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1部分 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地方标准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

要求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2015年10月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7月14日批准立项(粤质监标函〔2015〕402号),立项名称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华南理工大学、普天新能源(北京)联合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二、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国处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推广3个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但标准化落后,有必要尽快实现“有标准可依”。我国已经进行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和换电的标准化工作,无线充电作为向电动汽车提供能量的第三种方式,其标准化工作在还没有开展,这与我国的技术和产业领先地位不匹配。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应用具有特殊优势,标准化是其推广发展的前提条件。无线充电系统可用于电动汽车在车库、停车场、充电站等场所的无人值守自动充电,大幅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构建电动汽车充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新模式,加速实施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对于已经投身于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车企、设备商、电力企业、运营企业、用户来说,无标准可依的状态阻碍了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推广。

本标准的编写有助于创新型城市在标准创新层面有所成就。助力相关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集群协同进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总体要求,并规定了标准体系架构。

三、编制思路和原则

(一)编制思路

本标准编制过程充分利用标准起草单位的技术经验,同时参照国际无线充电标准技术预研情况,以IEC 61980所规定的相关要求为基础,结合国内电动汽车未来发展情况,制定了本标准。

(二)编制原则

1、标准编写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

2、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既密切关注国际先进技术和相关标准动态,又充分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实际情况。

3、标准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可操作性强,语言表达准确、精炼,无语法、逻辑和文字错误。

四、编制过程

(一)标准立项

根据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下达2015年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要求承担单位按照《广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要求,认真做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标准于2015年7月14日正式批准立项。

(二)标准讨论

2015年10月16日,在广东省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召集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工作在深圳圣廷苑酒店召开了2015年广东省地方标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1—4部分标准讨论会。

本次讨论会14家单位,21人参会,对于中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1-4部分标准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讨。比亚迪、广汽、科陆、广州能源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在会上提出许多与现实技术相结合的建议,以及修改意见。此次会议从标准范围、标准引用文件、标准技术要求等各个层面对该标准层层把关。

同时,标委会秘书处对标准各章条格式和语言表述进行了细致地规范,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五、内容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通用要求。

(一)关于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标称电压最大值为660 V、直流标称电压最大值为1000 V (根据GB 156)的电动车辆磁耦合无线输电系统。

本标准规定了地面设施与工作状况,地面设施电气安全等级要求,无线输电系统为确保安全性和正常工作所需的基本通信要求,无线输电系统为确保效率和正常工作所需的基本对位要求,安装连接要求,电气连接与绝缘特性,无线输电系统的特定EMC要求。

(二)有关条款的说明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无线充电系统的分类、互操作性、系统总体要求、通讯、电击防护、特殊要求、电力电缆组件要求、施工要求、材料和部件强度、服务和测试条件、电磁兼容性,以及标记和说明。具体说明如下。

第5章分类

本章规定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分类依据为两个因素,功率等级和环境状况。功率等级按照输入功率的不同分为6级,环境状况按照地面设备的使用场景分为室内和室外。

第6章互操作性

本章规定了无线充电系统的互操作性要求,仅当互操作性正常建立时,地面设施才能向电动车辆进行安全且高效的无线充电。

第7章系统总体要求

本章给出了无线输电系统的端到端示意图,作为后续描述的基础;明确了无线输电的系统效率定义;给出了原边设备和副边设备之间的测量原则,包括,坐标系定义、停车方位、原副边偏移量、原边设备尺寸测量定义、原副边设备间距等;明确了原边设备的安装有地埋安装和地上安装两种方式;以及规定了原副边设备的结构要求。

第8章通讯

本章规定了无线充电系统的通讯要求,包括,地面设施和车载设备之间用于开启、控制和停止无线充电过程的命令和控制通讯要求,以及其他需要信息交换的高级通讯要求。

第9章电击防护

本章规定了电击防护安全要求。规定了设备应该达到的IP防护等级,作为对直接接触防护的要求;规定了断电后,电容能量存储的要求;故障保护要求;保护导体的要求;补充的保护措施;以及对远程通信网络的要求。

第10章特殊要求

本章规定了对无线输电系统的特殊要求。包括对通过线缆和插头连接设备的接触漏电流的要求;加压后绝缘电阻的要求;绝缘耐压强度和脉冲耐压绝缘能力要求;过流过压的保护措施要求和短路耐受强度要求;系统可接触零部件的表面允许温度要求、零部件的温升要求,以及异物燃烧保护要求;对可能引起机械事故的设备锐利边缘的防护要求;定义了无线充电系统的四个保护区域以及相应的电磁场防护要求;最后明确了操作运行安全要求。

第11章电力电缆组件要求

本章规定了电缆组件的要求。

第12章施工要求

本章规定了地面设施的施工要求。其中,对于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明确了开关和隔离开关、断路器以及继电器的要求;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第13章材料和部件强度

本章规定了无线充电系统地面设备所使用材料和部件的强度要求。材料要求能承受机械、电气、热和环境应力;具有稳定性,抵抗机械冲击程度的要求;设备要求达到的机械负荷能力,包括,静态负荷、冲击负荷、扭曲应力、门的强度,以及锋利物体引起的机械冲击力;材料的防腐蚀保护要求以及相应的检验标准。环境条件的要求;对绝缘材料的要求,包括,外壳热稳定性、耐高热和抗火能力、球压试验要求、爬电电阻要求、抗紫外线辐射能力要求;静态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以及振动要求。

第14章服务和测试条件

本章规定了无线充电系统服务和测试条件。规定了环境测试要求,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气压、污染度、干热、低温实验等的要求;对于特殊使用条件的要求;设备运输、储存和安装条件的要求;室外曝露试验的要求,包括,极端寒冷气候的低温试验和太阳辐射下的热测试;海洋和沿海环境的潮湿、烟雾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