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本章学习要点]
一、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
二、政府与市场的区别
三、改善我国政府与企业的措施
四、构建我国新型的政府与社会关系
五、政府再造的涵义
六、西方国家政府再造模式及对我国的借鉴
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其目的不是营利,而是有效地增进、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应当做什么”历来是古典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论争的焦点,但他们对“政府能够做什么”却没有充分关注。事实上,由于政府失败、市场失灵和公民社会自主发展,政府行为的有效性、能力是有限度的。在探讨“政府应当做什么”、“政府能够做什么”时,必然要探讨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本章将对政府的性质用、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与企业关系、政府改革等问题进行论述。
第一节政府的性质与作用
一、政府的涵义与性质
二、政府的职能与职权
三、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紧密结合、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内在缺陷,关键是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干预在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
一、政府与市场的区别
1.运行目的
2.运行方式及特点
3.运行的结果
4.担负的职能
二、政府与市场的联系
1.市场有效,政府也有效
2.市场有效,政府有效
3.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4.市场失灵,政府无效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问题
1.政府“全能”、市场无用论
2.政府“无为而治”、市场万能论
四、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措施
1.重视发挥市场的功能
2.正确认识市场失灵
3.减少政府失灵
第三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通过满足社会需要获取利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关定企业发展
的重要因素,也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关键。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只是各级政府的附属物,这导致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出现各种矛盾与冲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构建新的政企关系意义重大。
一、政府与企业的差别
1.组织性质
2.运行的目的
3.管理的限制因素
4.物质基础
5.管理人员
6.绩效评估
7.擅长的任务
二、政府与企业的联系
1.政府规制型——美英模式
2.政府引导型——欧洲模式
3.政府主导型——东亚模式
三、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中的问题
1.产权不清、“所有者缺位”,使国有企业既不独立,又不受制约
2.以产值为核心的“政府承包责任制”强化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
3.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艰难处境,加重了它对政府的依赖
4.传统的企业人事制度是政企不分的脐带
5.片面的政企分开论使政府放松了对企业的监督
四、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措施
1.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内外约束机制.
2.加强对国有企业经理的管理
3.重塑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
4.政府为国有企业解困创造良好的制度、市场环境
第四节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一、政府与社会的联系
二、政府与社会关系中的问题
1.政府与社会关系中缺失社会自主性带来的问题
2.政府与社会关系中政府权威性不足带来的问题
三、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措施
1.明确良好政社关系的发展目标
2.按“小政府”的客观要求改革政府
3.按“大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社会
第五节政府再造
一、政府再造的涵义
二、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模式
1.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背景
2.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的特征
(1)与行政环境变化相适应
(2)着重于政府如何运作
(3)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
(4)基于西方国家各级政府尤其是州与地方政府的改革实践
3.方国家政府再造所采取的措施
三、西方国家“政府再造” 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1.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既应抛弃西方国家的混淆公私经营部门的差别、完全实行私有化的做法,又应借鉴其成功之处,以推进我国政府改革。
2.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要求政府在投融资方式上放开管制,改变传统的政府直接投资方式,创建新的投融资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投融资方式使政府投资能力捉襟见肘。
3.引入市场化管理方法还要求政府积极培育社会力量。
四、我国政府的再造模式
1.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
2.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
3.从只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到强调发挥政府、市场的共同作
4.从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
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7.从官僚组织到适应型组织
8.从人治到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