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做法要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
赛罕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是首府新型城区。

全区总面积1025.2平方公里,总人口57.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8.3万人。

辖6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124个行政村、59个社区居委会,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辖区内交通便利,自治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是自治区科技、教育、文化的聚集区和行政中心区。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呼和浩特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按照“突破发展高端服务业、壮大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物流等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文化传媒、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了多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发展新格局。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区服务业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主要做法
赛罕区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扩大总量,调整完善服务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以物流业、科技教育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发展为重点,形成产业间相互关联与支撑的产业群,为加快我区农业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提供有利保障;建成我市最大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增强新市区城市辐射作用,提升首府核心城区服务功能,为呼和浩特市以及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上述思路,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编制产业规划,做好产业发展定位。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服务业发展实际,在认真分析、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按照“奋力打造自治区第一区”的目标,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了《赛罕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0亿元,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和法规健全、管理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基本形成服务业发展的良性机制,服务业产业化、社会化步伐明显加快;形成比较合理的经济布局结构和比较完善的所有制结构;适应现代经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领域拓宽,新兴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增加,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并重,大力推进了“城中村”改造。

完善了以城区道路建设为重点的路桥建设,建设了敕勒川大道(百米大道)、昭乌达路南延伸段、102省道赛罕区段等主干道,贯通了鄂尔多斯东街、新建东街、丰州路等主干道与二环路的连接线。

建设了小黑河大桥,改造小街巷83条,完成便道整修铺装10万平方米,同步进行了绿化和美化。

配套建设了新市区道路、水、电、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拓展了城区,拉大了发展空间。

新市区广场、开发区广场投入使用,特别是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各大厅局的入驻,我区成为首府行政中心区,为我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重点项目调度会制度和区领导对口联系重点项目机制,狠抓服务业项目建设。

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生活设施日趋完善,已有五所院校近2.1万名学生入驻,辐射带动周边服务业效应初步显现。

中国牧机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华北西北总部、中国华电集团内蒙古公司、中信
银行、福建商会、汇商广场等相继入驻,总部经济快速成长。

大连万达商贸中心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上海绿地商务中心、北京光大商贸中心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烟草仓储中心已建成运营,白塔物流园区、铁路物流园区、京东石油物流等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物流业的全面发展。

金隅东方君座、北京印象、内蒙古巨华、内蒙古金宇、万豪名园、中银城市广场等项目平稳推进,带动了金融、商贸、餐饮、娱乐、信息、房地产、会展等行业不断发展。

北国风光旅游文化景区、农家乐观光旅游景区、白塔历史文化旅游景区顺利启动,旅游资源得到整合发展。

新建联华超市金桥店、日购连锁超市等便民超市、市场20多家,累计建成“万村千乡”农家店94家,城乡经营消费网络日趋完善。

家政、中介、物业等社区服务业覆盖全区。

(四)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服务业发展平台。

不断营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加强跟踪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确保了企业放心入驻、安心建设、顺心经营。

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分工联系企业制度,着力服务龙头企业,定期走访,积极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突出抓好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保全庄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国际经济形势不利的影响,积极为区内企业争取各类贴息补助和专项资金,并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企业融资。

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我区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行政服务等优势条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商招商、参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地扩大对外开放,大剂量、高效率地招商引资,着力引进对产业发展有支撑作用的龙头企业,培养壮大我区服务业总量。

二、服务业发展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文件精
神,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升水平”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做优做强传统服务业,保持服务业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服务业集聚功能进一步突显,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市场消费持续繁荣,服务业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持续增强。

2008年,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60.5亿元,同比增长25%,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7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44亿元,同比增长20%。

2009年1—9月份,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39亿元,预计全年完成185亿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7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全年预计达到90.4亿元。

截至目前,全区民营企业已达2841家,较上年度增加693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953家,较上年度增加962家。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区将继续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解决再就业的重要渠道来抓。

巩固和提高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水平,培育和发展会展商务、物流信息、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

一是围绕新市区建设、城中村改造、东河赛罕区段改造、航空城建设,加快引进商贸、金融、星级酒店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建设并逐步配套完善东南城区极具辐射带功能的商贸体系。

围绕“七横七纵”主次干道和东影南街等商业街,突出抓好以城区商业网点为基础、中心地段商场为骨干、各类便民市场为依托的现代商贸体系。

重点抓好保全庄农产品物流中心、汇商广场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建成运营。

以哈勒布特、小厂库伦、大台、小台村改造为突破,加快万达商贸中心、金隅东方君座商务中心、光大商贸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南部商贸服务圈。

加快家乐福超市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日建成运营。

启动盛美华国际商贸广场等项目,力争早日落地开工。

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建设好金桥物流园区和白塔物流园区,构建物流信息、仓储、货运、配送平台。

加快京东石油物流中心、自治区和呼市两级烟草公司仓库等项目建设。

加快保全庄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进度,配套雨水、污水、供暖管网,力争2010年初全部投入运营。

配合铁路部门,规划启动金桥铁路南站货运物流中心项目。

三是以内蒙古汇商广场、中国移动内蒙古分公司和中国联通内蒙古分公司枢纽工程等项目实施为带动,聚集一批跨盟市、跨省区、跨地区的企业,培育壮大我区总部经济。

同时,围绕通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培育发展各类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信息服务业。

四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结合新市区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黑兰不塔、东瓦窑、双树、后巧报等二环路两侧的12个城中村改造,带动房地产业有序发展。

规范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与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升级。

加快装饰、装修等房地产相关服务业同步发展。

五是以白塔和丰州古城为基础,引资建设白塔旅游新景区,引进白塔——黄合少草原文化观光旅游、北国风光影视城等项目。

配合文化大区建设,抓好文体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高等职业院校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我区乃至全市的职业教育基地。

争取到2012年把我区建成集教育、文化、旅游、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文化区。

六是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坚持资源共享,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逐步完善家政服务、弱势群体服务、安装维修、房屋中介、物业管理、文化娱乐等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便民型社区服务体系。

拓宽再就业渠道,大力发展以各种家庭服务、医疗康复、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内容的社会服务业,使这一新兴产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