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量计算讲解学习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 n Q/1000( 100-p) P

式中:V ------ 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

Q 污水流量,m3/d ;

n ――除率,% ;(二次沉淀池n以80%计)

C0 ---- 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

P――污泥含水率,% ;

P 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 △ X/fXr式中:Qs ---- 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

△ 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 ----- 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

(2 )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

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

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各

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仁90% ;消化池为r2=80% ;悬浮物减量为rg=30% ;机械脱

水为r3=95% (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MX+XR ( 8-10 )

XR=X / 2+ X x3+ X / 4 (8-11 )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 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 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 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

量X" 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 )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 2= X1 (1-r1 ) ( 8-13 )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 8-14 )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 ( X2-G) r2 (8-15 )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 3= (X2-G)( 1-r2 ) ( 8-16 )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 4= X3 (1- r3 ) ( 8-17 )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 " 2+ X " 3+ X " 4 = X1 (1- r1rg-r1r2r3+r1r2r3rg )

(X1- XR) / X1= r1rg+r1r2r3- r1r2r3rg= △X/ X1

X1= △ X/ r1[rg+r2r3 (1-rg ) ] (8-18 )

污泥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

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岀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 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 1/W2= (100-p 2) / (100-p 1) =C2/C1 (8-1 )

式中:P i、V i、W i、C i --------------- 污泥含水率为p i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 -------- 污泥含水率为p i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i )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i )的关系。

例题8-i :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i)

V2= V i( iOO-p i) /( i00-p 2)= V i( i00-97.5)/( i00-95)= ( i/2)V i 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i- ( p V2p Si) / ( P vi p S2)] X iOO ( 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p si、P S2 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 V1、p Vi ---------- 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 d= V i (iOO-p i) / ( iOO-p d) [ ( i- p Vi/iOO ) + p Vi/iOO (i- R d/iOO )]

(8-3)

式中:V d――消化污泥量,m3/d;p d ――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V i 生污泥量,m3/d ;

p i ――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p Vi 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

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 Y和干污泥比重(Y)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Y= ( iOO Y ) /[ Y P+ (iOO-p ) ] (8-4 ) 或丫=25OOO/[25Op+ ( iOO-p )( iOO+i.5p V) ] (8-8 )

Y=25O/ (iOO+i.5p V)( 8-7)

式中:Y―-污泥比重;

Y――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p――湿污泥含水率,% ;p v 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

(5)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 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

腐殖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8-2。

表8-2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肥分表

(6)污泥重金属离子含量: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决定于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所占比例及工业性质。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O%以上转移到污泥中。若污泥作为肥料使用时,要

注意重金属是否超过我国农林业部规定的《农用污泥标准》( GB4284-84 )。表8-3列举我国北京、

上海、天津、西安、兰州、沈阳、黄石等几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

剩余污泥排放量的计算技巧!

剩余污泥排放量的计算技巧! 剩余污泥的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掌握中很重要的一项操作,通常有MLSS、F/M、SRT、SV等方法掌握排泥量。 1、污泥浓度(MLSS)法 用MLSS掌握排泥是指在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的状况下,确定排泥量。首先依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MLSS一般在1500~3000mg/L之间。当实际MLSS 比要掌握的MLSS值高时,应通过排解剩余污泥降低MLSS值。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VW——此时应排污泥量; MLSS——实测值,mg/L; MLSSo——依据实际工艺确定的浓度值,mg/L; V——曝气池容积,m³(立方米,下同); RSS——回流污泥浓度,mg/L。 【例题】某厂依据阅历将污泥浓度MLSS掌握在2000mg/L。曝气池

容积为5000m³。某日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试计算此时应排放的污泥量。 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上例仅是说明计算过程,实际上不行能一次排放1250m3污泥。一般来说,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掌握总排泥量的前提下,应连续多排几次。 用MLSS法掌握排泥量尽量连续排放,或平均排放,该法适合进水水质变化不大的状况。 2、食微比(F/M)法 F/M中的F是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负荷,无法人为掌握进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波动,而只能掌握M,即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 假如不转变曝气池投运数量,则问题就变成掌握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但这种方法不是单纯将污泥浓度保持恒定,而是通过转变污泥浓度,使F/M基本保持恒定。排泥量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污泥量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 城关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 设计每天产泥量2.9吨。(进水20000m3,BOD进水200mg/l,出水20mg/l。) PAM投配比3‰至5‰,取中间值4‰。 则PAM用量每天为2.9*4=11.6kg。 剩余污泥浓度7000mg/l。 则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为2.9*1000/7=414.28m3。 设计脱水机单台进泥量每小时40m3。 脱水机运行时间为414.28/40=10.357h,取11h。 则PAM溶液浓度为11.6/(1.2*11)=0.8787kg/m3。(设计说明书上推荐1kg/m3。) 实际运行情况 产泥系数按照0.85kgDS/kgBOD计算。 每天产生剩余污泥量:0.85*(41.48-5.36)*15106=463.78kg。(41.48、5.36为09年1月至8月进出水平均浓度,15106为平均进水量。) 目前厂内剩余污泥平均浓度3500mg/l左右。 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463.78/3.5=132.5m3 脱水机单台进泥量不高于20m3每小时。 脱水机每天运行时间132.5/20=6.625,实际运行8小时。 PAM溶液浓度为0.75kg/m3。 用药量为0.75*8*1.2=7.2kg。 投配比为7.2/0.43678=15.524kg/m3,即15.5‰。 实际投配比是设计投配比的4倍左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脱水机进泥量设计是实际的 2倍,污泥浓度设计是实际的2倍。) 若要控制投配比在4‰,则应该降低PAM溶液的浓度。 PAM投配比取4‰。 每天理论投加量为0.46378*4=1.86kg。 加药泵的流量为1.2m3/h,每天运行8小时,则PAM溶液用量为1.2*8=9.6m3。 PAM溶液浓度应该为1.86/9.6=0.19375kg/m3。 此浓度还未检验是否可行。

污泥产生量计算

污泥是水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包括筛余物、沉泥、浮渣和剩余污泥等。污泥体积约占处理水量的0.3%~0.5%左右,如水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0.5~1倍。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确保水处理的效果,防止二次污染; (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 (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4)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1)按成分不同分: 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为1.02~1.006),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2左右),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 初次沉淀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例如,用混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投加石灰中和酸性污水产生的沉渣以及酸、碱污水中和处理产生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性见表8-1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 V1(100-p1)/(100-p2)= 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污泥量计算讲解学习

污泥量计算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 XR=Xˊ2+ Xˊ3+ Xˊ4 (8-11)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 (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 X1=ΔX/ r1[rg+r2r3(1-rg)] (8-18) 污泥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污泥量计算公式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 城关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排放及用药计算 设计每天产泥量2.9吨。(进水20000m³,BOD进水200mg/l,出水20mg/l。) PAM投配比3‰至5‰,取中间值4‰。 则PAM用量每天为2.9*4=11.6kg。 剩余污泥浓度7000mg/l。 则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为2.9*1000/7=414.28m³。 设计脱水机单台进泥量每小时40m3。 脱水机运行时间为414.28/40=10.357h,取11h。 则PAM溶液浓度为11.6/(1.2*11)=0.8787kg/m³。(设计说明书上推荐1kg/m³。) 实际运行情况 产泥系数按照0.85kgDS/kgBOD计算。 每天产生剩余污泥量:0.85*(41.48-5.36)*15106=463.78kg。(41.48、5.36为09年1月至8月进出水平均浓度,15106为平均进水量。) 目前厂内剩余污泥平均浓度3500mg/l左右。 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463.78/3.5=132.5m3 脱水机单台进泥量不高于20m3每小时。 脱水机每天运行时间132.5/20=6.625,实际运行8小时。 PAM溶液浓度为0.75kg/m³。 用药量为0.75*8*1.2=7.2kg。 投配比为7.2/0.43678=15.524kg/m³,即15.5‰ 。 实际投配比是设计投配比的4倍左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脱水机进泥量设计是实际的 2倍,污泥浓度设计是实际的2倍。) 若要控制投配比在4‰,则应该降低PAM溶液的浓度。 PAM投配比取4‰。 每天理论投加量为0.46378*4=1.86kg。 加药泵的流量为1.2m3/h,每天运行8小时,则PAM溶液用量为1.2*8=9.6m3。

污泥量的计算

污泥量的计算: 水流1:水量:5000 吨/天,Cu=26ppm,COD=60ppm。则生成铜离子沉淀物约为0.21 吨/天。 添加FeSO4约0.2g/l,则生成铁氧体约为0.71吨/天。 其余加药计有沉淀物约为0.1 吨/天。 取含水率99%,则污泥总量为: (0.21 + 0.71 + 0.1) / (1 —0.99)= 102 吨/天 水流2:水量:2400吨/天(包括水流4),Cu=22ppm,COD=398ppm。 则生成铜离子沉淀物约为0.081 吨/天。 添加FeSO4约0.3g/l,则生成铁氧体约为0.51吨/天。 其余加药计有沉淀物约为0.24吨/天。 取含水率99%,则污泥总量为: (0.081+0.51+0.24) /(1—0.99)=84吨/天。 水流3:水量:430吨/天(包括水流5),Cu=238ppm,COD=389ppm。 则生成铜离子沉淀物约为0.26 吨/天。 添加FeSO4约0.3g/l,则生成铁氧体约为0.13吨/天。 其余加药计有沉淀物约为0.2吨/天。 取含水率99%,则污泥总量为: (0.26+0.13+0.2) /(1—0.99)=59吨/天。 水流4:水量:200吨/天,Cu=32ppm,COD=16802ppm。 则生成铜离子沉淀物约为0.01 吨/天。 添加FeSO4约0.3g/l,则生成铁氧体约为0.043吨/天。 其余加药计有沉淀物约为0.07吨/天。

取含水率99%,则污泥总量为: (0.01 + 0.043+ 0.07) / (1—0.99)= 12.4 吨/天。 则T1.8的污泥量总计为:102+84= 186吨/天。 T3.7的污泥量总计为:59 + 12.4= 71.4吨/天。 压滤机的选型: 压滤机的工作周期按8小时计,泥饼含水率:65%左右,泥饼比重约为1.1 压滤机每天工作为20 小时。则压滤机一天工作2次。选用安全系数为1.3。压滤机FP1.6滤室容积L为: L = 1.3X 186X( 1 —99%) / (1-65%) /1.1/2= 3.2 立方米=3200L。 选用两台板框压滤机,则每台压滤机滤室容积L 为1600L, 其型号为:XMZ100/1250—UB。 其过滤面积为:100m2滤板付数为:39 块 滤饼厚度为:30mm 过滤压力为:1.2mpa 压滤机FP3.8滤室容积L为: L=1.3X71.4X(1—99%) /(1-65%) /1.1/2=1.2立方米= 1200L。 选用一台板框压滤机,则每台压滤机滤室容积L 为1200L,其型号为: XMZ100/1000—UB。 其过滤面积为:100m2滤板付数为:61 块 过滤压力为:1.2mpa 滤饼厚度为:30mm

剩余污泥量计算范文

剩余污泥量计算范文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含有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污泥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是为了了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以便做出合理的处理安排。 污泥的产生量可通过计算生物池进水和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差来估算。这一方法适用于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假设处理系统的进水中的悬浮物质量浓度为C1,出水中的悬浮物质量浓度为C2,进水量为Q,则污泥产生量计算公式如下: 污泥产生量=(C1-C2)*Q 这一方法适用于生物处理工艺,但对于化学沉淀法、气浮法等物理化学处理工艺的污泥产生量计算较为复杂。这些工艺中,污泥产生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处理工艺、进水水质、处理剂用量等。 化学沉淀法中,污泥产生量主要与沉淀剂用量和进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沉淀剂用量与进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监测沉淀剂用量和进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来估算污泥产生量。 气浮法中,污泥产生量主要与气浮池中气泡的大小和数量有关。气泡越小,数量越多,吸附悬浮物的能力越强,因此污泥产生量越大。气泡的大小和数量可以通过控制气浮设备的气泡产生机制来调节,从而控制污泥产生量。 除了产生量的计算,剩余污泥量的计算也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剩余污泥量的计算可以通过对污泥浓度的监测来完成。

假设剩余污泥量为X,进水量为Q,进水中污泥的质量浓度为C1,剩 余污泥的质量浓度为C2,则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如下: 总而言之,污泥产生量和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监测手段,能够准确估算和控制污泥的 产生和剩余量,从而做出合适的处理安排,保障环境的清洁和生态的平衡。

自来水干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自来水干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主要有3种: 一、日本水道协会[1]推荐采用(2)式计算干污泥量: S=Q(TE1+CE2)×10-6 (2) 式中S——干污泥量,t/d; Q——自来水厂净水量,m3/d; T——原水浊度,NTU; E1——原水浊度与SS的换算率; C——铝盐混凝剂投加率(以Al2O3计),mg/L; E2——铝盐混凝剂(以Al2O3计)换算成干污泥量的系数,取1.53。 二、英国水研究中心[2]推荐用(3)式计算干污泥量: S=2T+0.2C+1.53A+1.9F(3) 式中S——干污泥量,mg/L; T——去除的原水浊度,NTU; C——去除的原水色度,H; A——铝盐混凝剂投加率(以Al2O3计),mg/L; F——铁盐混凝剂投加率(以Fe计),mg/L。 三、美国Cornwell[3]推荐用(4)式和(5)式分别计算用铝盐和铁盐作混凝剂时的污泥产量: S= 8.34Q(0.26Al+SS+A)(4) S= 8.34Q(1.9Fe+SS+A)(5) 式中S——干污泥量,lb/d(1 lb/d=0.453 6 kg/d); Q——自来水厂净水量,mgd(1 mgd=3.785×103 m3/d); Al--铝盐混凝剂投加率(以Al2(SO4)3•14H2O计),mg/L; Fe--铁盐混凝剂投加率(以Fe计),mg/L; SS--原水总悬浮固体,mg/L; A——水处理中其它添加剂,mg/L。 同时Cornwell推荐(6)式为原水浊度T与SS关系式: SS=bT (6) 式中b——SS与浊度T的相关系数; T——原水浊度,NTU。 Cornwell认为,在原水色度不高的情况下,b在0.7~2.2之间变化。综合以上3

污水处理剩余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量计算 我国大部分城市(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传统活性污泥法或其变型工艺,其生物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最往往存在若设计值与实际值相差较为悬殊的现象,这在不设初沉池系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如A/0法、A2/0法、AB法、氧化沟、SBR 中更为普遍。究其根源,或是污泥产率系数的设计取值与实际运行有差距,或是没有考虑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对剩余污泥量的影响.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为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每天需不断有剩余污泥排出。它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降解有机物BOD所产生的污泥增殖,二是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情性悬浮固体的沉积。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计算: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0)(1) 式中∆X -------- 系统蜉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d; Y --------- 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蜉代谢I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数; Kd -------- 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 -------- 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d; Yl+Kdθc ------------- 污泥净产率系数,又称表观产率(Yobs); Q --------- 污水流量,m3/d; BODi,B0D0 ----------------- 进、山水中有机物BOD浓度,kgB0D∕m3; fP --------- 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占SSi 的百分数; SSi,SS0 ------------- 进、出水中悬浮固体SS浓度,kgSS∕m3. 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制订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剩余污泥提的计算表达式此式与式(1)本质相同,只是更加细致,考虑了活性污泥代谢过程中的惰性残余物(约占污泥代谢提的10%左右)及温度修正。综合污泥产率系数YB0D(以BOD计,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积项)写作: YBOD=06×(l+SSIBODi)-(1-fb)×06×008×θc×FT1+008×θc×FT(2) FT=I702(T-15)(3) 式中fb -------- 微生物内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1; FT -------- 温度修正系数。 比较(1),(2)两式,可知在ATV标准中动力学参数Y,Kd分别取值0.6和0.08d-1,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情性悬浮固体(fP 部分)占总进水SS的60%。由于剩余污泥中挥发性部分所占比例与曝气池中MLVSS与MLSS的比值大体相当,因此剽余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0)f(4)式中「=M LVSSMLSS;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式(4)与式(1)是一致的,均需确定Yobs. 2Yobs的确定表观产率 Yobs=Y1+Kd8c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I4-87)第6.6.2条明确规定“在20七,有机物以BOD计时,污泥产率系数Y其常数为0.4〜0.8。如处理系统无初次沉淀池,Y值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同款还规定了Kd2(ΓC的常数值0.04-0.075d-I0从中可以看出,Y值变化幅度达100%,Kd的变化幅度达875%。对于不设初沉池的活性污泥系统,常常将已有类似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作为设计上的参考。表1是几种典型活性污泥工艺Y。bs(或Y,Kd)取值情况。 对于运行中的污水处理厂,可通过长期运行工况参数,如。c,F(污泥负荷,kgBOD∕(kgMLVSS∙d))求得YObS实际值,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污泥量计算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 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ΔX/fXr式中: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浓缩池为r1=90%;消化池为r2=80%;悬浮物减量为rg=30%;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X1=ΔX+XR (8-10) XR=Xˊ2+ Xˊ3+ Xˊ4 (8-11) 式中: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X2= X1 r1 (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2= X1(1- r1)(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G= X2rg= X1 r1rg (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X3=(X2-G)r2 (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X2-G)(1- r2)(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X4= X3 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4= X3(1- r3)(8-17)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ˊ2+ Xˊ3+ Xˊ4 = X1(1- r1rg-r1r2r3+r1r2r3rg) (X1- XR)/ X1= r1rg+r1r2r3-r1r2r3rg=ΔX/ X1 X1=ΔX/ r1[rg+r2r3(1-rg)] (8-18) 污泥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式

计算剩余污泥量的四种公

计算测余污泥童的 B 种公式 一、不考虑悬浮物的公式《水处理工程师手册》P329。 1、活性污泥泥龄和剩余污泥量准确地应按下式计算: (2)、活性污泥泥龄(SRT): 活性污泥系统内的总活性污泥量,"每天从系统内排除的活性污泥量 SRT 二(Ma+Mc+MR) / (Mw+Me) Ma——为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量; Me——为二沉池内污泥量; MR——为回流系统的污泥量; Mw—为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量(kgss/d); Me——为二沉池出水每天带走的污泥量。 上式为最准确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近似计算公式。 当不考虑回流系统和二沉池时,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SRT 二Ma/Mw 2、 (2)、剩余污泥量(Mw)

Mw二Ma/SRT」° 九 SRT V-曝气池有效容积(n?); Xd-曝气池悬浮固体浓度(mg/L); 2、行业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149 : 200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 规范》 其中:W —剩余污泥量(kg/d) Q ----- 进水流量(m 3/d) Si\Se ——反应池进、出水B0D 浓度(mg/1); f ——污泥产率修正系数,由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时,取~・ ft ——温度修正系数,取"曲; t ——温度(C 。); k “——反硝化速率,kgN03-X/(kgMLSS-d) 过试验确定,无试验条件,20C 。时kde 值可 采用 ~ kgN03-N/(kgMLSS-d);并用 4. 0. 4-3 进行温度校正。即 k del :t >=k de ,:co ); 屮——反应池进水悬浮固体中不可水解/降解的悬浮固体比例,无测定条件时,取; b 卜.——异氧菌内源衰减系数(旷),取; Y h ——异氧菌产率系数(kgSS/kgB0D5),取; 6d ——反应设计污泥龄值(d); Xi ——反应池进水中悬浮固体浓度(mg/L); 3、《污水处理新技术》 W=W1-W 2+W 3 =aQLr-bVNw+(Co-Ce)Q x 50% =aQ(Lj-Lch) -bVNw+( C o -Ce)Qx5O% Q(Si - Se) 1000 /〈"一 0.9bh ・Yh ・ft Xi 57

关于排泥量的计算

关于排泥量的计算! 剩余污泥的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项操作,通常有MLSS、F/M、SRT、SV等方法控制排泥量。 1、污泥浓度(MLSS)法 用MLSS控制排泥是指在维持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恒定的情况下,确定排泥量。首先根据实际工艺状况确定一个合适的MLSS浓度值。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的MLSS一般在1500~3000mg/L之间。当实际MLSS比要控制的MLSS值高时,应通过排除剩余污泥降低MLSS值。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VW——此时应排污泥量; MLSS——实测值,mg/L; MLSSo——根据实际工艺确定的浓度值,mg/L; V——曝气池容积,m³(立方米,下同); RSS——回流污泥浓度,mg/L。 【例题】某厂根据经验将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2000mg/L。曝气池容积为5000m3。某日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MLSS为3000mg/L,回流污泥浓度RSS为4000mg/L,试计算此时应排放的污泥量。 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上例仅是说明计算过程,实际上不可能一次排放1250m3污泥。一般来说,活性污泥工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控制总排泥量的前提下,应连续多排几次。 用MLSS法控制排泥量尽量连续排放,或平均排放,该法适合进水水质变化不大的情况。

2、食微比(F/M)法 F/M中的F是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负荷,无法人为控制进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波动,而只能控制M,即曝气池中的微生物量。 如果不改变曝气池投运数量,则问题就变成控制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但这种方法不是单纯将污泥浓度保持恒定,而是通过改变污泥浓度,使F/M基本保持恒定。排泥量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VW——要排放的剩余污泥体积,m³; MLVSS——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mg/L; Va——曝气池容积,m³; BODi——进曝气池污水的BOD5,mg/L; Q——进水污水量,m³/d; F/M——要控制的有机负荷,kgBOD/(kgMLVSS·d); RSS——回流污泥浓度,mg/L。 【例题】某污水处理厂有机负荷F/M控制在0.3kgBOD5/(kgMLVSS·d)。某日进水量为20000m3/d、BODi=150mg/L、MLVSS=2500mg/L、RSS=4000mg/L,该厂曝气池有效容积Va=5000m3,试计算剩余污泥排放量。 解:该厂每日应排泥量 该法适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或进水中含有较大量工业废水的情况。该方法使用的关键是根据污水处理厂的特点,确定合适的F/M值。 F/M值可根据污水的温度做适当的调整,当水温高时,F/M值可高些,反之

污泥负荷法计算污泥量

1 污泥负荷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设计方法,我国的规范、手册,美国、英国、法国及日本等国目前也多采用这种方法。几十年来,运用污泥负荷法设计了成千上万座污水处理厂,充分说明它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缺陷,影响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污泥负荷法的计算式为: (1) 式中:V-曝气池容积(m3) L j-曝气池进水BOD浓度(mg/L) Q-曝气池设计流量(m3/h) F w-曝气池污泥负荷(kgBOD/kgMLSS·d) N w(即MLSS)-曝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kg/ m3) F r-曝气池容积负荷(kgBOD/ m3池容·d) 污泥负荷法是一种经验计算法,它的最基本参数Fw和Fr是根据曝气的类别按照以往的经验设定,由于水质千差万别和处理要求不同,这两个基本参数的设定只能给出一个较大的范围,我国规范对普通曝气推荐的数值为: F w=0.2-0.4 kgBOD/kgMLSS·d F r=0.4-0.9 kgBOD/ m3池容·d 可以看出,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一倍以上,幅度很宽,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选用最小值算出的曝气池容积比选用最大值时的容积大一倍或一倍以上,基建投资也就相差很多,在这个范围内取值完全凭经验,对于经验较少的设计人来说很难操作,这是污泥负荷法的一个主要缺陷。 污泥负荷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容易混淆。我国规范中污泥负荷F w的单位是 kgBOD/kgMLSS·d,但有的地方则是kgBOD/kgMLVSS·d,我国设计手册中就是这样,美国的标准也是用这个单位。这两种单位相差很大,MLSS是包括无机悬浮物在内的污泥浓度,MLVSS 则只是有机悬浮固体浓度,对于生活污水,一般MLVSS=0.7MLSS,如果单位用错,算出的曝气池容积将差30%。这种混淆并非不可能,我国手册中推荐的普通曝气F w为0.2-0.4kgBOD/ kgMLVSS·d,其数值和规范完全一样,但单位确不同了。设计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究竟用哪个单位好,特别是设计经验不足时更是无所适从。 污泥负荷法还有一个问题是针对性不强。近年来污水脱氮提上日程,当污水要求硝化、反硝化时,F w、F r取多少合适?这给设计人增加了难度,也影响了设计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污泥负荷法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到污水水质的差异。对于生活污水来说,SS和BOD 浓度大致有数,MLSS与MLVSS的比值也大致差不多,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就大不相同。我国城市一般都有大量工业,城市污水一般包含50%甚至更多的工业废水,因而污水水质差别很大,有的SS、BOD高达300-400mg/L,有的则低到不足100mg/L,有的污水SS/BOD 高达2以上,有的SS比BOD还低。污泥负荷是以MLSS为基础,其中有多大比例的有机物反映不出来,对于相同规模相同工艺相同进水BOD浓度的两个厂,按污泥负荷法计算曝气池容

污泥消化计算参考

第十节消化池容积计算 泥量计算:V= 10099.4 4530906 10097 - ⨯= - m3/d ⑴消化池有效容积的计算 ①.根据污泥龄计算 V=Qv c 式(2.39)式中 V———消化池容积,m3; Q———污泥量,m3/d; v c ———污泥龄,d,采用经验数据。取v c =20d. V=Qv c =906×20=18120(m3) ②池体设计 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容积为12080m3,用2座,单池容积为 6040m3。二级消化池容积为 6040m3,用1座。 ①.圆柱形消化池几何尺寸。一级、二级消化池采用相同的池形。 图2.15 计算简图 消化池直径D采用30m,集气罩直径d 3=4m,高h 4 =3.0m,池底锥底直径d 2 =2m,锥角 采用20 。 故h 2=h 3 =(30-2)/2 ×tan20︒=6.0 m 消化池柱体高度h 1 >D/2=15m,取16m 消化池各部分容积:

集气罩容积V 4= 4 2 3d π×h 4= 2 4 2.04 π⨯⨯=25.13m 3 式(2.40) 下锥体容积 V 3=1/33h π(4 d 4Dd 4D 2 3 32++) 式(2.41) =1/3π×6.0×()23030 1142 +⨯+ =1514.25m 3 弓形部分容积,即V 2= 22(34 h D π ⨯⨯⨯+4h 22)=6446.55m 3 式(2.42) 柱体容积V 1= 12 4 h D ⨯π= 4 π ×302×16=11309.8m 3 式(2.43) 故消化池有效容积V= V 1+V 3=11309.8+1514.25=112824.05m 3>6040m 3 消化池个部分表面积: 集气罩表面积A 4= 43234 h d d ππ += 2244237.74 m π π⨯+⨯⨯= 式(2.44) 池顶表面积A 3= 2 2(4)(3043)51.84 4 D h π π += ⨯+⨯=m 2 式(2.45) 池壁表面积:(地上部分)A 2= 3 2 Dh π=308753.9π⨯⨯=m 2 式(2.46) (地下部分) A 1=A 2=753.9m 2 池底表面积A 0=2302 ( )()882.52222 d D l ππ⨯+=+=m 2 式(2.47) 故消化池总面积A=A 0+A 1+A 2+A 3+A 4=882.5+753.9+753.9+51.8+37.7=2179.8m 2 ⑵中温污泥消化系统热平衡计算 ①.消化系统耗热量计算 消化系统总耗热量经常保持要求的温度,保证消化过程顺利进行。热平衡计算包括消化系统耗热量计算、消化池保温设计、热交换器的热损失三部分。 ★ 加热生污泥好热量Q 1,kcal/h Q 1= 1000)(24 ⨯-' s D T T V 式(2.4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