约性:实验装置是否简单,反应条件是否容易达到,反应是否快速,操作是否简便,现象是否明显。 创新性: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 环保:反应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反应能否循环进行。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工业纯碱纯度的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方案 汇报实验设计具体方案 [板书]实验方案 [归纳]定量测定方法:气体体积测定法、重量法、滴定法 [学生活动] 对汇报方案进行质疑、评价、改进、完善,寻找最适宜的方案。 [展示]“NaOH和Na2CO3的混合固体中NaOH质量分数测定”的设计方案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针对练习

教案2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针对性练习) 针对性测试题(一) 1.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A.用稀HCl清洗焰色反应的铁丝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稀HNO3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银 D.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2.氯仿可作麻醉剂,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的光气: 2CHCl3 + O2→2HCl + 2COCl2 (光气) 为防止事故,使用前要检验氯仿是否变质,所用试剂是()。 A.NaOH溶液B.溴水 C.AgNO3溶液D.KI-淀粉溶液 3.为验证某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SO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首先通入NaOH溶液中,再在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然后再加足量稀盐酸 B.首先确定混合气体中有无其它还原性气体,如HI、HBr等,在排除这些气体的前提下,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C.首先将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再设计实验证实是否含有Cl2等能使品红褪色的其它物质 D.首先将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再通过BaCl2溶液 4.从以下反应①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C6H5ONa+ H2O + CO2→C6H5OH + NaHCO3。②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8H2O;2KBr + Cl2 = 2KCl + Br2。推出结论为()。 A.酸性:HCl > H2CO3 > C6H5OH B.酸性:C6H5OH > HCl > H2CO3 C.氧化性:Cl2 > Br2 > KMnO4 D.氧化性:KMnO4 > Cl2 > Br2 5.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受热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再浓缩为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D.加压蒸馏 6.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应选用的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A.在混合物中加入HCl溶液,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使反应完全后,用分液漏斗分离。 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 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萃取苯酚,然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7.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索和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8.亚硫酸钠中的+4价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H2SO4、NaOH溶液、氨水。 (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化学实验设计方案题目(十篇)

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化学实验设计方案题目(十 篇) 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一 二、试验目标:让学生经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构造,从而使学生对细胞到达必需的熟悉,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胜利,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熬炼了学生的动手本领,也培育了学生的自我动脑思索的本领。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一)试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试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预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洁净 改善:将干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留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干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心滴1-2滴清水

改善: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外表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娴熟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幻想的观看对象,致使试验效果较差。 改善: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宅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别,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善降低了试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看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我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局部同学可能将盖玻片下全部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许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善: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5篇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5篇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冶炼方法等。 二、新课教学 1、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订书钉、铝箔、铜丝电线、不锈钢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火箭、坦克、轮船等)。 [分析]常见的材料很少有纯金属,多数为金属的合金,即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代开始使用金属材料的吗想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吗

初中化学34个趣味实验方案设计汇总

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汇总 1、建造一座“水中花园” 将硅酸钠(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水玻璃,轻轻将盐的晶粒,如钴、铁、铜、镍和铅的氯化物,铝、铁、铜和镍的硫酸盐,钴、铁、铜和镍的硝酸盐,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摇混),则五彩缤纷的“花”就慢慢地生长起来了。 2.魔棒点火 实验原理 浓硫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化性很强的七氧化二锰,它和易燃物如乙醇等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可将乙醇等点燃。 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粉末, 玻璃片, 浓硫酸, 玻璃棒, 酒精灯 实验操作 将少量研得很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一块玻璃片上,用蘸有少量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粘一点高锰酸钾粉末,用蘸有少量浓硫酸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物的玻璃棒去接触新鲜的酒精灯芯,酒精灯即被点燃。用此玻璃棒可以迅速连续点燃3~4盏酒精灯。 实验成败关键及注意事项: ①高锰酸钾与浓硫酸要临时调混。用量要少些,用后残留物要及时清洗掉。 ②酒精灯芯要剪平、拉松。 3.火龙写字 实验原理: 当纸上的KNO 3与带火星的木条接触时,KNO 3 受热分解放出O 2 ,纸被烧焦。 实验用品:

木条、火柴、毛笔、白纸、红铅笔。饱和KNO 3 溶液。 实验步骤 1.用毛笔蘸饱和KNO 3 溶液,在一张白纸上写字(注意笔画要连续不断),要重复写2遍~3遍。然后在字的起笔处用红铅笔做个记号。 2.把纸晾干,放在水泥地(砖地或土地)上。 3.用带火星的木条轻轻地接触纸上有记号的地方,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好像用火写字一般。最后,在纸上呈现出用毛笔所写的字。 4.彩色焰火 实验原理 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实验用品 瓷坩埚(或蒸发皿)、玻璃棒、研钵、长滴管。 蔗糖、镁粉、KClO3、Ca(NO3)2、CuCl2(根据条件可增加其他金属的盐,例如Ba(NO3)2、KNO3、NaNO3等〕、浓硫酸。 实验步骤 1.将等质量的蔗糖、KClO3分别研成粉末,然后混合。把混合物分成3份(或数份),放入3个(或数个)瓷坩埚中。 2.在瓷坩埚中分别加入少量镁粉、Ca(NO3)2和CuCl2,并用玻璃棒搅拌一下。3.用长滴管吸取浓硫酸,分别滴在3个瓷坩埚中。可观察到瓷坩埚中喷出不同颜色的火焰。 5.滴水生烟,白花变紫花 实验原理 碘与锌反应(水作催化剂)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碘升华成碘蒸气。 实验用品 药品:碘、锌粉、Na 2CO 3 溶液 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橡皮塞、纸实验演示与步骤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化学实验方案

化学实验方案 化学实验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实验方案1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对于化学实验应该如何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并最终成为一名有科学素养的人。那么实验的改进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有些实验的进行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有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污染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的不仅有工业“三废”,还有某些化学实验。据20xx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把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初三化学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把白磷露置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若把实验改成在三支带胶塞的试管里进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对比明显,又可防止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还有众所周知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是空气中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之一,若使用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把一氧化碳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并进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实验材料: 1. 纯净水 2. 硫酸铜溶液 3. 碘酒溶液 4. 羧甲基纤维素 5. 纱布 6. 玻璃棒 7. 电磁加热板 8. 反应容器(试管、烧杯等) 实验一: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步骤: 1. 将铁丝置于烧杯中,加入足够的硫酸铜溶液。 2.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下变化。 3. 将实验结果与反应机理进行分析。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的制备

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纯净水,加热至沸腾。 2. 逐渐加入硫酸铜溶液,直至出现颜色变化。 3. 加入酚酞指示剂,继续加入碘酒溶液,直至出现颜色变化。 4. 用滴定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实验三:酸碱中和反应的酸度测定 步骤: 1. 用玻璃棒取一小块羧甲基纤维素,放入试管中。 2. 加入足够的水,使纤维素溶解。 3. 加入溶液,用酚酞指示剂测定其酸度,记录结果。 实验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察 步骤: 1. 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置于烧杯中。 2. 缓慢加入适量的碘酒溶液。 3.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实验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步骤: 1. 收集实验数据,包括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得到的数据。 2. 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化学反应机理和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六:实验结果的解读与报告 步骤: 1.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2. 逐个说明每个实验的目的、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等内容。 3. 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有关实验的讨论和建议。 实验七: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步骤: 1. 在进行实验前,详细阅读实验操作指导书,并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2. 戴上实验用手套和防护眼镜,确保安全实验。 3. 注意实验物质的储存和处理,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和气体。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课程,学生学会了设计并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 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规律和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方案背景 化学是初中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本方案旨在为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提供一个全面的方案,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验设计原则 1. 实验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现能力。 2. 实验设计应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实验目的。 3. 实验设计应考虑到安全、环保和实验成本等因素。 4. 实验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实验项目 1. 溫度的变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实验原理: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温度降低时,反应速率减慢。 实验步骤: 1) 准备两个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5毫升酸性钾二铬酸钾溶液和5毫升硫酸铜溶液; 2) 将两个试管放入恒温水槽中,并将温度设定为20°C和40°C; 3) 分别记录两个试管中反应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反应混合后的颜色。 实验教育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中设定温度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获得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 2. 普通纸张的水性染色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水性染料对普通纸张的染色效果。 实验原理:水性染料能够溶解在水中,通过渗透作用使纸张上的纤维吸收并固定染料。 实验步骤: 1) 准备4种水性染料和4张普通白纸; 2) 在4个小碗中分别倒入不同颜色的水性染料; 3) 用棉签分别取一点水性染料放在每张白纸的不同位置上; 4) 把每张染色的白纸置于水中,使其完全浸泡约2分钟; 5) 取出染色的白纸并自然晾干,观察颜色的变化。

化学实验设计题目

化学实验设计题目 一、实验背景及目的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原 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能 够有效分离混合物中两种特定物质的实验方案,通过对该实验的设计 和操作实施,加深对化学分离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材料 1. 混合物:包括A物质和B物质,分别为颜色不同的固体或有机液体。 2. 溶剂:适量的水、乙醇、醋酸等。 三、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设计实现A物质和B物质的分离,需要利用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挥发性以及化学反应等特性。根据实验要求,可以选择 以下实验方案: 1. 溶剂萃取法 根据A物质和B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选取适当溶剂将混合物溶解,并通过萃取的方式分离两者。实验步骤如下:(1)将混合物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并摇匀使之溶解。

(2)等待溶液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的凸台放出底层液体,收集 上层液体进入容器。 (3)重复以上步骤,收集多次分液液体。 (4)待所有收集的液体挥发至干燥,得到分离后的A物质和B物质。 2. 蒸馏法 根据A物质和B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挥发性差异,通过加热使两者分别挥发,并通过凝聚分离。实验步骤如下: (1)将混合物放入适当装置中,加热。 (2)在装置中设置冷凝管,将挥发的气体冷凝为液体,收集液体 进入容器。 (3)继续加热,直至只剩下A物质或B物质。 3. 结晶法 根据A物质和B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溶剂,使其中一种物质结晶沉淀出来,从而实现分离。实验步骤如下:(1)将混合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搅拌均匀。 (2)加热溶液,使其浓缩。 (3)将溶液慢慢冷却,从中析出结晶,得到A物质或B物质。 四、实验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A D 2.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将SO32-氧化成SO42-、造成结果误差。 ⑵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没有BaSO4 ⑶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⑷( 第二节:性质方案的设计 1.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小刀、一面涂有石蜡层的铜板。 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在FeCl2〔aq〕中滴加Cl2〔aq〕 FeCl2〔aq〕浅绿色

Cl2〔aq〕能把Fe2+氧化为Fe3+ 振荡,观察 溶液变成棕黄色 滴入3滴KSCN 血红色 FeCl2〔aq〕中滴入KSCN〔aq〕,Cl2〔aq〕中滴入KSCN 〔aq〕 无明显现象 将两者混合 血红色 〔2〕 FeCl2〔aq〕参加稀NaOH〔aq〕观察 白色沉淀立即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在碱性条件下O2可把Fe2+氧化为Fe3+ 〔3〕 3mL FeCl3参加约10g铁粉、振荡、静置;观察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Fe3+可被Fe复原生成Fe2+ 再滴入KSCN溶液观察A 无明显变化 〔4〕

在涂有石蜡的铜板上用小刀刻字〔刻去石蜡,露出铜板〕,把刻过字的铜板浸在FeCl3饱和溶液静置一段时间,用清水洗净残液,再用热水除去石蜡观察 铜板留下明显的凹型字 Cu被Fe3+溶解 2.〔1〕研钵 Fe2O3+6HCl=2 FeCl3+3H2O或 Fe2O3+6H+=2Fe3++3H2O 〔2〕0.1mol/L KSCN;立即显通红色; FeCl3+3KSCN=Fe(SCN)3+3KCl 〔3〕参加的NaOH被HCl中和,未生成Fe(OH)3 红砖中Fe3+的`含量很低,生成的Fe(OH)3浓度未能到达饱和。 针对性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B 2.C 3.BC 4.AD 5.B 6.B 二、填空题7.构造性质用处制法;构造特点 8.溴水、Na2SO3溶液;溴水颜色逐渐褪去。 9.〔1〕取少量氨水,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向其中参加少量CH3COONH4晶体,振荡,可看到红色变浅,说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说明氨水是弱碱。 〔2〕取少量NH4Cl晶体溶于水,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NH4+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说明氨水是弱碱。

九年级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经典题目汇编(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经典题目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潍坊)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 B. 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 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 D. 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 作简易净水器 2. (·巴中)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 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 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 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3. (·兰州)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B. 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 C.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D. 图书、档案着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使用水基型灭火器 4. (·贵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对应正确的是()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 检验一氧化碳和甲烷都含有碳元素——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C. 区别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适量明矾 D. 探究氧气浓度对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5. (·镇江)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纱线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 6. (·龙东)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 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 D. 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7. (40306059)(·随州)下列实验中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 B. 不需要加入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NaOH、NaCl、HCl、FeCl3四种溶液 C. 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可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D.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可以加水溶解 8. (·襄阳)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B. 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 C. 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 D.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9. (·吉林)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 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 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 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 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10. (·苏州)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B. 用硫酸铜溶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C. 用稀硫酸除去铜屑中的少量铁屑 D. 用碳酸钾溶液去区别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 11. (·长春)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 B. 鉴别稀H2SO4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Ba(NO3)2溶液 C. 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12. (·徐州)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 B.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 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三种固体:加水 D.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加热 14. (·遂宁)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合理的是()

高中化学实验方案

高中化学实验方案 篇一: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 篇二: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的制备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过程中进行的.实验条件不同,所生成的物质的 状态、性质也常会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时,要使实验过程达到和保持某种状态,发生某种特定变化并得到理想的结果,就必须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有机物的制备要通过有机反应来实现.各类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就是有机物制备的基础.一种有机物的性质,往往是另一种有机物的制备方法.尽管有机物数量庞大,但是各类有机物之间一般存在着确定的相互转化的衍生关系.理解和掌握这种关系,可以为寻找有机物制备的合理途径、正确地进行有机物的制备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在设计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方案时,要充分利用这种衍生关系.

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是:①列出可能的几种制备方法和途径;②从方法是否可行、装置和操作是否简单、经济与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③从中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法.在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时,还应注意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都与它的结构有关,因而该物质的性质反过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结构,并决定它的用途和制法.因此,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抓住物质的本质特征进行整体思考,学会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系统化,应用元素周期律来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使有关元素的存在、性质和制法的知识条理化. 设计性质实验方案的思路是,①充分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②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索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包括的内容: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原理; ④实验用品; ⑤实验步骤;⑥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⑦问题和讨论. 设计一个实验的思路和过程: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初中化学实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