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学鉴赏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 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文镜秘府论》:“以情为地,以兴为经,...乃 知斯文,味益深矣。” 朱熹《清邃阁论诗》:“大凡物事须要说得有滋味, 方见有功。”
2021/3/7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NLI
8
西方
休谟:“因为诗的美,恰当地说,并不在诗里,而 在读者的情感或审美趣味。”
狄德罗:“凡有情感的地方就有美。” 谢林:“这样一种活动只能是美感活动,任何艺术
作品都只能理解成是这样一种活动的产物。因此艺 术的理想世界和客观的现实世界都是同一活动的产 物;(有意识的活动和无意识的活动)两者的会合 无意识得创造着现实世界,而有意识地创造着美感 世界。”
2021/3/7
CHENLI
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道学哉?贾阆仙诚有 警句,然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 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矧其下者哉?
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以禅喻诗, 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 片田地。”
2021/3/7
CHENLI
6
西方
克罗齐:“直觉的知识就是表现的知识。直觉是离 理智作用而独立自主的;它不管后起的经验上的各 种分别,不管实在与非实在,不管空间时间的形成 和察觉,这些都是后起的。直觉或表象,就其为形 式而言,有别于凡是被感触和忍受的东西,有别于 感受的流转,有别于心理的素材;这个形式,这个 掌握,就是表现。直觉是表现,而且只是表 现。”“每一个真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 在表现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 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 现才能直觉。”(《美学原理》)
(一)咀嚼滋味与感受审美
中国 《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
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杨雄《解难》:“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美味期
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王充《论衡》:“膳无苦酸之肴,口所不甘味,手不举
以啖人。诏书每下,文义经传四科,诏书斐然,郁郁好文之 明验也。”
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 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的事物在心中所唤起的感觉,
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
202那1/3/7种愉悦。”(《美是生CHE活NLI 》)
7
中国
2、滋味与情感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 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王夫之《诗驿》:“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 《文心雕龙•物色》:“情以物迁,词以情发。”
林纾:“味者,事理精确处,耐人咀嚼之谓。”(林纾《春 觉斋论文》)
钱钟书:“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 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文艺对话录》)
2021/3/7
CHENLI
11
西方
康德:审美是直觉的,“直觉是离理智作用而独立 自主的。”
歌德:“须经过一番研究,读者才能理解其中的意 义,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去探索出作者的理解力。” (《歌德谈话录》)
休谟:“理智是冷静的超脱的,所以不是行动的动 力,…趣味由于产生快感或痛感,因而就造成幸福 或苦痛成为行动的动力。”
2021/3/7
CHENLI
5
(二)直觉感受与美感想象
1、滋味与直感
中国 钟嵘《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
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
第六讲 比较诗学鉴赏论
2021/3/7
CHENLI
1
一、滋味说与美感说 二、出入说与移情说
2021/3/7
CHENLI
2
一、滋味说与美感说
(一)咀嚼滋味与感受审美 (二)直觉感受与美感想象 1、滋味与直感 2、滋味与情感 3、滋味与想象 (三)言美称味与言味论美
2021/3/7
CHENLI
3
黑格尔:“艺术作品当然是诉之于感性掌握的。它 是诉之于外来的或内部的感觉,诉之于感性的知觉 和想象的,正如我们周围的外在自然,或是我们自 己的内在的情感生活诉之于感性知觉和想象那样。” (《美学》)
2021/3/7
CHENLI
12
(三)言美称味与言味论美
中国
《诗品》评张协诗时说:“词采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 亹亹不倦。”评应璩诗时说:“至于‘济济今日所’,华靡 可讽味焉。”
9
3、滋味与想象
中国 《与极浦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 《六一诗话》:“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西方 艾迪生(J. Addison):美是“能直接打动人心灵的美,能在
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信息和满足。”(《论洛克的巧智的 定义》) 莱辛:“艺术家只能抓住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因为这种 时刻最能够引起鉴赏者的想象力,让人从十分有限的艺术形 象中,品味出更多的东西来。从中获得最大的艺术效果,得 到最大的艺术享受。”(《拉奥孔》) 康德:“为了判别某一对象美或不美,我们不是(把它的)表 象凭借悟性联系于课题以求得知识,而是凭借想象力(或者 想象力和悟性相结合)联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鉴 赏判断因此不只知识判断,从而不是逻辑的,而是审美的。” (《判断力批判》)
2021/3/7
CHENLI
10
4、滋味与理解
中国
朱熹:“诗须是沈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 益。”(《诗人玉屑》
黄庭坚:“好作奇语,自是文章一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 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类拔萃。”(《与王观复书》)
叶燮:“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着,理也。其既发生,则 事也。既发生之后,夭乔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 则情也。”“惟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 情,则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倘恍以为情,方为理至、 事至、情至之语。”(《原诗》)
葛洪《抱朴子》:“云梦之泽,孟诸之薮,鱼肉之虽饶, 而未可谓之为煎熬之盛膳,渝狄之嘉味也。”
印度 “味论”:彼乃至于“膏脂药”之树,而大梵之芳薰入
之。彼乃至于“婆罗弦”之城,而大梵之滋味入之。
2021/3/7
CHENLI
4
西方
莱布尼茨:“鉴赏力与理解力的差别在于鉴赏力是 由一些混乱的感觉组成的,对于这些混乱的感觉我 们不能充分说明道理,但它(鉴赏力)和本能很接 近。”
2021/3/7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NLI
8
西方
休谟:“因为诗的美,恰当地说,并不在诗里,而 在读者的情感或审美趣味。”
狄德罗:“凡有情感的地方就有美。” 谢林:“这样一种活动只能是美感活动,任何艺术
作品都只能理解成是这样一种活动的产物。因此艺 术的理想世界和客观的现实世界都是同一活动的产 物;(有意识的活动和无意识的活动)两者的会合 无意识得创造着现实世界,而有意识地创造着美感 世界。”
2021/3/7
CHENLI
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道学哉?贾阆仙诚有 警句,然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 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矧其下者哉?
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以禅喻诗, 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 片田地。”
2021/3/7
CHENLI
6
西方
克罗齐:“直觉的知识就是表现的知识。直觉是离 理智作用而独立自主的;它不管后起的经验上的各 种分别,不管实在与非实在,不管空间时间的形成 和察觉,这些都是后起的。直觉或表象,就其为形 式而言,有别于凡是被感触和忍受的东西,有别于 感受的流转,有别于心理的素材;这个形式,这个 掌握,就是表现。直觉是表现,而且只是表 现。”“每一个真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 在表现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 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 现才能直觉。”(《美学原理》)
(一)咀嚼滋味与感受审美
中国 《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
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杨雄《解难》:“凡著书者,为众人之所好也,美味期
乎合口,工声调于比耳。” 王充《论衡》:“膳无苦酸之肴,口所不甘味,手不举
以啖人。诏书每下,文义经传四科,诏书斐然,郁郁好文之 明验也。”
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 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的事物在心中所唤起的感觉,
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
202那1/3/7种愉悦。”(《美是生CHE活NLI 》)
7
中国
2、滋味与情感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 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王夫之《诗驿》:“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 《文心雕龙•物色》:“情以物迁,词以情发。”
林纾:“味者,事理精确处,耐人咀嚼之谓。”(林纾《春 觉斋论文》)
钱钟书:“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 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文艺对话录》)
2021/3/7
CHENLI
11
西方
康德:审美是直觉的,“直觉是离理智作用而独立 自主的。”
歌德:“须经过一番研究,读者才能理解其中的意 义,才可以用自己的理解去探索出作者的理解力。” (《歌德谈话录》)
休谟:“理智是冷静的超脱的,所以不是行动的动 力,…趣味由于产生快感或痛感,因而就造成幸福 或苦痛成为行动的动力。”
2021/3/7
CHENLI
5
(二)直觉感受与美感想象
1、滋味与直感
中国 钟嵘《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
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右丞、韦苏州,
第六讲 比较诗学鉴赏论
2021/3/7
CHENLI
1
一、滋味说与美感说 二、出入说与移情说
2021/3/7
CHENLI
2
一、滋味说与美感说
(一)咀嚼滋味与感受审美 (二)直觉感受与美感想象 1、滋味与直感 2、滋味与情感 3、滋味与想象 (三)言美称味与言味论美
2021/3/7
CHENLI
3
黑格尔:“艺术作品当然是诉之于感性掌握的。它 是诉之于外来的或内部的感觉,诉之于感性的知觉 和想象的,正如我们周围的外在自然,或是我们自 己的内在的情感生活诉之于感性知觉和想象那样。” (《美学》)
2021/3/7
CHENLI
12
(三)言美称味与言味论美
中国
《诗品》评张协诗时说:“词采葱蒨,音韵铿锵,使人味之, 亹亹不倦。”评应璩诗时说:“至于‘济济今日所’,华靡 可讽味焉。”
9
3、滋味与想象
中国 《与极浦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 《六一诗话》:“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西方 艾迪生(J. Addison):美是“能直接打动人心灵的美,能在
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信息和满足。”(《论洛克的巧智的 定义》) 莱辛:“艺术家只能抓住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因为这种 时刻最能够引起鉴赏者的想象力,让人从十分有限的艺术形 象中,品味出更多的东西来。从中获得最大的艺术效果,得 到最大的艺术享受。”(《拉奥孔》) 康德:“为了判别某一对象美或不美,我们不是(把它的)表 象凭借悟性联系于课题以求得知识,而是凭借想象力(或者 想象力和悟性相结合)联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鉴 赏判断因此不只知识判断,从而不是逻辑的,而是审美的。” (《判断力批判》)
2021/3/7
CHENLI
10
4、滋味与理解
中国
朱熹:“诗须是沈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 益。”(《诗人玉屑》
黄庭坚:“好作奇语,自是文章一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 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类拔萃。”(《与王观复书》)
叶燮:“譬之一木一草,其能发生着,理也。其既发生,则 事也。既发生之后,夭乔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 则情也。”“惟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 情,则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倘恍以为情,方为理至、 事至、情至之语。”(《原诗》)
葛洪《抱朴子》:“云梦之泽,孟诸之薮,鱼肉之虽饶, 而未可谓之为煎熬之盛膳,渝狄之嘉味也。”
印度 “味论”:彼乃至于“膏脂药”之树,而大梵之芳薰入
之。彼乃至于“婆罗弦”之城,而大梵之滋味入之。
2021/3/7
CHENLI
4
西方
莱布尼茨:“鉴赏力与理解力的差别在于鉴赏力是 由一些混乱的感觉组成的,对于这些混乱的感觉我 们不能充分说明道理,但它(鉴赏力)和本能很接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